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HROMOSOME TRANSLOCATION T (15; 17)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1
作者 陈赛娟 童建华 +6 位作者 董硕 耿解萍 黄薇 曹琪 孙关林 王振义 陈竺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1992年第2期1-16,共16页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represents the first example o f a human cancer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a differentiation reducer,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PL is also characterized by a specific chromosome trans...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represents the first example o f a human cancer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a differentiation reducer,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PL is also characterized by a specific chromosome translocution t (15; 17). In this work, using techniques of molecular biology,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gene coding for the 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 (RARA), normally located on chromosome 17, was disrupted by the t (15; 17) and fused with the PML gene on chromosome 15. The chromosome 17 breaks were mapped consistently within the second intron of the RARA gene while the chromosome 15 breaks were clustered in two limited regions within the PML gene. Molecular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part of the PML gene allowed to establish a specific "nested"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rocedure to characterize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he PML-RARA fusion gene. Different iso forms of the fusion transcripts were discovered which were produced as a result of distinct PML gene rearrangements.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PML-RARA fusion gene and its iso forms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chromosome TRANSLOCATION RARA gene PML gene
下载PDF
Pediatric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with i(17)(q10)mimicking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Two case reports
2
作者 Hong-Xia Yan Wei-Hua Zhang +3 位作者 Jin-Quan Wen Yan-He Liu Bao-Juan Zhang A-Duo J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16期5446-5455,共10页
BACKGROUND Chromosome i(17)(q10)abnormality i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yeloproliferative tumors(MDS/MPD),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The role of i(17)(q10)in ... BACKGROUND Chromosome i(17)(q10)abnormality i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yeloproliferative tumors(MDS/MPD),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The role of i(17)(q10)in AML is still unknown,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L an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like AML with i(17)(q10)need more research.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boratory evidence of 2 AML cases with i(17)(q10),similar to APL phenotype.CASE SUMMARY Both pediatric patients were males;case 1 had newly diagnosed AML,and case 2 showed relapsed tumor after 1 year of drug withdrawal.Bone marrow cell morphology,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Fully-instrumented submersible housing test,immunological assays,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and blood tumor panoramic gene test were performed.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combined with arsenic acid(As2O3)were used in the first course of treatment.Bone marrow was dominated by abnormal promyelocytic granulocytes.Karyotype test revealed i(17)(q10)isochromosome.Immunological phenotype mainly included positive expressions of CD9,CD13,CD33,and CD38.Case 1 suffere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fter re-chemotherapy and died on D162.For case 2,on D145 and D265,bone marrow promyelocytic granulocytes accounted for 2%.Flow cytometric residual lesion detection showed no abnormal immunophenotype cells.The copy number of WT1 gene in two cases were 1087 and 1010,respectively,and the expression rates were 55.29% and 59.5%,respectively.CONCLUSION ATRA,As2O3,and chemotherapy may be ineffective in treating APL-like AML with i(17)(q10)but without t(15;17)and PML-RARA fusion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osome i(17)(q10) gene mutations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ase report
下载PDF
Molecular Study on the Chromosome 15 Breakpoints in the Translocation t(15; 17)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3
作者 董硕 童建华 +5 位作者 黄薇 陈赛娟 陈竺 王振义 耿解萍 戚正武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3年第9期1101-1109,共9页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 t(15; 17) is a specific marker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In this study, molecular cloning of the t(15;17) breakpoint was carried out in a Chinese APL patient. It has been shown t...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 t(15; 17) is a specific marker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In this study, molecular cloning of the t(15;17) breakpoint was carried out in a Chinese APL patient.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 (RARA) gene, normally located on chromosome 17, was fused with a new transcription unit PML, normally localized on chromosome 15. We have subsequently cloned a portion of the PML gene and generated a panel of probes. A PML gene rearrangement was detected in 33 out of 36 APL cases studied. 24 rearrangements were clustered in a 4.4 kb region, designated here as PML^(bcr1) whereas 9 rearrangements were concentrated in a 6.5 kb region, defining another breakpoint cluster region (PML^(bcr2)). These two types of rearrangement constitute the basis for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PML-RARA fusion gene and its possible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remains to be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promyelocytie leukemia(APL)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 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RARA) gene promyeloeytic leukemia(PML) gene.
原文传递
Ph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张致晨 摆姣凤 +4 位作者 杨小兰 连变丽 张月霞 宋瑞 潘耀柱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266-268,共3页
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Ph+AML)是一种临床罕见、生存率低、预后极差的白血病亚型,具有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髓变(CML-MBC)不同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目前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方案。本文报道1例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Ph+AML)是一种临床罕见、生存率低、预后极差的白血病亚型,具有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髓变(CML-MBC)不同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目前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方案。本文报道1例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三联方案治疗获得显著疗效的Ph+AML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NRAS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特征及细胞遗传学分析
5
作者 李强 李行 +4 位作者 朱品伟 周震沧 柘娜娜 葛金丽 陈登科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03-407,共5页
目的探讨NRAS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点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初诊的162例AML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NRAS基因突变情况分为NRAS突变组和NRAS野生组,比较... 目的探讨NRAS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点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初诊的162例AML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NRAS基因突变情况分为NRAS突变组和NRAS野生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和细胞遗传学差异。结果162例初诊为AML的患者中,NRAS突变28例,NRAS野生134例。其中NRAS突变组外周白细胞计数(53.10×109/L)高于NRAS野生组(24.7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原幼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AS突变组中25例出现共存基因突变,突变率为89.3%,最常见的共存突变基因为KRAS,突变率为28.6%,与NRAS野生组比,NRAS突变组更易获得KRAS突变(P<0.05);其他共存突变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分型比较发现,NRAS突变组的预后不良核型比例更高,达到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核型和预后中等核型占比分别为7.7%和6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L患者NRAS基因突变发生率为17.3%,其更容易合并KRAS基因突变,在预后不良核型中占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NRAS基因 染色体
下载PDF
e1a3型BCR-ABL伴IKZF1基因突变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6
作者 岑美芝 高陆 +1 位作者 邵梅 任明强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2419-2421,共3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恶性克隆性肿瘤性疾病,在各种亚型、基因突变体中存在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疗效差别很大。本文通过分析1例具有BCR-ABL融合基因e1a3罕见亚型并伴IKZF1基因突变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诊疗过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恶性克隆性肿瘤性疾病,在各种亚型、基因突变体中存在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疗效差别很大。本文通过分析1例具有BCR-ABL融合基因e1a3罕见亚型并伴IKZF1基因突变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ABL融合基因 e1a3 PH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IKZF1突变
下载PDF
11例t(16;21)(p11;q22)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刘雯 王敏 +1 位作者 兰帅奇 胡杰英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11例伴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07月至2022年03月我院收治的11例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的AM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目的:探讨11例伴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07月至2022年03月我院收治的11例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的AM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的白血病均为AML,FAB分型:M2型4例,M4型1例,M5型3例,AML(非M3)型3例;其中男5例,女6例。染色体R显带分析11例均可见到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其中9例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融合基因TLS/FUS-ERG检测了9例均为阳性。免疫表型除表达髓系CD34、CD117、CD33、CD13、CD38外,均表达CD56。化疗1个周期后完全缓解7例。结论: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是一种少见的重现性染色体异常,该易位产生TLS/FUS-ERG融合基因,免疫学检测多伴CD56阳性,以AML中M2/M5型多见,化疗1个周期大部分可完全缓解,但短期内易复发,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6 21)(p11 q22) TLS/FUS-ERG融合基因 染色体易位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伴TP53基因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8
作者 张帆 郭宏岗 陈攀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8期1280-1283,共4页
目的 探讨伴TP53基因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方法 挑选急性白血病患者560例,经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到136例伴基因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使用含有108种白血病相关基因的测序技术实施表一研究,常规R显带技术实施核型研... 目的 探讨伴TP53基因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方法 挑选急性白血病患者560例,经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到136例伴基因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使用含有108种白血病相关基因的测序技术实施表一研究,常规R显带技术实施核型研究。与TP53基因无异常为对照,分析伴TP53基因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基因异常检出率、临床特征、疗效、预后。结果 5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136例(24.29%)伴有TP53基因异常,其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4例,急髓系白血病(AML)微化13例,AML成熟43例,急性粒-单核白血病34例,急性单核白血病和纯红组织白血病分别为21例。异常组接受移植和不接受移植情况分别为34.56%(47/136)、65.44%(89/136),与无异常组的33.02%(140/424)、66.98%(284/42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异常组复杂核型[50.00%(68/136)]较无异常组[7.08%(30/424)]高,非复杂核型[43.38%(59/136)]较无异常组[89.86%(381/424)]低(P<0.05),且缺失核型[6.62%(9/136)]与无异常组[3.07%(13/42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无异常组患者比较,伴有TP53基因异常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乳酸脱氢酶(LDH)较低,且血小板(PLT)较高(P<0.05)。无异常组治疗完全缓解率[94.10%(399/424)]较异常组[22.06%(30/136)]高(P<0.05)。截止末期随访日,136例基因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72例(52.94%),较无异常组死亡率(24.06%)高(P<0.05)。结论 伴TP53基因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复杂,其突变位点主要位于DNA结合结构,且伴TP53基因异常会加重患者临床症状,并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伴TP53基因异常 临床特征 疗效
下载PDF
79例儿童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核型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玉梅 刘天峰 +5 位作者 阮敏 邹尧 陈晓娟 郭晔 王书春 竺晓凡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2-546,共5页
目的调查儿童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核型异常情况,评估缓解后治疗强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方法对79例儿童t(8;21)AML患者进行检测确诊。诱导缓解治疗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H... 目的调查儿童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核型异常情况,评估缓解后治疗强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方法对79例儿童t(8;21)AML患者进行检测确诊。诱导缓解治疗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HA)/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联合(HAD)方案。缓解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5~7疗程的联合化疗。结果79例患儿中,55例(69.6%)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其中40例(50.6%)伴性染色体丢失,9例(11.4%)为del(9q),7例(8.9%)为复杂变异型t(8;21)异常。3例患儿染色体数量在90条以上且伴双重t(8;21)四倍体核型,预后均不良。1、2疗程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1.7%(49/60)和94.8%(55/58);3年无事故生存率、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26.2±6.8)%、(31.3±6.7)%和(27.6±6.6)%;29例患儿缓解后治疗疗程数为5个或以上,其3年DFS率为(51.7±9.3)%。单纯t(8;21)±性染色体丢失组与伴其他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患儿的3年D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大剂量阿糖胞苷组患儿的3年DFS率明显优于标准化疗组(66.7%vs.27.3%,P=0.03)。结论多数儿童t(8;21)AML患者伴有附加染色体核型异常,附加染色体核型异常对患儿生存没有不良影响。染色体数量在90条以上且伴双重t(8;21)四倍体核型少见,但预后不良。儿童伴t(8;21)AML治疗CR率高,远期疗效好。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作为缓解后治疗能提高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髓系白血病 核型异常 预后
下载PDF
12例Ph染色体和BCR-ABL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费新红 武淑兰 +8 位作者 孙瑞娟 周葭蕤 王静波 王彤 刘红星 王卉 童春容 吴彤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5-548,共4页
本研究对2004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Ph+A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Ph+AML的诊断根据WHO标准,且有t(9;22)(q34;q11)或变异的t(9;... 本研究对2004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Ph+A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Ph+AML的诊断根据WHO标准,且有t(9;22)(q34;q11)或变异的t(9;22)异常,诊断时和诱导治疗后没有CML慢性期的证据。结果表明,12例患者经形态和免疫分型检查确诊8例为AML,4例为髓系及B淋巴细胞系混合细胞白血病。12例患者中除2例初诊时未做染色体检查外其余患者均可检测到Ph染色体,且部分患者伴有复杂染色体或与正常核型共存。在12例患者中均可检测到BCR-ABL阳性,其中b3a2 7例,b2a2 1例,b2a2变异体1例,ela2 2例,e18a2 1例。12例患者经治疗均获得缓解,其中3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格列卫治疗后2例死亡;9例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例患者复发后死亡,1例死于移植后并发症,中位生存期为24(8-80)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51.4±17.7)%。结论:Ph+AML是一种预后较差的AML,格列卫联合化疗可使患者达完全缓解,缓解后尽快进行HSCT能获得长期生存,改善患者预后。BCR-ABL基因及其变异体的检测为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作为初治白血病的常规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急性髓性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熊文艳 涂三芳 +1 位作者 陆志刚 李玉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536-539,共4页
随着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技术在急性白血病(AL)的研究进展中的运用,AL的诊断分型已由1976年提出的以形态学为主的FAB分型发展到2001年的MICM分型,突出体现了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改变在AL诊断分型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改变... 随着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技术在急性白血病(AL)的研究进展中的运用,AL的诊断分型已由1976年提出的以形态学为主的FAB分型发展到2001年的MICM分型,突出体现了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改变在AL诊断分型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改变还对急性白血病的危险度分层、预后判断、治疗指导及新药研发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论述染色体异常和融合基因的表达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诊断分型、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指导作用,并对染色体核型正常的ANLL几种常见的基因突变对疾病预后评估做个总结。近年来,对ANLL各型白血病分子细胞遗传学机制的进一步阐释有助于开发新的白血病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分子遗传学 染色体异常 融合基因
下载PDF
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的AML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平 彭贤贵 +3 位作者 陈幸华 刘思恒 张曦 孔佩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03-1504,1507,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AML1/ETO[t(8;21)(q22;q22)]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对66例AML(M1,M2a,M2b,M5,MDS-RAEB-Ⅱ)骨髓片用瑞氏染液染色后,按照国内AML分型标准进行观察分析;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A... 目的探讨AML1/ETO[t(8;21)(q22;q22)]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对66例AML(M1,M2a,M2b,M5,MDS-RAEB-Ⅱ)骨髓片用瑞氏染液染色后,按照国内AML分型标准进行观察分析;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结果 M2a52例,M2b8例,M52例,M12例,MDS-RAEB-Ⅱ2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为34.84%,其中(14/52)26.9%,(8/8)100%,(0/2)0%,(0/2)0%,(1/2)50%。回顾分析AML1/ETO阳性病例骨髓涂片,都检测到多少不一的异形中幼粒细胞。AML1/ETO阳性病例在治疗过程中首次化疗完全缓解(CR)率为78.4%(9例M2a、8例M2b及1例RAEB-Ⅱ),4例M2a2次化疗后达到CR,1例M2a5次化疗仍为NR。结论 AML-M2b都有AML1/ETO融合基因改变,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AML在骨髓涂片中能检测到异形中幼粒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b 异形中幼粒细胞 AML1/ETO融合基因
下载PDF
具有11q23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细胞生物学和临床生物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凌波 刘林 +2 位作者 王小蓓 肖娟 邹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932-936,共5页
为了研究伴11q23染色体异常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形态学、免疫学、和临床特征,对210例初治AM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包括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G带或R带核型分析和临床资料。结果表明:13例AML患者存在11q23易位和缺失(发生率为6... 为了研究伴11q23染色体异常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形态学、免疫学、和临床特征,对210例初治AM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包括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G带或R带核型分析和临床资料。结果表明:13例AML患者存在11q23易位和缺失(发生率为6.19%),其中6例为M5a,4例为M5b,M4Eo、M3和M2各占1例,84.6%的病例为急性单核系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显示伴11q23异常的患者除了高表达造血干/祖细胞标志分子CD34和CD117等外,通常高表达单核系统相关标志分子,如CD14、CD15和CD11b。伴11q23异常组的化疗完全缓解率(CR)与正常核型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75),但无病生存期(DFS)低于正常核型对照组(P<0.001)。结论:伴11q23异常的AML占所有AML的6.19%,似与单核细胞的分化阻滞相关,临床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11q23染色体 染色体异常 免疫表型
下载PDF
15例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R-ABL阳性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颜灵芝 陈苏宁 +11 位作者 平娜娜 王琴荣 刘红 丁子轩 朱明清 梁建英 刘丹丹 岑建农 潘金兰 仇惠英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6-1120,共5页
本研究总结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Ph+MPA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5例Ph+MPAL的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临床随... 本研究总结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Ph+MPA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5例Ph+MPAL的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临床随访结果。Ph+MPAL的诊断采用WHO-2008分类标准。结果表明,Ph+在同时期总MPAL群体中的检出率为17.2%(15/87)。15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为51(16-81)岁;初诊时中位WBC计数为69(12.7-921)×109/L。形态学检查显示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者2例(1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者6例(40.0%)、杂合型白血病(HAL)者7例(46.7%)。免疫学分析表明,此15例患者均为B淋系和髓系混合表达,93.3%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表面有CD34的表达,其中64.3%(9/14)的患者CD34表达率在60%以上。染色体R显带技术检测显示,正常核型者2例(13.3%),单纯Ph+者8例(53.3%),Ph+伴附加异常者5例(33.3%)。附加的染色体异常分别为-7(2例)、+Ph(1例)、dic(7;9)(1例)、i(8q)和-16(1例);有残余正常分裂相者4例。多重巢式PCR检测发现,e1a2型融合基因6例(40.0%)、b2a2或b3a2型共9例(60.0%)。7例Ph+MPAL患者中有4例检测到IKZF1基因缺失。本组中10例患者诱导治疗一疗程后完全缓解(CR)率为70.0%,其中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组的CR率(83.3%;5/6),优于单纯化疗组(50.0%;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今,6例患者由于疾病复发或进展而死亡(60.0%;6/1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组患者总生存优于单纯化疗组(P=0.004)。结论:Ph+MPAL主要为B淋系和髓系混合表达,多数年龄较大,高表达CD34抗原。在BCR-ABL融合基因亚型和基因突变方面类似于Ph+急性白血病。初诊时WBC计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复发进展仍是此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联合TKI和allo-HSCT或许能改善预后,有必要进行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新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于丽 吴静 +2 位作者 王迪 肖骁 张凤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03-1006,共4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在1957年首次被描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个常见亚型,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15%,以t(12; 17)(q22; q12)易位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未成熟的粒细胞在发育早期分化阻滞。而影响APL细胞分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基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在1957年首次被描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个常见亚型,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15%,以t(12; 17)(q22; q12)易位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未成熟的粒细胞在发育早期分化阻滞。而影响APL细胞分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基因表达异常、自噬、氧化应激、表观遗传学等。目前,通过促进APL细胞分化的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延长持续缓解时间。本文主要对调控APL细胞分化的因素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分化 基因表达异常 自噬 氧化应激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白血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岳志霞 郑胡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1-795,共5页
白血病特异染色体异常的确定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对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虽然儿童AL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改善,但其复发仍然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根据遗传学异常进行危险度分层,并指导治疗,... 白血病特异染色体异常的确定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对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虽然儿童AL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改善,但其复发仍然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根据遗传学异常进行危险度分层,并指导治疗,可以改善儿童AL预后,提高患儿生存率。在过去的30年中,遗传学检测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发现了许多新的遗传学异常。本文就三种儿童常见AL,包括前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CP-ALL)、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leukemia,T-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最新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基因组学 染色体异常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伍惠玲 秦雪 +6 位作者 宁自觉 何雨 刘波 陈以文 邱庆明 陈智平 李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3期465-467,共3页
目的联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检测手段探讨染色体分析在急性白血病AL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310例AL患者于治疗前采用骨髓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法,按常规进行染色体制备,用G显带技术分析中期细胞数10-30个,平均每例分析细胞20个... 目的联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检测手段探讨染色体分析在急性白血病AL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310例AL患者于治疗前采用骨髓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法,按常规进行染色体制备,用G显带技术分析中期细胞数10-30个,平均每例分析细胞20个,核型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法体制(ISCN)1995》进行描述。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异常核型中,以t(8;21)和M2最多见,其次是t(15;17)和M3、inv(16)和M4Eo、t/del(11q23)和M5等。急性淋巴细胞系白血病(ALL)患者中异常检出率最高的是t(9;22),数目异常以超二倍体、多倍体常见。结论联合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分析、染色体检查技术对于白血病的准确诊断、靶向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染色体 异常
下载PDF
伴有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与预后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月 陶善东 +8 位作者 史玉叶 宋立孝 邓媛 凌兰兰 丁邦和 陈侃侃 何正梅 王春玲 于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17-1721,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91例AM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比较正常核型与异常核型患者的疗效与生存率。结果:染色体易位及单体核型为AML的主要异常核型。正常核型组与异... 目的:探讨伴有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91例AM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比较正常核型与异常核型患者的疗效与生存率。结果:染色体易位及单体核型为AML的主要异常核型。正常核型组与异常核型组在完全缓解率、总体治疗反应率上均无明显差异,异常核型组复发率增高。标准"3+7方案"与预激方案诱导化疗在正常核型组与异常核型组治疗反应上无明显差异。无复发存活时间(RFS)在正常核型组较异常核型组延长,OS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是AML的独立预后因素,单体核型预后较差、复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异常 急性髓系白血病 疗效 预后因素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M4/M5亚型的临床和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樊伟 刘晓力 +3 位作者 杜庆锋 张嵩 王瑜 宋兰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伴11q23异常的急性粒单细胞和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用染色体G显带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4、M5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测,患者均接受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为主的化疗方案,并对其... 目的研究伴11q23异常的急性粒单细胞和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用染色体G显带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4、M5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测,患者均接受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为主的化疗方案,并对其随访。结果伴11q23异常13例,其中M5 9例(M5 a 1例、M5b 8例)、M4b 5例;异常核型为t(11;19)、t(11;17)、t(9;11)、t(10;11)、t(6;11)、t(11:?)(q23:)、del(11)(q23)。混合细胞白血病(MLL)基因阳性13例,其中M5 8例、M4 5例,其完全缓解(CR)率15.4%,低于MLL阴性者的57.0%;MLL阳性者中位生存期85 d,低于MLL阴性者的130 d。结论11q23异常以AML-M5、M4患者发生率高,MLL阳性者CR率低,平均生存期短。提示MLL基因异常是AML患者预后不佳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q23 异常 基因 混合细胞白血病 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 预后
下载PDF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SIL-TAL1融合基因与6q缺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谦 吴丽丽 +6 位作者 戴海萍 平娜娜 吴春晓 潘金兰 岑建农 仇惠英 陈苏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8-1513,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SIL-TAL1融合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伴有SILTAL1阳性的T-ALL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8例T-ALL患者骨髓标本中的SIL-TAL1的表达,以R显带核型分析和... 本研究旨在探讨SIL-TAL1融合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伴有SILTAL1阳性的T-ALL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8例T-ALL患者骨髓标本中的SIL-TAL1的表达,以R显带核型分析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核型异常。结果表明:在12例T-ALL患者中检测到SIL-TAL1融合基因的表达,儿童检出率明显高于成人(38.5%vs 4.8%,P=0.001),其中50%(6/12)SIL-TAL1阳性患者存在两种转录本;SIL-TAL1阳性组核型异常率为54.5%(6/11),其中4例伴有6号染色体长臂大片段缺失;2例经array-CGH检测到1p32存在约90 kb的缺失,形成SIL-TAL1融合基因;6号染色体长臂共同缺失区域为6q14.1-q16.3,均为杂合性缺失;SIL-TAL1阳性组中位白细胞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SIL-TAL1融合基因与6q杂合性缺失有一定相关性(P=0.005),在儿童中SIL-TAL1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成人,且常伴有白细胞计数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等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TAL1融合基因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6q缺失 染色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