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usting of the North Lhasa Block in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6
1
作者 WuZhenhan HuDaogong +2 位作者 YePeisheng ZhaoXun LiuQish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46-259,共14页
A huge thrust system, the North Lhasa Thrust (NLT), was discovered in the northern Lhasa block of the 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geological mapping of the Damxung region and its vicinity, the Deqen-Lunpola traverse and ... A huge thrust system, the North Lhasa Thrust (NLT), was discovered in the northern Lhasa block of the 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geological mapping of the Damxung region and its vicinity, the Deqen-Lunpola traverse and the Amdo-Bam Co profile. The NLT consists of the Dongqiao-Lunpola thrust (DLT), the west Namco thrust (WNT) and the south Damxung thrust (SDT) and ductile shear zones, ophiolite slices and folds extending in a WNW direction. Major thrust faults of the NLT seem to merge into a single deep-seated detachment of the upper-crust and totally displaced southward as far as 100-120 km. Chronological analyses with 39Ar-40Ar of plagioclase and hornblende, Rb-Sr isochron of minerals and fission-tracks of apatite from mylonite within the WNT yield ages of 174-173 Ma, 109 Ma and 44 Ma, showing 3 periods of thrusting in the north Lhasa block caused by subduction of the Tethys oceanic plate and the India-Eurasia continental collision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USTING MYLONITE chronological dating north lhasa block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拉萨地区一组人群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次仁旺姆 罗樱樱 +4 位作者 张泽鑫 孟树优 吕雪梅 杨森淋 杨丽辉 《西藏医药》 2023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了解西藏拉萨地区部分血糖正常藏族成年人群HOMA-IR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高原地区人群糖尿病提供科学方案,并为未来进一步制定慢病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招募选取血糖正常的成年藏族人群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并检测... 目的了解西藏拉萨地区部分血糖正常藏族成年人群HOMA-IR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高原地区人群糖尿病提供科学方案,并为未来进一步制定慢病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招募选取血糖正常的成年藏族人群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并检测空腹血糖(FPG)、服糖后2小时血糖(OGTT2h)、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瘦素(LEP)等生化指标。依据其测定的HOMA-IR指数水平的第35百分位数及第65百分位数进行分组。结果入组1259例,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38.51±15.13)岁,其中男性386例(30.66%),女性873例(69.3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HOMA-IR指数与WC及瘦素呈正相关。结论在血糖正常的西藏拉萨地区藏族成年人群中,中心型肥胖及高瘦素水平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危险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藏族 胰岛素抵抗 瘦素 中心性肥胖
下载PDF
藏语拉萨话与汉语咸阳话亲属称谓词的比较
3
作者 张钰 陈荣泽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1-75,共5页
按辈分将藏语拉萨话的亲属称谓词分为曾祖辈、祖辈、父母辈、同辈、子辈、孙辈、重孙辈等七类,逐一与汉语咸阳话进行比较,总结出二者的异同,并分析藏汉语亲属称谓词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藏语拉萨话 汉语咸阳话 亲属称谓词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拉萨周边农村民居建造体系演变研究
4
作者 张倩 王红军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期191-194,共4页
文章以拉萨周边农村民居现状调研为依据,将其民居建造体系分为三类,从材料、建造方式、功能布局等角度分析了西藏典型民居藏式平顶房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变迁背后的原因及民居发展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拉萨民居 藏式平顶房 传统民居
下载PDF
民族交融的典范——拉萨市河坝林社区藏族社群与藏回社群关系的调查研究
5
作者 单增卓玛 尼玛次仁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3期168-180,198,共14页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是我国藏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而拉萨的河坝林社区则是拉萨市区藏回人口最集中、穆斯林群体流动极其频繁的社区。拉萨的藏回社群与当地藏族社群相处极为融洽,他们在完整保留伊斯兰教信仰及生活习惯的基础上,...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是我国藏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而拉萨的河坝林社区则是拉萨市区藏回人口最集中、穆斯林群体流动极其频繁的社区。拉萨的藏回社群与当地藏族社群相处极为融洽,他们在完整保留伊斯兰教信仰及生活习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风俗,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内地穆斯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尽管两个社群在生活习惯及信仰体系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在长期的交往交流过程中,藏族社群与藏回族群在宗教上相互尊重,在文化上相互融合,在风俗上相互渗透,在经济上相互补充,形成了一种“包容多元、两教共融、和而不同”的良好局面。藏回社群作为生活在藏族主要聚居区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一拉萨的特殊社群,进一步细致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及风俗习惯,将为各个民族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以此增进区内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流和交融。拉萨藏回与其他民族社群的相关民族关系研究,对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藏回社群与藏族社群长期以来和谐相处,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相互包容的局面,也是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在拉萨这片土地上的生动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藏回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西藏茶馆文化变迁研究——以拉萨茶馆为例
6
作者 洛桑更才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69,共10页
茶馆作为今日西藏人民最重要的世俗公共空间,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发展、生活习性、价值取向,亦使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与人际关系、宏大叙事与日常取向等都有了对话的土壤。本文追溯西藏茶文化历史渊源、解析茶馆文... 茶馆作为今日西藏人民最重要的世俗公共空间,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发展、生活习性、价值取向,亦使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与人际关系、宏大叙事与日常取向等都有了对话的土壤。本文追溯西藏茶文化历史渊源、解析茶馆文化的生成和变迁历程,以期把握西藏人民在生活观念、消费习惯、日常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和茶馆文化在西藏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西藏茶馆对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茶馆 文化变迁 公共空间 文化功能 拉萨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南部林芝岩群的物质来源与形成年代:岩石学与锆石U-Pb年代学 被引量:47
7
作者 董昕 张泽明 +4 位作者 王金丽 赵国春 刘峰 王伟 于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78-1694,共17页
本文对位于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东南部林芝岩群中的变质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林芝岩群由角闪岩相的变质沉积岩和正片麻岩组成。变质沉积岩主要为含石榴石白云斜长角闪片岩、含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含石榴石黑云钾长片麻... 本文对位于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东南部林芝岩群中的变质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林芝岩群由角闪岩相的变质沉积岩和正片麻岩组成。变质沉积岩主要为含石榴石白云斜长角闪片岩、含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含石榴石黑云钾长片麻岩、大理岩和石英岩等,代表性矿物组合包括石榴石+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或石榴石+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夕线石+黑云母+白云母。花岗质片麻岩(含二云母片麻岩)的矿物组合是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锆石U-Ph年代学分析表明,变质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主要为岩浆成因,获得了2708~63Ma的^(206)Pb/^(238)U 年龄范围,在~1100Ma和~550Ma出现两个年代峰值。碎屑锆石的变质增生边给出了35Ma的变质年龄。正片麻岩获得了496Ma的锆石结晶年龄和1158Ma的继承年龄。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区域对比和相邻变质岩石中获得的多期变质年龄,我们认为林芝岩群的原岩很可能形成在早古生代,其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印度陆块,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早古生代的岩石一起同为印度大陆北缘的沉积盖层,在环冈瓦纳大陆周缘造山过程中被寒武纪花岗岩侵入。在新特提斯洋向北的俯冲过程中,林芝岩群经历了晚中生代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在印度与欧亚大陆的俯冲-碰撞过程中,林芝岩群部分地经历了新生代的变质和岩浆作用再造。本研究证明,林芝岩群并不是传统上认为的拉萨地体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其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生在中、新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芝岩群 沉积源区 变质演化 地质年代学 拉萨地体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南部的泥盆纪花岗岩 被引量:28
8
作者 董昕 张泽明 +3 位作者 耿官升 刘峰 王伟 于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226-2232,共7页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体经历了强烈的中、新生代造山作用,以及最近确定的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的造山作用,而本文第一次报道了拉萨地体南部所经历的中古生代岩浆热事件。所研究的花岗岩分布于拉萨地体南部的加查附近,主要由斜长石、...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体经历了强烈的中、新生代造山作用,以及最近确定的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的造山作用,而本文第一次报道了拉萨地体南部所经历的中古生代岩浆热事件。所研究的花岗岩分布于拉萨地体南部的加查附近,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和少量黑云母组成,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呈片麻状或眼球状构造。花岗岩中的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晶成因特征,获得了366.7±2.5Ma的谐和年龄。这一成果为拉萨地体的起源、构造归属以及早期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花岗岩 年代学 构造演化 拉萨地体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榴辉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及锆石中的包裹体 被引量:37
9
作者 徐向珍 杨经绥 +4 位作者 李天福 陈松永 任玉峰 李兆丽 石玉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40-1355,共16页
拉萨地块榴辉岩样品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值为(242.4±15.2)~(291.9±12.8)Ma,平均261.7Ma±5.3Ma。所有锆石均含有大量的包裹体,主要分布在锆石核部。最常见的矿物包裹体是石榴子石,其次为石英、磷灰石、金红石和绿辉... 拉萨地块榴辉岩样品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值为(242.4±15.2)~(291.9±12.8)Ma,平均261.7Ma±5.3Ma。所有锆石均含有大量的包裹体,主要分布在锆石核部。最常见的矿物包裹体是石榴子石,其次为石英、磷灰石、金红石和绿辉石,可见角闪石、榍石、多硅白云母和钠长石。包裹体具3种组合:榴辉岩相(Grt+Omp+Rt+Phe)、角闪岩相(Amp+Spn+Ab)和不确定相(Qtz+Ap)。锆石中的矿物包裹体与岩石中对应矿物的成分相同。包裹体集中在锆石核部和榴辉岩相矿物的大量出现表明锆石生长发生于变质峰期或峰期之后不久。锆石的Th/U比值均很低,具变质成因锆石的典型特征。区域地质资料对比表明,榴辉岩的原岩可能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早期,是古特提斯洋盆裂解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矿物包裹体 SHRIMP U—Pb测年 榴辉岩 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西藏拉萨地体南部晚白垩纪石榴石二辉麻粒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金丽 张泽明 +5 位作者 董昕 刘峰 于飞 王伟 徐方建 沈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95-1706,共12页
拉萨地体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消亡和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密切相关,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关键之一。本文报道了在拉萨地体东南部林芝岩群中发现的石榴石二辉麻粒岩。这种岩石的共... 拉萨地体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消亡和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密切相关,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关键之一。本文报道了在拉萨地体东南部林芝岩群中发现的石榴石二辉麻粒岩。这种岩石的共生矿物为石榴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拉长石、富钛角闪石和黑云母,其原岩相当于基性岩,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为T=747~834℃和P=0.90~1.35GPa,形成深度可达45km。与麻粒岩伴生的石榴石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中锆石的U-Pb定年研究表明,它们的变质作用发生在85~90Ma。结合在林芝岩群中广泛发育的同时代岩浆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我们认为拉萨地体南部在晚中生代发生了强烈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安第斯型造山 晚白奎纪 拉萨地体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块体地应力测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孟文 郭长宝 +2 位作者 张重远 张永双 陈群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59-2171,共13页
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持续北东向挤压作用,青藏高原腹地拉萨块体内新构造活动强烈,其地应力特征一直是工程规划建设、地球动力学和地壳稳定性研究的重要内容.2014至2015年,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分别在西藏林芝县(LZ)、朗县(LX)和乃东县(... 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持续北东向挤压作用,青藏高原腹地拉萨块体内新构造活动强烈,其地应力特征一直是工程规划建设、地球动力学和地壳稳定性研究的重要内容.2014至2015年,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分别在西藏林芝县(LZ)、朗县(LX)和乃东县(ND)开展了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工作.本文通过测试结果分析,获得了拉萨块体现今地壳浅表层的应力状态及分布特征.LX及ND测点应力强度均高于LZ测点,且应力结构均为逆断型,表现为S_H>S_h>S_v,水平应力作用占主导.LZ测点在测试深度内揭穿了断裂,且应力结构不够明确.三个测点的应力状态显示出拉萨块体现今地壳强度处于破裂临界状态,结合各测点所处构造环境,应力的持续累积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断裂活动.主应力比值K_(Hv)=S_H/S_v,K_(av)=(S_H+S_h)/2S_v和K_f=(S_H—S_h)/2也显示出该区强烈的水平构造运动.三测点揭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集中于近SN(LX)-NNE(LZ及ND)向,与该区背景应力场特征相一致,且与地壳运动场相耦合,反映出该区应力状态主要受控于印度板块北向欧亚大陆持续挤压碰撞的构造背景,同时各测点之间应力状态的差异性也体现了区域构造作用的差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水压致裂法 应力状态 拉萨块体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拉萨地体的起源和古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88
12
作者 朱弟成 赵志丹 +4 位作者 牛耀龄 王青 Yildirim DILEK 董国臣 莫宣学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共15页
早期由于资料有限,对拉萨地体古生代时期的裂解、漂移、俯冲和碰撞历史的认知程度还很低。本文利用目前已有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了拉萨地体的中生代岩石圈结构,探讨了拉萨地体的起源和古生代演化历史。大量长英质岩石的锆石Hf同位... 早期由于资料有限,对拉萨地体古生代时期的裂解、漂移、俯冲和碰撞历史的认知程度还很低。本文利用目前已有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了拉萨地体的中生代岩石圈结构,探讨了拉萨地体的起源和古生代演化历史。大量长英质岩石的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Nd同位素表明,南部和北部拉萨地体以新生地壳为主,部分地区可能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而中部拉萨地体是具有古元古代甚至太古代结晶基底的条带状微陆块。大量古生代沉积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数据表明,拉萨地体约1170Ma的碎屑锆石年龄指标,明显不同于以约950Ma为碎屑锆石年龄指标的安多、羌塘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拉萨地体起源于澳大利亚大陆北缘是目前资料情况下的最合理解释。中部拉萨地体约492Ma的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代表了古地理上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北缘的岩浆弧的一部分,可能与原特提斯洋岩石圈板片的断离有关。拉萨地体南缘和南羌塘的泥盆纪末期—石炭纪早期片麻状花岗岩类为存在明显幔源物质输入的S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最终演化为松多特提斯洋的弧后盆地背景。中二叠世末期发生的拉萨地体与澳大利亚大陆北缘的碰撞造山事件可能触发了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岩石圈的南向俯冲,并随后对拉萨地体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发挥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弧后盆地 古生代岩浆弧 拉萨-澳大利亚联系 岩石圈结构 拉萨地体 西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部雄巴盆地后碰撞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栋 赵志丹 +5 位作者 朱弟成 王青 隋清霖 刘勇胜 胡兆初 莫宣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45-2059,共15页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后碰撞钾质和超钾质岩浆活动广泛分布且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它们的年龄主要是17-8Ma,而对于拉萨地块西部雄巴地区时代为24-23Ma的岩浆作用则研究较少。本文对雄巴盆地新识别出的三种类型火山岩的锆石LA-ICP-MSU-Pb定...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后碰撞钾质和超钾质岩浆活动广泛分布且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它们的年龄主要是17-8Ma,而对于拉萨地块西部雄巴地区时代为24-23Ma的岩浆作用则研究较少。本文对雄巴盆地新识别出的三种类型火山岩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分别是超钾质安粗岩(23·9±0·6Ma)、粗面英安岩(23·3±0·4Ma)和钾质流纹岩(24·1±0·3Ma),这三种岩石近于同时产出。三类岩石的源区明显不同,其中钾质流纹岩是中、上地壳部分熔融产物;具有埃达克质特征的钾质粗面英安岩可能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而超钾质安粗岩可能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雄巴三种火山岩均含数量不等的继承锆石,钾质流纹岩具有-150Ma、-90Ma和-50Ma的继承锆石年龄群;钾质粗面英安岩突出显示了-90Ma左右岩浆活动记录和两个新元古代继承锆石年龄;幔源超钾质安粗岩的继承锆石则绝大多数继承锆石为晚白垩纪以来的岩浆活动记录,突出显示110-80Ma和62-30Ma两个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后碰撞火山岩 雄巴盆地 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基于瓶颈特征的藏语拉萨话连续语音识别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楠 赵悦 +3 位作者 李要嫱 徐晓娜 才旺拉姆 吴立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9-254,共6页
基于从深度神经网络提取的瓶颈特征具有语音长时相关性和紧凑表示的特点,将瓶颈特征及其与MFCC的复合特征用于藏语连续语音识别任务中,可以代替传统的MFCC特征进行GMM-HMM声学建模。在藏语拉萨话连续语音识别任务中的实验表明,瓶颈特征... 基于从深度神经网络提取的瓶颈特征具有语音长时相关性和紧凑表示的特点,将瓶颈特征及其与MFCC的复合特征用于藏语连续语音识别任务中,可以代替传统的MFCC特征进行GMM-HMM声学建模。在藏语拉萨话连续语音识别任务中的实验表明,瓶颈特征的复合特征取得比深度神经网络后验特征和单瓶颈特征更好的识别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语拉萨话 连续语音识别 高斯混合–隐马尔科夫模型 瓶颈特征 深度神经网络
下载PDF
西藏中拉萨地块晚侏罗世许如错花岗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16
15
作者 闫晶晶 赵志丹 +2 位作者 刘栋 王珍珍 唐演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37-2453,共17页
西藏中部拉萨地块晚侏罗世花岗岩的岩石成因与源区性质目前尚未得到很好约束。本文报道了中部拉萨地块西段许如错岩体的寄主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成分。许如错岩体寄主花岗岩年龄为155.1±... 西藏中部拉萨地块晚侏罗世花岗岩的岩石成因与源区性质目前尚未得到很好约束。本文报道了中部拉萨地块西段许如错岩体的寄主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成分。许如错岩体寄主花岗岩年龄为155.1±0.7Ma,闪长质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同期(155.7±0.7Ma)形成。寄主花岗岩属I型偏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锆石εHf(t)值(-16.6^-6.6)指示其可能来源于拉萨地块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重熔作用。闪长质包体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锆石εHf(t)值(-8.9^-3.8)具有总体为负但明显高于寄主花岗岩εHf(t)值的特征,表明这些闪长质包体代表了幔源物质组成的加入。许如错晚侏罗世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洋壳在中晚侏罗世向南俯冲于拉萨地块之下,引起幔源物质与中部拉萨地块古老基底重熔所产生的酸性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Hf 许如错花岗岩 中部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北部早白垩世火山岩的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丁慧霞 张泽明 +3 位作者 向华 祁敏 苟正彬 雷恒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47-1267,共21页
拉萨地体广泛分布中生代的岩浆岩,了解它们的成因和形成机制可以为认识和理解青藏高原前新生代演化历史提供重要信息。本文报道了拉萨地体北部早白垩世晚期的基性-酸性火山岩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特征。岩石学和全岩地球... 拉萨地体广泛分布中生代的岩浆岩,了解它们的成因和形成机制可以为认识和理解青藏高原前新生代演化历史提供重要信息。本文报道了拉萨地体北部早白垩世晚期的基性-酸性火山岩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特征。岩石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为安山玄武岩、粗面英安岩和流纹岩。安山玄武岩为钙碱性岩石,富集Th、U和Pb,具有Nb和Ta的负异常,显示出岛弧玄武岩的特征。粗面英安岩和流纹岩大部分为铁质、钙碱性-碱性岩石,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如Zr),与A型花岗质岩石特征一致。此外,流纹岩具有较高的Si O2含量(75.19%~77.87%)和分异指数(DI=96~98),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和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模式图上,显示强烈Ba、Nb、Ta、Sr、P、Eu和Ti的负异常,说明它们为高分异的A型流纹岩。3个粗面英安岩和7个流纹岩样品的锆石定年结果表明,它们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09~110Ma和106~110Ma,锆石εHf(t)分别为-10.2^+3.7和-8.7^+6.7,相对应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799~923Ma和1702~708Ma。我们认为安山玄武岩来源于交代岩石圈地幔中等程度(~20%)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以斜方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粗面英安岩和流纹岩来源于古老基底岩石的部分熔融,并且有幔源岩浆的加入。流纹岩母岩浆形成后又经历了强烈分离结晶作用。我们推测,上述岩浆岩形成在安第斯型造山作用过程中的伸展机制下,可能与新特提斯洋岩石圈板片沿拉萨地体南缘北向俯冲过程中发生的板片回转、断离,以及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也可能与班公-怒江大洋岩石圈板片沿拉萨地体北缘南向俯冲过程中发生的板片断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晚期岩浆作用 岩石成因 拉萨地体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西藏新达多地区榴辉岩的变质过程研究及其对古特提斯俯冲带演化的限定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鹏 张聪 +3 位作者 刘晓瑜 申婷婷 邱添 杨经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753-3765,共13页
位于拉萨地块中部松多榴辉岩带西端的新达多地区出露两种类型榴辉岩:含蓝闪石榴辉岩和双矿物榴辉岩。含蓝闪石榴辉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蓝闪石、多硅白云母及少量的绿帘石、角闪石、石英、金红石。石榴石不具有成分环带结构... 位于拉萨地块中部松多榴辉岩带西端的新达多地区出露两种类型榴辉岩:含蓝闪石榴辉岩和双矿物榴辉岩。含蓝闪石榴辉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蓝闪石、多硅白云母及少量的绿帘石、角闪石、石英、金红石。石榴石不具有成分环带结构,蓝闪石存在于基质中,边部大多退变为冻蓝闪石并普遍发育有角闪石和石英的后成合晶。双矿物榴辉岩的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石英及少量的绿帘石、角闪石、金红石、钛铁矿、榍石。石榴石具有典型的进变质环带特征,从核部到边部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组分先升高后降低,铁铝榴石组分变化与之耦合,石榴石边部发育角闪石和钠长石的冠状体,推断石榴石记录了进变质的生长过程后又受到了退变质改造。结合传统温压计和变质相平衡模拟两种温压计算方法对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条件进行限定,得到含蓝闪石榴辉岩的峰期温压条件为:615±5℃,33±0.5kbar;双矿物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温度为630±10℃,压力不超过27kbar。变质相平衡模拟计算结果显示:(1)含蓝闪石榴辉岩经历了退变初期近等温减压过程,这一过程以硬柱石和少量滑石的脱水反应生成蓝闪石和绿帘石为主要特征;中晚期退变质阶段以大范围硬柱石消失后局部富余流体的消耗在蓝闪石边部形成冻蓝闪石以及蓝闪石边部发育后成合晶为特征,部分石榴石边部的韭闪石冠状体大致也发生在这一过程;(2)双矿物榴辉岩则记录了从进变质生长阶段到峰期变质阶段,最后再到退变质演化阶段的完整变质过程。结合前人对松多榴辉岩的工作,对新达多地区新近发现的两类榴辉岩的岩石学研究表明:拉萨地块内部的榴辉岩为典型的大洋俯冲带产物,代表了古特提斯洋盆的存在。俯冲折返过程中复杂的构造机制使得不同类型榴辉岩在同一地区出露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变质相平衡 P-T轨迹 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拉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 被引量:21
18
作者 除多 张镱锂 郑度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75-1083,共9页
根据1990年、1995年和2000年3期西藏拉萨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1990年至2000年间拉萨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得出:①10年来拉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主要发生在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城镇附... 根据1990年、1995年和2000年3期西藏拉萨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1990年至2000年间拉萨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得出:①10年来拉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主要发生在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城镇附近和河谷地区,很多地段的天然植被由人工植被所取代,植被覆盖度和生物产量明显提高,有效地改善了这些区域的土地覆盖状况,这些变化是这一期间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中旨在改变区域生态环境的人工植树造林和改良草场等人为有目的地改变土地利用类型的直接结果;②10年内面积增幅最大的是林地,增加了2.56%;③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广泛的是牧草地,由牧草地变成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水域的,其中牧草地变成林地的面积最大,占变化面积的94.09%;④耕地变成林地的面积占耕地移出总量的54.86%,变成居民点的占移出面积的38.25%;⑤水域变成林地的面积占变化面积的9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拉萨地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榴辉岩的岩相学特征和变质演化过程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天福 杨经绥 +4 位作者 李兆丽 徐向珍 任玉峰 王汝成 张文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10-1326,共17页
松多榴辉岩出露于拉萨地块的石英片岩中,主要由较为基性的金红石榴辉岩和较为酸性的石英榴辉岩组成。榴辉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石英±金红石。岩石发生了较强烈的退变质作用,退变质矿物有角... 松多榴辉岩出露于拉萨地块的石英片岩中,主要由较为基性的金红石榴辉岩和较为酸性的石英榴辉岩组成。榴辉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石英±金红石。岩石发生了较强烈的退变质作用,退变质矿物有角闪石、绿帘石、石英、钠长石及绿泥石。石榴子石变斑晶具有生长环带结构,变斑晶和基质石榴子石主要落入C类榴辉岩区,少数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和基质石榴子石落入B类榴辉岩区;单斜辉石主要为绿辉石,少数Ⅰ世代和Ⅲ世代为普通辉石;角闪石均为钙质角闪石。根据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矿物温压计计算,获得的温压范围为630~777℃和2.58~2.70GPa,峰期变质条件接近于石英-柯石英转变线。榴辉岩的原岩经历了从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榴辉岩相、角闪岩相到高绿片岩相的变质过程,这反映了与古特提斯洋闭合有关的俯冲进变质作用和随后的折返退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岩相学 变质演化 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断裂活动的灾害效应 被引量:31
20
作者 吴珍汉 叶培盛 +2 位作者 吴中海 胡道功 周春景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7,共7页
青藏铁路沿线发育大量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活动断裂。这些活动断裂对地震分布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形成了12条区域性地震构造带。一些重要的活动断裂的平均运动速度达4~15mm/a,能够孕育6~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导致... 青藏铁路沿线发育大量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活动断裂。这些活动断裂对地震分布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形成了12条区域性地震构造带。一些重要的活动断裂的平均运动速度达4~15mm/a,能够孕育6~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导致严重的地震灾害。在青藏高原北部常年冻土区,断裂活动不仅导致路基变形、路面破裂和工程破坏,还诱发不均匀冻胀、构造裂缝和移动冰丘等地质灾害,对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和输油管道等线路的工程安全产生不良影响。断裂蠕滑运动与地下水活动、不均匀冻胀的耦合效应使青藏公路安多段路基松动和路面强烈变形,对青藏铁路的工程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效应 活动断裂 地质灾害 工程安全 青藏铁路 青藏高原 地震构造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