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性与现代性成功“对接”的典范——重读《李有才板话》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萌羽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3年第2期111-113,共3页
本文立足于赵树理创造的文本世界,通过对其代表作《李有才板话》的重新解读,探讨该作品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上所呈现出的民族性和现代性特征。
关键词 《李有才板话》 民族性 现代性
下载PDF
以自己的话语言说人生——论《乡里旧闻》
2
作者 张占杰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6-82,共7页
晚年的孙犁历尽沧桑,洗尽铅华,他所失去的并不是进取之心和呼唤之力,而只是更多地关注内心真实的感受,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以难得的"赤子之心"面对世界。无论是在逝去的世界中咀嚼人生,还是接续小说家散文的余脉,《... 晚年的孙犁历尽沧桑,洗尽铅华,他所失去的并不是进取之心和呼唤之力,而只是更多地关注内心真实的感受,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以难得的"赤子之心"面对世界。无论是在逝去的世界中咀嚼人生,还是接续小说家散文的余脉,《乡里旧闻》的写作宗旨在于寻找自己的话语方式,以表现云淡风轻之后孙犁对于这个世界的独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话语方式 小说家散文 文体
下载PDF
《文选》李善注音义术语“同、通”述
3
作者 邸宏香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23-27,共5页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选录了东周至南朝梁约800年间130余位作家的诗文700余篇,分为37类.其中包括很多梁代以前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对于梁以前的文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历代多家为之作注,...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选录了东周至南朝梁约800年间130余位作家的诗文700余篇,分为37类.其中包括很多梁代以前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对于梁以前的文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历代多家为之作注,在所有注本中以李善注影响最大、流传极广.千百年来,《文选》和李善注相互依存,注以文传,文以注显.《文选》李善注共六十卷,注释中大量使用“同”“通”等术语,诸如“音义通”、“音义同”、“古字通”、“古字同”、“某某同”、“某某通”、“古今字通”、“古今字同”等详释汉字的形音义.我们通过梳理《文选》李善注中“同”“通”术语,并对这些术语的使用情况进行辨析与总结,进而揭示李善释《文选》时使用这些术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明文选》 李善注 音义
下载PDF
Lancaster’s prophecy and i School’s aspiration: A cross-time discourse analysis
4
作者 YANG Xu YU Liangzhi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2018年第1期179-180,共2页
Against the increasing marginalization of libraries and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discipline(LIS)in the iSchool movement,this paper performs a Foucauldian discourse analysis of Lancaster’s famous prophecy o... Against the increasing marginalization of libraries and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discipline(LIS)in the iSchool movement,this paper performs a Foucauldian discourse analysis of Lancaster’s famous prophecy of the extinction of libra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cross-time discourse analysis lis Lancaster’s PROPHECY I school’s AsPIRATION
原文传递
图书情报学教育使命的意义构建与认知差异——基于话语分析的中美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平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54,共4页
通过话语分析发现,中美两国图情教育在教育使命认知的程度、范畴和个体性上存在差异。中国图情教育缺乏对教育使命、价值、目标的关注与阐述;美国图情教育机构则在社会、组织和个人多个层面阐述自身教育使命。通过长期使命与短期使命结... 通过话语分析发现,中美两国图情教育在教育使命认知的程度、范畴和个体性上存在差异。中国图情教育缺乏对教育使命、价值、目标的关注与阐述;美国图情教育机构则在社会、组织和个人多个层面阐述自身教育使命。通过长期使命与短期使命结合、整体使命与个体使命结合的路径,可以促使中国图情教育使命的意义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情报学教育 话语分析 教育使命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