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者主体性与唐诗英译——李商隐诗作英译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徐玉娟 束金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4-61,共8页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精品,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经久不衰,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国内外诸多名家的翻译,唐诗在英语文化圈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传播;然而,唐诗的译介仍然面临挑战,这源于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而...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精品,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经久不衰,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国内外诸多名家的翻译,唐诗在英语文化圈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传播;然而,唐诗的译介仍然面临挑战,这源于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而选择的过程不可避免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形式转换、意义传递或文化移植都需要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在对译者主体性进行理论诠释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哲学阐释学的视角,从"诗歌意义中未定点的存在与阐释"和"译者主体性为唐诗多译本现象的内在理据"两个方面探究李商隐诗作英译的多元阐释现象。多义性作为李商隐诗作的内在本质,是中国古诗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促使译者发挥主体性、对源语文本意义进行多元阐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英译 译者主体性 哲学阐释学 李商隐诗作英译
下载PDF
古词译介与经典重构:美国李清照词的翻译出版 被引量:7
2
作者 季淑凤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103,共6页
指出李清照词在美国翻译出版,并最终入选权威文学选集,重构了经典地位。李清照词呼应了美国诗学传统、社会思潮与学术旨趣共同产生的阅读诉求;而多元化的译者文化身份,以及由此衍生的杂糅翻译策略使美国的李清照词译本呈现多样化特点;最... 指出李清照词在美国翻译出版,并最终入选权威文学选集,重构了经典地位。李清照词呼应了美国诗学传统、社会思潮与学术旨趣共同产生的阅读诉求;而多元化的译者文化身份,以及由此衍生的杂糅翻译策略使美国的李清照词译本呈现多样化特点;最后,美国高校及其他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李清照词译文(本)理念新颖,可读性强,凭借权威文学选集重构了李清照词在美国的经典地位。这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伟大战略在外译选材、译者队伍建设、翻译策略抉择、海外出版社对接及译作经典化构建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借鉴与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词 翻译出版 中国文化 “走出去”
下载PDF
论类书与唐代“檃括体诗”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夏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08-112,共5页
檃括的本义是矫正曲木之工具,其本质在于“改”,也就是不断追求事物的简化。类书的编纂实际上是不断追求简化的过程,一方面表现为具体部类的划分,另一方面也表现在以“标题隶事”“事对”等来简括纷繁复杂的事物上。李峤的120首咏物诗... 檃括的本义是矫正曲木之工具,其本质在于“改”,也就是不断追求事物的简化。类书的编纂实际上是不断追求简化的过程,一方面表现为具体部类的划分,另一方面也表现在以“标题隶事”“事对”等来简括纷繁复杂的事物上。李峤的120首咏物诗将所简括之“标题”在音律、对仗等方面进行调整,使其符合一定的格式,与类书的编纂有相似之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百咏”可视为唐代的“檃括体诗”。考其成因,科举考试的帖经和试策为其成诗的社会因素,而初唐文人争以藻饰相高的文风则是“百咏”成篇的内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书 李峤百咏 檃括体诗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与李商隐诗歌英译的多元阐释 被引量:2
4
作者 束金星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7-80,84,共5页
通过国内外诸多名家的翻译,唐诗,如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在西方得到了广泛传播;然而,唐诗的译介仍然面临挑战,这是因为: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必然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形式转换、意义传递或文化移植都需要发挥译者主体性。在对译者... 通过国内外诸多名家的翻译,唐诗,如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在西方得到了广泛传播;然而,唐诗的译介仍然面临挑战,这是因为: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必然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形式转换、意义传递或文化移植都需要发挥译者主体性。在对译者主体性进行诠释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哲学阐释学的相关理论,从"诗歌意义中未定点的存在与阐释"和"译者主体性是唐诗多译本现象的内在理据"两方面探究李商隐诗歌英译的多元阐释现象;多义性作为李商隐诗歌的内在本质,是促使译者发挥主体性、对源语文本进行多元阐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李商隐诗歌英译 哲学阐释学 未定点
下载PDF
清初遗民诗人李邺嗣诗歌创作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22-25,共4页
李邺嗣出身于浙东鄞县世代官宦之家,少有诗名。他是浙东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挚友,深受其思想影响。抗清失败后,他埋首书斋,自编文集20卷,诗集18卷。对故国的怀恋、隐居乡野的落寞和田园生活的宁静成为他诗歌吟咏的主题,也是他恪守民族大... 李邺嗣出身于浙东鄞县世代官宦之家,少有诗名。他是浙东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挚友,深受其思想影响。抗清失败后,他埋首书斋,自编文集20卷,诗集18卷。对故国的怀恋、隐居乡野的落寞和田园生活的宁静成为他诗歌吟咏的主题,也是他恪守民族大义、不仕新朝的遗民情怀的诗化表现。李邺嗣的诗歌创作在清初浙东诗坛居于重要地位,对开启后世浙东诗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堂诗歌 遗民情怀 文学地位
下载PDF
在率性与快意中升华——论李骞诗集《快意时空》的艺术追求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彝族作家李骞用25年的时间坚持诗歌写作,其诗集《快意时空》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在诗歌写作中的艺术追求:以执着的精神坚守理想,以豪放的姿态追求快意,以率性的情感表达和创造美感。他的诗歌还可以透视出他灵魂世界的另一个侧面——在诗... 彝族作家李骞用25年的时间坚持诗歌写作,其诗集《快意时空》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在诗歌写作中的艺术追求:以执着的精神坚守理想,以豪放的姿态追求快意,以率性的情感表达和创造美感。他的诗歌还可以透视出他灵魂世界的另一个侧面——在诗人与非诗人之间、世俗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沉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李骞诗集 《快意时空》 艺术追求
下载PDF
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论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董素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86-88,共3页
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出现频率很高,主要与诗酒文化的熏陶、当时环境的影响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李清照借酒表达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抒发对爱情的渴望与忧愁,慨叹国家和自身坎坷的命运,真实地展示了她的生命历程。
关键词 李清照词 意象
下载PDF
李白诗文中的否定副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静 《宜宾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74-77,共4页
李白诗文中的否定副词有部分在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它们的基本语义大致可以分为一般否定、禁止或劝诫、对已然的否定、对判断的否定等,但不同意义类别的否定副词之间互相渗透,有统一为"不"(表一般否定)的倾向。此外,李白诗... 李白诗文中的否定副词有部分在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它们的基本语义大致可以分为一般否定、禁止或劝诫、对已然的否定、对判断的否定等,但不同意义类别的否定副词之间互相渗透,有统一为"不"(表一般否定)的倾向。此外,李白诗文中关于这些否定副词的固定搭配和特殊句式比较多,从中可以窥见否定副词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诗文 否定副词 语义 语法功能
下载PDF
《为顾彦先赠妇》李注辨证 被引量:1
9
作者 力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43-47,共5页
《文选》李善注本中"浙江汜"本为"游江汜","全彦先"("令彦先")当为"顾彦先"之失;李善所见两陆之《集》,本诗均题为"为顾彦先作";李善认为《文选》将"上篇‘赠妇’、... 《文选》李善注本中"浙江汜"本为"游江汜","全彦先"("令彦先")当为"顾彦先"之失;李善所见两陆之《集》,本诗均题为"为顾彦先作";李善认为《文选》将"上篇‘赠妇’、下篇‘答’"的士衡组诗与"并是‘妇答’"的士龙组诗并"云‘赠妇’"为"误",未为得。此盖因其没有注意到这里之"赠"可纳"答"所致;"往返"二字盖后人据诗意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顾彦先赠妇》 李注
下载PDF
论李白诗歌中的丝路文化色彩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景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146,共5页
李白是唐代诗人中身上最具有西域和丝路文化色彩的诗人之一。他的西域文化色彩不仅表现在他的诗歌中,更体现在他的家世的西域文化背景上。他的西域情结和西域文化因素不仅是体现在表面的言行风格上,而且也体现在他的骨子里,即思维方式... 李白是唐代诗人中身上最具有西域和丝路文化色彩的诗人之一。他的西域文化色彩不仅表现在他的诗歌中,更体现在他的家世的西域文化背景上。他的西域情结和西域文化因素不仅是体现在表面的言行风格上,而且也体现在他的骨子里,即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上面。他是盛唐时代文化开放和思想开放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中亚和西域文化的熏陶使李白的诗歌具有巨大的文化魅力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成功走向世界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诗歌 西域文化因素 胡化的家世 开放的文化视野
下载PDF
新时期李贺诗歌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加才 柳应明 丁一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35-40,共6页
李贺诗歌研究是新时期唐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从创作心态、神鬼诗创作成因、结构艺术、色彩运用、审美研究、诗理特点、长吉体、李贺诗派、诗歌渊源与影响、与词之关系等多个方面对新时期李贺诗歌的研究成果作了具体的分析、... 李贺诗歌研究是新时期唐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从创作心态、神鬼诗创作成因、结构艺术、色彩运用、审美研究、诗理特点、长吉体、李贺诗派、诗歌渊源与影响、与词之关系等多个方面对新时期李贺诗歌的研究成果作了具体的分析、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李贺诗歌研究 述评
下载PDF
论王琦《李太白诗集注》对萧士赟注的吸收与考辩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佩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15-120,共6页
清人王琦《李太白诗集注》大量吸收了《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中杨齐贤、萧士赟注。他在借鉴时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对萧注进行了大胆的质疑,力陈己见;第二,对前人观点予以吸收,同时补充可靠材料,对萧注进行细致辨析;第三,注重批判地继承萧... 清人王琦《李太白诗集注》大量吸收了《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中杨齐贤、萧士赟注。他在借鉴时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对萧注进行了大胆的质疑,力陈己见;第二,对前人观点予以吸收,同时补充可靠材料,对萧注进行细致辨析;第三,注重批判地继承萧氏的笺注成果;第四,接受前人对萧注的改进,透彻解读太白诗意;第五,本着客观平和的心态纠正萧氏解诗刻意比附时事之处;第六,在吸收萧注时也有其保守的一面,疏于详考。王琦对萧注的吸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非全盘接纳或是轻率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琦 萧士赟 《李太白诗集注》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下载PDF
“移动镜头”和“长镜头”——试论李白山水诗的取象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秋红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李白的山水诗境界开阔,飘逸流转。这种审美特征的形成,离不开李白独特的取象方式。借鉴影视镜头理论来看,李白的山水诗常常使用"移动镜头"和"长镜头"取象,因而山水景物富于动感、完整连贯,并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感情... 李白的山水诗境界开阔,飘逸流转。这种审美特征的形成,离不开李白独特的取象方式。借鉴影视镜头理论来看,李白的山水诗常常使用"移动镜头"和"长镜头"取象,因而山水景物富于动感、完整连贯,并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我"为主而山水为从,无限风景眼前流过;"以我观群动,以动开万境"。王世贞所言"太白佳境"恰是运用"长镜头"和"移动镜头"取象法所产生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镜头 长镜头 李白山水诗 取象特征
下载PDF
高丽文学家李齐贤写真在中韩两国的流播与真赞的误读
14
作者 马金科 杨雅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6,I0002,共7页
高丽文学家李齐贤的写真(画像)、真赞及题诗的创作及其在中韩的流播,没有被研究界特别重视,画像与摹写、木刻,赞与题诗的相应年代模糊不清,疑点较多,时人、后人的真赞与诗由于主体间性的差异对当时李齐贤多有误读,很有研究的必要。李齐... 高丽文学家李齐贤的写真(画像)、真赞及题诗的创作及其在中韩的流播,没有被研究界特别重视,画像与摹写、木刻,赞与题诗的相应年代模糊不清,疑点较多,时人、后人的真赞与诗由于主体间性的差异对当时李齐贤多有误读,很有研究的必要。李齐贤的画像及真赞在中韩两国的创作、流传和误读,体现了两国文化交流的密切与隔膜,也是不在场后人的心理虚像的表现。缕清写真、真赞以及题诗的时间脉络,明晰由画像到版刻肖像的变化过程,对于澄清过去的混乱认识、进一步认识高丽文学家李齐贤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齐贤写真 真赞 流播 误读
下载PDF
《李白资料汇编》补遗刍议
15
作者 李振中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66-71,共6页
《李白资料汇编》的问世,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李白在后世的接受与影响提供了较为全面而珍贵的资料,然而仍有遗珠之憾。对其进行补遗,对于全面了解和研究李白在后世的接受与影响,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补遗,应注重以下几点:注重搜集后... 《李白资料汇编》的问世,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李白在后世的接受与影响提供了较为全面而珍贵的资料,然而仍有遗珠之憾。对其进行补遗,对于全面了解和研究李白在后世的接受与影响,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补遗,应注重以下几点:注重搜集后世化用杜甫寄赠李白诗句的资料,继续注重搜集与李白有关的文学或文化现象资料,注重搜集别集中诗文题目不含李白词语意象而诗文中却又涉及李白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资料汇编》 杜甫诗句 文学或文化现象 李白词语意象
下载PDF
新解偶得——读李白、屈原诗词有感
16
作者 冯纪忠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1-63,69,共4页
著名建筑学家冯纪忠教授,系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第一任院长,现旅居美国。此次回国与我校建筑系师生座谈,讲解有关建筑诗情,遂有本文,特刊登之,以飨读者。
关键词 李白 《菩萨蛮》 屈原 《九歌·山鬼》 诗歌
下载PDF
易安词的海外传播与流变
17
作者 黄立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4-30,共7页
李清照是我国女诗人中的第一人,易安词的影响力持续至今。时至上个世纪,易安词被西方学者广泛地翻译研究。在许多西方学者眼中,李清照是中国最优秀的女诗人,她的词作不仅展现了大量优美意象和诗意境界,更呈现了"双性同体"的... 李清照是我国女诗人中的第一人,易安词的影响力持续至今。时至上个世纪,易安词被西方学者广泛地翻译研究。在许多西方学者眼中,李清照是中国最优秀的女诗人,她的词作不仅展现了大量优美意象和诗意境界,更呈现了"双性同体"的创作特色,即她的作品既有女性的幽怨温婉,也有男性的豪情气概。李清照对中国酒文化的展现增强了易安词在西方文化中的吸引力,而西方学者笔下的易安词所含有的丰富性意象使李清照的作品极富现代气息,西方学者对李清照的另类诠释也让我们读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学接纳的态度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安词 李清照 双性同体 酒文化 性意象
下载PDF
三《礼》注与《毛诗》关系考论
18
作者 孔德凌 《济宁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0-13,共4页
三《礼》注与《毛诗》的关系体现在三《礼》注与《毛诗》经文、《毛诗序》、《毛诗传》三方面的关系上。通过对郑玄所作三《礼》注的考察,可以发现三《礼》注中引《诗》、解《诗》不仅用"三家《诗》",同时也涉及《毛诗》经文... 三《礼》注与《毛诗》的关系体现在三《礼》注与《毛诗》经文、《毛诗序》、《毛诗传》三方面的关系上。通过对郑玄所作三《礼》注的考察,可以发现三《礼》注中引《诗》、解《诗》不仅用"三家《诗》",同时也涉及《毛诗》经文、《毛诗序》及《毛诗传》,已经初步显露出融合今古文《诗经》学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 毛诗序 毛诗传 三《礼》注 关系
下载PDF
茅于美的李清照词英译及启示
19
作者 葛文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17-121,共5页
茅于美的《漱玉撷英:李清照词英译》是易安词英译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译本。译者坚持诗词翻译是创造性工作,更是一种跨文化的文学移植事业。因此,茅于美发挥主体性,使得李清照词译文彰显出深受读者认可的创造性。《漱玉撷英》成功的背后,... 茅于美的《漱玉撷英:李清照词英译》是易安词英译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译本。译者坚持诗词翻译是创造性工作,更是一种跨文化的文学移植事业。因此,茅于美发挥主体性,使得李清照词译文彰显出深受读者认可的创造性。《漱玉撷英》成功的背后,凝结着茅于美的词人、学者与译家三重文化身份动因,故而使得她的李清照词英译克服文化障碍,呼应读者阅读视野,而更加将原词的情感传译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于美 李清照词 英译 译者文化身份
下载PDF
具体事物、语词与诗人之在——论李森的诗
20
作者 马丽娅 《昭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7-51,共5页
李森用回到具体事物的方式来拯救被工具理性扼杀了的事物。他的诗歌呈现三种拯救的方式:其一,用一种类似于现象学的还原方法,将观念的事物还原为具体的事物,将现成的事物还原为可能的事物,破解僵死的隐喻,让事物自己言说;其二,尝试语词... 李森用回到具体事物的方式来拯救被工具理性扼杀了的事物。他的诗歌呈现三种拯救的方式:其一,用一种类似于现象学的还原方法,将观念的事物还原为具体的事物,将现成的事物还原为可能的事物,破解僵死的隐喻,让事物自己言说;其二,尝试语词不同的转化流动方式,让词与物在互相关联、互相生发、互相照亮中更为明显;其三,诗人主体处于隐没的状态,在沉默中敞开,在敞开中聆听,谛听到神性的召唤。通过这三条路径,诗人被从孤独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森的诗 具体事物 语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