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书写“秋士”的深层意蕴
1
作者 李玲玲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8-61,共4页
郁达夫《故都的秋》是当之无愧的散文名篇,相关研究汗牛充栋,但鲜见对欧阳修、苏轼两名“秋士”的细致解读。文章从“互文性”入手,与“群性”和“他性”比较,探寻郁达夫在文中书写两名“秋士”的深层意蕴,以及他与两位古人在人生处境... 郁达夫《故都的秋》是当之无愧的散文名篇,相关研究汗牛充栋,但鲜见对欧阳修、苏轼两名“秋士”的细致解读。文章从“互文性”入手,与“群性”和“他性”比较,探寻郁达夫在文中书写两名“秋士”的深层意蕴,以及他与两位古人在人生处境、个人心境、创作特点、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相似性。由于种种人生遭际,郁达夫在“心理暮年”时像两名“秋士”一样转换心态,追求闲淡自适、悠然自得的生活,实现了自我救赎,成就了这篇优秀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故都的秋》 秋士 欧阳修 苏轼
下载PDF
尊师重道 薪火相传——论苏轼与欧阳修的三代交谊 被引量:2
2
作者 喻世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6-81,共6页
苏轼家族与欧阳修家族交往密切,苏轼终身对欧阳修充满敬意,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从公的角度说,欧阳修在为人、为文、为政方面为苏轼树立了标杆和楷模;从私的角度说,欧阳修对苏轼父子有知遇之恩。欧阳修不遗余力提携人才和苏轼的知恩报恩... 苏轼家族与欧阳修家族交往密切,苏轼终身对欧阳修充满敬意,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从公的角度说,欧阳修在为人、为文、为政方面为苏轼树立了标杆和楷模;从私的角度说,欧阳修对苏轼父子有知遇之恩。欧阳修不遗余力提携人才和苏轼的知恩报恩,即使在今天也还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欧阳修 交谊 原因 意义
下载PDF
王安石与苏轼对扬雄和韩愈的接受及其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冬根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5-99,共5页
北宋文坛两位大家王安石和苏轼,他们对扬雄有着截然不同的接受态度:王安石对扬雄充满了景仰之情,对扬雄的事业及其文艺观予以充分肯定;苏轼则对扬雄持质疑态度,对扬雄的文艺观基本予以否定。与之相对应的是,王、苏二人对韩愈态度颇为接... 北宋文坛两位大家王安石和苏轼,他们对扬雄有着截然不同的接受态度:王安石对扬雄充满了景仰之情,对扬雄的事业及其文艺观予以充分肯定;苏轼则对扬雄持质疑态度,对扬雄的文艺观基本予以否定。与之相对应的是,王、苏二人对韩愈态度颇为接近,即认可韩愈的文学创作,却对韩愈之道论颇有微词。王、苏二人对扬、韩接受的异同,对二人文学创作及批评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欧阳修 道论 文艺观
下载PDF
苏轼与欧阳修的师生情谊浅识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安义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5-28,共4页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盟主,他善于团结和奖引人才。三苏即出自他的门下,而苏轼得其教诲尤多,对欧阳修的思想和精神作了继承和弘扬,并继欧阳修之后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又一领袖。苏轼对这位恩师始终怀有深挚的感戴之情。他们不同寻常的...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盟主,他善于团结和奖引人才。三苏即出自他的门下,而苏轼得其教诲尤多,对欧阳修的思想和精神作了继承和弘扬,并继欧阳修之后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又一领袖。苏轼对这位恩师始终怀有深挚的感戴之情。他们不同寻常的师生情缘,足令后人动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欧阳修 诗文革新运动 颍州 师生情谊
下载PDF
北宋非性命学的兴起与转变 被引量:1
5
作者 金生杨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2-68,共7页
在经学原典的基础上,在融会三教、复兴儒学的时代呼唤下,北宋儒家学者吸收佛、道之说,深述性命义理,逐渐建构起形而上的新儒学。与此同时,以欧阳修、司马光、苏轼、苏辙为代表,对性命学展开了激烈的批判。他们的非性命学基于排斥佛老、... 在经学原典的基础上,在融会三教、复兴儒学的时代呼唤下,北宋儒家学者吸收佛、道之说,深述性命义理,逐渐建构起形而上的新儒学。与此同时,以欧阳修、司马光、苏轼、苏辙为代表,对性命学展开了激烈的批判。他们的非性命学基于排斥佛老、重振纲常,崇实黜虚、提倡实学,批判王安石变法而立论,先见性地揭示了性命学空谈不实之弊。随着性命学成为时代风尚,他们又向性命学方向转变,以自己独特的性命之学来批判现有性命学的不足,显示出学术发展的多元化,更折射出学术发展的曲折与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命学 欧阳修 司马光 苏轼 苏辙
下载PDF
从文言、小文到国字解:《欧苏手简》在日本的受容与变容
6
作者 慈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3-161,共9页
《欧苏手简》于国内传藏极少,在日本却有广泛的传播,且具有重刻本、续编本、笺注本及国字解本等多种样态。早期的正保本与天明本,与古籍在中国内部的递传轨迹带有同步性,传刻与变异局限于文献学层面,更深层的文化交涉未及展开。之后竺... 《欧苏手简》于国内传藏极少,在日本却有广泛的传播,且具有重刻本、续编本、笺注本及国字解本等多种样态。早期的正保本与天明本,与古籍在中国内部的递传轨迹带有同步性,传刻与变异局限于文献学层面,更深层的文化交涉未及展开。之后竺常根据手简的文体与功能,揭发了《欧苏手简》的过渡性受容特征,提出了日本文章学中特有的“小文”范畴,使之成为化约经典的典型作品。与此同步,日人文化本土意识兴起,汉籍和化倾向加强,《欧苏手简》也因训读法的使用而使普及层面得以下移,大槻东阳与西川执的注释本由此应运而生。当汉籍中的异质文化要素进一步剥离,文言最终以国字解的形式呈现时,《欧苏手简》也就完成了受容的最重要步骤,从而融入日本文化当中。《欧苏手简》从中华文化的客观传达,进而转为日人的好尚择取,最后则融入其本土文化,鲜明地呈现了日本汉学的发展流向。《手简》以其完备的版本与传播样态,成为汉籍汉学化的生动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苏手简 受容 汉学 小文 国字解
下载PDF
韩愈琴诗初探
7
作者 黎孟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5-82,共8页
韩愈描写音乐的诗篇不多,但是一首《听颖师弹琴》和十首《琴操》,却使他在音乐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听颖师弹琴》被称为唐诗中描写音乐最著名的三篇诗歌之一,但自欧阳修以后,对它又有许多误解,应予廓清。《琴操》十首,既是拟古之作... 韩愈描写音乐的诗篇不多,但是一首《听颖师弹琴》和十首《琴操》,却使他在音乐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听颖师弹琴》被称为唐诗中描写音乐最著名的三篇诗歌之一,但自欧阳修以后,对它又有许多误解,应予廓清。《琴操》十首,既是拟古之作,又是韩愈因谏迎佛骨而被贬谪的悲愤心情的表露。它们的艺术性也很强,被多种琴谱所收录,对后代琴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欧阳修 苏轼 琵琶 琴诗 琴歌 琴操
下载PDF
每到平山忆醉翁——简论苏轼与扬州平山堂
8
作者 莫砺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6,共6页
苏轼曾十二次到扬州,其间多次过平山堂。苏轼对扬州素有好感,对平山堂尤其如此。苏轼在平山堂上缅怀欧阳修,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事件。
关键词 苏轼 欧阳修 平山堂
下载PDF
《怀古录》与江西文法
9
作者 马茂军 马玉琴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宋代江西诗派研究透彻,江西文派却很少有人关注,江西文派的散文思想更少有学者论及。陈模的活动圈子、交游局限于江西,推崇江西本土文人,代表了原生态的江西派散文观。陈模的《怀古录》汇集了江西前贤的散文思想,其中的"高古说&quo... 宋代江西诗派研究透彻,江西文派却很少有人关注,江西文派的散文思想更少有学者论及。陈模的活动圈子、交游局限于江西,推崇江西本土文人,代表了原生态的江西派散文观。陈模的《怀古录》汇集了江西前贤的散文思想,其中的"高古说""萧散美""潜气内转说""文好与情好说"体现了江西文派的江西文法。江西文法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南宋散文的特点和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模 《怀古录》 江西文法 秦汉派 事功派 欧阳修 苏轼
下载PDF
试论欧阳修苏轼对韩愈儒学思想的接受
10
作者 查金萍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2-46,共5页
韩愈是中唐儒学思想的坚决捍卫者和振兴者,他对儒学思想的贡献具体体现在攘斥佛老、建立道统、领导古文运动与重视"师道"四个方面,宋人对韩愈的思想颇为重视,宋代儒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进行接受自不待言,欧阳修、苏轼作为文学... 韩愈是中唐儒学思想的坚决捍卫者和振兴者,他对儒学思想的贡献具体体现在攘斥佛老、建立道统、领导古文运动与重视"师道"四个方面,宋人对韩愈的思想颇为重视,宋代儒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进行接受自不待言,欧阳修、苏轼作为文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也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接受,由于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们在接受中又有创新,这种发展创新是北宋古文运动之所以能在他们的领导下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儒学思想 欧阳修 苏轼 接受
下载PDF
论苏轼对陶琴无弦问题的还原与阐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扬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67-73,共7页
苏轼对陶琴无弦问题的关注,可能受到欧阳修的启发。欧公下世之后,苏轼对陶琴无弦作了持续跟进和深度思考,他跳脱“不解音律”的旧说,通过沉潜陶诗,追和渊明,还原陶渊明的生活情境和人格性情,从情理之真的角度推论陶琴无弦的原因,发明渊... 苏轼对陶琴无弦问题的关注,可能受到欧阳修的启发。欧公下世之后,苏轼对陶琴无弦作了持续跟进和深度思考,他跳脱“不解音律”的旧说,通过沉潜陶诗,追和渊明,还原陶渊明的生活情境和人格性情,从情理之真的角度推论陶琴无弦的原因,发明渊明托意无弦而有待外物的生命底色,借鉴禅宗不二法门,揭示渊明未达于死生的思想真相。苏轼关于陶琴无弦的经典论断和阐释思路,形塑了后世文人对此问题的基本看法,在陶渊明经典化历程中具有拐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欧阳修 无弦琴 还原 阐释
下载PDF
雅兴、豪情与生命的喟叹——平山堂之于扬州的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铭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87-92,共6页
截至唐末,扬州在人们印象中就是一座繁华之城、享乐之城、风月之城,充满物质化、世俗化倾向。宋仁宗庆历年间,欧阳修于城郊蜀冈兴建平山堂,将疏离红尘闹市,亲近山水自然,清静、清淡、清雅的精神形态与生活趣味带到扬州,客观上倡导了中... 截至唐末,扬州在人们印象中就是一座繁华之城、享乐之城、风月之城,充满物质化、世俗化倾向。宋仁宗庆历年间,欧阳修于城郊蜀冈兴建平山堂,将疏离红尘闹市,亲近山水自然,清静、清淡、清雅的精神形态与生活趣味带到扬州,客观上倡导了中国传统的雅士文化,提升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有助于城市文化的多元发展,为脂香粉腻、珠翠满目的扬州城市意象平添了几许高情雅致。这种超越世俗之趣的文人雅兴,思想的根基在于对生命无常本质的深切体认。欧阳修、苏轼的两首平山堂词,既是对平山堂所指向的生命意趣的最好注脚,亦是对迷失在扬州城内滚滚红尘与滔滔物欲中的人们一记当头棒喝。这些文化遗产,对今天的城市文化建设仍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城市文化 欧阳修 苏轼 平山堂
下载PDF
欧翁领路人,疏隽开子瞻——浅析欧阳修对苏轼词风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珊珊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1-52,共2页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词作曾给后世许多词家带来深刻的影响。苏轼做为欧阳修的学生 ,其词风更是承继了欧词某些风格。欧阳修“疏隽”一类词给苏轼词风的形成带来的影响 :一是遣玩游赏的意义 ;另一是疏放旷达的情怀。
关键词 欧阳修 苏轼 影响 文学风格
下载PDF
北宋名儒刘棠方志书写变迁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涛 《天中学刊》 2021年第1期135-143,共9页
在新旧方志的记载中,北宋名儒刘棠传的书写发生了变迁。通过考证发现,刘棠字召美,北宋福建漳州龙岩县人,元祐五年以《舜不穷其民论》考中开封府解元,所作《善政纲举而网疏》曾遭王质批驳。其事迹散见文集、地方志,龙溪、漳平先后引为先... 在新旧方志的记载中,北宋名儒刘棠传的书写发生了变迁。通过考证发现,刘棠字召美,北宋福建漳州龙岩县人,元祐五年以《舜不穷其民论》考中开封府解元,所作《善政纲举而网疏》曾遭王质批驳。其事迹散见文集、地方志,龙溪、漳平先后引为先贤。刘棠未获苏轼、欧阳修垂青,曾遭吴开批驳,获得朱熹称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棠 形象 苏轼 欧阳修 朱熹 北宋
下载PDF
仁政思想与文学风格的传承——从《刑赏忠厚之至论》说起
15
作者 孙佳嶷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9-22,41,共5页
欧阳修与苏轼,是北宋文学及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当中,一位是倡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领袖,一位则是代表着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文坛大家。二人推崇古文,提倡仁政治国,关系紧密,私交颇深。而苏轼的一篇科考之作《刑赏忠厚之至论》则... 欧阳修与苏轼,是北宋文学及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当中,一位是倡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领袖,一位则是代表着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文坛大家。二人推崇古文,提倡仁政治国,关系紧密,私交颇深。而苏轼的一篇科考之作《刑赏忠厚之至论》则是他们彼此相知的“契合点,”体现欧阳修与苏轼在仁政思想和文学风格(散文方面)等方面存在传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欧阳修 仁政 文学 传承
下载PDF
北宋文人家风对其人格形成的影响——以范仲淹、欧阳修、苏轼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秋萍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0-66,共7页
以北宋范仲淹、欧阳修、苏轼三位文人为例,分析了他们的家风文化特色以及他们各自的人格特征。研究发现,范仲淹“勤学居俭”的家风影响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形成;欧阳修“心厚于仁”的家风影响了他“平心无怨恶”的人格形成;... 以北宋范仲淹、欧阳修、苏轼三位文人为例,分析了他们的家风文化特色以及他们各自的人格特征。研究发现,范仲淹“勤学居俭”的家风影响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形成;欧阳修“心厚于仁”的家风影响了他“平心无怨恶”的人格形成;苏母廉洁、仁慈而又好读书的家风影响了苏轼独立不迁、豁达乐观的人格形成。研究结论为:家风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作用重大,进而影响到最终的人格形成,优良家风与优秀人格具有正相关性;并且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只要家庭存在,这条规律就存在。由此,一个家庭中,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家风文化,让孩子从小就切实感受到来自家庭的积极影响,孩子才有可能成长为父母所期望的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风 人格形成 范仲淹 欧阳修 苏轼
下载PDF
宋代士人典范世界文学建构中的想象“三代”
17
作者 罗超华 孙学堂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65,共11页
宋代士人以“回向三代”为治政理想,他们既希望循“圣人之迹”以井田、礼乐等三代制度解决现实困境;又尝试从“六经”中解读更深层次的“圣人之意”,修内德而治天下。在他们描绘的世界里,三代超越了私有制“家天下”社会的历史实相,成... 宋代士人以“回向三代”为治政理想,他们既希望循“圣人之迹”以井田、礼乐等三代制度解决现实困境;又尝试从“六经”中解读更深层次的“圣人之意”,修内德而治天下。在他们描绘的世界里,三代超越了私有制“家天下”社会的历史实相,成为一个“礼乐达天下”的“公天下”盛世。究考缘由,这不仅渊源于周公、孔子在经学上塑造的治政典范,同时也与唐宋思想转型过程中韩愈、欧阳修等对三代的再度美化相关联。而随着“回向三代”意识的深入人心,这种治政理想还进入了文学世界。通过文学书写,宋人在经论、史论、政论中建构的三代理想社会得到了更加鲜活立体的呈现,尤其是欧阳修、苏轼还曾融汇乡情进行图景式想象与描绘,更使之富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书写 礼乐 三代 欧阳修 苏轼
下载PDF
论宋诗名家的食蟹诗
18
作者 胡晓凡 《职大学报》 2021年第4期73-78,共6页
在饮食业昌盛的宋代,许多文人乐于在诗中叙写美食,蟹类便是他们青睐表现的嘉馔。北宋欧阳修、梅尧臣、苏轼三位诗人常以“蟹”入诗,他们不仅描绘出了螃蟹的霜重膏溢,鲜味无穷,同时还以其为触引,抒发了对于人生的丰富感悟。欧阳修诗中的... 在饮食业昌盛的宋代,许多文人乐于在诗中叙写美食,蟹类便是他们青睐表现的嘉馔。北宋欧阳修、梅尧臣、苏轼三位诗人常以“蟹”入诗,他们不仅描绘出了螃蟹的霜重膏溢,鲜味无穷,同时还以其为触引,抒发了对于人生的丰富感悟。欧阳修诗中的蟹承载友谊;梅尧臣诗中的蟹寄托乡情;苏轼的蟹诗则彰显着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他们的诗歌使螃蟹超越了普通食材的意义,体现出多样的人文风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梅尧臣 苏轼 螃蟹
下载PDF
颍州欧苏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深远影响
19
作者 明智 明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4-19,共6页
北宋中后期,文坛领袖欧阳修、苏轼在不同时间任颍州知州。他们知颍时不仅关心民瘼,务实勤勉,而且开展多种文学活动,从而活跃了颍州的文化氛围,推动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他们无意之间缔造而成的文化,今人姑且名曰"欧苏文化&qu... 北宋中后期,文坛领袖欧阳修、苏轼在不同时间任颍州知州。他们知颍时不仅关心民瘼,务实勤勉,而且开展多种文学活动,从而活跃了颍州的文化氛围,推动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他们无意之间缔造而成的文化,今人姑且名曰"欧苏文化"。他们对颍州感情深厚,留下带有地方色彩的颍州欧苏文化,今人名曰"欧苏颍风"。颍州欧苏文化是北宋颍州文化的巅峰。欧风苏韵,影响深远。颍州欧苏文化具有强大的文化效应。欧苏文化是阜阳最具标志性的历史文化资源。它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要做好古为今用、当代转化工作,以超越前贤,再造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苏轼 颍州情结 颍州欧苏文化 内涵 文化效应 当代转化
下载PDF
欧阳修苏轼居颍诗词中的酒文化
20
作者 李景新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9-28,共10页
欧阳修苏轼居颍期间所创作的诗词,涉及酒与诗会、酒与胜游、酒与交游、酒与怀旧、酒与乐舞、酒与孤独等多方面的酒文化内容,全方位地映射出北宋颍州酒文化的盛况,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艺术气息,是北宋风流的一个缩影。他们亲历的酒文化... 欧阳修苏轼居颍期间所创作的诗词,涉及酒与诗会、酒与胜游、酒与交游、酒与怀旧、酒与乐舞、酒与孤独等多方面的酒文化内容,全方位地映射出北宋颍州酒文化的盛况,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艺术气息,是北宋风流的一个缩影。他们亲历的酒文化事件和由此创作的诗词,是一份珍贵的酒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苏轼 居颍诗词 酒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