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李白诗歌的顶点抒情
1
作者 杨景龙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6,共10页
在全面继承诗骚以来中国诗歌抒情言志传统的基础上,李白把初盛唐抒情言志诗歌推向令后人望尘莫及的顶点。无论是题材内容的选择处理,还是体裁形式的继承创造,抑或是强烈的主观色彩、丰富的想象力、变化莫测的结构等等,都呈现出在其他时... 在全面继承诗骚以来中国诗歌抒情言志传统的基础上,李白把初盛唐抒情言志诗歌推向令后人望尘莫及的顶点。无论是题材内容的选择处理,还是体裁形式的继承创造,抑或是强烈的主观色彩、丰富的想象力、变化莫测的结构等等,都呈现出在其他时代、其他诗人的诗歌作品中难以模仿复制的“顶点”状态,集中展现了李白的天才诗艺与恢弘壮阔的盛唐气象。李白诗歌的顶点抒情,依托于持续上升、臻于顶峰的伟大时代,厚植于自由繁荣的思想文化沃土,是初盛唐以来持续走高的诗歌抒情性的终端显示,更是诗骚之后、汉魏已还的传统抒情诗艺术的最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诗歌 抒情言志 顶点
下载PDF
李白歌行“叙情长篇”对七言歌行抒情艺术的发展
2
作者 王景 《云梦学刊》 2024年第5期90-99,共10页
清代王闿运谓“李白始为叙情长篇”,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艺术成就。“叙情长篇”指向一批具体的歌行作品,以叙述诗人经历、抒发主体情志为特征,显示出自觉的主体抒情意识。李白七言歌行突破齐梁以来的赋题之法,充分吸收楚骚... 清代王闿运谓“李白始为叙情长篇”,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艺术成就。“叙情长篇”指向一批具体的歌行作品,以叙述诗人经历、抒发主体情志为特征,显示出自觉的主体抒情意识。李白七言歌行突破齐梁以来的赋题之法,充分吸收楚骚精神与汉魏古辞的叙述艺术,并与南朝文人诗歌的情思流转相结合,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这是对七言歌行抒情艺术的重要发展。李白以“叙情长篇”创作赠答歌行,突破了盛唐酬赠歌行以一事一物为兴、篇末致意的模式,从抒情强度和内容深度上,呈现出诗歌史上歌行赠答风气的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七言歌行 叙情长篇 抒情艺术
下载PDF
孙犁抗战小说与中国文学的“征夫-思妇”征戍抒情传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起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8,共10页
孙犁抗战小说的鲜明个人风格,奠基于他同时重视“现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传统”的高度理论自觉。这些作品以“战士思乡”“异地怀人”为审美主线,深度呼应了中国文学“征夫-思妇”母题的征戍抒情传统。其中“抗属家务事”叙述深... 孙犁抗战小说的鲜明个人风格,奠基于他同时重视“现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传统”的高度理论自觉。这些作品以“战士思乡”“异地怀人”为审美主线,深度呼应了中国文学“征夫-思妇”母题的征戍抒情传统。其中“抗属家务事”叙述深刻而丰富地体现了“征夫-思妇”母题的古今意涵及其和合共生关系;“战地儿女情”叙述则以“拟亲属”伦理关系转换和“得胜回头”式跨时空怀想,表现出“拟征夫-思妇”的深层思维路向。“征夫-思妇”征戌抒情传统既有深厚的审美文化积淀,又有中国农业文明家庭结构形态和中华文明连续性特征的文明史基础,具有文明规律之“源”和文学传统之“流”有机融汇、合而为一的艺术优势,孙犁抗战小说的审美经典性就建立在这雄厚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抗战小说 征戍抒情传统 “征夫-思妇”母题 家庭结构 中华文明连续性
下载PDF
明代雅乐曲辞关系考论——以李之藻《頖宫礼乐疏》为中心
4
作者 宋忻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39,I0002,共8页
作为音乐本体的雅乐和作为歌辞的乐章,共同构成了明代典礼仪式中的功能性用乐,明代的雅乐乐章因此具备音乐文学的特质。长期以来,学界将明代雅乐的曲辞关系等同于一字一音,这与明人论述雅乐有所偏差,也不尽符合明代雅乐谱所标记的音乐... 作为音乐本体的雅乐和作为歌辞的乐章,共同构成了明代典礼仪式中的功能性用乐,明代的雅乐乐章因此具备音乐文学的特质。长期以来,学界将明代雅乐的曲辞关系等同于一字一音,这与明人论述雅乐有所偏差,也不尽符合明代雅乐谱所标记的音乐状况。《頖宫礼乐疏》为儒学生员等初学者而作,以明代神乐观演奏的雅乐为依据,较之律吕字谱展现了更多的音乐信息,其目的正在于将国家雅乐相对规范、细致地传承到州县一级。就其中记载所见,丁祭雅乐歌辞的单字演唱以琴瑟十三字操缦法作为节奏方法,乐句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曲辞配合关系,单字和乐句均呈现出音乐本身的丰富性。随着礼学复兴与礼乐教学需求的增加,明代雅乐谱逐渐向标记清晰、通俗的趋势发展,探究相关乐谱,不仅有利于明清雅乐的探索与还原,也为明代文学的歌与诗、声与辞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切入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雅乐 雅乐歌辞 曲辞关系 《頖宫礼乐疏》
下载PDF
美感的引渡——李渝小说中的古典中国
5
作者 吕欣桐 《华文文学》 2023年第6期57-63,共7页
海外华人作家李渝的小说创作蕴藏着前现代的古典中国与西方现代主义这两类重要的美学资源。从1960年代至21世纪初期,李渝的创作风格经历了由中向西、再由西返中的变化过程。李渝关注主体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让书写本身变成抵抗现代性隐... 海外华人作家李渝的小说创作蕴藏着前现代的古典中国与西方现代主义这两类重要的美学资源。从1960年代至21世纪初期,李渝的创作风格经历了由中向西、再由西返中的变化过程。李渝关注主体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让书写本身变成抵抗现代性隐忧与意义匮乏感的最有力的途径。本文从李渝的生平经历、创作主旨、文体特色等角度出发,考察古典中国元素作为一种前现代潜能和本土传统美学资源,如何使得她的写作呈现出复杂多变的面貌。本文聚焦于李渝小说中所体现的跨艺术类别的古典中国元素,包括古典绘画艺术、小说、建筑等,探讨艺术史学术背景和中西交融的阅读经验作为一种独特的“引渡”方式,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李渝的文学写作,使其作品彰显出一种现代与古典彼此圆融的美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渝 古典美学 现代性 绘画 抒情传统
下载PDF
模拟与被模拟:李白七言歌行及其对李梦阳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郝润华 杨旭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2,共6页
李白接受与模拟汉魏六朝古诗而创作的大量七言歌行,是唐诗成就达到最顶峰的标志之一,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也创作出了许多七言歌行,一般认为在题材与风格上他是受了杜甫的影响,其实,从题材... 李白接受与模拟汉魏六朝古诗而创作的大量七言歌行,是唐诗成就达到最顶峰的标志之一,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也创作出了许多七言歌行,一般认为在题材与风格上他是受了杜甫的影响,其实,从题材、语言、艺术手法三个方面考察,他更多地是接受与取法了李白的创作风格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七言歌行 李梦阳
下载PDF
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词 被引量:10
7
作者 罗斯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66,共6页
文章主要从女性文学的角度观照李清照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宋代女性词具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自尊、自强的要求、自恋、自怜的情结等思想感情特色,在艺术上多委婉情深、率真自然、浅白通俗。李清照词集宋代女性词之人成,成为宋... 文章主要从女性文学的角度观照李清照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宋代女性词具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自尊、自强的要求、自恋、自怜的情结等思想感情特色,在艺术上多委婉情深、率真自然、浅白通俗。李清照词集宋代女性词之人成,成为宋代女性词的杰出代表。显然,李清照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过人的抱负,使其词也有一种超乎一般女性词的“丈夫气”,从而兼有女性词和士大夫词之长,成为千古流芳的“易安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空代 女性词 女性文学 文学研究 易学词
下载PDF
论唐宋词的“南唐范式”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兆鹏 胡玉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南唐范式"是唐宋词中有别于"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三大创作范式的一种抒情范式,它起源于五代时期词人韦庄,定型于南唐李煜,而造极于北宋之世,对词体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真... "南唐范式"是唐宋词中有别于"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三大创作范式的一种抒情范式,它起源于五代时期词人韦庄,定型于南唐李煜,而造极于北宋之世,对词体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士大夫之词。"南唐范式"善于书写人生痛苦,善于书写自我的真情实感,常书写怀旧、离别、相思、漂泊等有关内心感受的题材,同时还具备深情美、质朴美、真切美、悲剧美等审美价值。唐宋词的"南唐范式"成就了宋词一代之文学,在词史上有着极为关键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抒情范式 南唐 李煜
下载PDF
走向戏剧性——作为戏剧作品的黎锦晖儿童歌舞剧 被引量:11
9
作者 居其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4年第1期17-24,共8页
本文从戏剧品格这一视角出发,对作为戏剧作品的黎氏儿童歌舞剧在塑造人物、描写事件、推进情节、展开冲突诸方面的成就、手法作了初步归纳和梳理,并且认为,黎锦晖在中国歌剧的『雏形』时代走向戏剧性的探索和创造,不但成就卓著,而且对... 本文从戏剧品格这一视角出发,对作为戏剧作品的黎氏儿童歌舞剧在塑造人物、描写事件、推进情节、展开冲突诸方面的成就、手法作了初步归纳和梳理,并且认为,黎锦晖在中国歌剧的『雏形』时代走向戏剧性的探索和创造,不但成就卓著,而且对今天的歌剧音乐剧创作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锦晖 儿童歌舞剧 冲突 事件 动作 抒情性叙事 戏剧性叙事
下载PDF
长恨歌哭为湘灵——白居易《长恨歌》抒情客体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白居易《长恨歌》有三种主题之争 ,诗人经历及诗作的抒情导向说明 ,其主题应为爱情说 ,但并不完全是李杨之爱 ,而是有诗人爱恋至深的湘灵的影子 ,依据是 :其一为与湘灵之恋是诗人该类生活的主体情感 ;其二为“歌”
关键词 白居易 诗人 《长恨歌》 抒情客体 湘灵 李杨悲剧
下载PDF
从点化唐诗看李煜词对于北宋词的范本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定广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9-154,共6页
李煜词给人总的印象是,极少用典,毫不晦涩,名篇名句流传极广,具有高度的语言独创性。然而,事实上在宋以前词人中,点化唐诗最多、对宋代词人创作方式影响最大的就是李煜,这一点至今未引起人们注意。李煜词对唐诗的点化,均与自身的情调、... 李煜词给人总的印象是,极少用典,毫不晦涩,名篇名句流传极广,具有高度的语言独创性。然而,事实上在宋以前词人中,点化唐诗最多、对宋代词人创作方式影响最大的就是李煜,这一点至今未引起人们注意。李煜词对唐诗的点化,均与自身的情调、意境融为一体,真正达到了运化无痕的境界。北宋人普遍欣赏李煜词,把后主词作为创作范本来学习和借鉴,并将点化唐诗发展成一种普遍的创作方法和技巧。有观点认为宋人对于李煜词批评多于称赞,贬抑甚于推崇,盖是误解了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词 点化 唐诗 北宋词 范本
下载PDF
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探微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晓洁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02-103,111,共3页
李清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女词人,其作品的语言风格自出机杼,在运用叠字、口语入词和善用典故等方面,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和极高的造诣,创造出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
关键词 李清照 语言 风格
下载PDF
李白对唐代之前中国诗歌抒情传统的继承与超越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景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101,共8页
从汉末到盛唐的文人诗歌发展历程,也就是在汉乐府凸显叙事性之后沿着“古诗”开创的抒情路径,逐步完成乐府诗的文人化,将诗歌的抒情性推向高峰的过程,而李白无疑是站在这座高峰之上的标志性人物。正是在对《诗经》《楚辞》、汉魏六朝文... 从汉末到盛唐的文人诗歌发展历程,也就是在汉乐府凸显叙事性之后沿着“古诗”开创的抒情路径,逐步完成乐府诗的文人化,将诗歌的抒情性推向高峰的过程,而李白无疑是站在这座高峰之上的标志性人物。正是在对《诗经》《楚辞》、汉魏六朝文人诗和乐府诗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李白实现了对唐代之前抒情诗艺术的系统总结和整体超越。从中国诗歌抒情与叙事互动转换的关系上说,李白实际上是自风、骚以降包括汉魏六朝诗歌在内的前半部中国古代诗歌史的集大成者,杜甫则是李白之后的后半部中国古代诗歌史的开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唐前诗歌 抒情传统 集大成
下载PDF
通向具象化的言说策略——论李琦诗歌的抒情方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振亚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作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琦的诗歌,隐显适度,在艺术表现上或者采用"思想知觉化"方式,实现心灵与外物的全息共振,强化了意象的鲜活性、整合美与知性化;或者注意寻找意象与象征的联系,创造了雪、远方、灯、茶等高度私人化的"... 作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琦的诗歌,隐显适度,在艺术表现上或者采用"思想知觉化"方式,实现心灵与外物的全息共振,强化了意象的鲜活性、整合美与知性化;或者注意寻找意象与象征的联系,创造了雪、远方、灯、茶等高度私人化的"主题语象",或者向叙事性文学扩张、借鉴,巧施事态艺术技巧,使诗歌的抒情本质融入了新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琦 诗歌 抒情方式
下载PDF
李叔同的歌词创作及其唯美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振波 梁小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52-54,共3页
李叔同的歌词创作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支奇葩。其中,以学堂乐歌为主的唯美歌词创作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题材丰富,感情真挚单纯,透露着浓厚的古典意味,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李叔同 唯美歌词 古典 童趣
下载PDF
近代歌词创作的“文”、“白”之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静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91-100,共10页
以"新民"为目的,近代的"诗"与"乐"重新开始合作,并产生出大量的乐歌作品。但是,在"教育"与"文学","国家"与"私人","工具"与"艺术"间不断... 以"新民"为目的,近代的"诗"与"乐"重新开始合作,并产生出大量的乐歌作品。但是,在"教育"与"文学","国家"与"私人","工具"与"艺术"间不断游弋的身份认同,使近代乐歌的歌词呈现出"浅白"与"文雅"的不同面相。这种语体实践,除了对中国现代的新诗运动具有最初的示范意义外,其所包蕴的复杂的文化内涵也为研究者理解近代文化的多元与丰富、理解那一代人的思考与顾忌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歌 沈心工 曾志忞 李叔同 王国维
下载PDF
翻转一层 境界全出——李商隐诗歌艺术又探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光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0-61,75,共3页
李商隐诗歌抒情艺术可谓婉转多变,在章法上表现出深厚的功力。其诗往往于末联命意,并且翻转一层,宕开一笔,推出一个新的境界,透过常态,达到一般人不能达到的高度,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这种翻转之法,在李商隐那里得到了圆熟运... 李商隐诗歌抒情艺术可谓婉转多变,在章法上表现出深厚的功力。其诗往往于末联命意,并且翻转一层,宕开一笔,推出一个新的境界,透过常态,达到一般人不能达到的高度,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这种翻转之法,在李商隐那里得到了圆熟运用,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艺术 翻转 出人意料 婉转多变
下载PDF
楚骚之苗裔──评邹惟山十四行抒情诗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思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8期113-117,共5页
邹惟山的十四行抒情诗是楚文化的典型体现,继承并发展了楚骚传统,堪称"楚骚之苗裔"。其大致特点主要有忧患时世又满腔柔情、视野开阔且富于象征性、想象灵动而语言华美等。
关键词 邹惟山 十四行抒情诗 楚骚
下载PDF
试论李白《秋浦歌》与王维《辋川集》的异同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振华 《阅江学刊》 2014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李白《秋浦歌》与王维《辋川集》是天宝后期创作的表现江南秋浦胜境和北方蓝田辋川佳境的两组山水诗。尽管王、李二人没有交往唱和,也没有受到对方的影响,但两组诗还是存在相同之处:它们都继承了南朝大谢、小谢山水诗的艺术传统,运用五... 李白《秋浦歌》与王维《辋川集》是天宝后期创作的表现江南秋浦胜境和北方蓝田辋川佳境的两组山水诗。尽管王、李二人没有交往唱和,也没有受到对方的影响,但两组诗还是存在相同之处:它们都继承了南朝大谢、小谢山水诗的艺术传统,运用五绝组诗描写山水景物。《秋浦歌》《辋川集》的差异主要是:李白重主观抒情,王维重客观描摹;李白受民歌影响,追求"诗中有人",王维则受佛禅影响,追求"诗中有画"、"诗中有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秋浦歌》 王维《辋川集》 抒情 描摹 民歌
下载PDF
毛奇龄《西厢记》评点的“词例”论——对元杂剧批评范式的奠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绪容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清初毛奇龄特地拈出"词例"作为评点《西厢记》的核心范畴。毛氏"词例"论多方面阐释了《西厢记》所有且兼通于一般元杂剧的语言、曲律、体制、表演的特点,论析了与之对应的批评标准与方法,初步奠定了元杂剧批评的基... 清初毛奇龄特地拈出"词例"作为评点《西厢记》的核心范畴。毛氏"词例"论多方面阐释了《西厢记》所有且兼通于一般元杂剧的语言、曲律、体制、表演的特点,论析了与之对应的批评标准与方法,初步奠定了元杂剧批评的基本范式,标志了清初戏曲批评的又一座高峰。毛氏提出"词例"论,其宗旨不仅在于为《西厢记》批评立范,还在于为元杂剧乃至中国戏曲批评立范,其中寄寓了他建设中国戏曲批评理论的自觉努力。毛氏"词例"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当今学术界深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例 毛奇龄 《西厢记》评点 文学批评史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