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M_(1) AND HIM4, TWO MONOCLONAL ANTIBODIES POTENTIALLY USEFUL FOR 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1
作者 廖晓龙 韩敬淑 +2 位作者 黄丽华 沈德诚 陈璋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3期74-78,共5页
We developed two complement-fixing MoAbsHIMand HIM(murine)that were specifically reac-tive with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 cells.They were capable of fixing human or rabbit com-plement and suitable for CML cel... We developed two complement-fixing MoAbsHIMand HIM(murine)that were specifically reac-tive with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 cells.They were capable of fixing human or rabbit com-plement and suitable for CML cells purging of re-mission marrow from CML patients.HIMreactedwith majority leukemic cells form 7 out of 10 CMLpatients by complement-mediated cytotoxicity(C’MC)assay(positive cells 80%—90%),HIMreacted withmajority CML cells from 4 out of 5 CML by C’MCassay(positive cells 80%—90%).Treatment withHIMor HIMand human C’was capable of lysing97% of K562,U937,HL-60 and CML cells in a 20fold excess of unrelated cells by indirect FITC+EBstain.Using limited dilution culture,incubation withHIMand C’produced 1.5 logs inhibition of growthin K562 cells,and 1.9 logs in U937 cells,and withHIMand C’produced 2.9 logs inhibition in HL-60cells and 3.0 logs in U937 cells.Both MoAbs cocktailwas shown 1.8 logs in K562 cells and 3.2 logs in U937cells.They were no suppression on the growth 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M TWO MONOCLONAL ANTIBODIES POTENTIALLY USEFUL FOR 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AND HIM4 CML
下载PDF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INDIRUBIN 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V.BINDING BETWEEN INDIRUBIN AND DNA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TYPE OF BINDING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冠芸 刘敬忠 +1 位作者 方福德 左瑾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82年第10期1071-1079,共9页
The binding between indirubin and calf thymus DNA in vitro has been verified by meansof the isotope labelling method,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and thermal denaturation meas-urements. The λmax 207 nm of indirubin shi... The binding between indirubin and calf thymus DNA in vitro has been verified by meansof the isotope labelling method,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and thermal denaturation meas-urements. The λmax 207 nm of indirubin shifted toward longer wave length with decrease ofabsorbance after the incubation of indirubin with DNA. The escalation of Tm value of DNAinduced by indirubin was about 2.4°C and it was reproducible. The binding force between themwas rather weak, as indirubin molecules were easily released during the precipitation withalcohol or the gel filtration. The binding was not affected by sodium chloride even at high con-centration but greatly decreased (to 20-30% of the control) in the presence of 8 M urea.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nding between indirubin and DNA might be of hydrogen bondrather than ionic. The amount of bound 3H-indirubin wa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indirubin. However, it increased abruptly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indirubinreached 1.5×10-4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V.BINDING BETWEEN INDIRUBIN AND DNA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type OF BINDING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INDIRUBIN 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 ACTION
原文传递
Bone marrow microenvironment: The guardian of leukemia stem cells 被引量:2
3
作者 Mohammad Houshmand Teresa Mortera Blanco +4 位作者 Paola Circosta Narjes Yazdi Alireza Kazemi Giuseppe Saglio Mahin Nikougoftar Zarif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2019年第8期476-490,共15页
Bone marrow microenvironment (BMM) is the main sanctuary of leukemic stem cells (LSCs) and protects these cells against conventional therapies. However, it may open up an opportunity to target LSCs by breaking the clo... Bone marrow microenvironment (BMM) is the main sanctuary of leukemic stem cells (LSCs) and protects these cells against conventional therapies. However, it may open up an opportunity to target LSCs by breaking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LSCs and the BMM. The elimination of LSCs is of high importance, since they follow cancer stem cell theory as a part of this population. Based on cancer stem cell theory, a cell with stem cell-like features stands at the apex of the hierarchy and produces a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 and governs the disease. Secretion of cytokines, chemokines, an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whether through autocrine or paracrine mechanisms by activation of downstream signaling pathways in LSCs, favors their persistence and makes the BMM less hospitable for normal stem cells. While all details about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BMM and LSCs remain to be elucidated, some clinical trials have been designed to limit these reciprocal interactions to cure leukemia more effectively.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o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LSCs and their milieu in the bone marrow, how to segregate them from the normal compartment, and finally the possible ways to eliminate these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marrow MICROENVIRONMENT BONE marrow NICHE Leukemic stem cell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Acute MYELOID leukemia Target therapy
下载PDF
miR-141-5p/ZNF705A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源外泌体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作用的机制
4
作者 鲍静 许晗 +3 位作者 汪万杰 许婷婷 戴霁菲 夏瑞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514,共9页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源外泌体(exosome,Exo)中miR-141-5p/ZNF705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电镜和NTA粒径分析检测CML患者外周血和K...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源外泌体(exosome,Exo)中miR-141-5p/ZNF705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电镜和NTA粒径分析检测CML患者外周血和K562细胞中的Exo形态大小;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K562细胞的Exo、BMSCs标记分子及黏附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黏附实验检测BMSCs的黏附能力;CCK-8法检测BMSCs活性、萤光素酶实验检测miR-141-5p与ZNF705A结合情况等。结果qRT-PCR结果显示,miR-141-5p表达在CML患者和K562细胞源Exo中均明显降低;qRT-PCR和Western blot等结果表明,CML患者中BMSCs的黏附蛋白CD44和CXCL12表达明显降低,且能够吞噬K562细胞源Exo。进一步发现,与CD34^(+)细胞相比,K562源性Exo能够降低Exo促进的BMSCs中CD44和CXCL12表达和黏附作用;同时,双萤光素酶基因报告等验证miR-141-5p与ZNF705A靶向结合;最后发现通过上调K562细胞源Exo中miR-141-5p的表达,靶向抑制ZNF705A,进而促进BMSCs的活性和黏附功能。结论K562细胞下调Exo中miR-141-5p表达,减少对ZNF705A的靶向抑制,进而抑制BMSCs的黏附功能,从而调控CML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41-5p K562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ZNF705A 外泌体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凋亡促进分子TFAR19在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异常表达 被引量:15
5
作者 阮国瑞 陈珊珊 +5 位作者 常艳 付家瑜 王卉 秦亚溱 李金兰 刘艳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6-679,共4页
目的 :研究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idleukemia ,CML)骨髓细胞凋亡促进分子———TFAR19的表达 ,以探讨TFAR19在CML发病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 15种不同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标记骨髓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未治CM... 目的 :研究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idleukemia ,CML)骨髓细胞凋亡促进分子———TFAR19的表达 ,以探讨TFAR19在CML发病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 15种不同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标记骨髓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未治CML慢性期病人、CML加速 /急变期病人、及正常人骨髓不同细胞群细胞内TFAR19的表达。结果 :2 0例未治CML慢性期及 13例加速 /急变期病人骨髓总的有核细胞内TFAR19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 10例正常人组骨髓总的有核细胞 ,分别为 5 793± 15 36 ,72 6 0± 781,P <0 .0 1及 4 2 93± 10 82 ,72 6 0± 781,P <0 .0 1,其中未治CML慢性期及加速 /急变期病人骨髓粒细胞内TFAR19平均荧光强度低于正常人组骨髓粒细胞 ,分别为 6 2 4 0± 1734,8317± 72 6 ,P <0 .0 1,及 5 75 9± 14 87,8317± 72 6 ,P <0 .0 1;未治CML慢性期及加速 /急变期病人骨髓淋巴细胞内TFAR19平均荧光强度低于正常人组骨髓淋巴细胞 ,分别为 12 92± 6 39,2 2 71± 82 0 ,P <0 .0 1,及 12 31± 2 81,2 2 71± 82 0 ,P <0 .0 1。CML加速 /急变期病人总的有核细胞与未治CML慢性期病人相比 ,TFAR19表达进一步降低 ,分别为 4 2 93± 10 82 ,5 793± 15 36 ,P <0 .0 1。结论 :未治CML慢性期病人、CML加速 /急变期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凋亡 TRAR19 PDCD5 骨髓细胞
下载PDF
骨髓形态联合免疫分型检测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及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韩秀蕊 杨娣娣 +5 位作者 张丽洁 李艳春 赵园 王九菊 赵乔佳杰 魏绪仓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552-155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骨髓形态、免疫表型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89例C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免疫表型检测,依据细胞形态学分析将CLL患者分为典型CLL和混合型CLL两组,比较两组之间各抗原...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骨髓形态、免疫表型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89例C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免疫表型检测,依据细胞形态学分析将CLL患者分为典型CLL和混合型CLL两组,比较两组之间各抗原表达差异,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89例CLL患者抗原表达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CD_(19)(98.9%)、HLA-DR(97.8%)、CD_5(88.8%)、CD_(20)(85.4%)、CD_(22)(71.9%)、CD_(23)(61.8%)、CD_(38)(39.3%)、FMC-7(11.2%)、CD_3(2.2%)。细胞形态学分型89例CLL中,典型CLL72例(80.9%),混合型CLL17例(19.1%)。CD_(38)在典型CLL及混合型CLL组间的阳性表达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CD_5、CD_(19)、CD_(20)、CD_(22)、CD_(23)、HLA-DR、FMC-7各抗原在两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分析显示混合型CLL生存期较典型CLL短(P<0.01),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之间CD_(38)表达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形态学结合免疫表型分析不仅是CLL诊断、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而且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B-细胞/诊断 免疫表型分型 骨髓细胞 预后
下载PDF
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会超 何芳 +6 位作者 贾晓云 陈砚凝 李宏 丁雅雯 张红 王芃堉 高社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20-24,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CLPD)的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B-C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43例、套细胞淋巴瘤(MCL)9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 目的探讨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CLPD)的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B-C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43例、套细胞淋巴瘤(MCL)9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4例、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3例、毛细胞白血病(HCL)2例。61例B-CLPD患者均进行了骨髓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分析其特征。结果细胞形态学表现:CLL与MCL均以异常成熟的小淋巴细胞或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为主;SMZL为细胞胞核偏位,胞质一侧具有短小的绒毛;LPL/WM的胞核染色质类似淋巴细胞核,其他方面具有浆细胞特征;HCL为胞质丰富,具有纤细和不规则的"毛发样"突起。免疫表型表现:43例CLL患者CD5、CD19、CD23的阳性率分别为97.6%、100%、95.3%;9例MCL患者CD5、CD19、CD20、CD22、FMC7均呈强阳性;4例LPL/WM患者CD19、CD20、CD79a、SIg M阳性率为100%,CD79b阳性率为75.0%,且CD19免疫表型轻链呈限制性表达;2例HCL患者CD19、CD20、CD22、CD79a、CD25、CD11c及CD103均为强阳性,CD5、CD23、CD79b均为阴性;3例SMZL患者CD19、CD20、CD22、CD24、CD79a均为强阳性,而CD5及CD23均为阴性。CLL患者CD23强表达,CD22、CD79b、FMC7弱表达的特征可与MCL患者鉴别。CLL患者淋巴结组织中CD23阳性率较高,MCL患者淋巴结组织中Cyclin D1阳性率较高。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对B-CLP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同类型B-CLPD的精确诊断需要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或)分子遗传学检测综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 骨髓穿刺 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从活血化瘀类中药探讨骨髓造血干细胞“小生境”CXCR4-CXCL12轴平衡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8
8
作者 滕文静 周超 +5 位作者 秦宝宁 曹晓靖 孙长岗 刘泽旺 李有杰 马家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9-1161,共3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发生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具有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能力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增殖、分化、迁徙、转移保持平衡,主要归功于稳定的造血微环境,即"小生境",它包括微血管系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发生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具有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能力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增殖、分化、迁徙、转移保持平衡,主要归功于稳定的造血微环境,即"小生境",它包括微血管系统、基质干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多种细胞因子。而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CXCL12及造血干细胞表面受体CXCR4组成的生物轴(CXCL12-CXCR4 biological axis)是调节造血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影响因子。现代研究发现,"活血化瘀"类中药不仅可以干预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而且影响"干细胞循环",就其循环过程来看,与活血化瘀法"祛瘀血"层面的观点相吻合;从循环结果来看,与活血化瘀法"生新血"层面的观点相吻合。文章意在探讨造血干细胞小生境中CXCR4/CXCL12轴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能存在的特殊生物学机制,从造血干细胞生物学行为层面探索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找到可能存在的新突破点——造血微环境,进一步为以后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造血干细胞 CXCL4-CXCL12轴 微环境
下载PDF
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7
9
作者 阮国瑞 刘艳荣 +4 位作者 陈珊珊 李金兰 秦亚溱 付家瑜 白任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9,共5页
血管生成出现于实体瘤生长的早期 ,抗血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实体瘤的一个新的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是人类实体瘤中主要的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之一 ,其在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genousleu... 血管生成出现于实体瘤生长的早期 ,抗血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实体瘤的一个新的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是人类实体瘤中主要的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之一 ,其在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 ,CML)病程进展中是否呈现过度表达尚不清楚。为此 ,本研究采用RT PCR和ELISA方法对CML病人骨髓细胞及血浆VE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多数CML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及正常人骨髓细胞均表达VEGF ,CML病人VEGFmRNA检测阳性率 (93.1% )高于骨髓移植后的CML病人 (5 0 % )及正常人(60 % ) ;未治CML病人血浆VEGF浓度 (380 .6pg ml)比CML骨髓移植后病人血浆的VEGF浓度 (38.0 pg ml)高 9倍 ;未治CML骨髓细胞分泌的VEGF(499.8pg ml)比正常人骨髓细胞分泌的(141.3pg ml)多 2 .5倍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研究结果说明VEGF在CML病人中确实存在过度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骨髓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血病细胞系
下载PDF
干扰素-α联合GM-CSF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金洁 郑水儿 +1 位作者 童向民 薛永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1-485,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骨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发育的影响。方法:12例初发慢性期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与含如下细胞因子,RPMI-1640培养液共育:rhGM-CSF1×106U/L联合rhIFN-α2×... 目的: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骨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发育的影响。方法:12例初发慢性期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与含如下细胞因子,RPMI-1640培养液共育:rhGM-CSF1×106U/L联合rhIFN-α2×106U/L(IFN-α组)、rhGM-CSF1×106U/L联合rhIL-45×105U/L(IL-4组)、单用rhGM-CSF1×106U/L和单用rhIFN-α2×106U/L,培养7d;于第8-10d,部分孔加入rhTNF-α5×104U/L。形态学(Wright染色、倒置显微镜)、免疫学(CD80、CD86、CD83、CD1a、HLA-DR)检测;磷脂酰丝氨酸(PS)转位检测DCs凋亡情况;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1例CML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CML骨髓单个核细胞经上述细胞因子诱导7d后,IFN-α组和IL-4组均呈现树突状细胞的典型形态;免疫学鉴定,IFN-α组DCsCD80、CD86、CD83、HLA-DR的表达显著高于IL-4组(P<0.05),经5×104U/LrhTNF-α作用后,两组DCsCD80、CD86、CD83、HLA-DR进一步上调,其中IFN-α组DCsCD80、CD86、CD83、HLA-DR的表达显著高于IL-4组(P<0.05);经FISH证实来源于白血病细胞;两组DCs均具有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IFN-α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高于IL-4组(P<0.05)。结论:IFN-α可促进CML骨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活化。这可能是IFN-α在CML中的治疗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性 慢性 骨髓细胞 树突细胞 干扰素Α
下载PDF
干扰素α联合体外长期液体培养净化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录贵 严文伟 +7 位作者 李成文 韩俊领 韩明哲 李建波 张伟 赵英新 李新 姜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1-65,共5页
用干扰素α(IFN-α)联合体外长期骨髓液体培养(LTBMC)净化16例慢性期Ph^+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骨髓,研究结果为:IFN-α1000IU/ml和2×10~6MNC/ml对LTBMC中CML和正常骨髓的非贴壁层细胞数无明显影响,对CML培养3周后和正常骨髓培养... 用干扰素α(IFN-α)联合体外长期骨髓液体培养(LTBMC)净化16例慢性期Ph^+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骨髓,研究结果为:IFN-α1000IU/ml和2×10~6MNC/ml对LTBMC中CML和正常骨髓的非贴壁层细胞数无明显影响,对CML培养3周后和正常骨髓培养第2—3周的非贴壁层CFU-GM有抑制作用,对CML和正常骨髓在LTBMC中的基质细胞层形成均有一定影响。在有完整染色体资料的13例患者中,加IFN-α组培养4周后有8例Ph^+染色体完全消失,2例Ph^+<50%,1例Ph^60%,2例无变化,而对照组中只有5例完全消失,3例Ph^+<50%,1例Ph^+65%,4例无变化,而且加IFN-α组Ph染色体的消失或减少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周。结论:IFN-α1000U/ml与LTBMC联合对CML骨髓的净化有协同效应,两者联合可用于临床净化慢性期CML骨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干扰素 体外长期骨髓培养 骨髓净化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与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亚琳 王晓宁 +2 位作者 雷秀丽 王雯娟 刘华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2332-233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与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差异。方法:对11例急变期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52例初发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2例为急淋变,9例为急粒变...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与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差异。方法:对11例急变期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52例初发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2例为急淋变,9例为急粒变。52例初发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患者外周血嗜酸和或嗜碱细胞高于正常值,血小板多大于50×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各期细胞均可见,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高,伴有嗜酸和或嗜碱粒细胞增多,NAP积分可正常,这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所差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患者外周血涂片可见早幼粒细胞及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这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同。此外,尚需结合临床病史及细胞遗传学检查予以鉴别。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急变期外周血及骨髓多有嗜酸及嗜碱粒细胞增多,早幼粒细胞增多,同时结合NAP,临床病史及细胞遗传学检查可与急性白血病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 急性白血病 骨髓细胞形态学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在恶性血液病骨髓有核细胞的表达及其抗凋亡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贺琪 李晓 +3 位作者 陶英 刘薏芝 杨莲萍 应韶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83-487,共5页
为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IGFIR)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有核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收集MDS和AML患者各16例骨髓有核细胞,经离心涂片机制片,用免疫酶标记方法(APAAP)及TdT凋亡检测(T... 为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IGFIR)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有核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收集MDS和AML患者各16例骨髓有核细胞,经离心涂片机制片,用免疫酶标记方法(APAAP)及TdT凋亡检测(TUNEL)法先后在同一标本上检测IGFIR表达和凋亡信号,并以16名正常人骨髓有核细胞作对照。结果显示:①MDS组骨髓细胞IGFIR表达[(56.8±14.3)%]高于正常对照[(40.4±9.6)%](P<0.01),AML组骨髓细胞IGFIR表达[(86.8±13.8)%]高于正常对照(P<0.01),AML骨髓细胞IGFIR表达高于MDS骨髓细胞(P<0.01);②MDS组骨髓细胞凋亡率为[(5.4±3.0)%]高于正常对照[(1.2±0.9)%](P<0.01),AML组骨髓细胞凋亡率为[(0.3±0.4)%]低于正常对照(P<0.01),MDS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AML组(P<0.01);③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IGFIR阴性细胞[(9.0±4.8)%],IGFIR阳性细胞中凋亡细胞仅占[(1.4±2.4)%](P<0.01),IGFIR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0.852;P<0.01);④MDS骨髓细胞IGFIR表达阳性率RAEB/RAEBt/CMML组高于RA/RAS组,分别为(64.1±3.2)%和(53.5±16.2)%,但差异无显著性,细胞凋亡率RAEB/RAEBt/CMML组低于RA/RAS组,分别为(3.1±2.1)%和(6.4±2.8)%,(P<0.05);⑤MDS和AML中IGFIR阳性率与原始细胞百分比存在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 骨髓有核细胞 细胞凋亡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浦权 唐超生 +6 位作者 周润华 莫东华 邓梅英 浦杰 常建华 刘健 马越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9-13,共5页
应用国产塑料包埋剂对23例慢粒慢性期患者进行了骨髓塑包切片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证明慢粒属于异质性疾病,分两类组织学亚型:即以粒系细胞极度增殖为主的粒细胞(GRAN)型和以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混合性增殖,且伴巨核细胞多形性与异位的粒细... 应用国产塑料包埋剂对23例慢粒慢性期患者进行了骨髓塑包切片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证明慢粒属于异质性疾病,分两类组织学亚型:即以粒系细胞极度增殖为主的粒细胞(GRAN)型和以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混合性增殖,且伴巨核细胞多形性与异位的粒细胞/巨核细胞(GRAN/MEG)型。本文对两型的其它组织学特点一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骨髓活检 组织病理学 慢性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净化作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童春容 陆道培 +1 位作者 丘镜莹 何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14-318,共5页
在长期骨髓培养(LTBMC)7—9天的基础上,配对比较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白细胞介素2(IL-2)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IL-2或IL-2活化的骨髓细胞或单纯LTBMC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Ph^+细胞的净化作用。结果为LTBM... 在长期骨髓培养(LTBMC)7—9天的基础上,配对比较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白细胞介素2(IL-2)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IL-2或IL-2活化的骨髓细胞或单纯LTBMC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Ph^+细胞的净化作用。结果为LTBMC+CIK+IL-2组(n=8)细胞的Ph^+百分率明显低于单纯LTBMC组(n=8,P<0.001),也低于LTBMC+LAN+IL-2组(n=3)或单纯IL-2(n=3)。结论:CIK+IL-2与LTBMC对CML患者骨髓Ph^+细胞的净化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2 杀伤细胞 长期骨髓 培养
下载PDF
自体树突状细胞活化的骨髓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的净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君敏 陈志哲 +1 位作者 魏秀妹 林祥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3-148,共6页
为考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 (DCs)活化骨髓细胞、净化骨髓的作用 ,采用免疫磁珠从 2例血液学缓解的CML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s)分离DCs,另取BMMNCs置T 2 5塑料培养瓶建立Dexter培养体系 ,分为 3份 ,第 1份为对照 ,... 为考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 (DCs)活化骨髓细胞、净化骨髓的作用 ,采用免疫磁珠从 2例血液学缓解的CML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s)分离DCs,另取BMMNCs置T 2 5塑料培养瓶建立Dexter培养体系 ,分为 3份 ,第 1份为对照 ,第 2份加rhIL 2 ,第3份加自体DCs。每周取半量非贴壁细胞、计数、行CFU GM检测 ,然后加等量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当非贴壁细胞总数 <2× 10 5时终止培养 ,收集贴壁细胞做CFU GM集落形成试验并检测CD34和P2 10表达。取贴壁细胞形成的CFU GM集落 ,抽提RNA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BCR ABL的表达。结果发现 ,在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培养后 1- 2周 ,非贴壁细胞的CFU GM产量明显下降 ,与rhIL 2的体系基本平行 ,同时体系中的P2 10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不过 ,培养 3周后含DCs的体系CFU GM产量下降减缓 ,而含rhIL 2的体系CFU GM产量持续下降。在含自体DCs的Dexter体系 ,贴壁细胞中CD34+ 细胞和P2 10 + 细胞比例最低 ,只是贴壁细胞产生的CFU GM集落中 ,BCR ABL(+ )的集落比例与不含DCs的体系比较无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说明自体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能减少白血病的祖细胞 ,包括成熟的祖细胞和原始的祖细胞 ,自体DCs有可能用于CML骨髓的体外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骨髓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净化
下载PDF
长期骨髓培养、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α_(2a)体外净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伦华 李秀珍 +6 位作者 陈济民 敖绪斌 仲照东 高清平 谢燕 陈友华 夏虹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用长期骨髓培养(LTBMC)和白细胞介素2(IL-2,1000U/ml),干扰素α2a(IFN-α2a,1000U/ml)不同的组合方案,对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进行体外净化培养2周。结果发现:①单用L... 用长期骨髓培养(LTBMC)和白细胞介素2(IL-2,1000U/ml),干扰素α2a(IFN-α2a,1000U/ml)不同的组合方案,对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进行体外净化培养2周。结果发现:①单用LTBMC体系其净化效果差;②加入IL-2后,对CML的CFU-GM以及ph'(+)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P<0.01,P<0.05)对正常的CFU-GM则无影响;③IFN-α2a在LTBMC体系中抑制ph'(+)细胞生长而不影响CML和正常的CFU-GM;④LTBMC、IL-2、IFN-α2a三者净化CML骨髓具有协同作用。结果提示:LTBMC、IL-2、IFN-α2a联合净化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培养 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Α 白血病 CML
下载PDF
DLI治疗CML病人的克隆性增殖TCR Vβ细胞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扬秋 杨力建 +3 位作者 陈少华 张涛 许敏华 罗更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 :了解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DLI)后 ,产生GVL效应的克隆性TCRVβ亚家族T细胞的情况。 方法 :利用RT PCR分别扩增 2例CML经allo BMT后复发病人DIL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CRVβ 2 4个亚家族基因的CDR3,了解病人各Vβ亚家... 目的 :了解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DLI)后 ,产生GVL效应的克隆性TCRVβ亚家族T细胞的情况。 方法 :利用RT PCR分别扩增 2例CML经allo BMT后复发病人DIL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CRVβ 2 4个亚家族基因的CDR3,了解病人各Vβ亚家族的利用情况。阳性的PCR产物进一步经荧光素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产物的CDR3长度 ,了解T细胞克隆性。结果 :DLI治疗前病人外周血仅表达 4~ 11个Vβ亚家族 ,而DLI治疗后缓解期则可检测到 12~ 2 1个Vβ亚家族。基因扫描显示DLI后病人外周血出现某些新的Vβ亚家族克隆性增殖T细胞。结论 :病人的TCRVβ亚家族T细胞存在倾斜性分布现象 ,该倾斜现象在完全缓解时逐步恢复正常。DLI治疗病人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T细胞受体β基因 T细胞克隆 异基因骨髓移植
下载PDF
两种巢式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的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文彤 贾永前 +2 位作者 刘霆 李建军 刘志刚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 比较 2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骨髓移植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微小残留病。方法 分别用一步法逆转录 PCR(RT PCR)和两步法RT PCR 2种巢式PCR检测骨髓移植后CML患者BCR ABL融合基因 ,并做 2种方法的灵敏度实验。结... 目的 比较 2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骨髓移植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微小残留病。方法 分别用一步法逆转录 PCR(RT PCR)和两步法RT PCR 2种巢式PCR检测骨髓移植后CML患者BCR ABL融合基因 ,并做 2种方法的灵敏度实验。结果  2种巢式PCR灵敏度实验中 ,一步法RT PCR和两步法RT PCR的巢式PCR可分别检测出 0 .1和 1pgK5 6 2细胞总RNA中的BCR ABL融合基因 ;同时对 19份来自 12例骨髓移植后CML患者标本检测 ,一步法RT PCR的巢式PCR检测出阳性的最长移植时间为 6 90d ;两步法RT PCR的巢式PCR为 4 15d。结论 一步法RT PCR的巢式PCR检测骨髓移植后CML微小残留病具有较高灵敏度 ,操作简便快速 ,特别适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PCR 检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移植 微小残留病
下载PDF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证与骨髓各项指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俞亚琴 孙伟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证分型与骨髓各项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对6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骨髓的分类、小巨核酶标、小组化、骨髓活检检测。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因中医辨证分型不同,骨髓异常程度也不...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证分型与骨髓各项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对6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骨髓的分类、小巨核酶标、小组化、骨髓活检检测。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因中医辨证分型不同,骨髓异常程度也不同,由重至轻依次为肾阴虚型、肾阴阳两虚型、肾阳虚型。肾阴虚型骨髓增生程度重度减低,无巨核细胞,骨髓活检以造血细胞缺乏为特点。肾阴阳两虚型骨髓增生程度明显减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指数增高,骨髓活检以造血细胞减少为特点。肾阳虚型骨髓增生程度活跃减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指数明显增高,骨髓活检以造血细胞成熟障碍为特点。同时,骨髓活检还可见基质水肿、毛细血管减少。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存在着造血微环障碍,因分型不同骨髓的变化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医辨证 骨髓活检 造血微环障碍 基质水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