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ntextualizing Lu Xun's Early Thought and Poetics in the Journal Henan 被引量:1
1
作者 Jon Eugene von KowaUis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8年第3期388-423,共36页
In this paper I will re-contextualize Lu Xun's early thought, as evidenced in his lengthy classical-style essays,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issues in literature,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aesthetics during an era when ... In this paper I will re-contextualize Lu Xun's early thought, as evidenced in his lengthy classical-style essays,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issues in literature,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aesthetics during an era when China was facing profound cultural changes. Part of their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way they provide us with an unabashed glimpse at what Lu Xun set out to accomplish, early on, in his new-found literary career. Although they are mainly the product of his final Lehrjahre (years of study) in Japan, the fact that he chose to include the two longest of them in the very first pages of his important 1926 anthology Fen (The grave) indicates that he considered the views expressed therein neither too immature nor too pass- to reprint at the height of his career as a creative writer. In fact, he wrote that one of his reasons for doing so was that a number of the literary figures and issues treated in these essays had, ironically, taken on an increased relevance for 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The central concern of all the essays turns on questions of cultural crisis and transition. What I propose to do in this paper is to re-examine the essays within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y first appeared, i.e., the expatriate Chinese journal Henan, then published in Tokyo as an unofficial organ of the anti-Manchu Tongmenghui (Revolutionary Alli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xun Zhou Zuoren Mara Poetry Henan (Journal) Tongmenghui Lu xun's early essays Lu xun's poetics "Wenhua pianzhi lun "Moluo shi li shuo "Po e'sheng lun"
原文传递
古词译介与经典重构:美国李清照词的翻译出版 被引量:7
2
作者 季淑凤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103,共6页
指出李清照词在美国翻译出版,并最终入选权威文学选集,重构了经典地位。李清照词呼应了美国诗学传统、社会思潮与学术旨趣共同产生的阅读诉求;而多元化的译者文化身份,以及由此衍生的杂糅翻译策略使美国的李清照词译本呈现多样化特点;最... 指出李清照词在美国翻译出版,并最终入选权威文学选集,重构了经典地位。李清照词呼应了美国诗学传统、社会思潮与学术旨趣共同产生的阅读诉求;而多元化的译者文化身份,以及由此衍生的杂糅翻译策略使美国的李清照词译本呈现多样化特点;最后,美国高校及其他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李清照词译文(本)理念新颖,可读性强,凭借权威文学选集重构了李清照词在美国的经典地位。这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伟大战略在外译选材、译者队伍建设、翻译策略抉择、海外出版社对接及译作经典化构建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借鉴与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词 翻译出版 中国文化 “走出去”
下载PDF
舍尔其谁也——李白词真实性验证 被引量:2
3
作者 木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6,共12页
从诗歌史、音乐史、词体发生史的演变历程,以及版本、作者背景、作品诸多方面综合考察,李白词可以确认为真实的存在。《宫中行乐词》八首、《清平调》三首、《清平乐》四首,三组作品均为李白在天宝二年于宫廷应制写作,分别写作于该年早... 从诗歌史、音乐史、词体发生史的演变历程,以及版本、作者背景、作品诸多方面综合考察,李白词可以确认为真实的存在。《宫中行乐词》八首、《清平调》三首、《清平乐》四首,三组作品均为李白在天宝二年于宫廷应制写作,分别写作于该年早春、仲春和暮春,在题材和写法上顺承而下,清晰显示了词体诞生之际的蜕变痕迹和发生历程。《菩萨蛮》《忆秦娥》在李白临别宫廷的诗作中也可以一一得到对应和验证,"玉阶空伫立",是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与"结桂空伫立"的重新组合与词体表达,玉阶专指宫廷,较早见于陆机《班婕妤》;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李白同期诗作《灞陵行送别》中字字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体起源 李白词 应制写作 宫廷文学 词体发生史
下载PDF
李白词真伪考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拥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2-65,共4页
今人多以《尊前集》作为李白存词的有力证据,然宋人所见《尊前集》并未载李白《清平乐》,也未载其《菩萨蛮》词。从李白词作本身来看,传为李白的应制的《清平乐》词,不类应制之作的体制,用语也与当时史料不合,而且佳、灰韵合用,与李白... 今人多以《尊前集》作为李白存词的有力证据,然宋人所见《尊前集》并未载李白《清平乐》,也未载其《菩萨蛮》词。从李白词作本身来看,传为李白的应制的《清平乐》词,不类应制之作的体制,用语也与当时史料不合,而且佳、灰韵合用,与李白近体诗中皆单独使用此两部韵的惯例不符。《菩萨蛮》词系宋人据耳闻所得,无相关材料印证。基本可以肯定,今本《尊前集》所载的李白《清平乐》词四首,《菩萨蛮》词二首,以及最早见于明本《尊前集》的李白《连理枝》词皆不应定为李白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词 尊前集 清平乐 菩萨蛮
下载PDF
论李后主词在词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克强 张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4-151,共8页
李后主是五代时期的著名词人,其词对后世影响极大,千年词学史对李煜词的认识有一个起伏而又深化的过程。宋人从社会政治角度批评李煜词为亡国之音,但又对其词的艺术成就极为倾心。明代及清初则奉李煜词为本色正宗,给予很高的评价。常州... 李后主是五代时期的著名词人,其词对后世影响极大,千年词学史对李煜词的认识有一个起伏而又深化的过程。宋人从社会政治角度批评李煜词为亡国之音,但又对其词的艺术成就极为倾心。明代及清初则奉李煜词为本色正宗,给予很高的评价。常州词派虽然否定李煜词的正宗地位,却也能从多方面阐发其艺术价值。清末民初李煜词受到新旧词学家的一致推崇,新派词学家对其评价尤高。在词学史上,词学思潮的变化不断影响对李煜词的认识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 亡国之音 正变 本色当行
下载PDF
李清照宋词中的“花样人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宛悦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0-73,共4页
李清照在一生所创作诗词中,营造出大量花的意象,用花述说着自己的独特"花样人生"。她托花言志,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怀表达了不同人生阶段的生活、思想情感、人生境遇。诗词中以女性为抒情主体,敢于向整个封建社会敞开自己的心... 李清照在一生所创作诗词中,营造出大量花的意象,用花述说着自己的独特"花样人生"。她托花言志,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怀表达了不同人生阶段的生活、思想情感、人生境遇。诗词中以女性为抒情主体,敢于向整个封建社会敞开自己的心扉,倾吐作为女性的喜怒哀乐。用花赋予了自我独特的生命内涵。至此,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女性第一次成为有血有肉,有自己内心世界的、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在文学诗词领域里有了属于女性自我灵魂的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花的意象 女性情怀 花样人生
下载PDF
略论回族先民李珣词作成就
7
作者 许兴宝 李增林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2-86,94,共6页
李王旬是回族先民 ,他以卓尔不群精神 ,于“夺春艳以争鲜”的花间创作主体倾向之外 ,另开“境界高远 ,词格庄重一路”。以词显现人格亦较为成功 ,对宋祁、晏殊、欧阳修、柳永、周邦彦、苏轼。
关键词 回族先民 xun 花间词 人格 文化
下载PDF
清新明丽——五代词人李词的审美特质
8
作者 张美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0-73,共4页
李是五代西蜀花间词人中的一名重要作家。他的词风清新明丽,主要体现在白描手法、清新优美的意境、清丽自然的语言和清空善转的结构等四个方面。李的这种词风赋予了其词与花间风调有别的艺术风采,不仅为浓香腻粉的花间词坛增添了一道清... 李是五代西蜀花间词人中的一名重要作家。他的词风清新明丽,主要体现在白描手法、清新优美的意境、清丽自然的语言和清空善转的结构等四个方面。李的这种词风赋予了其词与花间风调有别的艺术风采,不仅为浓香腻粉的花间词坛增添了一道清新明丽的风景线,也因此奠定和确立了他在花间词坛乃至五代词史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殉词 花间词 清新明丽 审美特质
下载PDF
论曹勋词的雅化
9
作者 吴冬红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65-68,共4页
曹勋为北宋末年慢词大家,其词作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融入了自我的人格精神和审美趣味,含蓄典雅,推动了文人词的雅化。内容上以士大夫的高情雅趣修正花间绮艳题材,以词言志,使词向风雅精神回归;艺术手法上以才学为词,追求... 曹勋为北宋末年慢词大家,其词作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融入了自我的人格精神和审美趣味,含蓄典雅,推动了文人词的雅化。内容上以士大夫的高情雅趣修正花间绮艳题材,以词言志,使词向风雅精神回归;艺术手法上以才学为词,追求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这些都与时代风尚、本人丰富的学识、艺术趋尚及其父曹组的创作命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勋词 雅化 诗化 高雅情趣 含蓄
下载PDF
易安词的海外传播与流变
10
作者 黄立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4-30,共7页
李清照是我国女诗人中的第一人,易安词的影响力持续至今。时至上个世纪,易安词被西方学者广泛地翻译研究。在许多西方学者眼中,李清照是中国最优秀的女诗人,她的词作不仅展现了大量优美意象和诗意境界,更呈现了"双性同体"的... 李清照是我国女诗人中的第一人,易安词的影响力持续至今。时至上个世纪,易安词被西方学者广泛地翻译研究。在许多西方学者眼中,李清照是中国最优秀的女诗人,她的词作不仅展现了大量优美意象和诗意境界,更呈现了"双性同体"的创作特色,即她的作品既有女性的幽怨温婉,也有男性的豪情气概。李清照对中国酒文化的展现增强了易安词在西方文化中的吸引力,而西方学者笔下的易安词所含有的丰富性意象使李清照的作品极富现代气息,西方学者对李清照的另类诠释也让我们读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学接纳的态度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安词 李清照 双性同体 酒文化 性意象
下载PDF
论梅溪词的“李长吉之韵”
11
作者 王睿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86-90,共5页
史达祖的《梅溪词》被姜夔称为"有李长吉之韵"。这一说法被历代词人广泛引述并表示肯定。"有李长吉之韵"是梅溪词在意味和风格上学习李贺的结果,并表现在"意在言外"和"警迈"两个方面。这种现... 史达祖的《梅溪词》被姜夔称为"有李长吉之韵"。这一说法被历代词人广泛引述并表示肯定。"有李长吉之韵"是梅溪词在意味和风格上学习李贺的结果,并表现在"意在言外"和"警迈"两个方面。这种现象可以从梅溪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找到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达祖 梅溪词 李长吉之韵
下载PDF
茅于美的李清照词英译及启示
12
作者 葛文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17-121,共5页
茅于美的《漱玉撷英:李清照词英译》是易安词英译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译本。译者坚持诗词翻译是创造性工作,更是一种跨文化的文学移植事业。因此,茅于美发挥主体性,使得李清照词译文彰显出深受读者认可的创造性。《漱玉撷英》成功的背后,... 茅于美的《漱玉撷英:李清照词英译》是易安词英译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译本。译者坚持诗词翻译是创造性工作,更是一种跨文化的文学移植事业。因此,茅于美发挥主体性,使得李清照词译文彰显出深受读者认可的创造性。《漱玉撷英》成功的背后,凝结着茅于美的词人、学者与译家三重文化身份动因,故而使得她的李清照词英译克服文化障碍,呼应读者阅读视野,而更加将原词的情感传译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于美 李清照词 英译 译者文化身份
下载PDF
《全金元词·李孝光词》校补
13
作者 陈增杰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41-45,共5页
唐圭璋编《全金元词》,据清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收录元李孝光词22首,然尚多遗阙疏误。兹略述李孝光《五峰词》流布情况,据山东省图书馆珍藏之明抄本《李五峰集》,对《全金元词?李孝光词》作校补,校订字句,补充词题,并辑录佚词五首,... 唐圭璋编《全金元词》,据清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收录元李孝光词22首,然尚多遗阙疏误。兹略述李孝光《五峰词》流布情况,据山东省图书馆珍藏之明抄本《李五峰集》,对《全金元词?李孝光词》作校补,校订字句,补充词题,并辑录佚词五首,酌加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金元词》 李孝光 佚作 校勘
下载PDF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研究
14
作者 赵秀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1-23,29,共4页
虚假陈述是证券欺诈民事行为的一种,本文探讨了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法律性质,认为它既有违约责任,又有侵权责任,还有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应借鉴国外相当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 虚假陈述是证券欺诈民事行为的一种,本文探讨了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法律性质,认为它既有违约责任,又有侵权责任,还有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应借鉴国外相当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最后分析了虚假陈述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因虚假陈述受到损害的投资者,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合同和赔偿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虚假陈述 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 违约责任 中国
下载PDF
伤春悲秋烛照下的两性思维——浅谈温庭筠、李煜词中的儿女情与风云气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丛丛 王建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9-22,共4页
在中国传统诗词中,"伤春悲秋"是反复咏叹又写不尽的主题,而在词的王国里,伤春与悲秋又各偏爱不同的抒情主体,他们诉说着不同的景情关系,使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形成不同的情感内涵,打造出别样的悲剧性,通过这些我们能品味出温庭... 在中国传统诗词中,"伤春悲秋"是反复咏叹又写不尽的主题,而在词的王国里,伤春与悲秋又各偏爱不同的抒情主体,他们诉说着不同的景情关系,使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形成不同的情感内涵,打造出别样的悲剧性,通过这些我们能品味出温庭筠词和李煜词中不同比重的儿女情与风云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春 悲秋 温词 李词 女性 男性
下载PDF
李珣的渔父词和《南乡子》组词 被引量:2
16
作者 牛晓风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5-8,共4页
李是五代前蜀的波斯裔词人,作为花间词人,他的作品中有两类题材摆脱了花间词风,其风格清新自然,在唐五代甚至整个词史中都是另辟新境和独树一帜的作品。本文试分析李的渔父词和《南乡子》组词,并通过和前代同题材词所作的比较,从中看... 李是五代前蜀的波斯裔词人,作为花间词人,他的作品中有两类题材摆脱了花间词风,其风格清新自然,在唐五代甚至整个词史中都是另辟新境和独树一帜的作品。本文试分析李的渔父词和《南乡子》组词,并通过和前代同题材词所作的比较,从中看其独特之处以及在词史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殉 渔父词 《南乡子》 组词
下载PDF
论李煜词几类常见意象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爽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62-64,共3页
"意象"是创作主体和客体相融合的产物,是客体中寄寓了主体的主观情思的具体形象,是客体经过主体的艺术物化所产生的结果。李煜词中的意象运用丰富多彩,其中有"愁"意象、"梦"意象、"月"意象,这... "意象"是创作主体和客体相融合的产物,是客体中寄寓了主体的主观情思的具体形象,是客体经过主体的艺术物化所产生的结果。李煜词中的意象运用丰富多彩,其中有"愁"意象、"梦"意象、"月"意象,这些意象的运用,有助于我们对李煜的词作深一层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词 愁意象 梦意象 月意象 审美意蕴
下载PDF
呐喊者与看客的“言”下之意——从鲁迅到“现实鲁迅”与“科幻鲁迅”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福贵 向天一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9-199,239,240,共13页
小说文本本为虚构之作,作者以"言"而喻之,便衍生出对其概念、叙事、内容、审美以及伦理人性等方面诸多不能已于言者的解读与判断。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领军"言者"--鲁迅,既有着"言"之于呐喊的深切体验,也... 小说文本本为虚构之作,作者以"言"而喻之,便衍生出对其概念、叙事、内容、审美以及伦理人性等方面诸多不能已于言者的解读与判断。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领军"言者"--鲁迅,既有着"言"之于呐喊的深切体验,也有着"言"之于叙事的悲悯书写,在同时抵达"狂言"与"谎言"的彼岸,用着怪异奇谲的人物所"言"实现了叙述背后人性紊乱的悲喜恶善。从鲁迅"呐喊者"的三重身份与小说"看客"的两种身份切入,作横的对比与纵的分析,能够理解不同叙述立场背后衍生出"两言"--狂言与谎言所表达的理想主题、文本意蕴与现实意义,包括"两言"的意识与方向、困途与抉择、传承与希望。鲁迅在"沉默"的失声中不失颤动、不失希望;在"笑"的狂欢中不乏厉声、不乏绝望,由此可进一步反思"狂言"与"谎言"在传统与现代的思想交锋中产生的文化价值与人文精神。"狂言"在莫言小说中继续"呐喊","谎言"在刘慈欣小说中折射,接续上了"现实鲁迅"与"科幻鲁迅"的思想关联,共同构成了"鲁迅文化"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言” 狂言 谎言 呐喊者 看客 莫言 刘慈欣
原文传递
李珣词:回汉共融的先声 被引量:2
19
作者 穆宏燕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1,共7页
李珣是唐代波斯籍词人,可能由海上丝路入华,侨居蜀中,以贩卖香料为生,著有词集《琼瑶集》。李珣词为极其纯熟地道的汉语文学词曲,语言准确流畅,意境高妙,在思想表达上非常自然地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自己所用,同时在其中又融入了与其家... 李珣是唐代波斯籍词人,可能由海上丝路入华,侨居蜀中,以贩卖香料为生,著有词集《琼瑶集》。李珣词为极其纯熟地道的汉语文学词曲,语言准确流畅,意境高妙,在思想表达上非常自然地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自己所用,同时在其中又融入了与其家族身世相关的诸多意象。李珣词承载着作者的浓浓乡愁和身世飘零、去国怀乡的情感,而其语言上的纯熟性,完全弥合了其母国文化与侨居地文化之间的界限,体现出作者与汉民族语言和文化传统积极共融、共融中又有着特定的自我身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珣词 回汉共融 海上丝路 香料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