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合化学物质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的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韩霜 王文鑫 +7 位作者 周佳丽 张丹 张驰 张晨宁 郑伟 崔曦兮 姚柯男 刘传鑫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69-784,共16页
目的基于化学物质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PLC-Q-TOF/HRMS)分析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鉴定雷公藤片的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通过Swiss ... 目的基于化学物质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PLC-Q-TOF/HRMS)分析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鉴定雷公藤片的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PharmMapper在线数据库对雷公藤片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并运用中国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治疗靶点数据库(TTD)、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等在线数据库获取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作用靶点,将其与成分靶点取交集得到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直接共有靶点,使用GeneMANIA数据库获取间接靶点,并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运用基因本体论(GO)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所有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以确定其关键作用通路,探讨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从雷公藤片中共鉴别出31个化学成分,经预测共得到66个潜在作用靶点,反向筛选发现其中的27个活性成分可能是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成分,同时筛选出5个核心靶点,可能积极参与到关键通路中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干预和相应的调节。结论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发现雷公藤片中的活性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的靶点和途径均涉及到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片 类风湿性关节炎 化学物质组学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的雷公藤多苷片免疫抑制作用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池婕 林兵 +2 位作者 刘志宏 杨丽娜 宋洪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755-275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雷公藤多苷片免疫抑制作用及其HPLC指纹图谱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建立7个厂家生产的雷公藤多苷片醋酸乙酯提取物的指纹图谱,选择刀豆蛋白A(Con 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模型进行免疫抑制药效学研究,分别考察雷公藤多苷... 目的初步探讨雷公藤多苷片免疫抑制作用及其HPLC指纹图谱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建立7个厂家生产的雷公藤多苷片醋酸乙酯提取物的指纹图谱,选择刀豆蛋白A(Con 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模型进行免疫抑制药效学研究,分别考察雷公藤多苷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分泌的影响;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分析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7个厂家生产的雷公藤多苷片的HPLC指纹图谱,从HPLC指纹图谱中提取出18个能够表征差异的特征峰。药效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厂家生产的雷公藤多苷片均可显著抑制Con 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FN-γ的分泌(P<0.05)。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以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IC50值为药效指标时第1、2、6、7、17、18号峰为药效峰;以IFN-γ分泌抑制率为指标时,第1、2、6、7、8、9、12、13号峰为药效峰。结论第1、2、6、7、8、9、12、13、17、18号峰所代表的化合物可能为雷公藤多苷片中发挥免疫抑制主要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雷公藤多苷片 指纹图谱 谱效关系 免疫抑制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