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根叶斑病菌SJTU59纤维素酶液的性质研究及纤维素酶基因保守区域的分析
1
作者 吴琼 王猛 +5 位作者 李雅乾 高士刚 余传金 孙佳楠 张泰龙 陈捷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67,共7页
将雷公根叶斑病菌SJTU59(Leptosphaerulina chartarum SJTU59)于玉米秸秆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中诱导培养,通过DNS(3,5-二硝基水杨酸)法检测,首次发现其可以产生纤维素酶。该纤维素酶液最佳反应温度为50℃,最佳反应pH为4.8,对低温,酸碱... 将雷公根叶斑病菌SJTU59(Leptosphaerulina chartarum SJTU59)于玉米秸秆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中诱导培养,通过DNS(3,5-二硝基水杨酸)法检测,首次发现其可以产生纤维素酶。该纤维素酶液最佳反应温度为50℃,最佳反应pH为4.8,对低温,酸碱及部分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在50℃,pH 4.8条件下,其最大酶活力为6.383±0.196 U/ml。利用纤维素酶基因简并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了2个新的纤维素酶基因的保守区域,即glu-l1(1 512 bp)和glu-l2(429 bp)。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发现,glu-l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GLU-L1与Thermoascus aurantiacus var.levisporus来源的β-1,4-葡聚糖酶(ABX79553)有62%的同源性,属于第3水解家族;glu-l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GLU-L2与Aspergillus fumigatus Af293来源的内切-β-1,3(4)-葡聚糖酶(XP_755769)有49%的同源性,属于第16水解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根叶斑病菌sjtu59 纤维素酶 保守区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