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造妇女:《李双双小传》与20世纪50年代女性解放的可能与限度
1
作者 刘婧 《励耘学刊》 2023年第2期226-243,309,310,共20页
在20世纪50年代女性解放的论域内,《李双双小传》具有无可回避的典型性与症候性。本文从既往研究鲜少论及的推进“李双双”之名首次在公共空间被称呼的发起者入手,重解“李双双”的命名逻辑及与之关联的主体性生成问题,进而提出“女性... 在20世纪50年代女性解放的论域内,《李双双小传》具有无可回避的典型性与症候性。本文从既往研究鲜少论及的推进“李双双”之名首次在公共空间被称呼的发起者入手,重解“李双双”的命名逻辑及与之关联的主体性生成问题,进而提出“女性共同体伦理”和“情感势能”两个概念,并分析集体化时期二者分别关涉的基于性别经验和伦理转化的共同体建构以及两性/家庭政治改造中的情感因素等问题。作为一种“足够好的解放”,“李双双”式的经验有其启示,也自然有其限度,值得更多的反思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双双小传》 女性解放 女性共同体伦理 情感势能
下载PDF
另一个世界——三个银幕女性的塑造和社会主义中国的信仰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裴亚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新中国银幕上的经典女性形象有很多,但是如果引入"社会主义的信仰表达"问题,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当电影艺术家在涉及"非现世的世界"的时候,怎样处理这个可被表述为"封建迷信的世界",不同的艺术家将会选择... 新中国银幕上的经典女性形象有很多,但是如果引入"社会主义的信仰表达"问题,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当电影艺术家在涉及"非现世的世界"的时候,怎样处理这个可被表述为"封建迷信的世界",不同的艺术家将会选择不同的态度;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也会选择不同的态度。本文选取《白毛女》《祝福》和《李双双》三个创作于新中国17年时期的影片,借助这些影片对喜儿、祥林嫂和李双双三个女性形象的塑造,试图证实以下判断:存在于不同艺术家个体和时代之间的关于信仰表达问题的差异,经过历史的流变,到1958年以后,那种被称之为封建迷信的"信仰",将会被另一种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或说是共产主义信仰完全代替。在我们看来,社会主义乌托邦,也是关乎"另一个世界"的想象,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的真实经验在现实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的双重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毛女》 《祝福》 《李双双》 社会主义中国 信仰表达
下载PDF
从“公”到“私”:中国当代文学女性形象之变迁——以《李双双小传》《人到中年》与《杜拉拉升职记》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6-52,共7页
在李准《李双双小传》、谌容《人到中年》与李可《杜拉拉升职记》三部作品中,李双双、陆文婷、杜拉拉三位女性处在时代社会中心,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她们都无一例外地拼命工作着。在今天看来,她们的命运与性格是社会的缩影:从计划经济走... 在李准《李双双小传》、谌容《人到中年》与李可《杜拉拉升职记》三部作品中,李双双、陆文婷、杜拉拉三位女性处在时代社会中心,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她们都无一例外地拼命工作着。在今天看来,她们的命运与性格是社会的缩影: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女性之命运变迁与写照。论文尝试从社会时代背景、国家与个体的关系、女性解放的历程等角度来理解以她们为代表的当代文学女性形象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双双小传》 《人到中年》 《杜拉拉升职记》 女性形象 时代变迁
下载PDF
十七年时期妇女解放的路径与反思--以电影«马兰花开»«李双双»为例
4
作者 侯业智 邱荣华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7-82,101,共7页
电影《马兰花开》与《李双双》是艺术性地再现十七年时期妇女解放状况的重要影视文本。十七年时期,国家提倡男女平等,提高和保障女性的政治婚姻权利和地位,鼓励女性参与社会劳动,女性因此获得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两个电影文本既展现了... 电影《马兰花开》与《李双双》是艺术性地再现十七年时期妇女解放状况的重要影视文本。十七年时期,国家提倡男女平等,提高和保障女性的政治婚姻权利和地位,鼓励女性参与社会劳动,女性因此获得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两个电影文本既展现了十七年时期妇女解放的新趋向,生动地塑造了社会主义“新女性”形象,同时也间接地呈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双重空间中遭遇的矛盾冲突、男性标准对女性意识的束缚等涉及妇女解放深层次问题的现象。这些现象引发我们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时期 妇女解放 《马兰花开》 《李双双》
下载PDF
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四个妇女形象的文学史意义
5
作者 刘江 《开封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7-41,共5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典型的妇女形象。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老舍笔下的虎妞、杨沫笔下的林道静和李凖笔下的李双双都是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典型的妇女形象,她们不同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妇女形象,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祥林嫂是中国文学史...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典型的妇女形象。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老舍笔下的虎妞、杨沫笔下的林道静和李凖笔下的李双双都是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典型的妇女形象,她们不同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妇女形象,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祥林嫂是中国文学史上封建妇女的终结性典型形象;虎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为小市民出现的妇女形象,是反映中国妇女现代性萌芽的标志性人物;林道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为成长中的知识分子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妇女形象;李双双是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妇女主人翁的典型形象。从祥林嫂到虎妞,到林道静,再到李双双,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妇女典型形象的演变过程,概括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展示了中国妇女的政治意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这些妇女形象还留给我们另外一些思考,即我们的文学创作者必须具有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观意图,而且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树立“写时代、写历史”的创作理念,这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祥林嫂 虎妞 林道静 李双双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银幕新人的生成——电影《李双双》再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64,共15页
电影《李双双》塑造的女主人公李双双,以其大公无私、美丽爽朗的形象成为社会主义时期银幕新人的代表。影片中李双双的政治意识以一种浑融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以涵容民间公义、情理的方式来发挥作用,从中可见出,乡村传统的道德伦理、... 电影《李双双》塑造的女主人公李双双,以其大公无私、美丽爽朗的形象成为社会主义时期银幕新人的代表。影片中李双双的政治意识以一种浑融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以涵容民间公义、情理的方式来发挥作用,从中可见出,乡村传统的道德伦理、情感结构和生活经验在新人的主体生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李准将敢于斗争和“不记仇”的性格赋予李双双,创造出一种理想化的主体形态。喜旺则代表着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大多数农民的状态,通过“先结婚后恋爱”,转变为更加符合农业合作化运动要求的主体,而双双也和喜旺建立起一种更为平等的夫妻关系。在新人的塑造过程中,编剧、导演与演员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张力,从中亦能够看到上海电影传统与延安电影传统的对话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双双》 社会主义新人 农业合作化运动 李准 鲁韧
下载PDF
电影《李双双》:隐忧与憧憬
7
作者 秦越 吕东亮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24-128,共5页
电影《李双双》不仅表达了李准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隐忧,也表达了他对乡村理想化生活的憧憬。围绕着隐忧和憧憬两条主线,我们可以看到乡村女性参与公共生活所遇到的阻碍与释放的魅力、乡村青年所面临的困境和愿景以及乡... 电影《李双双》不仅表达了李准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隐忧,也表达了他对乡村理想化生活的憧憬。围绕着隐忧和憧憬两条主线,我们可以看到乡村女性参与公共生活所遇到的阻碍与释放的魅力、乡村青年所面临的困境和愿景以及乡村干群关系的矛盾和温情。影片通过在说笑中说理的叙事策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时期的乡村生活中的新变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彰显了这部电影在十七年轻喜剧电影中独特的魅力和非凡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双双》 李准 隐忧 憧憬 轻喜剧
下载PDF
李双双:从更深的土里“泼辣”出来——试探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型妇女”的一种生成史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娜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56,共24页
李双双是一个深刻烙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妇女生命状态、在时代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艺术形象。本文探讨这一妇女“新人”和她的“泼辣”性格的生成、演变与接受的历史。以小说《李双双小传》、电影《李双双》、豫剧《李双双》和社会对李... 李双双是一个深刻烙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妇女生命状态、在时代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艺术形象。本文探讨这一妇女“新人”和她的“泼辣”性格的生成、演变与接受的历史。以小说《李双双小传》、电影《李双双》、豫剧《李双双》和社会对李双双的接受为文本基础,将李双双放回1958-1963年社会历史变动的土壤和李准写“新人新事”“问题”小说的脉络中,从李准对时代现实中的问题的敏感,调动乡土文化、伦理资源来回应政治政策的能力,以及对乡村妇女的生活、生命史的理解等层面,探讨李双双和她的“泼辣”的生成史及其历史、政治、文化、思想意涵。在如上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小说、电影、豫剧中李双双的“泼辣”塑造,实蕴含着将时代要求的“集体精神”与传统中国人有关“义”“理”“公道”等价值进行有效连接,然后在此一亦新亦旧的义理的践行中通过细腻感通他人、以承担为乐的生命状态,以生成一种新中国妇女的精神风貌与价值形态。这些具有重要思想、实践意义和高度洞察的思考、文艺创作,并没有随着时代转换消失其意义,而有待关心中国妇女现实与未来的人们认真重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双双 “泼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型妇女”/妇女“新人”
原文传递
“像李双双一样表演”——以张瑞芳为个案的研究(1960-1964) 被引量:1
9
作者 万笑男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79,共13页
1962-1963年,伴随着电影《李双双》的放映,农村妇女李双双被社会主义国家官方话语塑造成"一心为公、大公无私"的代言人。与此同时,李双双的扮演者张瑞芳的公众形象也得以重塑,成为具有道德规范力量的社会主义模范人物。本文... 1962-1963年,伴随着电影《李双双》的放映,农村妇女李双双被社会主义国家官方话语塑造成"一心为公、大公无私"的代言人。与此同时,李双双的扮演者张瑞芳的公众形象也得以重塑,成为具有道德规范力量的社会主义模范人物。本文以张瑞芳为个案,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女演员在传播国家意识形态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公众形象的建构以及自我认同。女演员在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以及现代国家的集体想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们在对社会主义国家官方话语服膺与回应的过程中,参与了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建构,影响着性别体制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瑞芳 李双双 公众形象 自我认同
原文传递
《李双双小传》及相关书籍的封面设计
10
作者 褚亚静 龚小凡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1年第8期48-50,共3页
文章主要是对《李双双小传》及其相关书籍封面设计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李双双人物形象的特点,其次分析了李双双相关书籍封面图像的三种表现风格:版画风格、水墨画风格、线描风格等;最后分析了相关书籍封面的上下文图式、左右文图式、... 文章主要是对《李双双小传》及其相关书籍封面设计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李双双人物形象的特点,其次分析了李双双相关书籍封面图像的三种表现风格:版画风格、水墨画风格、线描风格等;最后分析了相关书籍封面的上下文图式、左右文图式、图含文式等构图形式。研究李双双书籍的封面设计对于当代书籍的装帧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双双 书籍封面 图像风格 构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