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性牙髓组织中LEK的变化及与BK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潘乙怀 王健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 :探讨炎性牙髓组织中LEK与BK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牙髓炎模型 ,测定其牙髓组织中LEK与BK的含量。同时 ,采用生化法于体外将热处理的大白鼠血浆和胰蛋白酶及不同浓度的吗啡 ,LEK等阿片样物质共同孵化后测定BK值。结果 :1)大鼠牙... 目的 :探讨炎性牙髓组织中LEK与BK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牙髓炎模型 ,测定其牙髓组织中LEK与BK的含量。同时 ,采用生化法于体外将热处理的大白鼠血浆和胰蛋白酶及不同浓度的吗啡 ,LEK等阿片样物质共同孵化后测定BK值。结果 :1)大鼠牙髓炎模型建立 1、6、2 4h后 ,LEK及BK含量均有显著性增加 ,72h后向正常水平恢复。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2 )对大鼠血浆激肽原在胰蛋白酶作用下生成BK ,吗啡与LEK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在炎性牙髓组织中BK对LEK的产生和释放起到调节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 亮氨酸脑啡肽(lek) 缓激肽(BK)
下载PDF
106例帕金森病长期多巴治疗的随访与美多巴治疗前后CSF中HVA和LEK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学明 刘道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23-227,共5页
106例多巴治疗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分为三组,发现它们的病情严重程度随着治疗前病程的延长而增加,当疗程不同而病程相同时,三组之间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别。说明病情严重程度的决定因素是病程而不是疗程。疗效减退与起病和开始治疗年... 106例多巴治疗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分为三组,发现它们的病情严重程度随着治疗前病程的延长而增加,当疗程不同而病程相同时,三组之间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别。说明病情严重程度的决定因素是病程而不是疗程。疗效减退与起病和开始治疗年龄、治疗前病程、治疗前症状的严重程度、治疗剂量以及总病程均无明显关系,主要与疗程有关。异常不自主运动多发生在起病及开始治疗年龄较轻者,与治疗前病程,治疗前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治疗剂量无明显关系。腰区CSF中HVA的含量在多巴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明显增高。LEK的含量在治疗前明显增高。头颅MRI检查未发现特殊改变。对上述诸问题发生的可能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 美多巴 HVA lek
下载PDF
观察电针对牛乳性发热的抑制作用及其中枢cAMP和LEK含量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锡庚 侯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39-343,共5页
以0.6ml/kg消毒牛乳静脉注射诱导家兔发热后电针百会穴,可使最大发热高度(△T)及体温反应指数(FRI)比对照组减小,体温较快恢复正常。用放免法测定家兔发热前、发热2小时和3.5小时内的脑脊液环磷酸腺苷(cAMP)和亮氨酸脑啡肽(LEK)含量,发... 以0.6ml/kg消毒牛乳静脉注射诱导家兔发热后电针百会穴,可使最大发热高度(△T)及体温反应指数(FRI)比对照组减小,体温较快恢复正常。用放免法测定家兔发热前、发热2小时和3.5小时内的脑脊液环磷酸腺苷(cAMP)和亮氨酸脑啡肽(LEK)含量,发现发热时中枢cAMP含量明显增高,而LEK含量在2小时增高,3.5小时则下降到正常,电针使体温降低的同时,出现中枢cAMP含量明显下降,而LEK含量明显升高,提示电针抑制发热可能与这些中枢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腺苷环一磷酸 脑啡肽 亮氨酸 电针治疗 CAMP lek
下载PDF
论农村社区的创新发展——对泰国Baan Talung Lek村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马绵远 路遥 《当代经济》 2012年第10期38-39,共2页
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农业、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的支持。本文试图通过对泰国Baan Talung Lek村的案例分析,发现金融机构在其发展过程中的角色,总结其启示,以供借鉴。
关键词 泰国Baan Talung lek村农村发展BAAC
下载PDF
用HPLC分析脑梗塞病人脑脊液中LEK和一个未知组分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萌 刘道宽 +3 位作者 吴永麟 何成 潘小平 王德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4,共4页
本实验建立了HPLC配备荧光检测器(FD)梯度洗脱、检测CSF中丹磺酰亮氨酸脑啡肽(DNS-LEK)的方法。在测定LEK的同时,从CSF中发现一个响应值高、保留时间恒定的与脑梗塞有关的未知组分(unknown fraction,Fu),并对它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初步的... 本实验建立了HPLC配备荧光检测器(FD)梯度洗脱、检测CSF中丹磺酰亮氨酸脑啡肽(DNS-LEK)的方法。在测定LEK的同时,从CSF中发现一个响应值高、保留时间恒定的与脑梗塞有关的未知组分(unknown fraction,Fu),并对它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初步的化学鉴定。发现脑梗塞病人CSF中LEK的含量(128.67±42.76ng/ml)明显高于对照值(78.25±16.09 ng/ml),(P<0.01);Fu的含量(峰高值为0.54471±0.23277 mm)显著低于对照值(峰高值为0.78472±0.24940mm)(P<0.001)。脑梗塞中LEK含量增高,而Fu则减少,两者在缺血发作中起何作用,都是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 HPLC lek 脑脊液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Attendance Patterns on the Lek Mating System in the Omei Treefrog(Rhacophorus omeimontis)
6
作者 Yue GUO Wenxia WANG +4 位作者 Wei ZANG Hui WANG Chenliang LI Mian ZHAO Hua WU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0年第4期320-327,共8页
Attendance patterns are a key factor affecting sexual selection and mating systems in lekbreeding species.However,there are few systematic studies on attendance patterns in lek-breeding anurans.In this study,we monito... Attendance patterns are a key factor affecting sexual selection and mating systems in lekbreeding species.However,there are few systematic studies on attendance patterns in lek-breeding anurans.In this study,we monitored a population of Omei treefrogs(Rhacophorus omeimontis) for four consecutive years to reveal in detail the effects of attendance patterns on mating systems.We found that(1) female nightly attendance was affected by male nightly attendance,and operational sex ratios(determined by male and female nightly attendance) ultimately determined the extent of female polyandry;(2) males surviving more than one breeding season maintained high chorus attendance and mating success,suggesting that male chorus attendance is a good predictor of male genetic quality;(3) the distributions of male mating succes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a Poisson distribution,indicating a random mating pattern;and male mating success was not related to body size(size-assortative mating was not evident) but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horus attendance.Since the chorus attendance is a predictor of male genetic quality,females performing random mating were more likely to mate with more frequently present males and could therefore gain indirect benefits from mating with higher-than-average quality males,thereby producing good offspring without incurring the significant costs involved in prolonged searching for,and assessing males.Our systematic surve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endance patterns and the lek mating system in R.omeimontis could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in-depth anuran lek mating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ENDANCE genetic quality lek mating random mating Rhacophorus omeimontis
下载PDF
Geology, Geochronology, and Hf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Pha Lek Fe Deposit, Northern Laos: Implications for Early Permian Subduction-Related Skarn Fe Mineralization in the Truong Son Belt 被引量:2
7
作者 Lin Hou Shusheng Liu +6 位作者 Linnan Guo Fuhao Xiong Chao Li Meifeng Shi Qiming Zhang Siwei Xu Songyang Wu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The Truong Son metallogenic belt in central Laos and Vietnam is an important Fe-Cu-Sn-Au polymetallic ore district. The Pha Lek Fe depos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Late Carboniferous– Early Permian I-type granitic magma... The Truong Son metallogenic belt in central Laos and Vietnam is an important Fe-Cu-Sn-Au polymetallic ore district. The Pha Lek Fe depos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Late Carboniferous– Early Permian I-type granitic magmatism, and contains >50 Mt @ 45% to 50% of Fe ore. Ore minerals occur mainly as magnetite and hematite in the skarn alteration zone between a granitic pluton and metamorphosed Middle–Upper Devonian carbonates. The granitic pluton comprises granodiorite and granite, with zircon U-Pb dating indicating synchronous emplacement at 288.2±1.3 and 284.9±1.2 Ma, respectively. Zircons from these granitoids have ε_(Hf)(t) values of 2.9–11.2 and relatively young TDM2 ages(<1.0 Ga), indicating an origin by partial melting of depleted mafic crust or magma mixing.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se granitoids have high Y, Yb, and K_2O contents, and low Sr and Na_2O contents, which are interpreted as the melting of mafic continental crust. Pyrite of the main mineralization stage yields an ^(187)Re/^(188)Os-^(187)Os/^(188)Os isochron age of 287±17 Ma, indicating that mineral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ha Lek granitic magmatism. A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Permian subduction-related skarn-type Fe mineralization model is proposed for the Pha Lek deposit. More evidence is needed to verify a hypothesis of volcanic overprinting during Late Triassic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uong SON belt PHA lek FE DEPOSIT granitic intrusions GEOCHRONOLOGY Hf isotopic composition.
原文传递
Do males choose their mates in the lekking moth Achroia grisella? Influence of female body mass and male reproductive status on male mate choice 被引量:2
8
作者 Marlene Goubault Rebecca Burlaud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861-868,共8页
Lekking males aggregate to attract females and contribute solely to egg fer- tilization, without any further parental care. Evolutionary theory therefore predicts them to be nonchoosy toward their mates, because any l... Lekking males aggregate to attract females and contribute solely to egg fer- tilization, without any further parental care. Evolutionary theory therefore predicts them to be nonchoosy toward their mates, because any lost mating opportunities would out- weigh the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such preferences. Nevertheless, due to time costs, the production of energetically costly sexual displays, and potential sperm limitation, the mat- ing effort of lekking males is often considerable. These factors, combined with the fact that many females of varying quality are likely to visit leks, could favor the evolution of male mate preferences. Here, we show that males of the lekking lesser wax moth, Achroia grisella, were indeed more likely to mate with heavier females in choice experiments, even at their virgin mating (i.e., when their reproductive resources have not yet been depleted by previous matings). This differential female mating success could not be attributed to female behavior as heavy and light females showed similar motivation to mate (i.e., la- tency to approach the males) and time to copulate. Males seem to benefit from mating with heavier females, as fecundit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emale mass. This new em- pir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male mate choice may have been tmderestimated in lekking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UNDITY lek lesser wax moth mate choice mating status sexual behavior
原文传递
Assets and tactics in a mating market: Economic models of negotiation offer insights into animal courtship dynamics on the lek 被引量:1
9
作者 Gail L. PATRICELLI Alan H. KRAKAUER Richard MCELREATH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5-236,共12页
关键词 经济模式 谈判 动物 战术 市场 交配 资产 合作伙伴
原文传递
环氧树脂和环氧/环硫树脂与胺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晓东 程珏 +1 位作者 林欣 张军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46-4053,共8页
采用非等温DSC法对低黏度体系CY184/IPDA环氧树脂体系及对CY184/ES184/IPDA环氧/环硫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高级等转化率Vyazovkin积分法求取活化能Ea,通过Málek法确定了固化反应机理函数和动力学参数,得到固化... 采用非等温DSC法对低黏度体系CY184/IPDA环氧树脂体系及对CY184/ES184/IPDA环氧/环硫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高级等转化率Vyazovkin积分法求取活化能Ea,通过Málek法确定了固化反应机理函数和动力学参数,得到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CY184/IPDA环氧树脂体系的平均活化能为47.04kJ·mol-1;CY184/ES184/IPDA环氧/环硫树脂体系的活化能为48.97kJ·mol-1。两种体系的模型拟合曲线与实验得到的DSC曲线吻合得较好,均符合esták-Berggren(m,n)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 环硫树脂 非等温DSC Vyazovkin法 lek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大鼠4个脑区亮氨酸脑啡肽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潘际刚 潘贵书 +2 位作者 徐国强 李淑芳 梁文妹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19-319,共1页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亮氨酸脑啡肽(lek) 脑区 肽含量 大鼠 学习记忆功能 海洛因滥用 心理性成瘾 成瘾过程 大脑皮层 性问题 内源性
下载PDF
不同脉冲波形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蒯乐 杨华元 +1 位作者 刘堂义 高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佐剂性关节炎 (AA)最佳适宜的脉冲波形参数。方法 :将 4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5组 ,电针观察组分别采用不同脉冲波形电针对AA大鼠进行治疗 ,以痛阈、关节肿胀度和炎症局部组织中 5 羟色胺 (5 HT)、β内啡肽 (β ...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佐剂性关节炎 (AA)最佳适宜的脉冲波形参数。方法 :将 4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5组 ,电针观察组分别采用不同脉冲波形电针对AA大鼠进行治疗 ,以痛阈、关节肿胀度和炎症局部组织中 5 羟色胺 (5 HT)、β内啡肽 (β EP)、亮脑啡肽 (LEK)的含量为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后不同脉冲波形电针组痛阈高于模型组 (P <0 0 5 ,P <0 0 1) ;电针组炎症局部肿胀度虽然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但较模型组为低 (P <0 0 5 ,P <0 0 1) ;电针组炎症局部组织中 5 HT含量低于模型组 (P <0 0 5 ,P <0 0 1) ;与模型组相比 ,声电波电针有升高炎症局部组织中 β EP和LEK含量的作用 (P <0 0 1,P <0 0 5 ) ,断续波电针有升高 β EP的作用 (P <0 0 5 )。结论 :电针治疗AA最佳适宜的脉冲波形为声电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波形 关节炎大鼠 佐剂性关节炎(AA) wistar大鼠 局部组织 0.05 电针治疗 5-羟色胺 关节肿胀度 波形参数 Β内啡肽 观察指标 亮脑啡肽 5-HT 炎症 模型 含量 治疗后 正常组 lek 断续波 适宜 最佳 痛阈 EP 升高 电波
下载PDF
TGDDM/1,4-二(4-氨基苯-1-氧)正丁烷非等温固化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景瑞 刘嘉林 +1 位作者 张军营 程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421-3427,共7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环氧树脂固化剂1,4-二(4-氨基苯-1-氧)正丁烷(DDBE),并采用FTIR、1 H NMR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和确认。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N,N,N′,N′-四缩水甘油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TGDDM)/DDBE体系的固化反应... 合成了一种新型环氧树脂固化剂1,4-二(4-氨基苯-1-氧)正丁烷(DDBE),并采用FTIR、1 H NMR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和确认。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N,N,N′,N′-四缩水甘油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TGDDM)/DDBE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根据Kissinger方程计算体系的活化能为58.5kJ·mol-1;采用Málek法进行模型拟合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中的esták-Berggren模型的拟合曲线与实验的DSC曲线吻合,确定了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和方程。DSC测试TGDDM/DDBE固化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芳香胺类 非等温DSC lek Sesták-Berggren模型
下载PDF
大鸨求偶场的选择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万冬梅 赵匠 +2 位作者 高玮 王海涛 程瑾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597-2601,共5页
20 0 0年和 2 0 0 1年的 4~ 7月 ,在吉林省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草原地带 ,采用观察法及样方法对大鸨 (Otis tardadybowskii)的求偶炫耀行为及求偶场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大鸨具有集群炫耀的特点 ,雄鸨一天之中有两个求偶炫耀高... 20 0 0年和 2 0 0 1年的 4~ 7月 ,在吉林省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草原地带 ,采用观察法及样方法对大鸨 (Otis tardadybowskii)的求偶炫耀行为及求偶场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大鸨具有集群炫耀的特点 ,雄鸨一天之中有两个求偶炫耀高峰期 ,上午为 7:0 0~ 9:0 0 ,下午为 16 :0 0~ 17:30 ,下午的炫耀强度较早晨略弱。求偶场选择在坡度平缓、视野开阔的草原岗坡的下坡腰和坡底 ,而且是在土质松软、土壤颗粒较细的地方。草原火烧对其求偶场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在火烧地 ,高度为 2 0~ 30 cm植物所占比例、植物种类数、植被盖度、植物均高和线叶菊密度是主要因子 ;在非火烧地 ,枯草比例和枯草厚度是重要因子 ;综合来看 ,在植被结构上 ,其求偶场主要选择在植物种类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鸨 求偶场 选择 草原
下载PDF
王朗自然保护区中大熊猫发情场的嗅味树和嗅味标记调查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国琪 王昊 尹玉峰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5-450,共6页
2004年2月底至4月中旬,我们对四川省王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发情场的嗅味标记和嗅味树进行了调查,以了解王朗大熊猫的发情时间和发情场位置,为确定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区域和时间段提供证据,同时增加对大熊... 2004年2月底至4月中旬,我们对四川省王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发情场的嗅味标记和嗅味树进行了调查,以了解王朗大熊猫的发情时间和发情场位置,为确定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区域和时间段提供证据,同时增加对大熊猫生物学特性的了解。在海拔2500–3200m间,共对10条样带进行了36次调查,测量并记录了山脊上1801株乔木的种类、高度、胸径和嗅味标记状况。调查共发现24株被大熊猫标记的嗅味树,其中54%位于种群分布中心区域内两侧都有森林分布的山脊上,70.8%分布于海拔2700–3000m之间。嗅味树的平均胸径为37.2±17.8cm(N=24),其中92%为岷江冷杉(Abiesfargesiivar.faxoniana),96%树皮粗糙或比较粗糙。嗅味标记中,75%的嗅味标记为肛周腺分泌物,标记中心的平均高度为51.8±15.6cm(N=18),25%为尿液,尿液上沿的平均高度为64.5±14.5cm(N=6)。此外,从调查结果初步得知,春季王朗最重要的大熊猫发情场所是长白沟-解放沟等区域,这里是大熊猫种群的关键栖息地。目前保护区对这些关键栖息地加强了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发情场 嗅味标记 关键栖息地 王朗自然保护区 发情时间 嗅味 标记 国家自然保护区 种群分布
下载PDF
异佛尔酮二胺/环氧树脂非等温固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攀洛 张思思 +1 位作者 李文翔 江叔芳 《胶体与聚合物》 2018年第2期69-71,共3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异佛尔酮二胺和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通过n级反应法和Málek的最大概然机理函数法确定固化反应机理函数,求出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得到相应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通过Ki...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异佛尔酮二胺和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通过n级反应法和Málek的最大概然机理函数法确定固化反应机理函数,求出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得到相应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通过Kissinger,Crane方法求解动力学参数所得到的n级反应模型与实验值差别较大;而采用Málek方法判别机理,表明该固化反应按照自催化反应机理进行,由esták-Berggren(S-B)自催化模型计算所得到的曲线与实验得到的数据曲线较吻合,能较好地描述该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DA 环氧树脂 固化动力学 n级模型 lek
下载PDF
动物求偶场交配制度及其发生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游章强 蒋志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4-259,共6页
求偶场是动物在繁殖期的集群求偶交配的场所,是动物求偶与繁殖行为的表达空间。为探索求偶场的发生及其进化机制,研究者们在短短20年中提出了近10种关于求偶场发生与进化机制的假说与模型。在鸟类、哺乳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中已广泛地... 求偶场是动物在繁殖期的集群求偶交配的场所,是动物求偶与繁殖行为的表达空间。为探索求偶场的发生及其进化机制,研究者们在短短20年中提出了近10种关于求偶场发生与进化机制的假说与模型。在鸟类、哺乳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中已广泛地展开有关求偶场的研究,但目前国内却还鲜见相关研究报道。本文介绍了求偶场的特征、类型及其进化假说与模型。结合保护生物学理论,简单阐述了求偶场研究的保护生物学及行为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求偶场 交配制度 繁殖 行为
下载PDF
脑缺血时脑组织内啡肽和单胺类介质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彭英 刘兴材 +1 位作者 蔡文琴 潘瑾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66-268,共3页
建立了大白鼠全脑缺血动物模型,用RIA法及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了缺血脑组织匀浆的LEK、β─EP、DynA1─13及5─HT和5─HI─AA的含量。LEK在脑组织缺血60min内含量略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β─EP在脑... 建立了大白鼠全脑缺血动物模型,用RIA法及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了缺血脑组织匀浆的LEK、β─EP、DynA1─13及5─HT和5─HI─AA的含量。LEK在脑组织缺血60min内含量略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β─EP在脑组织缺血30min时显著下降(P<0.05),缺血60min时明显上升,而5─HT含量则显著下降。上述结果提示内啡肽和单胺类介质均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亮脑啡肽 内啡肽 强啡肽 5-羟吲哚乙酸
下载PDF
老挝爬立山铁矿二长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建华 范文玉 +1 位作者 吴振波 王宏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02-108,共7页
老挝爬立山铁矿位于长山褶皱带北西端,为一个大型矽卡岩型铁矿床。铁矿化产于二长花岗斑岩的内、外接触带。二长花岗斑岩具有富碱,硅、铝过饱和的特征,属钙碱性岩。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与正常大陆弧花岗岩类似,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轻稀土富... 老挝爬立山铁矿位于长山褶皱带北西端,为一个大型矽卡岩型铁矿床。铁矿化产于二长花岗斑岩的内、外接触带。二长花岗斑岩具有富碱,硅、铝过饱和的特征,属钙碱性岩。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与正常大陆弧花岗岩类似,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正铕异常,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属下地壳重熔被动侵位形成的"S"型花岗岩。岩体U-Pb年龄为283±2.9Ma,侵位时间为早二叠世。爬立山铁矿床潜在资源量巨大,外围地区具有相同类型铁矿床的找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立山铁矿 二长花岗斑岩 矽卡岩型 老挝
下载PDF
普氏原羚的求偶交配行为 被引量:5
20
作者 游章强 蒋志刚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7-194,共8页
作者采用所有事件取样法、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研究分析了元者分布区内普氏原羚(Procapraprzewalskii) 的求偶交配行为, 分析了放牧活动对普氏原羚求偶、交配行为的影响。我们共记录到28 种发情、求偶及交配行为。雄性普氏原羚的求... 作者采用所有事件取样法、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研究分析了元者分布区内普氏原羚(Procapraprzewalskii) 的求偶交配行为, 分析了放牧活动对普氏原羚求偶、交配行为的影响。我们共记录到28 种发情、求偶及交配行为。雄性普氏原羚的求偶、交配过程分为4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雄羚对雌羚的试探接近阶段。雌羚对雄羚的试探行为有两种反应: 雌羚走开拒绝雄羚的求偶; 或者雌羚叉开后腿静立并不停摆尾以示接受雄羚,有时雌羚还会主动靠近雄羚。如果雌羚接受雄羚的求偶, 雄羚便会进入求偶表演的第二阶段: 雄羚开始以直立、直立行走或碎步移动的方式靠近雌羚。第三个阶段是爬胯、交配阶段。雄羚的插入、射精过程在很短时间(约1-2 s) 内完成。最后一个阶段是交配后雄羚对配偶的看守阶段。普氏原羚交配制度为求偶场交配制度, 交配模式为无锁结、多次插入、无抽动、多次射精, 分别属于Dewsbury和Dixson交配行为模式分类系统的第13 种类型和第14种类型。人类放牧对普氏原羚繁殖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共记录了1 009 次爬胯行为, 这些爬胯行为多发生在家畜到达求偶场以前与家畜离开求偶场后30mi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求偶行为 交配行为 发情行为 求偶场 配偶守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