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Li离子束注入小麦干种子诱发M1代变异的SSR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辛庆国 刘录祥 +6 位作者 郭会君 赵林姝 于元杰 赵葵 隋丽 孔福全 赵世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0-564,共5页
为了探讨7Li离子束处理对植物种子的诱变效应,以冬小麦品种新麦18和轮选987的干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7Li离子束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和M1代基因组DNA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7Li离子束处理虽然对小麦干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根的生长无显著影... 为了探讨7Li离子束处理对植物种子的诱变效应,以冬小麦品种新麦18和轮选987的干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7Li离子束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和M1代基因组DNA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7Li离子束处理虽然对小麦干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根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对幼苗高度影响极显著,而且20 Gy剂量的7Li离子束就可使幼苗高降低到对照的一半左右。SSR分析表明,7Li离子束可明显诱发小麦M1代基因组DNA SSR带型的变化。两个品种各处理间的平均多态性频率都达到了13.1%,且多态性片断的类型以扩增片断的增加和缺失为主。以上结果表明,7Li离子束处理小麦种子具有较高的生物损伤效应,可以造成DNA的变异,从而有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7li离子 变异 SSR分析
下载PDF
~7Li离子束注入对大麦粒型、品质及遗传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博 王容 +3 位作者 赵林姝 刘录祥 张文英 徐延浩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9-215,共7页
为探讨~7Li离子束对大麦M_5籽粒的粒型、品质以及叶片的基因组结构的诱变效应,利用5种不同剂量(10、20、30、40、50 Gy)的~7Li离子束处理大麦种子,测定4 184份M_5突变体籽粒的近红外品质及粒型,并利用14对ISSR引物对挑选的突变体单株进... 为探讨~7Li离子束对大麦M_5籽粒的粒型、品质以及叶片的基因组结构的诱变效应,利用5种不同剂量(10、20、30、40、50 Gy)的~7Li离子束处理大麦种子,测定4 184份M_5突变体籽粒的近红外品质及粒型,并利用14对ISSR引物对挑选的突变体单株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7Li离子束处理能引起大麦粒型和品质的变异,粒型最大变异系数主要出现在30 Gy处理组,品质最大变异系数主要出现在50 Gy处理组。籽粒周长最大变异增加29.15%,达到36.68 mm,最大变异系数为3.59%。粒长最大变异增加33.39%,达到15.74 mm,最大变异系数为3.88%。粒宽最大变异增加21.29%,为5.07 mm,最大变异系数为6.34%。突变体籽粒蛋白含量最高达到25.40%,提高90.55%;最低为8.51%,下降36.16%。突变体淀粉含量最高为57.04%,提高13.63%;最低为39.62%,下降21.08%。ISSR分析突变体基因组结构变异率为1.92%,在30 Gy处理组检测到1个新增带型,在50 Gy处理组检测到1个缺失条带。本研究结果为~7Li离子束在大麦诱变育种上的利用提供了参考,为大麦粒型和品质遗传研究与品种改良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li离子 大麦 粒型 近红外品质 ISSR
下载PDF
^7Li离子束辐照对大豆种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悦 马继凤 +1 位作者 赵葵 龙攀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7,共5页
采用2种能量5种剂量的7Li离子束处理2个不同类型的春大豆品系,研究各处理对大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种子下胚轴伸长、田间出苗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种子活力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不同能量与剂量的7Li离子束辐照... 采用2种能量5种剂量的7Li离子束处理2个不同类型的春大豆品系,研究各处理对大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种子下胚轴伸长、田间出苗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种子活力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不同能量与剂量的7Li离子束辐照对大豆种子活力影响不尽相同,不同的种质材料对各处理的反应亦有较大差异;各处理发芽率在83.33%~100%,多数处理的田间成苗率在70%左右;4.24 MeV 60 Gy 7Li离子束辐照处理大豆种子,可显著提高其发芽势和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li离子 大豆 种子活力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尧敏 刘国群 江志裕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6-1079,共4页
采用嵌段聚合物型表面活性剂P123作为结构导向剂,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纳米TiO2作为合成Li4Ti5O1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原料之一。然后采用湿法球磨辅助的固相反应合成方法,以丙酮作为球磨介质,制备出Li4Ti5O1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采用嵌段聚合物型表面活性剂P123作为结构导向剂,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纳米TiO2作为合成Li4Ti5O1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原料之一。然后采用湿法球磨辅助的固相反应合成方法,以丙酮作为球磨介质,制备出Li4Ti5O1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对所制备的Li4Ti5O12电极材料进行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CV)以及循环性能测试。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所制备出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6mA/g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5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98.3%。300次循环结束时放电比容量仍可达150.8mAh/g,约为首次放电比容量的97.3%,300次循环容量仅衰减了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Ti5O12锂离子电池 固相反应
下载PDF
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的HT-LiCoO_2薄膜中Li离子表观扩散的研究
5
作者 张耀 钟志源 朱敏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18-822,共5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方法在镀Pt的Si衬底上制备了LiCoO_2薄膜,运用XRD、Raman光谱、SEM和循环伏安等方法对其结构与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着重采用电位间歇滴定技术(PITT)对其Li离子表观扩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00℃制备的L...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方法在镀Pt的Si衬底上制备了LiCoO_2薄膜,运用XRD、Raman光谱、SEM和循环伏安等方法对其结构与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着重采用电位间歇滴定技术(PITT)对其Li离子表观扩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00℃制备的LiCoO_2薄膜为HT-LiCoO_2相,呈柱状晶结构,平均晶粒尺寸在100nm以下,结晶度高,并且具有明显的[001]择优取向.但少量缺Li.伏安循环曲线表明,该LiCoO_2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但只在3.9V(vs Li/Li^+)附近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峰.PITT测试表明,PLD方法制备的HT-LiCoO_2薄膜的Li离子扩散系数在10^(-8)—10^(-9)cm^2/s,与其它方法(如射频磁控溅射)制备的HT-LiCoO_2薄膜相比,扩散系数高1—2个数量级;并且PLD方法制备的HT-LiCoO_2薄膜中Li离子扩散系数与相变有关,在两相共存区,由于相界钉扎的作用,Li离子扩散系数比其它区域小1—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OO2 脉冲激光沉积 薄膜电池 li离子扩散
下载PDF
Sol-gel-水热法合成Li快离子导体无机纳米粉
6
作者 王清华 王本根 +1 位作者 徐艳 刘宏宇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3-116,共4页
利用sol-gel-水热法合成Li快离子导体无机纳米粉。探讨了分散剂、碱含量及煅烧温度对纳米粉表面形貌和电导率的影响。以聚乙二醇12000为分散剂、碱含量为总体系的1.0%,在350℃煅烧的工艺条件下,合成了室温电导率达2.59×10-3S.cm-1... 利用sol-gel-水热法合成Li快离子导体无机纳米粉。探讨了分散剂、碱含量及煅烧温度对纳米粉表面形貌和电导率的影响。以聚乙二醇12000为分散剂、碱含量为总体系的1.0%,在350℃煅烧的工艺条件下,合成了室温电导率达2.59×10-3S.cm-1的Li快离子导体无机纳米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离子导体 无机纳米粉 sol—gel-水热法
下载PDF
Li^+离子精密光谱与精细结构常数确定
7
作者 史庭云 高克林 +2 位作者 严宗朝 钟振祥 张佩佩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31期183-184,共2页
精细结构常数是无量纲的基本物理常数,它表征电磁相互作用强度,其高精度确定对基本物理理论的验证及新物理预言至关重要。氦原子及类氦离子是最简单的多电子体系,其(1s2p)P三重态精细结构劈裂强烈依赖于精细结构常数。开展对氦原子及类... 精细结构常数是无量纲的基本物理常数,它表征电磁相互作用强度,其高精度确定对基本物理理论的验证及新物理预言至关重要。氦原子及类氦离子是最简单的多电子体系,其(1s2p)P三重态精细结构劈裂强烈依赖于精细结构常数。开展对氦原子及类氦离子2S^2P态精密光谱测量可以检验现有的两电子量子电动力学(QED)理论计算,同时也提供了高精度确定精细结构常数的独立方法。目前,氦原子的2P三重态精细结构光谱测量实验达到ppb精度,已触及到高阶QED效应,而与之有相似能谱结构的Li^+离子测量精度要低2~3个量级。由于QED高阶效应对电荷数Z极其敏感,提高Li^+的光谱测量精度,可对QED理论计算进行更为严格的检验。该研究拟采用激光冷却的Ca^+对由Li^+亚稳态进行协同冷却,实现对Li^+内外自由度的精确控制,获得几十m K量级处于亚稳态的Li^+离子晶体,进而对2S^2P三重态548.5 nm跃迁进行光谱测量,预期相对精度达到10~8,较目前Li^+同类实验精度提高两个量级;同时,开展对现有QED理论进行独立检验,提高理论预言的可靠性;通过实验光谱与理论预言的对比在10~8相对精度上独立确定精细结构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离子 精密光谱 量子电动力学 精细结构常数 离子 协同冷却
下载PDF
类Li和类Be等电子序列离子基组态能量的Z相关修正 被引量:3
8
作者 牟致栋 魏琦瑛 叶世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8-242,共5页
在相对论多体微扰理论和屏蔽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等电子序列离子基组态能量的新方法,通过引入一个与核电荷数Z相关的能量修正函数γ(Z)来考虑由于忽略能量的高阶项对原子体系基组态能量的影响。在对类Li(Z=3~50)和类Be(Z=4... 在相对论多体微扰理论和屏蔽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等电子序列离子基组态能量的新方法,通过引入一个与核电荷数Z相关的能量修正函数γ(Z)来考虑由于忽略能量的高阶项对原子体系基组态能量的影响。在对类Li(Z=3~50)和类Be(Z=4~50)等电子序列离子的基组态能量所进行的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Z相关能量修正对于原子体系基组态能量的准确计算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论多体微扰理论(RMBPT) 屏蔽理论 li和类Be等电子序列离子 基组态能量 Z相关能量修正
下载PDF
ICP-OES用于锂/钠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中Li/Na元素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7
9
作者 沈杏 王艳虹 +1 位作者 赵君梅 刘会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25-326,共2页
在锂/钠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究中,Li/Na元素的测定对于电化学性能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1,4]。对于利用共沉淀法得到的前驱体,前驱体中Na的残留量将直接影响后续高温煅烧过程中烧结原料的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电感耦... 在锂/钠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究中,Li/Na元素的测定对于电化学性能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1,4]。对于利用共沉淀法得到的前驱体,前驱体中Na的残留量将直接影响后续高温煅烧过程中烧结原料的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锂/钠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中Na及其烧结的三元正极材料中Li/Na含量的方法,在研究样品的溶解方法、称样量、测定介质浓度、仪器参数基础上,实现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中Li/Na含量的准确测定。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化学干扰小,无需基体匹配即可精确测定前驱体中的Li/Na残留和三元材料中的Li/Na含量,结果重现性好,样品分析结果测量精度(RSD)小于2.0%,对于电池中Li/Na离子脱嵌量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OES li/Na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li/Na元素测定
下载PDF
重离子~7Li辐射对玉米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金山 耿金鹏 +2 位作者 曹天光 安海龙 展永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8-12,共5页
研究重离子~7Li辐射对"永19"玉米自交系还原糖含量的影响.采用溴化钾压片法红外光谱定性表征玉米还原糖.优化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的最佳波长,在540 nm定量测定不同剂量重离子7Li辐射自交系的还原糖含量.提取液与标准品特... 研究重离子~7Li辐射对"永19"玉米自交系还原糖含量的影响.采用溴化钾压片法红外光谱定性表征玉米还原糖.优化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的最佳波长,在540 nm定量测定不同剂量重离子7Li辐射自交系的还原糖含量.提取液与标准品特征峰重合证明提取液为还原糖.定量结果表明10 Gy辐射还原糖含量高达4.50%,20和40 Gy辐射分别为3.94%、3.79%,而30和50 Gy辐射略低于对照(3.55%).重离子~7Li辐射对玉米还原糖含量有正负双重作用呈现出马鞍形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7li 辐射 还原糖 红外表征 3 5-二硝基水杨酸
下载PDF
锂离子束辐照小麦诱发DNA损伤与特异基因调控网络解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国锋 谢永盾 +7 位作者 郭会君 熊宏春 古佳玉 赵林姝 赵世荣 丁玉萍 隋丽 刘录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5-1497,共13页
锂(^(7)Li)离子束作为一种新型诱变剂在作物诱变育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彗星电泳技术探索了^(7)Li离子束辐照小麦诱导的DNA损伤特点,并结合转录组分析初步解析了特异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结果表明,与传统诱变因素伽马(... 锂(^(7)Li)离子束作为一种新型诱变剂在作物诱变育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彗星电泳技术探索了^(7)Li离子束辐照小麦诱导的DNA损伤特点,并结合转录组分析初步解析了特异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结果表明,与传统诱变因素伽马(γ)射线相比,^(7)Li离子束辐照引起的小麦幼苗生长抑制程度低,幼苗叶脉失绿至开裂。对辐照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分析显示,^(7)Li离子束辐照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壁合成与代谢和甘油脂类代谢通路,而γ射线辐照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代谢通路中,推测细胞壁合成与代谢和甘油脂类代谢通路途径与响应^(7)Li离子束辐照引起的损伤密切相关,而光合作用代谢途径与响应γ射线辐照引起的损伤密切相关。两种辐射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因子分析结果显示,^(7)Li离子束辐照诱导的MYB、WRKY、bHLH和NAC等转录因子家族可能在响应^(7)Li离子束辐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7)Li离子束辐照特异诱导Whirly家族转录因子调控DNA损伤修复,而γ射线辐照诱导E2F/DP家族转录因子调控DNA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锂(^(7)li)离子 伽马射线(γ) DNA损伤 转录组
下载PDF
Li_2O-AlO-SiO_2快离子导体包覆钴酸锂正极材料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凡玉 《天津科技》 2013年第4期6-8,共3页
为获得高电压下高容量的LiCoO2正极材料,采用Li2O—AlO—SiO2锂快离子导体对LiCoO2进行了表面包覆研究,结果显示,Li2O-AlO—SiO2能均匀分布在LiCoO2颗粒表面,包覆后材料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及安全性能均有很大提高;3.0~4.35V、... 为获得高电压下高容量的LiCoO2正极材料,采用Li2O—AlO—SiO2锂快离子导体对LiCoO2进行了表面包覆研究,结果显示,Li2O-AlO—SiO2能均匀分布在LiCoO2颗粒表面,包覆后材料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及安全性能均有很大提高;3.0~4.35V、500周循环后Li2O-AlO—SiO2包覆样品容量保持率为81.2%,未包覆的LiCoO2 45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64.6%。Li2O~AlO—SiO2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包覆后的材料5C倍率放电容量保持率高达84.8%,未包覆的材料仅为71.9%。包覆后的LiCoO2正极材料的安全性能也都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快离子导体li2O-AlO—SiO2 liCOO2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电沉积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复合锡基合金负极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海鹏 姜长印 +1 位作者 何向明 万春荣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75-779,共5页
采用倒相法在Cu箔上制得与Cu箔结合牢固的PAN与石墨多孔复合膜。以其作阴极、纯Sn作阳极进行脉冲电沉积,Sn通过多孔复合膜的微孔沉积在铜箔上,然后在氩气气氛中热处理,得到具有复合结构的Sn基合金电极(碳膜隔离的Cu-Sn合金),用作Li离子... 采用倒相法在Cu箔上制得与Cu箔结合牢固的PAN与石墨多孔复合膜。以其作阴极、纯Sn作阳极进行脉冲电沉积,Sn通过多孔复合膜的微孔沉积在铜箔上,然后在氩气气氛中热处理,得到具有复合结构的Sn基合金电极(碳膜隔离的Cu-Sn合金),用作Li离子电池的负极.SEM和EDS能谱分析以及模拟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通常的在裸Cu箔上直接电沉积Sn并热处理的Sn电极相比,这种具有复合结构的Sn电极热处理后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和更高的循环容量,首次放电容量达到538.3mA.h/g,50次循环后充电(Li离子的脱出)循环容量保持率仍有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离子电池 Cu-Sn合金 脉冲电沉积 复合结构负极
下载PDF
Li^+对Tb^3+掺杂硅酸盐玻璃闪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鑫杰 顾牡 +3 位作者 黄世明 倪晨 刘小林 刘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19-2723,共5页
利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Li+掺杂Tb3+激活硅酸盐闪烁玻璃。通过Li+掺杂Tb3+激活硅酸盐玻璃的紫外可见透射光谱、发射光谱和发光衰减时间谱,研究了Li+的加入对Tb3+掺杂硅酸盐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Li+的加入可有效增强Tb3+激活... 利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Li+掺杂Tb3+激活硅酸盐闪烁玻璃。通过Li+掺杂Tb3+激活硅酸盐玻璃的紫外可见透射光谱、发射光谱和发光衰减时间谱,研究了Li+的加入对Tb3+掺杂硅酸盐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Li+的加入可有效增强Tb3+激活硅酸盐玻璃的发光强度,且相比于不掺杂Li+的Tb3+掺杂硅酸盐玻璃而言,当掺入质量分数为2.0%的Li+时,Tb3+在玻璃中的最佳掺杂质量分数由12.8%提高至15.3%。其原因是Li+掺杂增加了玻璃体系中非桥氧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改善Tb3+在玻璃体中的均匀性,降低Tb3+间因非辐射跃迁而引起的能量损失,以及提高Tb3+的最佳掺杂质量分数。但当掺入Li+的质量分数超过2.0%时,会对Tb3+激活硅酸盐玻璃的闪烁光强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因为过多的非桥氧阻碍了X射线激发能达到Tb3+离子的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离子 Tb3+掺杂硅酸盐玻璃 非桥氧 闪烁性能
下载PDF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of LiFePO_4 pecipitation from Li-Fe(Ⅱ)-P-H_2O system at 298 K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利华 赵中伟 +2 位作者 刘旭恒 陈爱良 司秀芬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766-1770,共5页
Thermodynamics of the precipitation from Li-Fe(II)-P-H2O system at 298 K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iFePO4 can be formed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pH value of 0-11.3,and the impurities Li3PO4 and... Thermodynamics of the precipitation from Li-Fe(II)-P-H2O system at 298 K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iFePO4 can be formed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pH value of 0-11.3,and the impurities Li3PO4 and Fe(OH)2 will be yielded at pH value above 11.3 and 12.9,respectively.The optimum pH value for LiFePO4 precipitation is 8-10.5.Considering the low rate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kinetics,metastable Li-Fe(II)-P-H2O system was also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quimolar ratio of co-precipitation precursor Fe3(PO4)2.8H2O and Li3PO4 cannot be obtained at the initial molar ratio 1:1:1 and 1:1:3 of Li:Fe:P.In contrast,equimolar ratio of the co-precipitation precursor can be yielded by adjusting the pH value to 7-9.2,matching the molar ratio 3:1:1 of Li:Fe:P,meaning that Li+-excess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conditions for LiFePO4 preparation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ron phosphate lithium ion batteries li-Fe(Ⅱ)-P-H2O system thermodynamics CO-PRECIPITATION
下载PDF
Influence of pretreatment process on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Ni_(1/3)Co_(1/3)Mn_(1/3)]O_2 cathode material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顺毅 王先友 +3 位作者 刘子玲 陈权启 杨秀康 魏启亮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995-2001,共7页
The layered Li[Ni1/3Mn1/3Co1/3]O2 was separately synthesized by pretreatment process of ball mill method and solution phase route, using [Ni1/3Co1/3Mn1/3]3O4 and lithium hydroxide as raw materials. The physical and el... The layered Li[Ni1/3Mn1/3Co1/3]O2 was separately synthesized by pretreatment process of ball mill method and solution phase route, using [Ni1/3Co1/3Mn1/3]3O4 and lithium hydroxide as raw materials. The phys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Li[Ni1/3Mn1/3Co1/3]O2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and electrochemical charge/discharge cycling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 in pretreatment process results in the difference in compound Li[Ni1/3Co1/3Mn1/3]O2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Li[Ni1/3Mn1/3Co1/3]O2 prepared by solution phase route maintains the uniform spherical morphology of the [Ni1/3Co1/3Mn1/3]3O4, and it exhibits a higher capacity retention and better rate capability than that prepared by ball mill method. The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is sample reaches 178 mA-h/g and the capacity retention after 50 cycles is 98.7%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20 mA/g. Moreover, it delivers high discharge capacity of 135 mA-h/g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1 000 m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ies li[Ni1/3Co1/3Mn1/3]O2 carbonate co-precipitation method pretreatment process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Na^+替位掺杂对Li_2MnSiO_4的电子结构以及Li^+迁移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嘉明珍 王红艳 +1 位作者 陈元正 马存良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2-259,共8页
在锂二次电池中,硅酸锰锂作为正极材料得到广泛研究,但其固有的电子和离子电导率较低,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功率密度和充放电速率.本文建立了不同浓度的Na^+离子替位掺杂Li^+离子形成的Li_(1-x)Na_xMnSiO_4(X=0,0.125,0.25,0.5)结构,采用第... 在锂二次电池中,硅酸锰锂作为正极材料得到广泛研究,但其固有的电子和离子电导率较低,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功率密度和充放电速率.本文建立了不同浓度的Na^+离子替位掺杂Li^+离子形成的Li_(1-x)Na_xMnSiO_4(X=0,0.125,0.25,0.5)结构,采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研究了掺杂前后硅酸锰锂的电子结构以及Li^+离子的跃迁势垒.发现在Li^+位替代掺杂Na^+,导带底的能级向低能方向发生移动,降低了Li_2MnSiO_4材料的禁带宽度,有利于提升材料的电子导电性能.随着掺杂浓度的升高,禁带宽度逐渐变窄.CI-NEB结果表明,在Li_2MnSiO_4体系中具有两条有效的Li^+离子迁移通道,掺杂Na^+以后扩大了Li^+离子在[100]晶向上的迁移通道,Li^+离子的跃迁势垒由0.64 eV降低为0.48,0.52和0.55 eV.掺杂浓度为x=0.125时,离子迁移效果最佳.研究表明Na^+掺杂有利于提高Li_2MnSiO_4材料的离子和电子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Na离子掺杂 电子结构 li离子扩散 跃迁势垒
下载PDF
热扩散对Li电池空心球形颗粒电极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兵兵 周剑秋 刘振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空心球体模型被用来研究热扩散机制对空心球形纳米颗粒电极中应力变化的影响。在锂化过程中,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和应力变化将随着载荷和热扩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温度的增加,径向应力的中间区域变化明显,而环向应力在空心球形电极的内... 空心球体模型被用来研究热扩散机制对空心球形纳米颗粒电极中应力变化的影响。在锂化过程中,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和应力变化将随着载荷和热扩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温度的增加,径向应力的中间区域变化明显,而环向应力在空心球形电极的内部和外部的部分变化明显。当最大拉伸环向应力热量的减少量比临界断裂强度大得多时,可能会发生裂纹形核和断裂。因此电极充放电过程中的浓度和温度的变化对电极材料的扩散应力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离子电池 扩散应力 热扩散 空心球形颗粒
下载PDF
类氢锂离子在两色组合场中产生的单个阿秒脉冲
19
作者 张晓娟 李会山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9-63,67,共6页
利用分裂算符法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对一维模型类氢Li2+离子在红外场(IR)和紫外场(UV)组合的两色激光场中产生的高次谐波进行研究,分析了由高次谐波产生的阿秒脉冲的特征,发现在组合场中可以通过增大入射激光强度来拓展高次谐波的截止位... 利用分裂算符法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对一维模型类氢Li2+离子在红外场(IR)和紫外场(UV)组合的两色激光场中产生的高次谐波进行研究,分析了由高次谐波产生的阿秒脉冲的特征,发现在组合场中可以通过增大入射激光强度来拓展高次谐波的截止位置,且可以缩短阿秒脉冲的宽度,得到脉宽低于40阿秒的超短单个脉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氢li2+离子 两色组合场 高次谐波 阿秒脉冲
下载PDF
锂磷氧氮(LiPON)固态电解质与Li负极界面特性
20
作者 游逸玮 崔建文 +3 位作者 张小锋 郑锋 吴顺情 朱梓忠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65-272,共8页
近年来,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因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简单的电池结构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电极与电解质的固固界面问题严重影响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从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采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对LiPON/Li界面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 近年来,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因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简单的电池结构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电极与电解质的固固界面问题严重影响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从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采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对LiPON/Li界面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界面处原子互扩散现象明显,并形成薄界面层.相比LiPON体相结构,界面层以Li为中心原子的Li[O_(2)N_(2)],Li[O_(3)N],Li[O_(4)]四面体局域结构占比明显减少,并且界面层Li-O,Li-N,P-O和P-N的平均配位数均有所减小.由于界面层结构和配位数的变化使得Li受到O,N的离子键作用更弱,Li离子扩散过程中受到的阻碍更小.这一点对于LiPON电解质在实际电池应用中的性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解质 锂磷氧氮 界面 结构演化 li离子扩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