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首任驻德使节刘锡鸿 被引量:1
1
作者 贾熟村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33-36,共4页
刘锡鸿坚持尊王攘夷,重本抑末的儒家学说,受到清流派李鸿藻等人的赏识,使他得为驻英副使,驻德正使。排斥洋务派李鸿章、郭嵩焘等,一再加以弹劾。不懂得文化可以交流,共同进步。他的观念,落后于不断前进的时代潮流,终被时代所淘汰。
关键词 刘锡鸿 郭嵩焘 李鸿藻 李鸿章 清流派 洋务派
下载PDF
晚清官场生态艺术研究——李鸿藻、翁同龢往来信札考释
2
作者 李文君 《创意与设计》 2019年第5期17-22,共6页
故宫博物院藏有李鸿藻与翁同龢往来信札15通,内容涉及二人的日常交往、担任军机大臣时的公务交流等内容。这些信札,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对研究晚清的官场生态,也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李鸿藻 翁同龢 信札 晚清
下载PDF
晚清重臣——李鸿藻
3
作者 王莲英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5-119,共5页
李鸿藻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身为帝师,尽职尽责,帝师身份成为日后升迁的重要砝码;他身体力行其民本思想,积极治河与办赈;作为清流派首领,整肃纲纪,积极主战,影响了一时政治。对这一重要人物思想和活动的梳理,将有助于晚清史研究。
关键词 李鸿藻 帝师 民本思想 清流派首领
下载PDF
姚学源致李鸿藻未刊信札解读
4
作者 吉辰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142,共13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有数量丰富的晚清重臣李鸿藻存札,其中有10余通为李鸿藻表弟、天津大盐商姚学源在甲午战争前后所写。在这些信札中,姚学源对当时的政局与战局多有记述与议论,并于旅顺陷落之后一再表达主张议和的观点,还透...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有数量丰富的晚清重臣李鸿藻存札,其中有10余通为李鸿藻表弟、天津大盐商姚学源在甲午战争前后所写。在这些信札中,姚学源对当时的政局与战局多有记述与议论,并于旅顺陷落之后一再表达主张议和的观点,还透露了天津的种种民情与政情,诸如战争恐慌的不断上升与办理团练的成效低下。这些信札为观察甲午战争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也反映出姚学源作为“绅商”在天津官场拥有的丰富人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学源 李鸿藻 信札 甲午战争 天津 盐商
原文传递
同治年李鸿藻丁忧诸事补证——一通李鸿藻未刊书札考释 被引量:2
5
作者 陆德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124,共6页
同治五年(1866年),军机大臣兼帝师李鸿藻的嗣母姚太夫人病逝。朝廷以其地位尊崇,职分重要,不允丁忧守制。但是,李鸿藻不为所动,数次恳请,卒以终制。从一通未刊的李鸿藻书札可知,李鸿藻为了能够终制,向朝廷密保了张之万和汪元方二人。他... 同治五年(1866年),军机大臣兼帝师李鸿藻的嗣母姚太夫人病逝。朝廷以其地位尊崇,职分重要,不允丁忧守制。但是,李鸿藻不为所动,数次恳请,卒以终制。从一通未刊的李鸿藻书札可知,李鸿藻为了能够终制,向朝廷密保了张之万和汪元方二人。他保荐张之万是为了代替自己,保荐汪元方则是为了代替胡家玉,后者在曾国荃对官文的纠弹中受到了牵连。这与时人所说李鸿藻"素持南北之见"相一致。札中还提及大学士倭仁拒绝在总理衙门行走及坠马之事,可与时人的记载相互印证。此外,书札中还提到咸丰任命的顾命八大臣之一的杜翰死于同治五年底流行的一场瘟疫,可补史载之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藻 倭仁 杜翰
原文传递
甲午战争中的督办军务处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刚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55-67,共13页
设立督办军务处是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在危机关头的一项救急之举,也是清统治阶层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其建置:设督办大臣1人、帮办大臣1人、会办大臣4人;由文案、营务、粮饷等处构成;办公场所设于神武门外九门... 设立督办军务处是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在危机关头的一项救急之举,也是清统治阶层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其建置:设督办大臣1人、帮办大臣1人、会办大臣4人;由文案、营务、粮饷等处构成;办公场所设于神武门外九门提督公所;办公经费由户部拨给100万两白银,根据办差需要,陆续支取。督办军务处在军机处"散值"之后继续商议军务,其主要职能是会商战局、部署军事、监督谕旨的落实、议奏条陈、查看被保举官员、接收各地军情奏报、管理近畿粮台、办理京师巡防事务、节制董福祥部等3支大军。由于无章可循、办事随意,督办大臣精力、才力严重不足,内部分歧严重等因,督办军务处在战局中的实际作用非常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办军务处 甲午战争 光绪帝 奕 翁同龢 李鸿藻 荣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