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渔诗集倡始之心与半世操觚的矛盾性钩沉
1
作者 张英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4,共6页
明末清初,龆龄即以诗擅名的李渔,生平作诗千余篇,别具手眼有足采而名海内。笠翁提出,诗歌的意境应为“考诸诗词、罕听罕睹为上的‘意取尖新’”,诗作的字句理当“言无稍故、所言事无不新的‘不攘他人一字’”,诗篇的内容需是“圣贤不无... 明末清初,龆龄即以诗擅名的李渔,生平作诗千余篇,别具手眼有足采而名海内。笠翁提出,诗歌的意境应为“考诸诗词、罕听罕睹为上的‘意取尖新’”,诗作的字句理当“言无稍故、所言事无不新的‘不攘他人一字’”,诗篇的内容需是“圣贤不无过、至愚亦有慧的‘忌填塞’”。但在其写作实践中是“套腐后出、假前人之斧斤的‘剿窠袭臼’”与“载旧本之既言、借前人之只字的‘依附古人成说’”,以及“多引古事,迭用人名”。李渔“不屑摹拟”的“倡始之心”,与其“肖于古今”的“半世操觚”存在明显的矛盾性。(宗唐的文学思潮与相同的战乱背景或为促使李渔对唐朝诗歌进行效仿的外部原因,学识气力有限以及诗集仅是一家之言或为导致矛盾形成的内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诗集 诗歌创新 摹拟
下载PDF
唐人稱引《周易》王、韓注側證——以《文選》李善注爲中心
2
作者 顧永新 《岭南学报》 2023年第1期145-164,共20页
唐宋間《周易》文本經歷了最爲重要的一次遞嬗,即從寫本切换至刻本。本文以《文選》李善注所引《周易》王、韓注爲中心,參照約略同時的《後漠書》李賢注,以及稍晚出的官修類書《初學記》引文,同時參校宋刻《周易》經注本,以及敦煌唐寫... 唐宋間《周易》文本經歷了最爲重要的一次遞嬗,即從寫本切换至刻本。本文以《文選》李善注所引《周易》王、韓注爲中心,參照約略同時的《後漠書》李賢注,以及稍晚出的官修類書《初學記》引文,同時參校宋刻《周易》經注本,以及敦煌唐寫本、陸德明《經典釋文·周易音義》、魏徵《群書治要》、李鼎祚《周易集解》、郭京《周易舉正》等唐代或唐前文本或異文資料,從而揭示唐人引文的特徵,並由此回溯唐代文本樣貌,進而探求唐宋《周易》文本遞嬗的規律性。唐人注解及類書引文大體上忠實於原文,基本上可以反映其所從出之底本的原始樣貌,雖然具有個性化和不穩定性的特徵,甚或經過一定程度的主觀改造。總體而言,唐宋《周易》文本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在從寫本時代進入刻本時代的遞嬗過程中大體保持統一,並未發生大的變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選》李善注 《後漢書》李賢注 《初學記》 唐宋《周易》文本 《周易》王弼、韓康伯注
下载PDF
《文选》李善注变迁综述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立群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25,共13页
《文选》注释经历了一个由一到多、又由多到一的过程。从最初李善注显庆三年(658)的上表之本伊始,就产生了不尽一致的传抄本。李善在讲学过程中的不断修订之本,表现出多样的形态,其最终的所谓绝笔之本,则又是对其不断修订之本的统一。... 《文选》注释经历了一个由一到多、又由多到一的过程。从最初李善注显庆三年(658)的上表之本伊始,就产生了不尽一致的传抄本。李善在讲学过程中的不断修订之本,表现出多样的形态,其最终的所谓绝笔之本,则又是对其不断修订之本的统一。监本《文选》的统一整理、刊刻使抄本时代的众多本子加快消失。监本《文选》与平昌孟氏本合并的秀州本,成为第一个合并的本子,其后的广都本、明州本、赣州本,甚至奎章阁本,均是以合并本的面貌出现,合并的传承过程中,二家之注界限的"渐行渐近渐不分",又开始催生出单注本的出现,尤袤刊刻的李善单注本,又从赣州本中脱离出来而独立。总之,《文选》李善注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本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李善注 简约 繁富
下载PDF
韩愈、李翱的经学思想透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宏海 曹清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38,共4页
《论语笔解》是韩愈、李翱对《论语》的新解,今人研究甚少,忽视了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韩、李以心解经、神化孔子和改动经文的经学思想标志着真正开启了宋学,也表明了中国解释学的转向。二者的经学思想的建构对今天理论上的综合创... 《论语笔解》是韩愈、李翱对《论语》的新解,今人研究甚少,忽视了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韩、李以心解经、神化孔子和改动经文的经学思想标志着真正开启了宋学,也表明了中国解释学的转向。二者的经学思想的建构对今天理论上的综合创新,复兴民族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笔解》 韩愈 李翱 经学
下载PDF
敦煌写本李白诗集残卷考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胡秋妍 陶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敦煌写本李白诗集残卷是现存李白诗的最早抄本,其校勘学、版本学和文献学价值极高。通过集中分析残卷中异文产生的原因,对比异文的正误优劣,可以看出写本时代文集编纂和诗歌流传的文本存在变化且各有特点,我们可以异文考订为契机推定诗... 敦煌写本李白诗集残卷是现存李白诗的最早抄本,其校勘学、版本学和文献学价值极高。通过集中分析残卷中异文产生的原因,对比异文的正误优劣,可以看出写本时代文集编纂和诗歌流传的文本存在变化且各有特点,我们可以异文考订为契机推定诗作产生的年代和真伪情况,有助于李白诗歌文本研究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本 李白诗集残卷 诗集编纂 文学文本传抄
下载PDF
《跨鳌集》作者李新生平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延芳 杨兴涓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80-86,共7页
李新是北宋后期蜀地文学家,有《跨鳌集》三十卷传世,《宋史》无传,其他对其生平有所记的史乘,亦过于简略,《四库全书》等对其生平的考证,又语焉不详,且存在舛误。本文参考有关文献,结合李新作品,对其家庭、生卒年、科考、仕履等情况进... 李新是北宋后期蜀地文学家,有《跨鳌集》三十卷传世,《宋史》无传,其他对其生平有所记的史乘,亦过于简略,《四库全书》等对其生平的考证,又语焉不详,且存在舛误。本文参考有关文献,结合李新作品,对其家庭、生卒年、科考、仕履等情况进行考证,辩驳了李新出生于嘉祐七年、上书颂王安石等观点,并在考证的基础上,大体勾勒出李新的人生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新 《跨鳌集》 生平
下载PDF
《歌录》考 被引量:8
7
作者 喻意志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2-56,69,共6页
《歌录》是产生于西晋至南朝宋时 (具体而言即公元 2 70年至 475年 )的一部记录乐府音乐的典籍。唐末宋初时全部散佚。清人王谟曾辑佚此书 ,但有遗漏及考据失实者。今将《歌录》的全部佚文加以分析 ,对其内容、成书及流传等方面进行了... 《歌录》是产生于西晋至南朝宋时 (具体而言即公元 2 70年至 475年 )的一部记录乐府音乐的典籍。唐末宋初时全部散佚。清人王谟曾辑佚此书 ,但有遗漏及考据失实者。今将《歌录》的全部佚文加以分析 ,对其内容、成书及流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录》 考证 《乐府诗集》 《文选》 李善注 佚文 乐府音乐 音乐文献
下载PDF
朝鲜文人李植的文道观及其理学指向——以《大家意选批评》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惠欣 宫官 《东疆学刊》 CSSCI 2019年第3期83-87,112,共6页
李植是朝鲜朝中期汉文四大家之一,深受朱熹理学思想的影响,其文学思想亦与之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理学指向。在“文”与“道”的关系上,李植主张“文道合一”,强调义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注重文辞。具体而言,李植认为“文”与“道”本为一体... 李植是朝鲜朝中期汉文四大家之一,深受朱熹理学思想的影响,其文学思想亦与之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理学指向。在“文”与“道”的关系上,李植主张“文道合一”,强调义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注重文辞。具体而言,李植认为“文”与“道”本为一体,并非两极对立,只是有本末之别。他在《大家意选批评》中以“简”论文、以“意”评文,都体现了其对“文”“道”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植 文道观 《大家意选批评》
下载PDF
《李景鹏文集》:对近30年中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的独特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6,共7页
《李景鹏文集》对中国近30年经济政治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的解读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文集作者提倡并身体力行:把政治生活看成"力的作用场所"加以考察,使政治学研究能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相关的学科打通,把"应然&qu... 《李景鹏文集》对中国近30年经济政治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的解读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文集作者提倡并身体力行:把政治生活看成"力的作用场所"加以考察,使政治学研究能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相关的学科打通,把"应然"的研究和"实然"的研究、思辨的研究和实证的研究、静态的研究和动态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吸收市场经济新观念以优化我国政治学研究工作,等等,很值得年轻的政治学研究者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景鹏文集》 转型研究 知识增量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元遗山文选》与李祖陶的编选理念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春秀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0-115,共6页
清人李祖陶的《元遗山文选》是其所编《金元明八大家文选》之第一家,也是第一部元好问文选。该书继承了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之编选标准特色,首次对元好问文进行了广泛的选择和点评,使后人得窥元好问文的概貌,意义重大。该书所选篇目... 清人李祖陶的《元遗山文选》是其所编《金元明八大家文选》之第一家,也是第一部元好问文选。该书继承了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之编选标准特色,首次对元好问文进行了广泛的选择和点评,使后人得窥元好问文的概貌,意义重大。该书所选篇目约为元好问文的三分之一,在兼顾各种文体的同时,倾向于采录艺术水准高的作品。对所选篇目皆予以评点,条目众多,长短不一。评点内容丰富,而以论人论世、谈诗论文者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祖陶 《金元明八大家文选》 《元遗山文选》
下载PDF
《书衣文录》:无边焦虑的自我缓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64,共6页
书衣文是孙犁"文革"期间在包装书籍之余题写在书衣上的文字,可以说是他独创的一种文体。包书皮、写书衣文是孙犁"文革"期间"消磨时日、排遣积郁"的方式,亦是其操守自保、自我修炼的方式。这些文字是"... 书衣文是孙犁"文革"期间在包装书籍之余题写在书衣上的文字,可以说是他独创的一种文体。包书皮、写书衣文是孙犁"文革"期间"消磨时日、排遣积郁"的方式,亦是其操守自保、自我修炼的方式。这些文字是"文革"现场的直接记述,有一种鲜活的现场感,是了解孙犁当时的生活情状和精神状貌的第一手资料,亦为我们剖析"文革"时期知识分子心态提供了难得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衣文录》 孙犁 “文革”时期
下载PDF
李攀龙及其唐诗选本中的李白接受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焘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3-17,共5页
李攀龙在诗歌创作中透露出的仿李白痕迹,以及其编定的《诗删》对李白古诗的裁汰和对律诗和绝句的突显,反映了他从格调理论深化的角度来理解盛唐诗歌的方式及其自身的矛盾特征。与对待杜诗的态度相比,李攀龙在面对李诗时所透露的诗学观念... 李攀龙在诗歌创作中透露出的仿李白痕迹,以及其编定的《诗删》对李白古诗的裁汰和对律诗和绝句的突显,反映了他从格调理论深化的角度来理解盛唐诗歌的方式及其自身的矛盾特征。与对待杜诗的态度相比,李攀龙在面对李诗时所透露的诗学观念,一体现在古诗创作中对李白不自觉的摹仿方式与其古诗辨体理论的矛盾,二体现在对李诗五律和绝句的拔高与否定其七古歌行之间,涉及到的"唐体"标准的矛盾,三体现在确立所选李诗诗典范时,其雅正观念与诗体观念之间的矛盾。李攀龙对"格调"特色相对较弱的李诗的接受态度,鲜明体现出明中期格调论面临变革的实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攀龙 李白 创作 选本 诗学观念
下载PDF
英藏《太白诗话》的引诗情况与选诗特色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肖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6,共10页
大英图书馆藏清代广州富桂堂刻本《太白诗话》,包含了小说与诗歌选本两种体例,前半部分的小说描绘了李白的传奇人生,在叙事中穿插29首诗来代替人物的说话,其中22首诗出于李白之口,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推动;这29首诗多采用... 大英图书馆藏清代广州富桂堂刻本《太白诗话》,包含了小说与诗歌选本两种体例,前半部分的小说描绘了李白的传奇人生,在叙事中穿插29首诗来代替人物的说话,其中22首诗出于李白之口,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推动;这29首诗多采用七绝、七律的体裁,名家诗作少,无名氏作品居多。后半部分的诗歌选本共收唐诗59首,包括李白诗歌56首,其后杜甫诗歌3首,皆为名篇名作。《太白诗话》所选李白诗歌,首列10首乐府诗,其余46首诗按照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排、五绝、七绝的规律来排列,与沈德潜《唐诗别裁集》的编排顺序相一致。《太白诗话》所选李白诗以五绝、七绝为主,集中在闺怨、赠别、咏怀三种题材和自然清新的风格;56首李白诗中,有37首重出于《唐诗别裁集》,19首新见。《太白诗话》是现存中国古籍的一个特殊范例,是小说与诗歌选本相结合的复合型文本,也是李白接受史研究的新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诗话》 以诗代话 李白诗选 雅俗合流
下载PDF
《元诗选》的文献学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辉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5-70,共6页
清代学者顾嗣立所编选的《元诗选》初、二、三、癸集,共收录元代诗人近3000家,诗作约25000首,是元代诗歌史上的第一部大型诗歌总集。《元诗选》的文献学价值是多方面的。现从《元诗选》的《凡例》、元诗文献搜集、诗人小传等为切入点,... 清代学者顾嗣立所编选的《元诗选》初、二、三、癸集,共收录元代诗人近3000家,诗作约25000首,是元代诗歌史上的第一部大型诗歌总集。《元诗选》的文献学价值是多方面的。现从《元诗选》的《凡例》、元诗文献搜集、诗人小传等为切入点,对《元诗选》的文献学价值进行论析。《元诗选》为保存与整理有元一代诗歌文献作出了巨大贡献,应载入中华文化之史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嗣立 元诗选 文献学价值
下载PDF
近三十年《文选》注释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伟利 《天中学刊》 2018年第2期90-95,共6页
《文选》注释之学作为文选学研究的一个范畴,自建立起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是文选学研究的重点。从1988年迄今,《文选》注释研究经历了由传承创新到拓展深化的嬗变过程。前期研究侧重于继承传统文选学的研究成果,其研究模式主要是将文献... 《文选》注释之学作为文选学研究的一个范畴,自建立起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是文选学研究的重点。从1988年迄今,《文选》注释研究经历了由传承创新到拓展深化的嬗变过程。前期研究侧重于继承传统文选学的研究成果,其研究模式主要是将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结合起来,并出现褒扬李善注、重估五臣注等倾向。而后唐钞《文选集注》的出版,使得《文选钞》、陆善经注等材料成为研究热点。相较而言,后期的《文选》注释研究主要得益于新方法的运用,研究者将不同版本的注释进行比对,找到尽可能接近《文选》注释原貌的本子,达到一种具体而微的整体观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李善注 五臣注 六臣注
下载PDF
《六朝文絜笺注》点校评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明强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6-60,共5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六朝文絜笺注》点校本,是对清代著名的骈文选本《六朝文絜》的黎经诰笺注本的全面整理,为研究六朝骈文和清代骈文学提供基本文献。整理本已刊正原书注文等不少错误,但千虑一失,仍存在标点、引文等方面的错...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六朝文絜笺注》点校本,是对清代著名的骈文选本《六朝文絜》的黎经诰笺注本的全面整理,为研究六朝骈文和清代骈文学提供基本文献。整理本已刊正原书注文等不少错误,但千虑一失,仍存在标点、引文等方面的错误。兹举31例加以考辨,以待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文絜笺注》 许梿 黎经诰 《庾子山集注》
下载PDF
朱熹“李太白始终学选诗,所以好”说刍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曙东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2-25,30,共5页
《文选》是唐代及以后文士们文学创作的艺术渊薮,阅读《文选》也就成了大家学习前代文学作品的必经阶段。朱熹认为李白"始终"学《选》诗,并继而评价其诗"所以好"。朱熹对李白学《选》诗所强调的"始终",具... 《文选》是唐代及以后文士们文学创作的艺术渊薮,阅读《文选》也就成了大家学习前代文学作品的必经阶段。朱熹认为李白"始终"学《选》诗,并继而评价其诗"所以好"。朱熹对李白学《选》诗所强调的"始终",具备"自始至终、一直"和"归根结底、根本上"的双重含义。同时,他基于复古立场对李白诗歌作出的"所以好"的评论,又因其"道文一贯"的学术思想而增添了强烈的道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朱熹 《文选》 诗歌 道文一贯
下载PDF
和版皆川淇园《唐诗通解》的版本渊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成晴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4年第6期121-123,共3页
日本德川时代的儒学家皆川淇园解说的《唐诗通解》一书,在日本曾产生一定影响。该书并非以李攀龙《唐诗选》为直接底本,而是以《唐诗选》在汉地的派生本潘耒评《唐诗选平》或《唐诗选平笺注》为依据进行的解说。文章旨在通过对此特定个... 日本德川时代的儒学家皆川淇园解说的《唐诗通解》一书,在日本曾产生一定影响。该书并非以李攀龙《唐诗选》为直接底本,而是以《唐诗选》在汉地的派生本潘耒评《唐诗选平》或《唐诗选平笺注》为依据进行的解说。文章旨在通过对此特定个案的考察,探寻汉籍在流播日本过程中的沿承与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通解》 《唐诗选》 皆川淇园 李攀龙 潘耒 版本考
下载PDF
李益诗集考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胜明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9,共6页
Based on textual research and comprision,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Anthology of Li Yi,Anthology of Li Junyu and Anthology of Li Shangshu all originate from Anthology of Li Yi with six poems and Preface to the Frontier... Based on textual research and comprision,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Anthology of Li Yi,Anthology of Li Junyu and Anthology of Li Shangshu all originate from Anthology of Li Yi with six poems and Preface to the Frontier Poemsmore tha n Anthology of Li Junyu in nature,and Anthology of Li Yi in Completed Collection of Poems in Tang Dynasty is the fullest ant hology of Li Yi with supplements from Collection of Poems Compiled fo r the Emperorand some other boo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益集 李君虞诗集 李尚书诗集 从军诗序
下载PDF
论《文选集注》的编纂原则及其成书年代
20
作者 范志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89,共8页
斯波六郎先生尝比勘《文选集注》与宋刊单李善注本,发现刊本详于《集注》。探其原因,起初存《集注》本为人所混淆或刊本为后人增补两种考虑,结果则取后人增补立说。此说于考订《集注》成书之年代,影响甚巨。迄今乃有唐世、五代、北宋、... 斯波六郎先生尝比勘《文选集注》与宋刊单李善注本,发现刊本详于《集注》。探其原因,起初存《集注》本为人所混淆或刊本为后人增补两种考虑,结果则取后人增补立说。此说于考订《集注》成书之年代,影响甚巨。迄今乃有唐世、五代、北宋、南宋四说。愚以《集注》编者之原则是删略所收李善注,而以补彼之《文选钞》、陆善经注及《音决》,因称之为"扬钞而抑善"。于《集注》成书年代,余旧从屈守元南宋说,今则合参小尾郊一说,盖以《集注》编纂当受南宋经疏合刻大背景之制约,复取内证二,兼驳他说,欲襄成南宋独尊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集注》 抑善扬钞 后人增添 集注文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