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贸易空间的表述与实践:西藏山南“拉康加羌姆”研究
1
作者 万代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拉康加羌姆”是俗人表演的法舞,是一部神圣与世俗共存的展演,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典型表现。整个仪式结构以独特的地理方位“枯廷拉康”为物质基础生产了一个具有象征性质的“空间实践”;以“卵(鸟)生宇宙”,“矮人”等情景完成了秩序... “拉康加羌姆”是俗人表演的法舞,是一部神圣与世俗共存的展演,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典型表现。整个仪式结构以独特的地理方位“枯廷拉康”为物质基础生产了一个具有象征性质的“空间实践”;以“卵(鸟)生宇宙”,“矮人”等情景完成了秩序的“空间表述”;最终以“猕猴与罗刹女”以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等情景展演,形成了以交易为主的“表述空间”。这些神话和历史事件虽然发生在不同时空,但内在具有一定的联系,通过神话、仪式、历史事件的展演,形塑了一个由赞普直接表征的秩序空间,营造了边贸会和平互惠的贸易空间,这也是藏族社会突破村落和家族边界形成一个和平空间的根本机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婚礼表述了汉文化在吐蕃政治图景中的重要意义,这一空间的形成与文成公主镇压魔女的空间塑造策略是紧密相连的,而加羌姆则致力于将这一表述直接实践于地方社会的核心位置,从而实现空间的国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加羌姆 贸易空间 情景剧 表述空间
下载PDF
“阈限”与“交融”视域下的“拉康加羌姆”
2
作者 万代吉 《西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2期65-70,共6页
“拉康加羌姆”是“拉康娘曲边贸会”的开场节目,建立了一个时间之内外,社会关系之内外的“阈限”阶段,把分属不同区域的人群聚合在一起,使大家能在一起达成共识、完成交易。“拉康加羌姆”总共6场展演,生产了一个具有“阈限”与“交融... “拉康加羌姆”是“拉康娘曲边贸会”的开场节目,建立了一个时间之内外,社会关系之内外的“阈限”阶段,把分属不同区域的人群聚合在一起,使大家能在一起达成共识、完成交易。“拉康加羌姆”总共6场展演,生产了一个具有“阈限”与“交融”功能的交易空间。该节目的编排内容依次有接触、分享食物、净化、问候、交换、联合、驱邪、交融等聚合礼仪的内容,聚合了不同区域的人群,形成了进行交易的交融时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加羌姆 阈限 情景剧 交融
下载PDF
那曲地区新发现两份铁券文书及其价值探析
3
作者 仁青 《攀登(藏文版)》 2023年第1期80-90,共11页
近来,那曲地区新发现两份藏文铁券文书,内容分别是拉萨大昭寺和颇罗鼐颁发给布拉日康喇嘛的藏文铁卷文书,文中提及那曲地区虽然因地处偏远而形成地理阻隔,仍然以各种渠道与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及清廷保持密切的政治联系,描述了那曲地区... 近来,那曲地区新发现两份藏文铁券文书,内容分别是拉萨大昭寺和颇罗鼐颁发给布拉日康喇嘛的藏文铁卷文书,文中提及那曲地区虽然因地处偏远而形成地理阻隔,仍然以各种渠道与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及清廷保持密切的政治联系,描述了那曲地区的苯教与藏传佛教之间交往密切、融合友好相处的状态,是进一步探索17-18世纪那曲与西藏地方政府及清廷间历史关系的珍贵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券文书 布拉日康寺 霍尔三十九族部落 颇罗鼐
下载PDF
托林寺迦萨配殿药师图像重构——兼议13—15世纪西藏阿里地区药师如来信仰与图像配置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瑞雷 任赟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3-115,共13页
意大利藏学家朱塞佩·图齐于1933和1935年考察托林寺迦萨殿时其内部塑像与壁画尚完好无损,他与随从摄影师尤金·盖尔西当年拍摄了大量有关迦萨殿的壁画,可惜这批宝贵的图片资料现仍封存于意大利国家东方艺术博物馆内至今还未公... 意大利藏学家朱塞佩·图齐于1933和1935年考察托林寺迦萨殿时其内部塑像与壁画尚完好无损,他与随从摄影师尤金·盖尔西当年拍摄了大量有关迦萨殿的壁画,可惜这批宝贵的图片资料现仍封存于意大利国家东方艺术博物馆内至今还未公开于众,这对于研究已沉湎于历史记忆中的托林寺迦萨殿而言,要化解它内部诸佛殿中的图像配置这一谜团仍需要漫长的等待。文章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艺术史学者黛博拉·克林伯格·塞尔特教授早年论文《斯比蒂河谷中的唐卡绘画传统》中所引用盖尔西于迦萨殿拍摄的两张照片入手,结合西藏西部阿里地区13—14世纪前后的桑达石窟、帕尔噶尔布石窟以及羌衮巴石窟中的药师如来壁画,重新构建迦萨殿外围配殿原药师如来殿的图像构成与年代以及该题材在13—14世纪阿里地区的图像配置和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林寺迦萨殿 药师如来曼荼罗 帕尔噶尔布石窟 桑达石窟 羌衮巴石窟
下载PDF
西藏夏鲁寺三门殿美术遗存的空间分布及其观念
5
作者 贾玉平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1-129,F0002,F0003,共11页
夏鲁寺三门殿建于1290-1303年,殿内美术遗存丰富而精美,释迦佛金铜造像、四臂观音擦擦、五佛壁画、阿閦佛擦擦、介尊·喜饶琼乃壁画等作品,皆具有一定的典范性和独特性,尤其五佛壁画更是西藏美术及其风格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代表。通... 夏鲁寺三门殿建于1290-1303年,殿内美术遗存丰富而精美,释迦佛金铜造像、四臂观音擦擦、五佛壁画、阿閦佛擦擦、介尊·喜饶琼乃壁画等作品,皆具有一定的典范性和独特性,尤其五佛壁画更是西藏美术及其风格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代表。通过对殿内美术题材及其信仰在该建筑空间分布关系的梳理,可以认识到三门殿兼具家族纪念、禅定静观功能,诸多宗教信仰背后体现了从大乘佛教到金刚乘密教的思想演变,其图像配置的丰富与创新应该是13-14世纪藏传佛教神佛体系及其美术题材系统化过程的一个缩影和重要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鲁寺 三门殿 美术遗存 空间定位 宗教信仰
下载PDF
松赞干布时期所建不丹两个拉康之兴衰史略
6
作者 尕藏本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9年第4期17-30,共14页
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兴建12座镇魔寺,其中包括今不丹境内的帕罗吉曲拉康和本姆塘强巴拉康。本文对上述两个拉康当初如何兴建,之后如何由盛而衰的历史进行了简单梳理,并就它们对西藏与不丹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松赞干布 不丹 罗刹女 帕罗吉曲拉康 本姆塘强巴拉康
下载PDF
聂塘卓玛拉康研究三题:汉藏风格造像、汉式木构殿堂和藏文创建史料丛考
7
作者 魏文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3-86,151,152,共26页
聂塘卓玛拉康是后弘初期噶当祖庭,现今遗存迭经后期改造,原貌已失。本文第一题集中讨论殿内现存早期佛教造像的风格样式,发现其汉式佛、菩萨和天王造像做法源出于中唐时期流行的“长安样式”,而汉式四天王造像和藏式佛、菩萨造像则主要... 聂塘卓玛拉康是后弘初期噶当祖庭,现今遗存迭经后期改造,原貌已失。本文第一题集中讨论殿内现存早期佛教造像的风格样式,发现其汉式佛、菩萨和天王造像做法源出于中唐时期流行的“长安样式”,而汉式四天王造像和藏式佛、菩萨造像则主要体现出中晚唐河西造像艺术的面貌。第二题基于实地考察和初步测绘,论证出卓玛拉康最古老的建筑无量寿佛殿实为一汉式大木构殿堂,其建造年代应早于元朝。第三题则在上述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从藏文史料译释入手探讨卓玛拉康的成立史,指出其创建的历史叙述虽然存在多种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创建和维持与卫藏四大部族中的拔、热两族和后弘初期下路弘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塘卓玛拉康 阿底峡 无量寿佛殿 长安样式 汉式大木构 喇嘛丹巴
原文传递
西藏哲蚌寺措钦大殿二楼十六罗汉壁画初探——兼论与清宫同一题材唐卡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熊文彬 孜强·边巴旺堆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104,共14页
哲蚌寺协热拉康殿十六罗汉壁画是五世达赖喇嘛下令、由清初西藏官方艺术流派创作的重要遗珍之一,与清代宫廷作品关系密切,但迄今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根据壁画图像和题记,结合当时的历史文献,认为壁画为1654年哲蚌寺措钦大殿... 哲蚌寺协热拉康殿十六罗汉壁画是五世达赖喇嘛下令、由清初西藏官方艺术流派创作的重要遗珍之一,与清代宫廷作品关系密切,但迄今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根据壁画图像和题记,结合当时的历史文献,认为壁画为1654年哲蚌寺措钦大殿扩建时期的作品,由曼塘派和钦孜派的五位重要大师领衔,按五世达赖喇嘛及西藏地方政府之令创作而成。通过文献和图像比较可知,十六罗汉壁画不仅与钦孜画派明代重要遗珍的贡嘎寺壁画具有直接渊源关系,主要出自钦孜派画家之手,而且与故宫博物院现存清宫佛日楼同一题材的唐卡藏品在风格上有着密切的关系,系清代西藏地方与以宫廷为首的内地藏传佛教艺术之间大规模、频繁互动的重要例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蚌寺 协热拉康殿壁画 十六罗汉 钦孜派 清宫
原文传递
中国西藏与不丹之间传统贸易的三种模式 被引量:12
9
作者 扎洛 敖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1959年之前中国西藏与不丹之间的传统贸易前人所知甚少。文章利用藏汉文历史档案,再现了历史上中国西藏与不丹帕里、萨布(隆东)、拉康三地的贸易状况。认为这些地点的边境贸易根据地理特征、交通条件、双边社区间距离等因素形成了不同... 1959年之前中国西藏与不丹之间的传统贸易前人所知甚少。文章利用藏汉文历史档案,再现了历史上中国西藏与不丹帕里、萨布(隆东)、拉康三地的贸易状况。认为这些地点的边境贸易根据地理特征、交通条件、双边社区间距离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帕里的特点是"飞鸟归巢",使不丹商户与帕里居民结成固定关系;萨布(隆东)则以定期集市为特征;而拉康则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代理贸易。今天在建设"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与南亚的经济交流,历史上这种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贸易模式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不丹 边境贸易 帕里 隆东 拉康
原文传递
中国西藏与不丹之间传统贸易的三种模式
10
作者 敖见 扎洛 《中国藏学(藏文版)》 2020年第2期43-56,共14页
1959年之前中国西藏与不丹之间的传统贸易前人研究不多。文章利用藏汉文历史档案,再现了历史上中国西藏与不丹帕里、萨布(隆东)、拉康三地的贸易状况。认为这些地点的边境贸易根据地理特征、交通条件、双边社区间距离等因素形成了不同... 1959年之前中国西藏与不丹之间的传统贸易前人研究不多。文章利用藏汉文历史档案,再现了历史上中国西藏与不丹帕里、萨布(隆东)、拉康三地的贸易状况。认为这些地点的边境贸易根据地理特征、交通条件、双边社区间距离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帕里的特点是“飞鸟归巢”,使不丹商户与帕里居民结成固定关系;萨布(隆东)则以定期集市为特征;而拉康则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代理贸易。今天在建设“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与南亚的经济交流,历史上这种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贸易模式,对新时期“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与南亚地区间的交流,很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不丹 边境贸易 帕里 隆东 拉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