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考察浓缩血小板混合后在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血小板贮存袋保存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方法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PRP法)从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10-12 U(1 U约30 mL)ABO血型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混合并滤除白细胞后,注入一次性滤除白...目的考察浓缩血小板混合后在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血小板贮存袋保存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方法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PRP法)从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10-12 U(1 U约30 mL)ABO血型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混合并滤除白细胞后,注入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血小板贮存袋振荡保存,共完成10例(袋);分别于滤除白细胞前、后以及保存d1、d3、d5、d7观察涡流现象,检测pH值、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低渗休克(HSR)、血小板形变能力(ESC),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ATP含量、葡萄糖和乳酸含量等指标。结果 1个成人治疗剂量的混合浓缩血小板滤除白细胞后血小板回收率(86.7±1.6)%,HSR(3.87±12.75)%,剩余白细胞数(0.15±0.15)×106个,滤除白血病前、后血小板pH值、HSR(%)和CD62p阳性率(%)分别为7.00±0.17 vs 7.06±0.16、66.96±12.35 vs 63.22±8.26、28.94±14.25 vs 31.60±16.77,花生四烯酸诱导时的聚集率(%)106.2±23.5 vs 106.5±20.1,ADP+肾上腺素诱导时的聚集率(%)104.8±19.0 vs 106.5±18.6(P>0.05)。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各项指标绝对值发生变化:保存d1及d5(有效保存期末)的pH值、HSR(%)、CD62p(%)及ESC(%)分别为7.27±0.12 vs 7.13±0.21、62.28±6.93 vs 65.53±8.23、30.27±9.06 vs 34.45±14.23、14.28±2.01 vs 8.55±4.12,花生四烯酸诱导时的聚集率(%)92.2±6.1 vs 86.3±23.1,ADP+肾上腺素诱导时的聚集率(%)为93.2±6.7 vs 44.5±41.6。ATP(μmol/1011个血小板)、乳酸(mmol/L)、葡萄糖(mmol/L)分别为5.40±1.66 vs 4.97±1.01、8.35±2.94 vs 13.87±2.97、24.55±1.53vs 20.75±2.04。结论浓缩血小板经混合、滤除白细胞后放入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血小板贮存袋中保存,保存过程中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可以作为临床单采血小板的补充。展开更多
目的考察接枝不同官能团(-COOH、-OH、两性基团)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膜对血小板黏附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选择适用于过滤去除浓缩血小板中白细胞的材料。方法利用紫外改性的方法,将不同单体包括丙烯酸(AA)、丙烯酸羟乙酯(HEA)和N...目的考察接枝不同官能团(-COOH、-OH、两性基团)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膜对血小板黏附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选择适用于过滤去除浓缩血小板中白细胞的材料。方法利用紫外改性的方法,将不同单体包括丙烯酸(AA)、丙烯酸羟乙酯(HEA)和N-(3-磺丙基)-N-甲基丙烯酸基氧乙基-N,N-二甲基铵内铵盐(SMDB)接枝到PBT表面,得到接枝不同官能团的PBT膜,包括PBT-AA(-COOH)、PBT-HEA(-OH)、PBT-SMDB(两性基团);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水接触角及表面粗糙度等指标对改性PBT的理化性能做表征,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改性PBT对血小板的黏附,并通过检测PBT改性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低渗休克相对变化、CD62p表达率等指标,考察改性PBT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结果在红外光谱的1 047和1 043 cm-1处出现了C-O-C的弯曲振动峰和O=S=O的对称伸缩振动峰,提示HEA和SMDB接枝到了PBT膜表面。扫描电镜显示:未改性的PBT膜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数明显多于改性PBT膜表面,且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伪足。血小板黏附数在接枝不同官能团的PBT膜表面顺序为:-COOH>两性基团>-OH。未改性PBT组(n=6)与对照组(未接触材料的血小板)(n=6)比较: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为87.22±2.10 vs 82.36±2.11,低渗休克相对变化率(%)为79.33±1.27 vs 77.12±1.09,CD62p表达率增加(%)为9.78±0.58 vs 17.45±1.25(P<0.05)。在接枝不同官能团的改性PBT膜中,PBT-HEA(n=6)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活化等功能影响最小[血小板最大聚集率(93.34±1.45)%、血小板低渗休克相对变化率(81.26±1.48)%、CD62p表达率(12.51±0.85)%]。结论表面接枝HEA的聚酯对血小板的黏附及功能影响明显小于接枝其他官能团的材料,或可作为用于浓缩血小板过滤去除白细胞的新材料。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考察浓缩血小板混合后在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血小板贮存袋保存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方法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PRP法)从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10-12 U(1 U约30 mL)ABO血型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混合并滤除白细胞后,注入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血小板贮存袋振荡保存,共完成10例(袋);分别于滤除白细胞前、后以及保存d1、d3、d5、d7观察涡流现象,检测pH值、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低渗休克(HSR)、血小板形变能力(ESC),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ATP含量、葡萄糖和乳酸含量等指标。结果 1个成人治疗剂量的混合浓缩血小板滤除白细胞后血小板回收率(86.7±1.6)%,HSR(3.87±12.75)%,剩余白细胞数(0.15±0.15)×106个,滤除白血病前、后血小板pH值、HSR(%)和CD62p阳性率(%)分别为7.00±0.17 vs 7.06±0.16、66.96±12.35 vs 63.22±8.26、28.94±14.25 vs 31.60±16.77,花生四烯酸诱导时的聚集率(%)106.2±23.5 vs 106.5±20.1,ADP+肾上腺素诱导时的聚集率(%)104.8±19.0 vs 106.5±18.6(P>0.05)。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各项指标绝对值发生变化:保存d1及d5(有效保存期末)的pH值、HSR(%)、CD62p(%)及ESC(%)分别为7.27±0.12 vs 7.13±0.21、62.28±6.93 vs 65.53±8.23、30.27±9.06 vs 34.45±14.23、14.28±2.01 vs 8.55±4.12,花生四烯酸诱导时的聚集率(%)92.2±6.1 vs 86.3±23.1,ADP+肾上腺素诱导时的聚集率(%)为93.2±6.7 vs 44.5±41.6。ATP(μmol/1011个血小板)、乳酸(mmol/L)、葡萄糖(mmol/L)分别为5.40±1.66 vs 4.97±1.01、8.35±2.94 vs 13.87±2.97、24.55±1.53vs 20.75±2.04。结论浓缩血小板经混合、滤除白细胞后放入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血小板贮存袋中保存,保存过程中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可以作为临床单采血小板的补充。
文摘目的考察接枝不同官能团(-COOH、-OH、两性基团)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膜对血小板黏附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选择适用于过滤去除浓缩血小板中白细胞的材料。方法利用紫外改性的方法,将不同单体包括丙烯酸(AA)、丙烯酸羟乙酯(HEA)和N-(3-磺丙基)-N-甲基丙烯酸基氧乙基-N,N-二甲基铵内铵盐(SMDB)接枝到PBT表面,得到接枝不同官能团的PBT膜,包括PBT-AA(-COOH)、PBT-HEA(-OH)、PBT-SMDB(两性基团);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水接触角及表面粗糙度等指标对改性PBT的理化性能做表征,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改性PBT对血小板的黏附,并通过检测PBT改性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低渗休克相对变化、CD62p表达率等指标,考察改性PBT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结果在红外光谱的1 047和1 043 cm-1处出现了C-O-C的弯曲振动峰和O=S=O的对称伸缩振动峰,提示HEA和SMDB接枝到了PBT膜表面。扫描电镜显示:未改性的PBT膜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数明显多于改性PBT膜表面,且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伪足。血小板黏附数在接枝不同官能团的PBT膜表面顺序为:-COOH>两性基团>-OH。未改性PBT组(n=6)与对照组(未接触材料的血小板)(n=6)比较: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为87.22±2.10 vs 82.36±2.11,低渗休克相对变化率(%)为79.33±1.27 vs 77.12±1.09,CD62p表达率增加(%)为9.78±0.58 vs 17.45±1.25(P<0.05)。在接枝不同官能团的改性PBT膜中,PBT-HEA(n=6)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活化等功能影响最小[血小板最大聚集率(93.34±1.45)%、血小板低渗休克相对变化率(81.26±1.48)%、CD62p表达率(12.51±0.85)%]。结论表面接枝HEA的聚酯对血小板的黏附及功能影响明显小于接枝其他官能团的材料,或可作为用于浓缩血小板过滤去除白细胞的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