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线粒体DNA控制区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刚 周剑 +4 位作者 杜军 刘光迅 陈先均 朱健 李建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0-937,共8页
对采自泸州(长江干流)、南溪(长江干流)、柏溪(金沙江段)、攀枝花(雅砻江段)、重庆(嘉陵江段)4个流域的45尾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798 bp)进行了扩增,共检测出19个单倍型,未发现群体间... 对采自泸州(长江干流)、南溪(长江干流)、柏溪(金沙江段)、攀枝花(雅砻江段)、重庆(嘉陵江段)4个流域的45尾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798 bp)进行了扩增,共检测出19个单倍型,未发现群体间有共享的单倍型,5群体单倍型多样性在0.833~1.000之间,显示不同流域的长薄鳅群体单倍型类型较为丰富。分析了D-Loop的碱基组成、变异情况和核苷酸序列差异,计算了核苷酸多样性(π)、单倍型多样性(h)、FST值和基因流数值(Nm),构建了长薄鳅不同单倍型分子系统树和中间网络图。5个群体内各序列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在0.276%~0.905%之间;群体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028~0.0092,结果显示长薄鳅自然群体存在较丰富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多态性(h=0.916,π=0.00450),Tajima’s D统计(?2.09890)和Fu’sFs统计(?7.56940)分析都显示各种群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FST值(FST〈0.05)的分析结果显示重庆、柏溪、南溪、攀枝花和泸洲种群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暗示了柏溪和攀枝花种群历史上,可能发生过群体扩张和种群瓶颈,而泸州、南溪和重庆种群一直是平衡种群。Nm值计算结果显示各地理种群间无明显基因交流,暗示了长薄鳅虽然在各条不同的河流里洄游产卵,但并未因此而产生独立分化的群体。所有群体中,泸洲和攀枝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重庆、柏溪和南溪种群丰富。进行长薄鳅人工繁殖时,可以将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地区的个体补充到人工繁殖中来,以提高长薄鳅的遗传素质,为人工增殖放流提供遗传多样性更丰富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薄鳅 线粒体DNA 控制区序列 种群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长薄鳅仔稚鱼发育和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梁银铨 胡小建 +2 位作者 虞功亮 黄道明 常剑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6-100,共5页
关键词 长薄鳅 仔稚鱼 发育 生长 鳅科
下载PDF
长薄鳅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邹桂伟 罗相忠 +1 位作者 胡德高 潘光碧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9-54,共6页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测定了长薄鳅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试验表明:长蒲鳅的耗氧率(Y')随鱼体重(W,g)的增加而降低,而耗氧量(Y)则随体重增加而增大,其关系式分别为:Y'=186.576W-0.2043,Y=0.186w0.7962...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测定了长薄鳅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试验表明:长蒲鳅的耗氧率(Y')随鱼体重(W,g)的增加而降低,而耗氧量(Y)则随体重增加而增大,其关系式分别为:Y'=186.576W-0.2043,Y=0.186w0.7962.温度对长薄鳅的耗氧率有影响,在13-30℃范围内.耗氧率随水温升高而逐渐增大耗氧率的温度敏感区域是13-23℃和28-30-℃,而在23-28℃范围内变化幅度较小,标准代谢量变化也较少.是长薄鳅生长的适宜温度长薄鳅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是在凌晨2:00,低谷是在下午16:00左右其窒息点在小体重组(平均体重为38-39g)为0.94-1.06mg/L;在大体重组(平均体重为250-3209)为0.6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薄鳅 耗氧率 窒息点 泥鳅
下载PDF
长薄鳅胚胎发育的观察 被引量:35
4
作者 梁银铨 胡小建 +2 位作者 黄道明 林子扬 谢从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31-635,共5页
1999年5月,作者首次通过人工繁殖获得长薄鳅的受精卵,并对其胚胎发育特征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卵膜无粘性,吸水后卵周间隙明显膨胀扩大,卵膜径3.67-4.00 mm,平均3.79mm,属漂流性卵。胚胎发育可分为26个时期,初孵仔鱼长5.0mm左右,通体透明... 1999年5月,作者首次通过人工繁殖获得长薄鳅的受精卵,并对其胚胎发育特征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卵膜无粘性,吸水后卵周间隙明显膨胀扩大,卵膜径3.67-4.00 mm,平均3.79mm,属漂流性卵。胚胎发育可分为26个时期,初孵仔鱼长5.0mm左右,通体透明无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薄鳅 胚胎发育
下载PDF
长薄鳅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小铭 张耀光 +2 位作者 江星 李凤杰 金丽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长薄鳅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在数量上,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分别是17.06%、5.83%、28.16%和48.94%。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所有白细胞均含有糖原物... 长薄鳅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在数量上,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分别是17.06%、5.83%、28.16%和48.94%。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所有白细胞均含有糖原物质,所有红细胞均不含酸性磷酸酶,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均含有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显示单核细胞呈阳性反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均为部分呈阳性反应。所有细胞的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苏丹黑显色反应均呈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薄鳅 血细胞 显微结构 细胞化学
下载PDF
长江上游长薄鳅Cytb基因的序列变异与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田辉伍 段辛斌 +2 位作者 汪登强 刘绍平 陈大庆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18,28,共7页
采用线粒体DNA序列对长江上游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长江干流、岷江、赤水河和嘉陵江的8个群体176尾样本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长薄鳅cyt b基因序列分别检出了25个变异位点和2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 d)和核苷酸多样性(... 采用线粒体DNA序列对长江上游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长江干流、岷江、赤水河和嘉陵江的8个群体176尾样本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长薄鳅cyt b基因序列分别检出了25个变异位点和2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 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608 52和0.000 89。单倍型网络结构图和N J树均未显示与地理种群相关的信息。分子变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长薄鳅种群内的变异大于种群间的变异,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F st<0.05),种群基因交流十分频繁(N m>1)。中性检验值(Tajima's D=-2.279 09,P<0.01;Fu and Li's D*=-4.670 47,P<0.02;Fu and Li's F*=-4.470 16,P<0.02)和单倍型错配分布结果显示长薄鳅经历了最近的种群扩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 遗传结构 长江上游
下载PDF
总溶解气体过饱和对长薄鳅的急性和慢性致死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袁嫄 袁佺 +2 位作者 王远铭 安瑞冬 李克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56-61,共6页
高坝在泄流过程中可携带大量空气进入水体,形成总溶解气体(total dissolved gas,简称TDG)过饱和,给下游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的生存造成威胁。本文以长江流域特有珍稀鱼种——长薄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TDG饱和度下致死试验和再暴露试... 高坝在泄流过程中可携带大量空气进入水体,形成总溶解气体(total dissolved gas,简称TDG)过饱和,给下游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的生存造成威胁。本文以长江流域特有珍稀鱼种——长薄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TDG饱和度下致死试验和再暴露试验,旨在研究长薄鳅对TDG过饱和水体的耐受性及低饱和度对其的慢性伤害作用。结果表明长薄鳅连续暴露在TDG饱和度为120%、130%和140%水体中的半致死时间分别为152.81、64.02和14.89 h。将在110%和120%饱和度下暴露96 h后存活的长薄鳅,再次放入到140%浓度下进行暴露,该情况下两组的半致死时间为8.72和7.14 h,较原140%工况下正常试验鱼半致死时间分别快41.4%和52.05%;将在110%和120%饱和度下暴露96 h后存活的长薄鳅,再次放入130%浓度下进行暴露,该情况下两组的半致死时间为47.77和15.52 h,较原130%工况下正常试验鱼半致死时间快25.56%、75.81%。结果表明TDG低饱和度水体对长薄鳅有慢性伤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G过饱和 长薄鳅 耐受性 持续暴露 慢性伤害
下载PDF
长薄鳅消化系统结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康贵 王志坚 岳兴建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7-490,共4页
长薄鳅属典型的有胃鱼 ,胃呈V型 ;消化道较短 ,仅为体长的 0 .70 4倍 ;肠长为体腔长的 1.14倍。食道粘膜层中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和棒状细胞 ,杯状细胞H .E染为蓝紫色 ,棒状细胞着色较浅 ;外肌层为横纹肌 ,纵行 ;内肌层为平滑肌 ,环行。胃... 长薄鳅属典型的有胃鱼 ,胃呈V型 ;消化道较短 ,仅为体长的 0 .70 4倍 ;肠长为体腔长的 1.14倍。食道粘膜层中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和棒状细胞 ,杯状细胞H .E染为蓝紫色 ,棒状细胞着色较浅 ;外肌层为横纹肌 ,纵行 ;内肌层为平滑肌 ,环行。胃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 ,均有较丰富的胃腺组织。肠各段在组织结构上差异不显著 ,但直肠粘膜褶明显平缓 ,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薄鳅 消化系统 组织结构 鳅科鱼类 观赏价值
下载PDF
长薄鳅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梁银铨 胡小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2-424,共3页
关键词 长薄鳅 性腺 人工繁殖
下载PDF
延迟初次摄食对长薄鳅仔鱼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银铨 陈静 +3 位作者 方艳红 胡小建 俞伏虎 黄道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为丰富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早期生活史资料,开展了延迟投喂对长薄鳅仔鱼形态、初次摄食率、不可逆点、生长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饥饿仔鱼鱼体消瘦、头大、尾小、身体显得不匀称,器官发育停止,游动缓慢;日龄2 d时... 为丰富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早期生活史资料,开展了延迟投喂对长薄鳅仔鱼形态、初次摄食率、不可逆点、生长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饥饿仔鱼鱼体消瘦、头大、尾小、身体显得不匀称,器官发育停止,游动缓慢;日龄2 d时,初次摄食率达到60%,日龄3 d时达到了100%,不可逆点出现在15-16 d,可恢复性饥饿时间长达13 d;饥饿仔鱼体长基本维持不变,甚至出现负增长;饥饿仔鱼的死亡率高峰出现在15-16 d,与不可逆点在同一天,当天死亡率达到45.92%,瞬时死亡率为3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 仔鱼 初次摄食率 生长 死亡率
下载PDF
投喂频率及投喂时间对长薄鳅仔稚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春娜 李正一 +1 位作者 龙治海 黄颖颖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91-96,共6页
研究了5种投喂频率及投喂时间对长薄鳅仔稚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及投喂时间对长薄鳅仔稚鱼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对于4~14日龄的长薄鳅仔鱼,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其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投喂频率为4... 研究了5种投喂频率及投喂时间对长薄鳅仔稚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及投喂时间对长薄鳅仔稚鱼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对于4~14日龄的长薄鳅仔鱼,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其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投喂频率为4次/d时,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达最大值;存活率以6次/d组最高;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体重的变异系数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在4次/d组出现最低值。因此在投饵量相同的条件下,4~14日龄的长薄鳅仔鱼的最适投喂频率为4次/d。在15日龄以后,随着日投喂时间的推移,长薄鳅仔稚鱼的摄食率呈上升趋势,在20:00投喂组摄食率达到最大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效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在14:00投喂组出现最低值,在20:00投喂组出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它各投喂时间组;存活率以20:00投喂组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喂频率 投喂时间 生长 存活率 饵料效率 长薄鳅
下载PDF
长薄鳅研究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大东 杜军 +1 位作者 周剑 何兴恒 《四川环境》 2010年第6期98-101,共4页
本文概述了长薄鳅研究现状及资源现状,分析了长薄鳅资源衰竭的原因,并结合研究现状,提出了加强渔业管理、合理调整禁渔制度、加大保护区建设、开展鱼类人工繁殖放流等保护对策。
关键词 长薄鳅 资源现状 衰退原因 保护对策
下载PDF
长薄鳅池塘移植养殖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库么梅 温小波 +2 位作者 罗静波 刘文成 胡亚平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46-148,共3页
从长江上中游江段获取的长薄鳅[Leptobotiaelongata(Bleker)]移植至微流水的小面积养殖池中养殖。平均每池放养26~36尾,投喂水蚯蚓、小杂鱼和虾,生长良好。1a后每池存活18~20尾,每尾年增重... 从长江上中游江段获取的长薄鳅[Leptobotiaelongata(Bleker)]移植至微流水的小面积养殖池中养殖。平均每池放养26~36尾,投喂水蚯蚓、小杂鱼和虾,生长良好。1a后每池存活18~20尾,每尾年增重87.9~114.2g,增长4.9~7.4cm。试验证明长薄鳅能在池塘中进行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薄鳅 移植 养殖 泥鳅
下载PDF
长薄鳅脑垂体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必先 谢碧文 +1 位作者 陈晓骞 张耀光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3期24-26,共3页
采用四种染色方法对长薄鳅脑垂体的形态结构和各种激素分泌细胞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薄鳅脑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构成。腺垂体可分为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垂体中间部(PI)。腺垂体中可分辨出7种激素分泌细胞,其中... 采用四种染色方法对长薄鳅脑垂体的形态结构和各种激素分泌细胞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薄鳅脑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构成。腺垂体可分为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垂体中间部(PI)。腺垂体中可分辨出7种激素分泌细胞,其中前外侧部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和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中外侧部有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和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中间部包括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MSH)分泌细胞和PAS阳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垂体 形态结构 分泌细胞分布 长薄鳅
下载PDF
丁香酚对长薄鳅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建明 田甜 姜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1-456,共6页
【目的】为研究丁香酚对长薄鳅幼鱼的麻醉效果。【方法】在水温(22±1)℃条件下,以不同质量浓度的丁香酚对长薄鳅幼鱼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结果】20~120 mg/L质量浓度的丁香酚均能使长薄鳅进入麻醉期,且麻醉浓度与平均入麻时间... 【目的】为研究丁香酚对长薄鳅幼鱼的麻醉效果。【方法】在水温(22±1)℃条件下,以不同质量浓度的丁香酚对长薄鳅幼鱼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结果】20~120 mg/L质量浓度的丁香酚均能使长薄鳅进入麻醉期,且麻醉浓度与平均入麻时间呈负相关,与平均复苏时间呈正相关;丁香酚质量浓度在20~40 mg/L时,长薄鳅的呼吸频率在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之后,呼吸频率趋于稳定,当增加至60~120 mg/L时,其呼吸频率经历小幅上升之后,均呈现直线下降趋势,并进入休克期;以60 mg/L丁香酚将长薄鳅麻醉后再在空气中进行暴露,暴露时间与复苏时间呈负相关,暴露时间在2~24 min范围内的复苏率为100%,72 h存活率均为100%,当时间增加至26 min时,复苏率降低至70%,72 h存活率仅为40%;采用10 mg/L丁香酚麻醉液或经60 mg/L的丁香酚麻醉后立即转入10 mg/L丁香酚麻醉液连续浸泡10 h,可使长薄鳅进入镇静期,且对试验鱼影响较小,推荐作为长薄鳅幼鱼长途运输模式。【结论】40~60 mg/L的丁香酚麻醉液是长薄鳅幼鱼的理想麻醉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长薄鳅 幼鱼 麻醉
下载PDF
投喂不同饵料对长薄鳅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建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在水温18.6~21.6℃条件下,将初始体质量为(3.91±0.22) g的长薄鳅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饲养在圆形玻纤缸(直径1 m、高0.8 m)中,分别投喂刀额新对虾、鳙鱼、配合饲料(粗蛋白≥46.0%)、虾+饲料、鱼+饲料5种饵... 在水温18.6~21.6℃条件下,将初始体质量为(3.91±0.22) g的长薄鳅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饲养在圆形玻纤缸(直径1 m、高0.8 m)中,分别投喂刀额新对虾、鳙鱼、配合饲料(粗蛋白≥46.0%)、虾+饲料、鱼+饲料5种饵料,以筛选适宜于长薄鳅幼鱼的适宜饵料投喂模式。75 d的饲养结果表明,不同投喂模式对长薄鳅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长薄鳅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虾组、鱼组、饲料组、鱼+饲料组的长薄鳅最终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虾+饲料组最终体质量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依次为虾+饲料组>饲料组>虾组>鱼组、鱼+饲料组。5个试验组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依次为虾+饲料组>虾组>饲料组、鱼+饲料组>鱼组。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鱼的生长离散均有所升高,生长离散变化依次为鱼组>鱼+饲料组>饲料组>虾组>虾+饲料组。各试验组长薄鳅的的摄食率差异显著(P<0.05),摄食率依次为鱼组>虾组>鱼+饲料组>虾+饲料组>饲料组;虾组和鱼组的饵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投喂模式下长薄鳅幼鱼的生长系数b值均小于3,呈负异速生长,但虾+饲料组的长薄鳅幼鱼生长系数b值最大。试验过程中各组鱼的肥满度均下降。研究结果显示,在本试验的不同饵料投喂模式中,投喂虾+饲料更利于长薄鳅的摄食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薄鳅 饵料 投喂模式 生长
下载PDF
金沙江和长江长薄鳅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运海 丁瑶 +3 位作者 顾正选 黄学潇 余泽文 舒敏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104-107,共4页
2017年6-7月分别对采集于金沙江攀枝花江段和长江泸州江段的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进行人工繁殖试验,同时对金沙江攀枝花江段的长薄鳅进行胚胎发育的观察。结果表明,共催产长薄鳅4组,共获得鱼苗1.8万尾,长薄鳅雌性亲本成熟较雄鱼... 2017年6-7月分别对采集于金沙江攀枝花江段和长江泸州江段的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进行人工繁殖试验,同时对金沙江攀枝花江段的长薄鳅进行胚胎发育的观察。结果表明,共催产长薄鳅4组,共获得鱼苗1.8万尾,长薄鳅雌性亲本成熟较雄鱼早,雌雄发育同步期在6月底。在水温24℃条件下对胚胎进行观察,发现受精卵发育为原肠胚的时间为5.0 h,平均出膜时间为31.0 h,出膜仔鱼平均长度为5.2 mm,出膜前鱼体长度与卵膜直径相当,在卵膜内能够伸直鱼体自由游动,这与其他鳅科鱼类以及多数鲤科鱼类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 金沙江 长江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下载PDF
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长薄鳅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评估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红艳 熊飞 +2 位作者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3-1002,共10页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为长江上游特有种,由于过度捕捞和大坝建设,其种群生存受到极大威胁,已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物种。为了解三峡工程蓄水后该物种的种群动态,利用2007~2009年三峡库区以上江津江段的渔获量和体长频...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为长江上游特有种,由于过度捕捞和大坝建设,其种群生存受到极大威胁,已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物种。为了解三峡工程蓄水后该物种的种群动态,利用2007~2009年三峡库区以上江津江段的渔获量和体长频率数据评估了其生长和死亡参数、资源量及资源利用。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长薄鳅体长范围为76~480 mm,体重范围为5~2 002 g,平均体长为(158.7±54.8)mm,平均体重为(72.4±148.8)g。优势体长组为90~210 mm,约占总数的77.9%(n=277)。长薄鳅体长(L,单位mm)与体重(W,单位g)幂函数关系为:W=7.28×10﹣6L3.09(R^2=0.95,P<0.01,n=277)。由体长频率法拟合出长薄鳅渐近体长(L_∞)为555 mm,生长系数(k)为0.17/a。由Pauly经验公式估算出其自然死亡系数(M)为0.37。由长度转渔获物曲线估算出其总死亡系数(Z)为1.23。江津江段长薄鳅资源开发率为0.70,超过了其资源最大开发率0.43,表明其资源已过度开发。由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估算出江津江段2007、2008和2009年长薄鳅年资源量分别为2 544尾/km(0.75 t/km)、2 405尾/km(0.42 t/km)和7 245尾/km(1.63 t/km),平均4 065尾/km(0.93 t/km)。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记录到了长薄鳅的最大个体(体长480 mm);本研究估算的长薄鳅总死亡系数和资源开发率较高,可能与江津江段的捕捞强度较高有关。建议加强长薄鳅种群动态长期监测,采取禁渔、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促进资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参数 生长 死亡 种群数量 资源评估 长薄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