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地貌与不整合动态结合预测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分布——以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27
1
作者 汤济广 胡望水 +1 位作者 李伟 张光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4-681,共8页
基于对不整合类型、分布的研究,结合震旦系灯影组沉积末期古隆起构造形态恢复,揭示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寒武纪与震旦纪沉积间断期岩溶古地貌和岩溶水动力场的演变,以动态、有效地预测灯影组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古构造恢复显示,寒... 基于对不整合类型、分布的研究,结合震旦系灯影组沉积末期古隆起构造形态恢复,揭示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寒武纪与震旦纪沉积间断期岩溶古地貌和岩溶水动力场的演变,以动态、有效地预测灯影组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古构造恢复显示,寒武系与震旦系沉积间断期,威远—仁寿一线以西凸起构造持续发育,形成同向削蚀-超覆型不整合;而以东古构造高部位则由资中—营山一线以东向其西发生迁移,形成反向削蚀-超覆不整合。在此基础上,分析古地貌变化导致的古岩溶水动力场变化,明确不同岩溶地貌的溶蚀方式和岩溶强度,认为合川—大足、蓬安—广安—安岳—内江和仁寿以北一带溶蚀强度较大,发育多套溶蚀层,岩溶储集层最为发育;大足—潼南—合川一带具较强的溶蚀强度,岩溶储集层较发育;威远—乐至—西充—仪陇以西南北两端具一定的溶蚀作用,岩溶储集层较发育,而中部溶蚀强度相对较弱,岩溶储集层发育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岩溶储集层 岩溶古地貌 不整合 岩溶水动力场 灯影组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下载PDF
四川盆地加里东期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地质响应 被引量:9
2
作者 谷明峰 刘冉 +5 位作者 张豪 和源 李堃宇 郝毅 姜华 李文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3,共12页
加里东运动是四川盆地重要的构造变形期,期间形成的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对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是,四川盆地内加里东运动的研究重点长期集中在志留纪—泥盆纪的构造旋回,对寒武纪—奥陶纪期间加里东运动的研... 加里东运动是四川盆地重要的构造变形期,期间形成的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对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是,四川盆地内加里东运动的研究重点长期集中在志留纪—泥盆纪的构造旋回,对寒武纪—奥陶纪期间加里东运动的研究程度较低。为此,利用新采集及重新处理的区域地震资料,结合钻井、野外露头数据,通过区域地震对比解释,重新落实了早古生界的地层分布,研究了加里东多期构造运动的活动特征与地质响应,明确了加里东运动对古沉积、古构造控制下的天然气成藏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1)加里东构造旋回,四川盆地受到了郁南运动、都匀运动和广西运动等3期构造运动的重要影响,持续的构造活动控制了四川盆地西部加里东期古隆起的演化;(2)四川盆地内的加里东古隆起是由川北的绵阳—广元古隆起与川西南—川中的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两个分支联合而成;(3)两大古隆起的差异演化及其地质响应对震旦系—古生界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结论认为,四川盆地西部加里东期发育中江—盐亭凹陷,凹陷周缘的加里东古隆起北侧构造轴(绵阳—广元地区)及东侧构造坡折带(南部—阆中—剑阁地区)长时间处于古地貌高部位,是油气运聚有利区,该有利区与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具有相似的成藏条件,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新区和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加里东运动 绵阳—广元古隆起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中江—盐亭凹陷 天然气勘探有利区
下载PDF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期古地貌及含气页岩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施振生 袁渊 +3 位作者 赵群 孙莎莎 周天琪 程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69-1985,共17页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川南地区古地貌特征及其对上覆页岩的控制,目前尚无系统认识。通过地球物理解释、年代地层划分对比、页岩等厚图编制及页岩物质组成分析,明确了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期川南地区古地貌及其对含气页岩的控制。结果表明:...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川南地区古地貌特征及其对上覆页岩的控制,目前尚无系统认识。通过地球物理解释、年代地层划分对比、页岩等厚图编制及页岩物质组成分析,明确了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期川南地区古地貌及其对含气页岩的控制。结果表明:(1)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时期,川南地区位于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东南斜坡之上,该斜坡为同沉积水下斜坡,由威远地区向东南延伸至泸州地区,延伸距离达85 km,地形坡降0~1 m/km;(2)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东南斜坡发育三大地形坡折,其将东南斜坡分割成水下高地、水下斜坡、水下平原和水下洼地4个地貌单元;(3)五峰组—龙马溪组由东南向西北逐层超覆于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东南斜坡之上,斜坡下部位置五峰组和龙马溪组发育完整,而斜坡上部位置由于地势高,故常缺失笔石带LM1-4;(4)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东南斜坡不同地貌单元页岩的粒度、矿物组成和TOC含量差异,由水下高地至水下洼地,页岩粒度逐渐变细,TOC含量逐渐降低,碳酸盐矿物含量逐渐降低,硅质含量逐渐升高,黏土矿物含量先降低再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页岩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川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