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 Barcoding:An Effective Tool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Lepidopteran Oak Pests 被引量:1
1
作者 Yang Ruisheng Zhang Junyi +4 位作者 Chen Yubo Wang Yong Jiang Yiren Shi Shenglin Qin Li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8年第2期103-108,共6页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early forecast of Lepidopteran oak-infesting pests.[Method] DNA barcoding technique was established for quick species identification using mitochondr...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early forecast of Lepidopteran oak-infesting pests.[Method] DNA barcoding technique was established for quick species identification using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Ⅰ(COⅠ) as the standard gene.This barcod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amplify and sequence genomic DNA samples from eggs and pupae of 11 species of Lepidopteran pests collected from oak.[Result] The DNA barcoding standard genes of 594-708 bp were determined from eggs and pupae of Lepidopteran insects.There were differences of 0-2 bases in DNA barcode sequences between conspecific eggs and pupae,with the sequence identity of 99.7%-100%.The average content of A,T,G and C of DNA barcode sequences from Lepidopteran insects were 30.7%,38.5%,14.9% and 15.9%,respectively.The obtained DNA barcode sequences had 91.4%-100% identity and 0-8.6% difference degree with GenBank-deposited DNA barcode sequences from organisms of the genetically-closest relationship.Among them,DNA barcode sequences from egg and pupa samples of 10 Lepidopteran insects(No.1-20) had 99%-100% identity and 0-1.0% difference degree with homologous sequences in GenBank database,while the remaining samples(No.21-22) had high difference degree(8.6%) with homologous sequences.[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DNA barcoding technique is an effeetive tool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Lepidopteran pests using genomic DNA from eggs and pupae of Lepidopteran ins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bareode Oak pest lepidopteran insects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Cytochrome CO
下载PDF
上海嘉定区蚕豆新记录虫害——豆小卷蛾
2
作者 周德尧 邹丹蓉 +1 位作者 石晗 陈子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4年第3期398-401,共4页
2021年末,于上海嘉定区华亭镇对蚕豆病虫害进行大田调查时,发现一种危害蚕豆嫩稍的鳞翅目害虫,经鉴定为本市一新记录物种——豆小卷蛾.简述了该虫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关键词 鳞翅目 豆小卷蛾 新记录 蚕豆 病虫害 上海 嘉定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性别决定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万倩 刘万学 +4 位作者 吕志创 郭建洋 黄聪 严盈 杨念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7-220,共14页
昆虫性别决定机制复杂多样,研究昆虫性别决定机制既能加强对物种进化关系的理解,也能为通过遗传调控控制害虫种群提供新方向。鳞翅目昆虫多为雌雄二型,繁殖方式以两性生殖为主,性染色体系统大多为ZW/ZZ系统,雌性为ZW型,雄性为ZZ型。昆... 昆虫性别决定机制复杂多样,研究昆虫性别决定机制既能加强对物种进化关系的理解,也能为通过遗传调控控制害虫种群提供新方向。鳞翅目昆虫多为雌雄二型,繁殖方式以两性生殖为主,性染色体系统大多为ZW/ZZ系统,雌性为ZW型,雄性为ZZ型。昆虫性别决定是通过级联反应调控的,在鳞翅目昆虫ZW/ZZ系统中,位于W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初始信号沉默雄性化关键基因Masculinizer(Masc),然后Doublesex(dsx)基因被雌性特异性剪接,从而调控雌性偏向基因的表达;而雄虫中Masc正常表达,调控dsx进行雄性特异剪接,实现雄性分化。本文对鳞翅目昆虫性别决定初始信号、Masc和dsx的研究现状,以及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和性别决定机制在鳞翅目昆虫遗传调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相关研究为鳞翅目昆虫的性别筛选、不育昆虫释放技术(sterile insect technique,SIT)和释放携带雌性特异显性致死基因昆虫技术(female specific release of insects carrying dominant lethal,fsRIDL)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昆虫 性别决定 Masc dsx 昆虫不育防治技术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8
4
作者 陈勃生 鲁兴萌 邵勇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0-722,共13页
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其肠道内也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对宿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参与消化、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合成信息素,同时在抵御外来病原的侵入与定殖、提高宿主免疫活性的... 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其肠道内也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对宿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参与消化、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合成信息素,同时在抵御外来病原的侵入与定殖、提高宿主免疫活性的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鳞翅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目,其中既有严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又有能够授粉和产生经济效益的益虫,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影响深远。近年来,随着新方法、新技术在肠道微生态学上的应用,国内外鳞翅目昆虫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也日趋热烈。本文将围绕家蚕Bombyx mori、海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等几种代表性鳞翅目昆虫,介绍目前为止针对鳞翅目昆虫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包括肠道的内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随后对已明确的鳞翅目昆虫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以及共生菌具体对宿主代谢解毒、免疫健康等方面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探究鳞翅目昆虫肠道微生物打下基础,以及转化这些知识来控制害虫(海灰翅夜蛾、小菜蛾等),促进益虫(家蚕等)生长,确保农业和经济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昆虫 肠道 肠道微生物 肠道内环境 多样性 协同进化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基因组中微卫星DNA的特征以及对其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吉亚杰 张德兴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8-614,共7页
本文根据我们对鳞翅目昆虫棉铃虫和松毛虫以及其它动物 (筏蜘蛛、朱、鳕鱼和飞蝗 )的微卫星富集性基因组DNA文库的筛选和分析结果 ,结合其它实验室已发表的资料 ,对鳞翅目昆虫基因组中微卫星DNA的丰度和结构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本文根据我们对鳞翅目昆虫棉铃虫和松毛虫以及其它动物 (筏蜘蛛、朱、鳕鱼和飞蝗 )的微卫星富集性基因组DNA文库的筛选和分析结果 ,结合其它实验室已发表的资料 ,对鳞翅目昆虫基因组中微卫星DNA的丰度和结构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与其它类群相比 ,尽管鳞翅目昆虫物种间存在差异 ,但其基因组中存在明显偏多的侧翼序列重复的、以多拷贝形式存在的微卫星位点 ,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微卫星DNA家族通常可以在序列分析阶段被识别出来 ,但很多多拷贝位点只有通过一系列后续分析才能被检查出来。这应是鳞翅目昆虫中微卫星位点的优化率相对偏低的主要原因。棉铃虫和松毛虫基因组中三相重复微卫星丰度相对较高 ,从而从某种程度上补偿了这些物种微卫星分离过程中因丰度低、多拷贝位点比例高所带来的困难。棉铃虫微卫星DNA家族侧翼序列中多聚T/A序列的存在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昆虫 基因组 微卫星DNA 棉铃虫
下载PDF
表达Cry1Ab和Cry2Ab蛋白的转基因玉米GAB-3对四种主要鳞翅目害虫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晓丽 姜媛媛 +3 位作者 王鹏飞 来勇敏 陈笑芸 徐俊锋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7-104,共8页
为评价表达Cry1Ab和Cry2Ab蛋白的转基因玉米GAB-3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的杀虫效果... 为评价表达Cry1Ab和Cry2Ab蛋白的转基因玉米GAB-3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的杀虫效果,采用室内生测的方法研究了GAB-3不同组织器官对以上四种害虫存活率的影响,并通过田间接虫试验进一步测试了GAB-3对黏虫和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室内生测结果显示:转基因玉米GAB-3心叶期叶片对黏虫、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苞叶、穗尖、穗轴、花丝、雄穗和籽粒对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田间接虫试验结果显示:心叶期GAB-3高抗黏虫和亚洲玉米螟,穗期GAB-3高抗亚洲玉米螟。上述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GAB-3对4种主要玉米鳞翅目害虫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具有较好的商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GAB-3 鳞翅目害虫 室内生测 抗虫性
下载PDF
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杂交种瑞丰1号-双抗12-5对3种主要鳞翅目害虫的抗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孙红炜 徐晓辉 +3 位作者 李凡 高瑞 杨淑珂 路兴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109-114,共6页
本试验用田间接虫和室内生测方法,研究国产转基因玉米杂交种瑞丰1号-双抗12-5(RF1-12-5)对3种主要的玉米鳞翅目害虫亚洲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的抗性。田间结果表明:RF1-12-5对亚洲玉米螟、棉铃虫的抗性在相应的鉴定时期均达到高抗水平,R... 本试验用田间接虫和室内生测方法,研究国产转基因玉米杂交种瑞丰1号-双抗12-5(RF1-12-5)对3种主要的玉米鳞翅目害虫亚洲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的抗性。田间结果表明:RF1-12-5对亚洲玉米螟、棉铃虫的抗性在相应的鉴定时期均达到高抗水平,RF1-12-5心叶期对黏虫的抗性为抗性水平。室内鉴定结果表明:心叶期,RF1-12-5对亚洲玉米螟抗性起效较慢,饲喂48~72 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3.97%、77.14%、88.00%;吐丝期饲喂48 h后校正死亡率达100%,抗性显著;籽粒期饲喂24、48、72 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8.86%、83.96%、98.03%。心叶期饲喂24 h后对黏虫基本无抗性效果,但48、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4.64%、100%。吐丝期饲喂24 h后对棉铃虫抗性达到87.59%,48 h后对棉铃虫校正死亡率达到100%,抗性较强。总体来看,RF1-12-5田间对亚洲玉米螟、棉铃虫抗性较高,对黏虫抗性略低;室内心叶期对亚洲玉米螟抗性较弱,但在其他时期对亚洲玉米螟、黏虫、棉铃虫均表现了较好的抗性。因此RF-12-5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耐除草剂玉米 瑞丰1号-双抗12-5 鳞翅目害虫 田间抗虫性 室内抗虫性
下载PDF
新宾县灯诱鳞翅目昆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汪成成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1-5,53,共6页
2004-2019年对抚顺新宾县陡岭林场鳞翅目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诱集127种,其中夜蛾科和天蛾科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总数的21.3%和15.7%,箩纹蛾科、巢蛾科、波纹蛾科、木蠹蛾科、蚕蛾科、桦蛾科较少,仅占总数的0.8%。优势种为大星天蛾、... 2004-2019年对抚顺新宾县陡岭林场鳞翅目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诱集127种,其中夜蛾科和天蛾科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总数的21.3%和15.7%,箩纹蛾科、巢蛾科、波纹蛾科、木蠹蛾科、蚕蛾科、桦蛾科较少,仅占总数的0.8%。优势种为大星天蛾、腰带燕尾舟蛾、女贞尺蛾、花布灯蛾、稠李巢蛾、柞蚕和银杏大蚕蛾。物种丰富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7月>8月>6月>5月>9月,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出现的顺序为7月>6月>8月>5月>9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宾县 鳞翅目昆虫 灯诱 多样性 丰富度
下载PDF
稻田寄生蜂和鳞翅目昆虫的多样性及变化动态 被引量:4
9
作者 申昭灿 陈龙 +2 位作者 邬家栋 李元喜 王甦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0-596,共7页
稻田中的寄生蜂是水稻害虫重要的自然天敌,在生物防治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寄生蜂作用的发挥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使用马氏诱集器调查了水稻各生育期稻田中寄生蜂和鳞翅目昆虫的种类及数量,分析了水稻生育期对寄生蜂及其主要寄主鳞翅... 稻田中的寄生蜂是水稻害虫重要的自然天敌,在生物防治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寄生蜂作用的发挥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使用马氏诱集器调查了水稻各生育期稻田中寄生蜂和鳞翅目昆虫的种类及数量,分析了水稻生育期对寄生蜂及其主要寄主鳞翅目昆虫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水稻各生育期捕获的寄生蜂数量均显著多于鳞翅目昆虫数量。其中姬蜂科、茧蜂科、赤眼蜂科、缨小蜂科及缘腹细蜂科等属于寄生蜂的优势类群,分别占物种总数的11.80%、11.71%、9.18%、15.51%和11.83%。鳞翅目中,螟蛾科、夜蛾科、卷蛾科和蛱蝶科等为优势类群,分别占物种总数的22.32%、20.87%、26.28%和12.75%。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变化,寄生蜂数量先上升后下降,在水稻乳熟期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7个生育期的结果。寄生蜂科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辛普森指数无明显的变化,均匀度指数到乳熟期时有所降低(0.790),随后逐渐上升直到收获。鳞翅目昆虫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水稻扬花期数量最多,与其他生育期间存在显著差异;鳞翅目科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在分蘖期到抽穗期虽有波动,但各生育期间差异不显著。在水稻抽穗期到蜡熟期,稻田中鳞翅目科的均匀度指数波动较大,多个生育期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对寄生蜂与鳞翅目昆虫发生数量存在一定的影响,在特定生育期间对昆虫丰富度和多样性存在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鳞翅目昆虫 马氏诱集器 多样性 水稻生育期
下载PDF
家蚕几丁质脱乙酰基酶BmCDA7的纯化与生化性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兴明 刘霖 +1 位作者 杨君 杨青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8,共7页
几丁质脱乙酰基酶是几丁质修饰关键酶,在昆虫几丁质组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潜在的绿色农药靶标。课题组近期研究发现家蚕中肠3个几丁质脱乙酰基酶中,BmCDA7对围食膜几丁质具有最高活性,在进食期高表达,可能参与该时期围食膜形成。本... 几丁质脱乙酰基酶是几丁质修饰关键酶,在昆虫几丁质组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潜在的绿色农药靶标。课题组近期研究发现家蚕中肠3个几丁质脱乙酰基酶中,BmCDA7对围食膜几丁质具有最高活性,在进食期高表达,可能参与该时期围食膜形成。本研究通过进一步优化分离纯化条件,建立了金属螯合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两步分离纯化方法,获得了高纯度的BmCDA7重组蛋白。采用SDS-PAGE结合Calcofluor White M2R显色定性确定了BmCDA7对底物乙二醇几丁质的催化活性。通过测定催化反应过程中释放的乙酸量,确定了BmCDA7的最适反应条件、稳定性及底物选择性。BmCDA7催化反应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8.0,在温度低于60℃以及中性、偏碱性条件下较为稳定。此外,BmCDA7对乙二醇几丁质、胶体几丁质的酶活力分别为2.9926和0.4270μmol/(min·μmol),而对高结晶度的α-几丁质和β-几丁质无活力。这些结果丰富了昆虫几丁质脱乙酰基酶的生物化学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昆虫 围食膜 几丁质脱乙酰基酶 害虫防治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抗病毒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洁 李洁 +3 位作者 于乾龙 郑桂玲 张彬 李长友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9-1094,共16页
鳞翅目昆虫种类繁多,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宿主昆虫与病毒相互关系的研究对于利用病毒杀虫剂进行害虫治理和益虫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鳞翅目昆虫与病毒的互作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宿主昆虫的免疫系统在抗病毒... 鳞翅目昆虫种类繁多,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宿主昆虫与病毒相互关系的研究对于利用病毒杀虫剂进行害虫治理和益虫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鳞翅目昆虫与病毒的互作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宿主昆虫的免疫系统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病毒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昆虫围食膜和中肠对病毒入侵的防御作用,病毒进入体腔后昆虫所产生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以及RNAi、细胞的自噬与凋亡、Toll、Imd、JAK-STAT和STING信号通路等相关的抗病毒免疫途径,并对昆虫抗病毒免疫研究的制约因素和未来鳞翅目昆虫抗病毒免疫的研究重点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害虫的生物防治和益虫疾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昆虫 抗病毒 免疫反应 信号通路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的茧及脱茧方式
12
作者 赵焱坤 冯丽春 《蚕学通讯》 2012年第4期26-34,共9页
鳞翅目昆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许多科的老熟幼虫都要吐丝结茧,为蛹期提供适当的蔽护场所,因此结茧和脱茧是鳞翅目结茧昆虫完成变态发育的重要过程。本文通过查阅资料,简述这些昆虫独特的茧及脱茧方式,以期更好地了解昆虫这一特殊的生理... 鳞翅目昆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许多科的老熟幼虫都要吐丝结茧,为蛹期提供适当的蔽护场所,因此结茧和脱茧是鳞翅目结茧昆虫完成变态发育的重要过程。本文通过查阅资料,简述这些昆虫独特的茧及脱茧方式,以期更好地了解昆虫这一特殊的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昆虫 脱茧方式
下载PDF
Insect recognition based on integrated region matching and dual 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 被引量:2
13
作者 Le-qing ZHU Zhen ZH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C(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2011年第1期44-53,共10页
To provide pest technicians with a convenient way to recognize insects,a novel method is proposed to classify insect images by integrated region matching (IRM) and dual 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 (DTCWT).The wing ... To provide pest technicians with a convenient way to recognize insects,a novel method is proposed to classify insect images by integrated region matching (IRM) and dual 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 (DTCWT).The wing image of the lepidopteran insect is preprocessed to obtain the region of interest (ROI) whose position is then calibrated.The ROI is first segmented with the k-means algorithm into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color features,properties of all the segmented regions being used as a coarse level feature.The color image is then converted to a grayscale image,where DTCWT features are extracted as a fine level feature.The IRM scheme is undertaken to find K nearest neighbors (KNNs),out of which the nearest neighbor is searched by computing the Canberra distance of DTCWT features.The method was tested with a database including 100 lepidopteran insect species from 18 families and the recognition accuracy was 84.47%.For the forewing subset,a recognition accuracy of 92.38% was achiev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automatic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lepidopteran specim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idopteran insects Auto-classification k-means algorithm Integrated region matching (IRM) Dual 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 (DTCWT)
原文传递
DNA条形码在鳞翅目昆虫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青青 李地艳 +4 位作者 段焰青 李加敏 刘晓飞 曹能 叶辉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7-312,共6页
2003年,Hebert等提出DNA条形码后,快速而精确的特点使它在物种鉴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鳞翅目是昆虫纲中第二大目,其物种鉴定任务复杂而艰巨,因此DNA条形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主要针对DNA条形码概况以及近年来它在鳞翅目昆虫中... 2003年,Hebert等提出DNA条形码后,快速而精确的特点使它在物种鉴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鳞翅目是昆虫纲中第二大目,其物种鉴定任务复杂而艰巨,因此DNA条形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主要针对DNA条形码概况以及近年来它在鳞翅目昆虫中的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鳞翅目昆虫 物种鉴定
原文传递
鳞翅目昆虫Cry毒素受体与人同名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贵东 李燕芳 +2 位作者 何颖 邹泽红 陶爱林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2-279,共8页
[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鳞翅目昆虫Cry毒素受体氨肽酶N(APN)、类钙黏蛋白(Ca LP)、碱性磷酸酶(ALP)与人同名蛋白的关系。[方法]NCBI数据库获取人和鳞翅目昆虫的APN、Ca LP、ALP的氨基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一致性、系统发育关... [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鳞翅目昆虫Cry毒素受体氨肽酶N(APN)、类钙黏蛋白(Ca LP)、碱性磷酸酶(ALP)与人同名蛋白的关系。[方法]NCBI数据库获取人和鳞翅目昆虫的APN、Ca LP、ALP的氨基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一致性、系统发育关系、结构域、三维结构相似性等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APN系统发育关系最近的是人与家蚕,两者序列一致性最高58.06%,含2个相似结构域,三维结构相似性显著(62.80%,P<0.05)。ALP系统发育关系最近的是人与家蚕,两者序列一致性最高46.03%,含2个相似结构域,三维结构相似性显著(59.63%和59.59%,P<0.05)。人与鳞翅目昆虫的Ca LP系统发育关系较远;Ca LP序列一致性最高是人与棉铃虫(28.12%),两者含2个相似结构域,三维结构相似性不显著(18.75%,P>0.05)。[结论]人和家蚕两者间的APN、ALP系统发育关系最近,序列一致性最高,含有相似的结构域且三维结构相似性显著,可能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昆虫 Cry毒素受体 氨肽酶N 类钙黏蛋白 碱性磷酸酶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鳞翅目昆虫迁飞相关基因的鉴定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现馨 胡嘉行 +3 位作者 杨亚军 贺康 吕仲贤 徐红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5-1243,共9页
为明确迁飞性昆虫迁飞行为的分子调控机制,选取12种鳞翅目昆虫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迁飞组和非迁飞昆虫组,采用PAML软件分析单拷贝直系同源基因在2个分组中的进化速率,从基因组水平对涉及生物钟调节、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3类迁飞相关基... 为明确迁飞性昆虫迁飞行为的分子调控机制,选取12种鳞翅目昆虫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迁飞组和非迁飞昆虫组,采用PAML软件分析单拷贝直系同源基因在2个分组中的进化速率,从基因组水平对涉及生物钟调节、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3类迁飞相关基因进行注释和比较。结果表明,部分基因在迁飞昆虫和非迁飞昆虫中的进化速率存在显著差异,且这些基因富集在肌肉结构发育、复眼及光感细胞发育、能量代谢、腺体发育、醇酮类及脂蛋白合成代谢、磷酸化调节等生物过程中;与神经调节相关的基因在迁飞昆虫中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扩增或收缩,而涉及生物钟调节的基因中仅ebony在迁飞组昆虫中的拷贝数显著多于非迁飞组的拷贝数,与内分泌调节相关的法尼醇脱氢酶编码基因在迁飞组和非迁飞组中呈现显著差异。表明迁飞和非迁飞2组昆虫在基因组水平上存在部分基因拷贝数增加或减少的规律,可能是迁飞昆虫或非迁飞昆虫的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飞 鳞翅目昆虫 进化 生物钟调节 神经调节 内分泌调节
原文传递
昆虫中分离与鉴定的caspase及其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素英 舒端阳 +1 位作者 彭建新 洪华珠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8-683,共6页
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是执行细胞凋亡的主要酶类,对caspase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的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Caspase具有高度保守性,它们具有相似的氨基酸序列、结构和底物特异性。且具有QACRG的... 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是执行细胞凋亡的主要酶类,对caspase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的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Caspase具有高度保守性,它们具有相似的氨基酸序列、结构和底物特异性。且具有QACRG的五肽活性位点,该活性位点是caspase家族的典型结构。昆虫caspase在caspase依赖型的细胞凋亡中起关键作用,文章介绍和评述昆虫中已经分离、鉴定的caspase及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 细胞凋亡 果蝇 鳞翅目昆虫
原文传递
受体介导的鳞翅目昆虫对Bt毒素抗性机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磊磊 徐培文 +3 位作者 刘凯于 魏巍 常忠燊 程大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09-1823,共15页
苏云金芽孢杆菌作为一种对人畜安全、环境友好型绿色杀虫剂在全球被广泛使用。Bt毒素与昆虫中肠上特定毒素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形成毒素穿孔导致昆虫死亡是其重要的杀虫机制之一,靶标害虫对Bt毒素产生抗性是制约转Bt作物长期有效种植和B... 苏云金芽孢杆菌作为一种对人畜安全、环境友好型绿色杀虫剂在全球被广泛使用。Bt毒素与昆虫中肠上特定毒素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形成毒素穿孔导致昆虫死亡是其重要的杀虫机制之一,靶标害虫对Bt毒素产生抗性是制约转Bt作物长期有效种植和Bt毒素持续使用的重要因素。文中从鳞翅目昆虫中肠细胞Bt毒素重要受体的研究阐述昆虫对Bt的抗性机制,为Bt抗性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对害虫的防控与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毒素受体 抗性 鳞翅目昆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