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劼人:重建女性神话——“大河小说”情爱叙事的的文本阐释 |
胡玉伟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8
|
|
2
|
从曾朴到李劼人: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现代模式的形成 |
杨联芬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3
|
李劼人历史小说叙事艺术论 |
权绘锦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4
|
简论李劼人历史小说的艺术特色 |
李力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2
|
|
5
|
一流学者的学术功底,悲天悯人的文人情怀——吴礼权历史小说研讨会综述 |
鄢文龙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5 |
1
|
|
6
|
生活化的历史叙事——从凌力创作看近年来历史小说的生活化叙事倾向 |
陈娇华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7
|
论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叙事节奏 |
李树槐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8
|
孙犁小说的史笔与创作方法 |
张占杰
|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
2022 |
0 |
|
9
|
论李劼人小说与清末民初文学的关联 |
邓伟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0
|
李煜及南宋末期词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 |
何宗龙
|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1
|
中国传统政治性征——以“三顾茅庐”与《李师师外传》为参照 |
张京华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2
|
李肇《唐国史补》的文学性及其文学艺术史料价值 |
魏耕原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3
|
论凌力历史小说创作的审美风格 |
陈娇华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4
|
李拓之历史小说的现代形态 |
林滨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5
|
唐人小说中李杨题材的历史眼光 |
杨丽
|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5 |
1
|
|
16
|
论李碧华小说的历史书写 |
韩宇瑄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7 |
2
|
|
17
|
李劼人“大河小说”艺术探讨 |
仲雷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8
|
历史演义小说“尚文”“崇史”特征比较——兼论李杨故事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的传承 |
邹建华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9
|
历史的“焦虑”:李劼人新旧《大波》的创作困境 |
刘兴湘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6 |
0 |
|
20
|
评凌力笔下的天子形象 |
刘人锋
|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