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胃蛋白酶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游伟程 赵雷 +6 位作者 张联 金懋林 李吉友 徐光炜 昌云生 刘伟东 W.J.Blot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5-249,共5页
我们在胃癌高发区山东省临朐县对35岁~64岁自然人群共2940人进行了血清幽门螺杆菌lgG抗体的测定.当地居民感染率为49%并与胃粘膜病变有密切关系.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中感染率仅为19%,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升至40%,在重度慢性萎缩... 我们在胃癌高发区山东省临朐县对35岁~64岁自然人群共2940人进行了血清幽门螺杆菌lgG抗体的测定.当地居民感染率为49%并与胃粘膜病变有密切关系.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中感染率仅为19%,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升至40%,在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中则为63%.肠上皮化生或异型性增生病人中感染率略高于平均水平,但低于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饮水类型、教育因素有关,与年龄、家庭人口未见明显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型和Ⅱ型含量均高于感染阴性者,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病变 幽门螺杆菌 胃蛋白酶原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鉴别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晓梅 周秀 张爱民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7年第5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析血清胃蛋白酶原对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162例因胃部疾病就诊的患者,根据胃镜或病理结果将其分为癌前病变组(133例)与胃癌组(29例)。比较胃癌组与癌前病变组的性别、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吸烟史、饮... 目的探析血清胃蛋白酶原对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162例因胃部疾病就诊的患者,根据胃镜或病理结果将其分为癌前病变组(133例)与胃癌组(29例)。比较胃癌组与癌前病变组的性别、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血清PGⅠ、PGⅡ以及PGⅠ/PGⅡ比值(PGR),比较不同类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及胃癌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及PGR。分别以不同血清PGⅠ分界值及PGR分界值计算胃癌患者及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的检出率。结果胃癌组血清PGⅠ与PGⅡ水平、PGR低于癌前病变组(P<0.05)。胃癌患者血清PGⅠ水平低于不同类型的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P<0.05),血清PGⅡ水平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P<0.05),PGR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P<0.05)。当PGI=70 ng/m L、PGR=6作为临界值时,胃癌检出率分别为86.21%和61.65%,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9.66%和67.17%。结论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的血清PGⅠ与PGⅡ水平、PGR均存在较大差异,可用于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黏膜癌前病变 血清胃蛋白酶原 鉴别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和血清胃泌素-17诊断及鉴别诊断老年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苑萌 刘海忠 任剑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和血清胃泌素-17诊断及鉴别诊断老年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可行性,阐明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咸阳市彩虹医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153例病历资料,另选择同期收治入院的80例老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和血清胃泌素-17诊断及鉴别诊断老年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可行性,阐明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咸阳市彩虹医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153例病历资料,另选择同期收治入院的80例老年胃癌前病变患者(分为浅表性胃炎组35例、胃溃疡组26例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19例)。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对比各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及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Ⅱ(PGⅡ)、胃泌素17水平及阳性率;并最终对比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及血清胃泌素17的单项及联合诊断效能。结果四组受检者对比,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Ⅱ及胃泌素17含量均高于胃癌前病变组,但PGⅠ水平低于胃癌前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浅表性胃炎组血清PGⅠ、PGⅡ及胃泌素17含量均低于胃溃疡组(P <0. 05);且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浅表性胃炎组血清PGⅠ、PGⅡ及胃泌素17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四组受检者阳性率相比,胃癌患者Hp感染阳性率均高于胃癌前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阳性率低于胃溃疡组(P <0. 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就诊断效能而言,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及血清胃泌素17联合诊断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均高于其他各单项诊断。结论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及血清胃泌素-17诊断及鉴别诊断老年胃癌及胃癌前病变,具有变化显著,特异度及灵敏度较高等特点,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提高,可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下载PDF
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黎杨杨 林裕锋 陈冬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5期187-189,19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联合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40例胃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纳入胃部疾病组,另选取同期我院的112例健康体检人员... 目的探讨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联合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40例胃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纳入胃部疾病组,另选取同期我院的11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人员的Hp感染情况、血清PGⅠ、PGⅡ水平、PGR。结果胃部疾病各组(胃癌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与健康对照组的Hp阳性率、Hp阴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的血清PGⅠ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的血清PGⅠ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胃癌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的血清PG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GR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浅表性胃炎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PGⅠ、PGⅡ、PG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健康对照组Hp阳性和阴性人员的血清PGⅠ、PGⅡ、PG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检测Hp抗体和PG,具有积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 胃蛋白酶原 筛查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抗体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叶火林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9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42例胃溃疡患者、57例胃癌患者、4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41例浅表性胃... 目的观察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42例胃溃疡患者、57例胃癌患者、4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41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及25例不典型增生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同时选取5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Hp)、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Ⅱ(PG Ⅱ)及胃蛋白酶原比值[PGR(PG Ⅰ/PG Ⅱ)]水平,从而确定Hp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定性分析血清IgG抗体。全部操作均按照说明书严格执行。观察各组患者的Hp感染阳性率和阴性率的比较情况以及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G Ⅰ、PG Ⅱ及PGR水平。结果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患者的PG Ⅰ、PG Ⅱ及PG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的PG Ⅰ、PG Ⅱ及PGR水平与对照组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患者的Hp阳性感染率最低,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的Hp阳性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浅表性胃炎组中Hp阳性患者的血清PG Ⅰ、PG Ⅱ及PGR水平均与对照组患者基本相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lgG抗体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以为临床上诊断胃癌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胃蛋白酶原 幽门螺杆菌 免疫球蛋白G抗体 胃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许园园 赵健晢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8年第7期93-95,共3页
目的探究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测筛查中血清胃蛋白酶原(PG)、幽门螺杆菌(Hp)Ig G抗体所起到的临床指导意义与价值。方法收集辽河油田总医院于2013年5月—2016年2月接受常规检查的患有胃病的158例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讨论分析,首先将... 目的探究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测筛查中血清胃蛋白酶原(PG)、幽门螺杆菌(Hp)Ig G抗体所起到的临床指导意义与价值。方法收集辽河油田总医院于2013年5月—2016年2月接受常规检查的患有胃病的158例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讨论分析,首先将胃病患者分成4组,分别为浅表性胃炎患者组(34例)、胃癌患者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组(35例)和胃溃疡患者组(39例),并选取5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获得,计算两者比值(PGⅠ/PGⅡ)记为PGR,Hp-Ig G抗体的检测利用胶体金法获得。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胃溃疡患者组血清PGⅠ、PGⅡ升高明显,PGR显著偏低(P<0.05);胃癌、萎缩性胃炎两组患者血清PGⅠ明显降低,PGR显著偏低,而血清PGⅡ呈显著升高(P<0.05);浅表性胃炎患者组三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Hp感染阳性率中胃溃疡患者组明显升高,但与其他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可以通过检查及观察患者血清中PG水平的异常变化来对胃癌及癌前病变进行早期诊断,而且血清PG水平与Hp感染无显著相关性。根据临床研究数据可知,当数据处于PGⅠ≤70~80ng/ml,且PGR≤7.0~7.5时筛查准确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应将PG检测水平、胃镜检查和病理学分析三者紧密结合,从而提高癌症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IgG抗体 胃癌 筛查 癌前病变 血清胃蛋白酶原
下载PDF
健脾活血方对Hp根除后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PG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瑾 楼晓军 +3 位作者 蔡青 计明珍 沈灵娜 邓春凤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2期1735-1737,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活血方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后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影响。方法经14C呼气试验确诊为Hp感染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经四联抗Hp治疗,选择Hp根除成功、胃镜病理仍报萎缩性胃炎的300例患者,采用前瞻性、... 目的探讨健脾活血方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后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影响。方法经14C呼气试验确诊为Hp感染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经四联抗Hp治疗,选择Hp根除成功、胃镜病理仍报萎缩性胃炎的300例患者,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健脾活血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复查胃镜、病理及胃蛋白酶指标。通过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对PG指标、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积分的影响,分析健脾活血方对Hp根除后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PG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4%,对照组有效率为60.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0.404,P<0.05)。同时,两组患者PG Ⅰ、PGR水平均较治疗前水平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的PG Ⅰ、PG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前后两组的PGI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此外,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慢性炎症、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病理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慢性炎症、异型增生病理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结论健脾活血方对改善Hp根除后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病理状态临床效果较好,且能改善PG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活血方 幽门螺杆菌 萎缩性胃炎 血清胃蛋白酶原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高危胃癌患者的诊断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孔凡立 李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468-247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1(pepsinogen 1,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2(pepsinogen 2,PGⅡ)、幽门螺杆菌抗体(Helicobacter Pylori immunoglobulin G,Hp-IgG)联合检测应用于高危人群胃部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以期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1(pepsinogen 1,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2(pepsinogen 2,PGⅡ)、幽门螺杆菌抗体(Helicobacter Pylori immunoglobulin G,Hp-IgG)联合检测应用于高危人群胃部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以期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8年3月在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并经过病理学检测确诊为胃癌的中老年患者95例作为胃癌组,选择同期发生胃癌前病变的中老年患者225例,其中萎缩性胃炎患者117例作为萎缩组,良性胃癌前病变即浅表性胃炎患者108例作为浅表组,另外择取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69名作为参照组。对四组研究对象PGⅠ、PGⅡ、PGR的临床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胃癌组、萎缩组和浅表组三组患者Hp-IgG的阳性率;观察Hp-IgG阳性与胃癌组患者、萎缩组患者PGⅠ、PGⅡ、PGR表达水平的关系;对Hp-IgG、PGⅠ、PGⅡ单独检测及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组患者PGⅠ、PGR表达水平分别为(55.59±18.64)μg/L、(3.62±1.37)μg/L,均低于萎缩组、浅表组和参照组(P<0.05);PGⅡ的表达水平(20.95±4.05)μg/L分别高于萎缩组、浅表组和参照组(P<0.05);萎缩组的PGⅠ、PGR表达水平分别低于浅表组和参照组(P<0.05);胃癌组患者Hp-IgG的阳性率为90.5%,分别高于萎缩组的65.8%和浅表组的48.1%(P<0.05);萎缩组Hp-IgG的阳性率高于浅表组(P<0.05);萎缩组Hp-IgG阳性患者的PGⅠ、PGⅡ表达水平高于同组Hp-IgG阴性患者(P<0.05);对胃癌诊断而言,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度0.874、敏感度0.769分别高于三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PGⅠ、PGⅡ、Hp-IgG联合检测在高危人群胃部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诊断中具有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胃蛋白酶原 幽门螺杆菌抗体 胃镜 胃癌 胃癌前病变 特异度 敏感度
原文传递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在胃炎和胃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余江峰 李雨晗 +1 位作者 金秀萍 杜蓬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00-702,707,共4页
目的了解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和比较溃疡组(167例)、浅表性胃炎组(146例)、萎缩性胃炎组(119例)、胃癌组(93例)患者和对照组(100例)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HP感染情况,并计算PGR... 目的了解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和比较溃疡组(167例)、浅表性胃炎组(146例)、萎缩性胃炎组(119例)、胃癌组(93例)患者和对照组(100例)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HP感染情况,并计算PGR值。结果胃癌组老年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 <0.05)。胃癌组血清PGⅠ和PGR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GⅡ水平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和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PGⅠ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升高而增高、各疾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疾病组患者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HP阳性与HP阴性研究对象血清PGⅠ、PGⅡ水平及PGR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PG测定可以作为癌前病变高危人群和胃癌的血清学筛查指标,HP感染与胃部疾病发生密切相关,但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变化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胃蛋白酶原 幽门螺杆菌 胃癌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