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癌细胞系RMG-Ⅰ Lewis(y)抗原含量变化对其卡铂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越 林蓓 +4 位作者 郝莹莹 严丽梅 刘娟娟 朱连成 张淑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75-1182,共8页
利用Lewis(y)抗原稳定高表达细胞株RMG-Ⅰ-H,研究细胞表面Lewis(y)抗原含量变化与细胞对卡铂耐药性的关系.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卡铂作用后细胞系RMG-Ⅰ-H及其对照组RMG-Ⅰ、RMG-Ⅰ-C的细胞生长抑制率(IR);利用流式细... 利用Lewis(y)抗原稳定高表达细胞株RMG-Ⅰ-H,研究细胞表面Lewis(y)抗原含量变化与细胞对卡铂耐药性的关系.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卡铂作用后细胞系RMG-Ⅰ-H及其对照组RMG-Ⅰ、RMG-Ⅰ-C的细胞生长抑制率(IR);利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凋亡,同时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的凋亡比率;利用荧光染色法和透射电镜进一步观察细胞凋亡状态.结果表明,RMG-Ⅰ-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8.07±2.42),明显高于对照组RMG-Ⅰ(28.83±3.57)和RMG-Ⅰ-C(25.71±8.24)的IC50(P<0.01),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3组细胞均存在凋亡,经30mg/L、60mg/L卡铂处理后细胞再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RMG-Ⅰ-H的相对凋亡率分别为(20.43±0.71)%和(38.11±0.33)%,为对照组的49%~6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个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直接观察了细胞形态变化,每个浓度组RMG-Ⅰ-H的凋亡程度均低于RMG-Ⅰ和RMG-Ⅰ-C.说明细胞表面Lewis(y)抗原含量增加的同时,卵巢癌细胞对卡铂的耐药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lewis(y)抗原 卡铂 耐药性
下载PDF
Lewisy抗原对人卵巢癌细胞RMG-I-H部分耐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晴 林蓓 +5 位作者 王朋丽 严丽梅 郝莹莹 李飞飞 朱连成 张淑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1-487,F0003,共8页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Lewisy抗原对人卵巢癌细胞系RMG-I-H细胞的部分耐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RT-PCR法检测转染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和未转染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的人卵巢癌细胞系RMG-I-H和RMG-I细胞中,以及10μg/ml抗Lewisy...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Lewisy抗原对人卵巢癌细胞系RMG-I-H细胞的部分耐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RT-PCR法检测转染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和未转染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的人卵巢癌细胞系RMG-I-H和RMG-I细胞中,以及10μg/ml抗Lewisy单克隆抗体处理及未处理的RMG-I-H细胞中部分耐药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RMG-I和RMG-I-H细胞中P-糖蛋白(P-gp)的表达;分别建立RMG-I和RMG-I-H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P-gp的表达。结果与RMG-I细胞比较,RMG-I-H细胞中蛋白激酶C-α(PKC-α)、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及MRP-2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高(0.46±0.02vs.0.27±0.05、0.82±0.08vs.0.52±0.04、0.66±0.07vs.0.34±0.12和0.44±0.08vs.0.23±0.05,均P<0.05),而多药耐药基因-1(MDR-1)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0.26±0.05vs.0.45±0.08,P<0.05)。免疫化学染色分析显示,不论体内还是体外,P-gp在RMG-I-H细胞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RMG-I细胞中的表达量(均P<0.05)。经Lewisy单克隆抗体处理后,RMG-I-H细胞中MDR-1、MRP-1、MRP-2、PKC-α及TopoⅠ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均P<0.05),而对照组以上基因mRNA的表达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均P>0.05)。经Lewis y抗体处理6h的RMG-I-H细胞中MDR-1、MRP-1、MRP-2、PKC-α及TopoⅠ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Lewis y单克隆抗体对上述基因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48.55%、77.50%、70.18%、45.86%和46.13%。结论人卵巢癌细胞表面Lewisy抗原与部分耐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 y抗原 lewis y单克隆抗体 卵巢癌 耐药相关蛋白
下载PDF
Lewis y抗原和整合素α、β1、αv、β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耐药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朱连成 高健 +6 位作者 张丹晔 胡珍华 庄慧宇 严丽梅 谭明子 刘娟娟 林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3期2132-2138,共7页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和整合素α5、β1、αv、β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ewis y抗原和整合素α5、β1、αv、β3在92例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病理参数及...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和整合素α5、β1、αv、β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ewis y抗原和整合素α5、β1、αv、β3在92例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癌耐药组中的Lewis y及整合素α5、β1、αv、β3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敏感组,且整合素α5、β1、αv、β3的表达与Lewis y存在正相关;逻辑回归单元分析发现FIGO晚期、淋巴结转移、残余病灶>1cm和Lewis y、整合素α5、β1、αv、β3的高表达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相关,逻辑回归多元分析发现FIGO晚期和Lewis y、整合素α5和β1的高表达是与耐药相关性最强的独立因子;Cox生存分析发现Lewis y及整合素β1的高表达提示更短的总体生存时间(OS)和无瘤生存时间(PFS)。结论: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αv、β3可以用于卵巢癌化疗耐药的预测,Lewis y和整合素β1的阳性高表达提示着患者更差的预后,其中Lewis y的效能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lewis y 整合素 耐药 预后
下载PDF
人附睾蛋白4和Lewis y抗原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朱连成 高健 +4 位作者 胡珍华 庄慧宇 张丹晔 刘娟娟 林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4048-4052,共5页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与Lewis y抗原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E4和Lewis y抗原在92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36例化疗耐药,56例化疗敏感)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与Lewis y抗原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E4和Lewis y抗原在92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36例化疗耐药,56例化疗敏感)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化疗耐药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HE4及Lewis y抗原以胞膜着色为主,卵巢癌耐药组中HE4及Lewis y抗原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敏感组(75%,83.3%vs 30.4%,30.4%,P<0.001),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线性相关(r=0.240,P=0.021),其与临床病理参数未见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发现FIGO分期、HE4及Lewis y抗原的高表达是化疗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230,10.496,10.065,所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年龄、FIGO分期、残余病灶大小、淋巴转移、化疗是否耐药、Lewis y抗原及HE4的表达都是影响总体生存时间(OS)的重要因素(所有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FIGO分期和Lewis y抗原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所有P<0.05)。结论:HE4与Lewis y抗原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可以预测卵巢癌的化疗耐药,其高表达提示着患者更差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HE4 lewis y 化疗耐药 预后
下载PDF
α-L-岩藻糖苷酶对Lewis y抗原高表达卵巢癌细胞系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娟娟 林蓓 +7 位作者 齐跃 李飞飞 郝莹莹 刘大我 赵越 张帆 朱连成 张淑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对Lewis y抗原高表达卵巢癌细胞系的体外增殖、黏附以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以α-L-岩藻糖苷酶处理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系作为实验组(RMG-I-H-A、RMG-I-A),以未经α-L-岩藻糖苷酶...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对Lewis y抗原高表达卵巢癌细胞系的体外增殖、黏附以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以α-L-岩藻糖苷酶处理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系作为实验组(RMG-I-H-A、RMG-I-A),以未经α-L-岩藻糖苷酶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RMG-I-H-C、RMG-I-C)。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4组细胞中Lewis y抗原的表达,利用细胞计数法、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α-L-岩藻糖苷酶处理后的实验组RMG-I-H-A和RMG-I-A细胞黏附性差,生长速度减慢,细胞边缘整齐,呈椭圆型,无延伸生长,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个数少。实验组RMG-I-H-A和RMG-I-A细胞的膜通透性比对照组RMG-I-H细胞增加了4.4倍,比RMG-I细胞增加了2.3倍。结论 Lewis y抗原具有促进卵巢癌细胞系增殖,提高其生存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L-岩藻糖苷酶 lewis y抗原 卵巢癌
下载PDF
Lewis y抗原促进卵巢癌细胞RMG-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朋丽 林蓓 +4 位作者 刘晴 李妍 李飞飞 郝莹莹 张淑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1831-1835,共5页
目的:探讨α1,2-岩藻糖转移酶(α1,2-fucosyltransferase,α1,2-FT)基因转染对卵巢癌细胞系RMG-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影响。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α1,2-岩藻糖转移酶及Lewisy稳定高表达的RMG-I-H细胞系、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 目的:探讨α1,2-岩藻糖转移酶(α1,2-fucosyltransferase,α1,2-FT)基因转染对卵巢癌细胞系RMG-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影响。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α1,2-岩藻糖转移酶及Lewisy稳定高表达的RMG-I-H细胞系、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基因转染前后细胞中VEGFRmRNA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基因转染前后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R蛋白的变化。结果:基因转染后细胞中KDR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中KDR蛋白表达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ewisy抗原可能通过VEGF的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引起KDR受体数目增多,从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介导卵巢癌的生长、侵袭、转移和耐药等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 y抗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卵巢癌
下载PDF
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增加卵巢癌细胞系RMG-Ⅰ Lewis y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9
7
作者 林蓓 郝莹莹 +4 位作者 王冬冬 朱连成 张淑兰 齐藤真木子 岩森正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将人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α1,2-FT)基因转染卵巢癌细胞系RMG-Ⅰ并探讨细胞表面Lewisy及其他相关糖脂抗原的变化。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人α1,2-FT基因编码区HFUT-H,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HFUT-H,利用磷酸钙法将其转染入卵巢癌... 目的将人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α1,2-FT)基因转染卵巢癌细胞系RMG-Ⅰ并探讨细胞表面Lewisy及其他相关糖脂抗原的变化。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人α1,2-FT基因编码区HFUT-H,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HFUT-H,利用磷酸钙法将其转染入卵巢癌细胞系RMG-Ⅰ,建立α1,2-FT基因稳定高表达细胞株RMG-Ⅰ-H。通过酶活性测定证明转染前后细胞系α1,2-FT活性的改变,采用薄层层析、薄层层析免疫染色方法测定转染前后细胞脂质及糖脂,特别是Ⅱ型寡糖的变化。结果基因转染后细胞RMG-Ⅰ-H中H-1抗原及Lewisy抗原显著增加,特别是Lewisy抗原为转染前的20倍;而Ⅰ型糖链Lewisb显著减少。转染前后细胞膜上的主要脂质成分胆固醇和磷脂质的含量没有变化,且中性糖脂质也没有明显变化。结论α1,2-FT基因转染增加α1,2-FT活性的同时,增加卵巢癌细胞系RMG-Ⅰ Lewisy抗原的表达;RMG-Ⅰ Lewisy高表达细胞系的建立为研究Lewisy抗原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提供了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α1 2-岩藻糖基转移酶 基因 转染 lewis抗原
下载PDF
Lewis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大我 刘娟娟 +6 位作者 林蓓 胡珍华 高健 侯锐 刘川 郝莹莹 张淑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6-339,350,共5页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浆液囊腺癌(恶性组)、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组)、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良性组)和正常卵巢组织(正常组)中L...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浆液囊腺癌(恶性组)、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组)、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良性组)和正常卵巢组织(正常组)中Lewis y抗原与IGF-1R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2者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Lewis y抗原和IGF-1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交界性组、良性组及正常组(P<0.05);低分化组IGF-1R的表达水平与中、高分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中、高分化3组间Lewis y抗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wis y和IGF-1R在恶性组中的表达水平增高,具有正相关性(P<0.05),且2者存在共定位关系。结论 Lewis y抗原及IGF-1R参与了卵巢浆液性肿瘤由良性向恶性的转化与发展,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y抗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 卵巢浆液性肿瘤 临床意义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IGF-1R 免疫荧光双标记法 免疫组化SP法
下载PDF
Lewis y抗原对人卵巢癌细胞RMG-Ⅰ裸鼠移植瘤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穆庆 刘娟娟 +2 位作者 郝莹莹 林蓓 张淑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对人卵巢癌细胞株RMG-I裸鼠移植瘤中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Lewis y抗原稳定高表达的卵巢癌细胞株RMG-I-H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基因转染前... 目的:探讨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对人卵巢癌细胞株RMG-I裸鼠移植瘤中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Lewis y抗原稳定高表达的卵巢癌细胞株RMG-I-H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基因转染前后裸鼠移植瘤组织中Lewis y抗原及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基因转染后的裸鼠移植瘤组织细胞表面Lewis y抗原及p-Akt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转染组与非转染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wis y抗原明显促进卵巢癌细胞株RMG-I裸鼠移植瘤p-Akt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 y抗原 卵巢癌 p—Akt
下载PDF
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_5、β_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0
作者 刘水策 李全荣 +6 位作者 林蓓 严丽梅 刘晴 朱连成 王逸飞 王长智 张淑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804-1809,共6页
目的:研究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1例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 目的:研究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1例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情况。结果:Lewis y抗原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明显高于交界性(63.6%)、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38.5%)及正常卵巢组织(0)中的表达(P均<0.05)。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和83.3%,高于两者在交界性(72.7%,72.7%)、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69.2%,53.8%)及正常卵巢组织(36.4%,36.4%)中的表达(P均<0.05)。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普遍增高,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Lewis y抗原及整合素α5、β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 y抗原 整合素Α5 整合素Β1 卵巢浆液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Lewisy抗原及IGF-1R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1
作者 刘大我 刘娟娟 +6 位作者 林蓓 胡珍华 高健 侯锐 刘川 郝莹莹 张淑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579-583,共5页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表达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卵巢黏液性肿瘤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Lewis y抗原与IGF-1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卵巢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表达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卵巢黏液性肿瘤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Lewis y抗原与IGF-1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卵巢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Lewis y在恶性、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0.0%、70.6%、53.3%和0%,呈下降趋势,其中恶性与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R在恶性、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3.3%、70.6%、46.7%和40.0%,呈下降趋势,其中恶性与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wis y抗原或IGF-1R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黏液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均>0.05);Lewis y抗原和IGF-1R的表达水平随临床分期的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Lewis y抗原和IGF-1R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1,P<0.005)。结论:随着卵巢黏液性肿瘤的恶性进展Lewis y抗原及IGF-1R的表达上调,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Lewis y抗原及IGF-1R对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转移、分化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黏液性肿瘤 IGF-1R lewisy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乳腺癌LewisY抗原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探讨
12
作者 王莉芬 贺斌 朱正美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17-20,共4页
观察了LewisY(Ley)抗原与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关系。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了23例乳腺癌原发癌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Ley在癌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并用AgNORs染色法观察癌细胞增殖活性,从而分析了癌细胞L... 观察了LewisY(Ley)抗原与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关系。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了23例乳腺癌原发癌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Ley在癌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并用AgNORs染色法观察癌细胞增殖活性,从而分析了癌细胞Ley抗原表达与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22/23例原发灶和17/18例转移灶中癌细胞内有Ley表达。随着癌细胞Ley表达强度的增加,其AgNORs数量增多,并且腋窝淋巴结癌转移的数量也呈增高趋势。结论:Ley抗原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Ley抗原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y抗原 核仁组成区 肿瘤转移 乳腺癌
下载PDF
Lewis y抗原及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在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13
作者 梁秀云 林蓓 +5 位作者 刘娟娟 高利利 王燕燕 刘大我 严丽梅 张淑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9-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细胞系中Lewisy抗原及α1,2-岩藻糖转移酶(α1,2-FT)基因FUT1表达变化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耐药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免疫细胞荧光法测定α1,2-FT基因FUT1转染前后的人卵巢癌细胞系RMG-I和RMG-I-H、人卵... 目的探讨卵巢癌细胞系中Lewisy抗原及α1,2-岩藻糖转移酶(α1,2-FT)基因FUT1表达变化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耐药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免疫细胞荧光法测定α1,2-FT基因FUT1转染前后的人卵巢癌细胞系RMG-I和RMG-I-H、人卵巢癌高转移细胞系HO8910PM及亲本细胞系HO8910、人卵巢癌耐药细胞系COC1/DDP及亲本细胞系COC1中Lewisy抗原的表达。利用RT-PCR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上述6种细胞中FUT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经免疫化学方法和免疫细胞荧光法分析,在RMG-I-H、HO8910PM及COC1/DDP细胞系中Lewisy表达强度分别为(53.90±4.33),(37.31±0.19)和(28.52±1.45),与相应的亲本细胞系RMG-I(32.18±0.64)、HO8910(14.96±0.61)及COC1(19.26±0.83)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RMG-I相比,RMG-I-H中的FUT1基因表达上调3.07倍,与HO8910相比,HO8910PM中的FUT1基因表达上调2.13倍,与COC1相比,COC1/DDP中的α1,2-FT基因表达上调2.42倍(P均<0.05)。结论人卵巢癌细胞表面Lewisy抗原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耐药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 y抗原 α1 2-岩藻糖转移酶 FUT1 卵巢肿瘤
下载PDF
组织血型抗原Lewis Y通过调控微管乙酰化水平促进细胞迁移
14
作者 朱慧君 陆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72-875,共4页
目的组织血型抗原Lewis Y(LeY)是血型抗原Lewis B的异构体,有报道其与细胞运动性及肿瘤转移高度相关。然而,尽管细胞骨架是细胞迁移的结构基础,LeY和细胞骨架之间的关系却不为人知。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目标是检查LeY对细胞运动性以及细... 目的组织血型抗原Lewis Y(LeY)是血型抗原Lewis B的异构体,有报道其与细胞运动性及肿瘤转移高度相关。然而,尽管细胞骨架是细胞迁移的结构基础,LeY和细胞骨架之间的关系却不为人知。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目标是检查LeY对细胞运动性以及细胞骨架构建的作用,找出其中的效应分子。方法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或MDA-MB231进行以下处理:1)转染FUT1的过表达载体(pcDNA-FUT1),2)转染针对FUT1的特异性siRNA(siFUT1),3)用抗LeY-处理,通过Transwell试验和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对其中过表达FUT1的细胞用抗-乙酰化α-tubulin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杂交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管乙酰化的变化。由于α-tubulin的乙酰化明确受到去乙酰化酶HDAC6的调控,使用HDAC6的特异性抑制剂Tubacin和广谱HDAC抑制剂TSA阻断HDAC6的作用后,再次检验FUT1过表达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1)pcDNA-FUT1转染后细胞迁移能力增加,且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都显示其α-tubulin的乙酰化水平降低,而siFUT1的转染及抗体阻断降低了细胞迁移能力;2)Tubacin或TSA处理后,乙酰化α-tubulin的形成受到强烈抑制,同时细胞迁移显著减少,而此时pcDNA-FUT1的转染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相比处理前也有显著减少(P<0.01)。结论 LeY抗原对细胞迁移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微管蛋白α-tubulin的乙酰化的调控是机制之一,这一点为研究其他Lewis家族血型抗原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肿瘤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或许应该考虑到血型抗原作为肿瘤转移促进剂的意义,以降低输血潜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血型抗原 lewis y 细胞骨架 去乙酰化酶 细胞迁移
下载PDF
Lewis y抗体对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后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飞飞 林蓓 +3 位作者 郝莹莹 刘娟娟 张帆 张淑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7-269,273,共4页
目的:探讨Lewis y单克隆抗体(mAb)对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后高表达Lewis y抗原的卵巢癌细胞系RMG-I-H的体外增殖能力、黏附力以及侵袭力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增殖实验、细胞黏附实验、细胞体外侵袭实验,以羊抗人IgG抗体... 目的:探讨Lewis y单克隆抗体(mAb)对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后高表达Lewis y抗原的卵巢癌细胞系RMG-I-H的体外增殖能力、黏附力以及侵袭力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增殖实验、细胞黏附实验、细胞体外侵袭实验,以羊抗人IgG抗体处理组或无抗体处理组为对照,检测Lewis y mAb处理前后RMG-I-H细胞增殖能力、黏附力及侵袭力的变化。结果:细胞增殖力与黏附力测定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第2~7天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62%、19.75%、34.96%、46.51%、49.78%和33.33%。不同培养时间(15、30、60min)的黏附抑制率分别为47.59%、58.64%和13.85%。体外细胞侵袭实验显示不同浓度Lewisy抗体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Lewis y mAb能明显抑制体外RMG-I-H细胞的生长及增殖能力、降低体外培养的RMG-I-H细胞的黏附性,Lewis y抗原与卵巢癌细胞增殖、黏附的生物学行为有关,Lewis y抗体在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 y抗原 lewis y单克隆抗体 卵巢癌 抑制
下载PDF
不同发育时期小鼠胚泡表面Lewis寡糖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5
16
作者 葛常辉 王玉华 +3 位作者 杜昱光 王晗 赵瑾瑶 朱正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2-346,共5页
在胚泡表面表达的Lewis寡糖抗原 (LewisX ,LewisY)在胚胎发育以及着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应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等方法对着床前小鼠胚泡表面的Lewis寡糖抗原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 :小鼠胚泡LewisX寡糖蛋白有 2 7kD、2 9kD、6 8kD和 80kD ... 在胚泡表面表达的Lewis寡糖抗原 (LewisX ,LewisY)在胚胎发育以及着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应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等方法对着床前小鼠胚泡表面的Lewis寡糖抗原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 :小鼠胚泡LewisX寡糖蛋白有 2 7kD、2 9kD、6 8kD和 80kD 4种 ,LewisY寡糖蛋白有 70kD和 90kD 2种 ;2种寡糖抗原均在 8细胞时期开始表达 ,其中 ,LewisY寡糖抗原在胚泡表面的表达持续升高 ,直至胚泡着床 ;而LewisX寡糖抗原的表达则在桑椹期后逐渐降低 ,但仍在胚胎期的囊胚腔侧的顶端可见有部分表达 ;应用RT PCR的分析结果显示 ,LewisX合成的关键糖基转移酶FUT9基因在 4细胞及桑椹期高表达 ,到胚泡期虽然强度明显减弱 ,但仍有表达 ;而LewisY合成关键酶FUT1基因在 4细胞未见表达 ,在桑椹和胚泡阶段均有表达并逐渐升高 ,表达趋势与相应寡糖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 .结果说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时期 小鼠 胚泡表达 lewis寡糖抗原 表达
下载PDF
山东临朐胃癌高发人群和北京人群Lewis血型抗原相关SE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姜劲迈 潘凯枫 +4 位作者 马峻岭 宁涛 路桂荣 游伟程 柯杨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1-266,共6页
为探讨宿主的遗传背景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相关胃癌的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PCR-RFLP的方法,检测142例山东临朐县胃癌高发人群个体(包括69例癌症患者和73例非癌个体)和93例北京正常对照个... 为探讨宿主的遗传背景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相关胃癌的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PCR-RFLP的方法,检测142例山东临朐县胃癌高发人群个体(包括69例癌症患者和73例非癌个体)和93例北京正常对照个体S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sew/sew基因型在山东非癌个体和北京人群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R=3.06,95%CI,1.28~7.30),sew/sew基因型在山东癌症病人和非癌个体之间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H.pylori感染状况与SE基因型的分布也无关联性。提示:sew/sew纯合突变在山东临朐人群中分布频率较高,可能为临朐人群的遗传标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临朐 胃癌 高发人群 北京人群 lewis血型抗原 SECRETOR基因 基因多态性 幽门螺杆菌 遗传标记
下载PDF
Lewis X抗原表达与支架治疗的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尚培中 朱习琴 +2 位作者 刘景章 谷化平 孙印臣 《疑难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 研究细胞粘附分子Lewis X抗原在金属支架治疗的晚期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催化信号放大法(CSA)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支架治疗的晚期直肠癌患者活检标... 目的 研究细胞粘附分子Lewis X抗原在金属支架治疗的晚期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催化信号放大法(CSA)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支架治疗的晚期直肠癌患者活检标本进行Lewis X抗原表达和反应强度定量检测。结果 30例支架治疗的晚期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共27例呈Lewis X抗原阳性表达,阳性率高达90.0%。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癌组织腺管细胞膜、细胞浆和黏液腺癌的黏液糊内。图像分析,LewisX抗原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在低分化腺癌中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O.01),1年内死亡病例显著高于生存病例(P<O.01)。结论 Lewis X抗原表达阳性率和反应强度与晚期直肠癌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对于判断其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和评估支架置入后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支架 lewis X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与肿瘤侵袭相关的Lewis抗原在人肝癌细胞H7721上的表达及其合成的酶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鹏 张英 +3 位作者 张夏英 陈惠黎 张延 成松久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8-452,共5页
目的 研究人肝癌细胞H772 1表面 4种含岩藻糖类抗原—Lewis抗原的表达、它们与肝癌细胞在体外侵袭行为的关系 ,及其合成相关酶α1,3岩藻糖转移酶 (FucT) 5种亚型的基因表达。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结合流式细胞仪测定Lewis抗原 ,用涂有Mat... 目的 研究人肝癌细胞H772 1表面 4种含岩藻糖类抗原—Lewis抗原的表达、它们与肝癌细胞在体外侵袭行为的关系 ,及其合成相关酶α1,3岩藻糖转移酶 (FucT) 5种亚型的基因表达。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结合流式细胞仪测定Lewis抗原 ,用涂有Matrigel膜的转移小室测定细胞的侵袭行为 ,利用实时RT PCR测定FucT的表达。结果 H772 1细胞表面主要表达Slex和少量SDLex,而Lex和Slea表达极微。其中只有Slex和H772 1细胞的侵袭明显相关。H772 1细胞中FucT的表达强度为FucT IV >FucT III >FucT VI≥FucT VII,后两者表达少 ,而几乎完全缺乏FucT IX。结论 Slex是H772 1细胞表面最多也是与细胞侵袭最有关的Lewis抗原 ,因据报道FucT VI催化合成Slex和SDLex的效率高于FucT III及VII,故可能是负责H772 1细胞中Slex和SDLex合成的主要FucT ,但也不排除FucT VII和FucT III也参与Slex的合成。合成Lex中最重要的FucT IX的缺乏可能是Lex低表达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抗原 人肝癌细胞株 α1 3岩藻糖转移酶 肿瘤侵袭
下载PDF
ABH及Lewis A组织-血型抗原表达与原发肺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军 刘宏旭 +1 位作者 李玉 王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ABH及LewisA组织-血型抗原表达与原发肺腺癌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肺组织、103例原发肺腺癌及相应41例转移灶中的ABH及LewisA血型抗原表达。结果癌组织中A、B、H抗原表达缺失,低分化组缺失明显... 目的探讨ABH及LewisA组织-血型抗原表达与原发肺腺癌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肺组织、103例原发肺腺癌及相应41例转移灶中的ABH及LewisA血型抗原表达。结果癌组织中A、B、H抗原表达缺失,低分化组缺失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01),正常肺组织、原发癌及转移灶表达缺失率逐步增加(P<0.001),原发癌转移组缺失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36),转移灶缺失表达高于其相应原发癌(P=0.008)。Ⅰ、Ⅱ、Ⅲ+Ⅳ期间LewisA表达有显著性异性(P=0.001),中晚期(Ⅱ+Ⅲ+Ⅳ)期LewisA阳性表达率高于早期癌(Ⅰ期,P<0.001)。ABH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25%,高于阴性表达组(P<0.0001);LewisA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7%,低于阴性表达组(P=0.0002)。结论ABH抗原表达缺失与腺癌发生转移有密切关系;ABH及LewisA抗原检测对预测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ABH lewis A 血型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