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柏年教授应用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经验 被引量:3
1
作者 戴功建 章蓓 +2 位作者 周德富 金黑鹰 李柏年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246-247,共2页
李柏年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从事肛肠外科科研与临床工作52年,尤其擅长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治,对挂线疗法有独特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名老中医 李柏年 经验 肛瘘 挂线
下载PDF
君子以道交——李承箕与陈献章交往述论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志先 张霞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78-83,共6页
李承箕为明代著名学者,考中举人后没有继续追求功名,远涉江门师从于陈献章,在治学论道方面,深受陈献章的影响。从李承箕与陈献章的诗文中可以发掘二者交往的历史痕迹,从中可以真实再现陈献章对李承箕的教诲、影响及牵挂,亦可考察李承箕... 李承箕为明代著名学者,考中举人后没有继续追求功名,远涉江门师从于陈献章,在治学论道方面,深受陈献章的影响。从李承箕与陈献章的诗文中可以发掘二者交往的历史痕迹,从中可以真实再现陈献章对李承箕的教诲、影响及牵挂,亦可考察李承箕对陈献章的仰慕崇拜之情,进而可以考究陈献章对李承箕薪火相传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李承箕 陈献章 交往
下载PDF
“戾家”与“行家”观念演进之考述——明代艺术观念关于艺术创作主体特征的辨识 被引量:1
3
作者 吴衍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4-82,共9页
"戾家画"作为元代文人画的代名词,与技艺精熟的专门职业的"行家画"截然相对,这对对立范畴在元初已经形成。明代则从形式风格和气韵方面探讨文人画,由此衍生出"士气"与"作家"、"利家"... "戾家画"作为元代文人画的代名词,与技艺精熟的专门职业的"行家画"截然相对,这对对立范畴在元初已经形成。明代则从形式风格和气韵方面探讨文人画,由此衍生出"士气"与"作家"、"利家"或"隶家"与"行家"以及"逸家"与"作家"等相关提法。从其称呼变化及观念演进中,可以发现由元而明文人画发展之轨迹。但在明代艺术观念中,戏剧领域的"戾家"与"行家"观念之别不仅正好与绘画领域之意味相反,且与贬抑"行家"、推重"戾家"的绘画艺术观念也正好相反。这种观念之别源于绘画与戏剧艺术不同的风格好尚、不同的艺术性质和功用,也与文人追求自我和表现个性的审美观念和心理有关,彰显了艺术家向往自由、表现自我的时代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人画 戾家 行家 绘画艺术 戏剧艺术 艺术观念
下载PDF
创新医患关系建设的探索与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飒飒 郭航远 《医院管理论坛》 2012年第10期35-37,共3页
近年来,浙江大学绍兴医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加强医患关系建设与核心价值观、医院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活动紧密相结合,从积极开展价值观大讨论、注重医务人员的人性化管理、加强患者的人文关怀以及深入探索医学... 近年来,浙江大学绍兴医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加强医患关系建设与核心价值观、医院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活动紧密相结合,从积极开展价值观大讨论、注重医务人员的人性化管理、加强患者的人文关怀以及深入探索医学人文思想等多方面入手,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医患关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医院的整体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医患关系 创新
下载PDF
论李杭育小说的语言炼金术
5
作者 王海铝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2-65,共4页
李杭育善于在葛川江人的话语腔调与叙事者的话语格调中建构独特的话语系统。通过调侃、夸张、比喻、俚语等的精彩运用和叙事节奏、叙事人称的灵活转换 ,李杭育实现了两套话语系统之间的自然过渡、切换与整合。正是这种语言炼金术 ,使葛... 李杭育善于在葛川江人的话语腔调与叙事者的话语格调中建构独特的话语系统。通过调侃、夸张、比喻、俚语等的精彩运用和叙事节奏、叙事人称的灵活转换 ,李杭育实现了两套话语系统之间的自然过渡、切换与整合。正是这种语言炼金术 ,使葛川江系列小说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杭育 小说 语言艺术 话语系统 顺口溜 民谣 俚语
下载PDF
象征与神话——论李杭育小说的叙事策略
6
作者 王海铝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8,18,共4页
李杭育“葛川江系列”小说的整个写作过程,就是寻找葛川江之魂的过程。葛川江是流动的,流浪 是它的魂。象征和神话这两种叙事手法的灵活运用,使李杭育的小说超越了特定的地域,深入到精神与 灵魂的领域。李杭育的整个葛川江情结和他的叙... 李杭育“葛川江系列”小说的整个写作过程,就是寻找葛川江之魂的过程。葛川江是流动的,流浪 是它的魂。象征和神话这两种叙事手法的灵活运用,使李杭育的小说超越了特定的地域,深入到精神与 灵魂的领域。李杭育的整个葛川江情结和他的叙事艺术在《流浪的土地》中得到了集中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杭育 葛川江 流浪 象征 神话
下载PDF
李沆治国理念与宋初“循资格”政治范型
7
作者 范立舟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4期11-17,共7页
《宋史》对李沆的评价是"李沆为相,正大光明"。宋代的士大夫政治,拓展了政治体制所赖以依托的基础,提升了知识精英对皇权的认同程度。人才选拔的终极标准来自礼制秩序建构的人性依据,而选拔的首要条件是道德的善。李沆将人才... 《宋史》对李沆的评价是"李沆为相,正大光明"。宋代的士大夫政治,拓展了政治体制所赖以依托的基础,提升了知识精英对皇权的认同程度。人才选拔的终极标准来自礼制秩序建构的人性依据,而选拔的首要条件是道德的善。李沆将人才选拔的原则归纳为"循资格",他在人才选拔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上,在边疆事务的处理上均表现出踏地务实的政治理念和重厚质实的工作作风。"祖宗之法"被奉之为治国理事之圭臬,即始于真宗时期。李沆奠定了恪守祖宗法度的原则,既达到了抑制帝王偏离政治治理常规的目的,也体现着"用人"与"任法"互补与折衷的原则。李沆"循资格"政治范型体现了"祖宗之法"对于"人治"的限制与规范,既是"人治"的延伸,又蕴含理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沆 治国理念 循资格 祖宗之法
下载PDF
从谢安与诸葛亮的轨迹看李白与杜甫的人生追求 被引量:1
8
作者 毛德胜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2-46,共5页
李白和杜甫作为盛唐两位最伟大的诗人,由于社会、历史和个人等诸多原因,其人生追求既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该文从他们所倾慕的人物——谢安和诸葛亮入手,分别对其人生的追求予以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两人的政治理想和人... 李白和杜甫作为盛唐两位最伟大的诗人,由于社会、历史和个人等诸多原因,其人生追求既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该文从他们所倾慕的人物——谢安和诸葛亮入手,分别对其人生的追求予以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两人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安 诸葛亮 李白 杜甫 人生追求
下载PDF
北宋名相李沆生平及为政思想
9
作者 文娟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6-19,共4页
李沆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真宗时位至宰相。他在位期间,重视吏治,"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尤注意抑帝奢心,"日取四方水早盗贼奏之",每谓人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故有"圣相"之... 李沆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真宗时位至宰相。他在位期间,重视吏治,"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尤注意抑帝奢心,"日取四方水早盗贼奏之",每谓人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故有"圣相"之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李沆 为政思想 道教
下载PDF
试论洋务派主张“和戎”外交原因
10
作者 闭雄壮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8-60,共3页
曾国藩等洋务派主张"和戎"外交政策是因为洋人武器强于中国,清政府无力与众列强抗衡,无力同时应付内忧外患,同时"和戎"也是"自强"的内在必要。他们认为,"和戎"外交政策虽会给中国带来一些的损... 曾国藩等洋务派主张"和戎"外交政策是因为洋人武器强于中国,清政府无力与众列强抗衡,无力同时应付内忧外患,同时"和戎"也是"自强"的内在必要。他们认为,"和戎"外交政策虽会给中国带来一些的损害,但在"和戎"外交政策所带来的"和局"情况下,中国可以获得一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并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和强盛,因此这是中国唯一可行的外交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派 和戎外交政策 原因 曾国藩 李鸿章
下载PDF
“生命的栖居”——论婺源理坑村的天人合一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方方 李月 冯柯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11期67-68,共2页
传统村落民居在人和自然环境意识观念的支配下,古代传统村落建设和建筑活动对于人居环境的关注和顺应,都表现出重视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相亲和的态度,并且因地制宜,表现出力求与自然融合的天人合一的环境意识。
关键词 婺源理坑 栖居 天人合一
下载PDF
阮刻本《礼记注疏校勘记》质疑——以《礼运》篇为例
12
作者 王锷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29,共7页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注疏》,以元代翻刻宋十行本为底本,用闽本、监本、毛本《十三经注疏》为对校本,进行汇校整理,功绩卓著,堪称善本。然阮元所撰《礼记注疏校勘记》多言及"阙文",或言十行本阙,或言闽本、监本、...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注疏》,以元代翻刻宋十行本为底本,用闽本、监本、毛本《十三经注疏》为对校本,进行汇校整理,功绩卓著,堪称善本。然阮元所撰《礼记注疏校勘记》多言及"阙文",或言十行本阙,或言闽本、监本、毛本阙,《礼运》篇之阙文,尤为突出,令人疑惑。将"中华再造善本"影印的元十行本《礼记注疏》,与阮刻本《礼记注疏》对校,发现阮元所言"阙文",元十行本或作墨钉,或残阙一页,直接导致闽本、监本、毛本残阙。元十行本《礼记注疏》之墨钉及其阙页,盖因依据翻刻之宋十行本,可能是一部残阙不全之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经注疏》 《礼记注疏》 阮刻本 十行本
下载PDF
李沆与宋初的“重厚质实”之风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红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6-100,共5页
宋初的政治形势迫使朝廷急需重厚质实之士主谋大事,以安定社会秩序,维护君主权威。宋初君臣对自身及中央各机构职能的理性思考,也使重厚质实之风得以形成并流行。李沆恰于此时进士及第,其廉洁自律、纯厚坦诚的个人品德,慎名器、尊君主... 宋初的政治形势迫使朝廷急需重厚质实之士主谋大事,以安定社会秩序,维护君主权威。宋初君臣对自身及中央各机构职能的理性思考,也使重厚质实之风得以形成并流行。李沆恰于此时进士及第,其廉洁自律、纯厚坦诚的个人品德,慎名器、尊君主的为臣之道,稳重踏实、崇尚质朴的为政之风,实为重厚质实之杰出代表。在李沆影响下所形成的政治理念,对于宋代中央各部门之间均衡、稳定态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初期 李沆 重厚质实 政治
下载PDF
“明朝公主”汉丽宝故事及形象研究——以华人作家和马来人作家笔下汉丽宝为例
14
作者 侯燕妮 刘志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54-67,158,共15页
“明朝公主”汉丽宝南下满剌加和亲的故事最早见于《马来纪年》,尽管中国暂未发现相关历史记载,但该故事在马来西亚却流传甚广,版本众多。本文以马来西亚华裔作家刘戈所作华语歌剧《汉丽宝》与马来人作家拉玛·布江所作歌舞剧《丽... “明朝公主”汉丽宝南下满剌加和亲的故事最早见于《马来纪年》,尽管中国暂未发现相关历史记载,但该故事在马来西亚却流传甚广,版本众多。本文以马来西亚华裔作家刘戈所作华语歌剧《汉丽宝》与马来人作家拉玛·布江所作歌舞剧《丽宝公主》为例,对不同族群作家笔下的汉丽宝形象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不同汉丽宝形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丽宝 形象 满剌加 《马来纪年》
下载PDF
牵情就礼写传奇——以《裴航》《离魂记》《柳氏传》《李娃传》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亚东 《新余高专学报》 2010年第6期31-32,共2页
唐传奇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要数婚恋题材作品,其中除了那些令人扼腕唏嘘的爱情悲剧,像《裴航》、《离魂记》、《柳氏传》、《李娃传》等都是爱情喜剧,团圆结局。然而这些处于情与礼夹缝中的爱情,最终只能是与礼教无奈的融合。究其原... 唐传奇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要数婚恋题材作品,其中除了那些令人扼腕唏嘘的爱情悲剧,像《裴航》、《离魂记》、《柳氏传》、《李娃传》等都是爱情喜剧,团圆结局。然而这些处于情与礼夹缝中的爱情,最终只能是与礼教无奈的融合。究其原因,正是唐代重科举、贵仙道的社会现实和唐传奇的士子创作群体两方面因素造就了风格独特的唐代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传奇 爱情 礼教 《裴航》 《离魂记》 《柳氏传》 《李娃传》
下载PDF
论吴敬梓与清乾隆初期诗坛之关系——以《儒林外史》支剑峰、浦墨卿原型人物考论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楚炎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100,共15页
在清代诗坛享有盛名的厉鹗、杭世骏就是《儒林外史》中支剑峰、浦墨卿的原型,通过对这两个原型人物及其所属士人群落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人物及其相关情节的生发过程,同时也能够更为清晰地观照西湖名士群的内涵和意蕴。吴敬梓将厉... 在清代诗坛享有盛名的厉鹗、杭世骏就是《儒林外史》中支剑峰、浦墨卿的原型,通过对这两个原型人物及其所属士人群落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人物及其相关情节的生发过程,同时也能够更为清晰地观照西湖名士群的内涵和意蕴。吴敬梓将厉鹗、杭世骏写入小说,不仅反映出他对于乾隆初期诗坛的观感与认识,也曲折地呈现出他与当时诗坛之间的关系:其既是一个诗人,并与“诗界中心地”的其他士人有较为频繁的接触,却又远离诗坛的主流,处于边缘者的位置。这一边缘位置对于诗歌写作颇受友人赞誉的吴敬梓而言当然是尴尬的,但从小说创作的角度看,却使吴敬梓获得了别样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厉鹗 杭世骏 《儒林外史》 吴敬梓
原文传递
“险薄”的背后:宋夏战争视域下的梅询历史评价问题
17
作者 朱新亮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2,共6页
"圣相"李沆与"险薄"的梅询构成了历史书写中宋真宗时代的正反两种形象,众多笔记小说也敷衍出一个个展现梅询恶劣品行的"生动"故事。实际上,梅询与李沆的冲突主要因为:梅询直率敢言与李沆忍让退避的个人... "圣相"李沆与"险薄"的梅询构成了历史书写中宋真宗时代的正反两种形象,众多笔记小说也敷衍出一个个展现梅询恶劣品行的"生动"故事。实际上,梅询与李沆的冲突主要因为:梅询直率敢言与李沆忍让退避的个人性情相异,梅询急切求变与李沆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相舛,梅询保卫灵州与李沆放弃灵州的军事策略相违。李沆所谴责的梅询、曾致尧、李夷庚皆是张齐贤一党,李沆指责梅询"险薄"的背后是宋真宗咸平年间李沆、张齐贤两个权力集团的明争暗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询 李沆 险薄 灵州 矛盾
原文传递
出土墓志与东魏北齐邺京行里制度探析
18
作者 黄敏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76,共6页
东魏北齐邺京里坊的设置沿袭北魏洛阳里坊制度,文献记载往往以里或乡里形式称谓居住地。然而有4方东魏北齐时期墓志,志文记载墓主的居宅异于常例,为某行某里,或某行某坊。通过对墓志时代及墓主身份等因素的综合研判,并结合史书记载,可... 东魏北齐邺京里坊的设置沿袭北魏洛阳里坊制度,文献记载往往以里或乡里形式称谓居住地。然而有4方东魏北齐时期墓志,志文记载墓主的居宅异于常例,为某行某里,或某行某坊。通过对墓志时代及墓主身份等因素的综合研判,并结合史书记载,可知东魏初至北齐末,某行某里(坊)是邺京里坊称谓的一种常用格式。"行"的称谓源自邺京行经尉制度,行名与里(坊)名的连用,是基于城市治安管理角度所产生的隶属关系的呈现,在名称上反映了某行区域内里的管辖情况。且行名与里名存在一定关联,将行名与里名对照,可知邺京部分行名与里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志 东魏北齐 邺京 里(坊)
原文传递
南屏诗社考论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正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55,共9页
清朝乾隆九年(1744),杭世骏落职归田,以原西湖吟社和湖南诗社为基础,会聚在杭文人、诗僧,共结南屏诗社,寄情山水,歌咏太平。南屏诗社历经十年鼎盛期,延续四十余年,以厉鹗、杭世骏、丁敬等为代表,是"浙派"文人群体的重要基地... 清朝乾隆九年(1744),杭世骏落职归田,以原西湖吟社和湖南诗社为基础,会聚在杭文人、诗僧,共结南屏诗社,寄情山水,歌咏太平。南屏诗社历经十年鼎盛期,延续四十余年,以厉鹗、杭世骏、丁敬等为代表,是"浙派"文人群体的重要基地。诗社文人诗僧的交游和创作活动,奠定了"浙派"文学艺术的基础,代表了"浙派"的成就,在清代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屏诗社 浙派 杭世骏 厉鹗
原文传递
东魏北齐邺都基层建置与管理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子谦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34,共12页
自从东魏迁都邺城后,邺城所在区域的县级区划便逐渐一分为三,最终形成由邺县、临漳县和成安县三县分区共同治理邺城的格局。自秦汉以迄北魏,城镇建置中普遍存在的"都乡"已不见于邺城中。邺城实施"县-里"的行政区划... 自从东魏迁都邺城后,邺城所在区域的县级区划便逐渐一分为三,最终形成由邺县、临漳县和成安县三县分区共同治理邺城的格局。自秦汉以迄北魏,城镇建置中普遍存在的"都乡"已不见于邺城中。邺城实施"县-里"的行政区划,并辅助以"县-部-行-里"的管理区划。邺城郭城内分为六或七部(内城内分左、右及后部,内城外分东、西、南、北部),分属二或三县管辖。"行"则很可能是邺城内城的交通要道。经途尉管理诸行及行周边诸里。邺城内城中共有32行,后部之下有11行,左部之下有9行,右部之下有12行。里是邺城内最小的行政及管理单位。"里""坊"混称。里名应是官方名称,坊名多是俚俗称呼。从传世文献与墓志看,邺城内外可考的行有6个,坊有10个,里共5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邺城 东魏北齐 里坊 墓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