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两栖动物新记录种——武陵掌突蟾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京 李仕泽 +3 位作者 程彦林 陈龙 张霞 魏刚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9-195,共7页
2016年4—6月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8°46′8.07″E,27°50′56.77″N,海拔539 m)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8°11′47.2″E,26°22′42.24″N,海拔1687 m)采集到2号两栖动物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与武陵... 2016年4—6月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8°46′8.07″E,27°50′56.77″N,海拔539 m)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8°11′47.2″E,26°22′42.24″N,海拔1687 m)采集到2号两栖动物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与武陵掌突蟾Leptobrachella wulingensis相似。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构建的掌突蟾属Leptobrachella部分物种系统发育树显示,此次采集的标本与武陵掌突蟾聚为一支。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估算本次采集的标本与武陵掌突蟾模式产地标本间的遗传距离为1.6%,小于掌突蟾属物种间的遗传距离。综合形态学和系统发育比较,确定此次采集到的掌突蟾标本为无尾目Anura角蟾科Megophryidae掌突蟾属的武陵掌突蟾,系贵州省两栖动物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掌突蟾 新记录 贵州省
下载PDF
四川省两栖类新记录--毕节掌突蟾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平 刘洋 +1 位作者 黄伟 刘传炯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69,共4页
2020年4月在四川泸州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动物资源调查时,于水尾镇何家沟(105.583 382°E,28.288 271°N,海拔660 m)采到4号角蟾科Megophryidae掌突蟾属Leptobrachella物种标本(标本号:HGX2020022~HGX2020025),通过形态... 2020年4月在四川泸州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动物资源调查时,于水尾镇何家沟(105.583 382°E,28.288 271°N,海拔660 m)采到4号角蟾科Megophryidae掌突蟾属Leptobrachella物种标本(标本号:HGX2020022~HGX2020025),通过形态学比较、基于线粒体16S r DNA的贝叶斯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子系统关系重建研究,确定4号标本为毕节掌突蟾Leptobrachella bijie,为四川省两栖类新记录。目前,我国有掌突蟾属物种共28种,其中20种为近10年内描述的新物种,四川仅分布有峨山掌突蟾L.oshanensis一种。此次在四川泸州发现毕节掌突蟾不仅为四川省两栖类增添了新成员,更表明掌突蟾属的物种多样性被低估,亟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 掌突蟾属 新记录 分布
下载PDF
贵州高原6种掌突蟾形态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拓 李仕泽 +3 位作者 刘京 魏刚 穆浪 粟海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68,共20页
本文通过形态指标测量,比较了分布于贵州高原的6种掌突蟾属(Leptobrachella)物种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显示,头体长比较,6种掌突蟾的头体长从大到小依次为赤水掌突蟾(L.chishiensis).绥阳掌突蟾(L.suiyangensis)、金沙掌突蟾(L.jinshaens... 本文通过形态指标测量,比较了分布于贵州高原的6种掌突蟾属(Leptobrachella)物种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显示,头体长比较,6种掌突蟾的头体长从大到小依次为赤水掌突蟾(L.chishiensis).绥阳掌突蟾(L.suiyangensis)、金沙掌突蟾(L.jinshaensis)、毕节掌突蟾(L.biie)、武陵掌突蟾(L.wulingensis)、紫腹掌突蟾(L.purpuraventra);聚类分析显示,在6个物种中,紫腹掌突蟾与毕节掌突蟾差异最大,与赤水掌突蟾差异最小:6种掌突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吻长/头体长、鼻间距/头体长、上眼睑宽/头体长、胫宽/头体长、后肢长/头体长和第4指长/头体长这6项比值性状上,形态特征判别准确率为75.0%~100.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0.0%。此外,本研究还对6种掌突蟾的质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综合形态测量特征,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贵州高原这6种掌突蟾的形态特征差异,为后续掌突蟾属的分类学及谱系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突蟾属 形态特征差异:贵州高原
原文传递
广西发现腹斑掌突蟾
4
作者 吴志灵 赖洁玲 +4 位作者 张廷瑞 白林壮 黄亮亮 郜二虎 贝永建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0-628,共9页
2021年5月在广西隆林县者浪乡坡合村(105°13′27″E,24°44′58″N)采集到5号两栖动物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与腹斑掌突蟾(Leptobrachella ventripunctata)相似;基于线粒体16S rRNA和12S rRNA基因片段构建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 2021年5月在广西隆林县者浪乡坡合村(105°13′27″E,24°44′58″N)采集到5号两栖动物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与腹斑掌突蟾(Leptobrachella ventripunctata)相似;基于线粒体16S rRNA和12S rRNA基因片段构建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此次采集到的掌突蟾属标本与腹斑掌突蟾聚为一支,且具有较高的后验概率(1.00);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估算本次采集的标本与腹斑掌突蟾的遗传距离为0.7%~0.9%,远小于掌突蟾属物种间的遗传距离(4.4%~23.4%)。综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比较,鉴定此次采集的掌突蟾属标本为腹斑掌突蟾,为广西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斑掌突蟾 广西 分布新记录种
原文传递
重庆武隆发现绥阳掌突蟾
5
作者 马琦 李怡 +2 位作者 黄静 万里鹏 王志坚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968,共8页
2022年8月在重庆市武隆区白马山自然保护区调查采集到2号两栖动物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与绥阳掌突蟾(Leptobrachella suiyangensis)相似。基于线粒体16S r RNA基因构建掌突蟾属部分物种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此次采集的掌突蟾标本与绥阳... 2022年8月在重庆市武隆区白马山自然保护区调查采集到2号两栖动物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与绥阳掌突蟾(Leptobrachella suiyangensis)相似。基于线粒体16S r RNA基因构建掌突蟾属部分物种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此次采集的掌突蟾标本与绥阳掌突蟾聚为一支,具有较高的支持率(贝叶斯法/最大似然超快速引导支持分析值0.98/99);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本次采集的掌突蟾标本与贵州绥阳的绥阳掌突蟾模式产地标本间的遗传距离为1.2%,小于掌突蟾属物种间的遗传距离(1.5%~29.1%)。综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系统发育比较,确定此次采集到的掌突蟾标本为无尾目(Anura)角蟾科(Megophryidae)掌突蟾属的绥阳掌突蟾,且系重庆市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突蟾属 武隆区 白马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