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姚雪垠文学道路的“故乡”与“他乡”之旅
1
作者 王宗辉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6-91,共6页
在姚雪垠的人生成长过程中,开封、南阳等河南历史文化名城均留下了他的足迹。这些足迹与姚雪垠走过的文学道路密不可分,开封是青年时代的姚雪垠求学与办刊之地,南阳为姚雪垠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文化工程意义的项目。在当代河南文学作家作... 在姚雪垠的人生成长过程中,开封、南阳等河南历史文化名城均留下了他的足迹。这些足迹与姚雪垠走过的文学道路密不可分,开封是青年时代的姚雪垠求学与办刊之地,南阳为姚雪垠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文化工程意义的项目。在当代河南文学作家作品经典化序列中,姚雪垠不仅重视传世作品的创作,而且重视文化名人的自我建设工作。从河南出发的姚雪垠并未把文学创作与交往活动局限于“故乡”之内,而是通过作品的译介出版走向了“他乡”,在世界舞台上传播着中国作家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雪垠 《李自成》 河南 故乡 他乡
下载PDF
明清之际的历史选择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生玺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2-137,共6页
在三方角逐的明清之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呈现出多种可能性并存的多元化走向,明王朝、李自成和关外的清军,都具备成为胜利者的历史机遇。历史最终以满清定鼎中原而尘埃落定,明朝和李自成多次错误的主动的历史选择,发挥了相当的关键性作用... 在三方角逐的明清之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呈现出多种可能性并存的多元化走向,明王朝、李自成和关外的清军,都具备成为胜利者的历史机遇。历史最终以满清定鼎中原而尘埃落定,明朝和李自成多次错误的主动的历史选择,发挥了相当的关键性作用。清军原先是愿意和明朝议和的,但崇祯却错失了这个机会。在李自成向北京进军时,崇祯在调吴三桂援京或者南迁问题上又再失时机。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若与清方谈判或者固守北京,也很可能取得胜利。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归根到底要通过主观能动性的正确选择方能得以具体体现,这就是明清之际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李自成 历史选择 政治格局 多元化 崇祯 吴三桂
下载PDF
明末农民起义“均田免粮”研究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澍 吕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5,共6页
20世纪以来,学界对明末农民起义"均田免粮"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主要涉及"均田免粮"提出的背景、内容、实施情况以及对"均田免粮"的总体评价等问题,相关讨论对深入认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以来,学界对明末农民起义"均田免粮"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主要涉及"均田免粮"提出的背景、内容、实施情况以及对"均田免粮"的总体评价等问题,相关讨论对深入认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研究中,仁智互见,对其梳理有助于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 明末农民起义 均田免粮
下载PDF
试论“甲申史剧”——《李闯王》的艺术价值与现代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贾冀川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1-64,共4页
1944年3月,郭沫若在国统区中心重庆发表《甲申三百年祭》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出现了不少以李自成起义为题材的戏剧作品,阿英的《李闯王》是艺术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本文对《李闯王》的人物形象、主题和编剧艺术进行了剖... 1944年3月,郭沫若在国统区中心重庆发表《甲申三百年祭》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出现了不少以李自成起义为题材的戏剧作品,阿英的《李闯王》是艺术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本文对《李闯王》的人物形象、主题和编剧艺术进行了剖析,指出了该剧在艺术上的成功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起义 阿英 《李闯王》
下载PDF
农民革命及其叙事——重读《李自成》 被引量:1
5
作者 詹玲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95-100,共6页
姚雪垠的《李自成》从构思写作到全部出版,横跨"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及之后四个历史时段。其漫长的写作历程与戏剧性遭际,造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学史现象。重读《李自成》,既是对农民革命叙事工程的... 姚雪垠的《李自成》从构思写作到全部出版,横跨"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及之后四个历史时段。其漫长的写作历程与戏剧性遭际,造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学史现象。重读《李自成》,既是对农民革命叙事工程的谱系梳理,又是对变革年代文学、历史与政治错综交结关系的深入挖掘、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 农民革命
下载PDF
明清之际红夷大炮在清八旗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决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鸿亮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4-69,共6页
16 4 4年是中国历史上天翻地覆的一年 ,清八旗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几经交战 ,终于问鼎中原。大顺军之所以不敌八旗军 ,除了李自成决策层素质欠缺与大战略失误以外 。
关键词 明清之际 红夷大炮 李自成大顺军
下载PDF
红夷大炮与李自成大顺军的衰亡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鸿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1-35,共5页
大顺政权军力十分有限;没有把当时先进军事技术的代表─欧式红夷大炮的制造、使用以及作战方法的变革提到日程上来。因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说明,军事科技尤其是火炮技术的落后成为大顺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李自成大顺军 八旗清军 红夷大炮
下载PDF
红夷大炮与清顺战争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鸿亮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4-19,共6页
16 4 4年是中国历史上天翻地覆的一年 ,清八旗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几经交战 ,终于问鼎中原。大顺军之所以不敌八旗军 ,除了李自成决策层综合素质欠缺与大战略失误以外 ,也与其不注重军器作战方式的变革 ,如包括红夷大炮在内的火器的制造和... 16 4 4年是中国历史上天翻地覆的一年 ,清八旗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几经交战 ,终于问鼎中原。大顺军之所以不敌八旗军 ,除了李自成决策层综合素质欠缺与大战略失误以外 ,也与其不注重军器作战方式的变革 ,如包括红夷大炮在内的火器的制造和大规模的使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夷大炮 清八旗军 李白成大顺军
下载PDF
关于李自成归宿问题论争的思考
9
作者 马海平 高锦花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13-115,121,共4页
关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归宿问题,历来争论不休,目前“通山说”、“夹山说”以及“青城说”成鼎足之势。三家在对李自成归宿问题的讨论中,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于支撑论点的史料的详细考证和甄别,史料使用的随意性较强;在史学方法上... 关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归宿问题,历来争论不休,目前“通山说”、“夹山说”以及“青城说”成鼎足之势。三家在对李自成归宿问题的讨论中,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于支撑论点的史料的详细考证和甄别,史料使用的随意性较强;在史学方法上,过分倚重家谱和民间传说,使得论证本身缺乏科学性,立论基础薄弱。论争中在学风方面也存在问题,如不求甚解、党同伐异、缺乏沟通等。若这些问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纠正,就永远无法还原历史本来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 学术论争 史学研究
下载PDF
李自成最终隐归慈利县四十八寨说献疑
10
作者 余新忠 杨春君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45-49,共5页
慈利县四十八寨地区百姓认为李自成最终隐归四十八寨,慈利县文史工作者也认为李自成到过四十八寨。考察四十八寨的传说、遗迹和明末清初的历史,可以肯定,李自成余部在四十八寨地区有过活动,但不能将李自成余部的活动认为是李自成的活动... 慈利县四十八寨地区百姓认为李自成最终隐归四十八寨,慈利县文史工作者也认为李自成到过四十八寨。考察四十八寨的传说、遗迹和明末清初的历史,可以肯定,李自成余部在四十八寨地区有过活动,但不能将李自成余部的活动认为是李自成的活动。明清之际,传言甚多,李自成身死而又冒出其隐居的说法只是一个传言,并不符合李自成的行事风格和明清之际的历史。李自成隐居传言同明末清初的其他传言一样,都有着政治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李自成 四十八寨 传言
下载PDF
再祭明亡甲申年——重温毛泽东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11
作者 张文木 《学术前沿》 2013年第23期62-73,95,共13页
明末甲申年,作为失败者的崇祯和作为胜利者的李自成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二者零和式的内耗成就了满人入主中原的勃勃雄心。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及全面抗战的达成,1945年,中国抗战取得了胜利。这两段具有惊人相似之处的历史,却有着迥异的... 明末甲申年,作为失败者的崇祯和作为胜利者的李自成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二者零和式的内耗成就了满人入主中原的勃勃雄心。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及全面抗战的达成,1945年,中国抗战取得了胜利。这两段具有惊人相似之处的历史,却有着迥异的结局。在满汉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候,明末农民军没有和崇祯达成民族统一战线,这是导致李自成和崇祯悲剧的关键原因。重温并比较这两段历史,其中关于民族统一战线、地缘政治和"关外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将给未来中国以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 明末甲申年 毛泽东 民族统一战线
下载PDF
英雄的改造:从集体到个人——谈《车厢峡》中的李自成形象
12
作者 詹玲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4-77,共4页
《李自成》中的李自成,极力将自己融入集体的队伍,他的力量实现于集体,他的自由也因集体的解放而获得。剥除掉李自成形象中的公共部分,我们很难设想他还能剩下些什么。《车厢峡》中,李冯试图填补除却公共部分后,真正属于李自成自我的那... 《李自成》中的李自成,极力将自己融入集体的队伍,他的力量实现于集体,他的自由也因集体的解放而获得。剥除掉李自成形象中的公共部分,我们很难设想他还能剩下些什么。《车厢峡》中,李冯试图填补除却公共部分后,真正属于李自成自我的那一部分。按照既往对英雄的构想建构出的新李自成形象,孤独、冷漠,以实现自我为追求目标,表面看很个人,实质与李冯创造的其他英雄群像一般无二,并没有因此而获得独特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 自我 集体 个人 英雄
下载PDF
兴安车厢峡方位考
13
作者 张沛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0-92,共3页
"李自成智出车厢峡"是明末农民战争中,尤其是李自成生平事业中极重要的一件事。但车厢峡在兴安州什么地方,历来众说纷纭。通过检阅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肯定了清代学者严如关于车厢峡在陕西兴安州安康县(今安康市汉滨区)西... "李自成智出车厢峡"是明末农民战争中,尤其是李自成生平事业中极重要的一件事。但车厢峡在兴安州什么地方,历来众说纷纭。通过检阅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肯定了清代学者严如关于车厢峡在陕西兴安州安康县(今安康市汉滨区)西北王莽山与牛山间的上下团山和上下松树坝一带(即今八一水库以北的傅家河峡谷地区)的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 车厢峡 兴安州 方位 考证
下载PDF
李自成与秦东战争文化简论
14
作者 白赵峰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74-82,共9页
李自成的战争活动与秦东社会有着密切的交集。李自成与白水王二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李自成的战争足迹遍及秦东各地,发生了众多的故事和传奇,成为文学艺术作品和文化景观的丰富源泉;李自成起义军在秦东得到了积极响应,合阳党守素和大荔... 李自成的战争活动与秦东社会有着密切的交集。李自成与白水王二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李自成的战争足迹遍及秦东各地,发生了众多的故事和传奇,成为文学艺术作品和文化景观的丰富源泉;李自成起义军在秦东得到了积极响应,合阳党守素和大荔刘汝魁是典型代表;以李自成为纽带,可以深入了解明末农民起义与秦东战争文化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 秦东 战争文化
下载PDF
李自成与黄土文化——解读李自成崛起之谜
15
作者 张静 谢世详 《榆林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6-8,共3页
黄土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升华,是由儒文化、道文化、佛文化及侠文化相互交融而成的崭新文化。黄土文化不断吸纳各文化的精华,成为高档文化。李自成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取代朱明王朝的大顺帝,自然有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黄... 黄土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升华,是由儒文化、道文化、佛文化及侠文化相互交融而成的崭新文化。黄土文化不断吸纳各文化的精华,成为高档文化。李自成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取代朱明王朝的大顺帝,自然有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黄土文化哺育了他,有这佛、儒、道、侠及农耕游牧各文化有序融汇,恰当匹配,不断积淀而产生的黄土文化的长年哺育,才成就了李自成最终成为大顺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 黄土文化 融合 孕育
下载PDF
回顾刘再复与姚雪垠的论争
16
作者 周志雄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9-54,共6页
姚刘之争反映的是两代作家、学者对文艺理论问题基本看法的不同,是中国当代文论系统转换中出现的观念冲突。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姚雪垠的历史小说和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都是我们当代文学的重要文学资源。姚刘之争的论争方式是值得反思... 姚刘之争反映的是两代作家、学者对文艺理论问题基本看法的不同,是中国当代文论系统转换中出现的观念冲突。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姚雪垠的历史小说和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都是我们当代文学的重要文学资源。姚刘之争的论争方式是值得反思的,这表现在以政治批判代替文学论争,在论争中使用武断的谩骂式语言。对此,我们需要重申批评家和作家的雅量,需要维护文学批评的正常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雪垠 刘再复 文学主体性 《李自成》
下载PDF
短暂的辉煌——李自成的心理传记分析
17
作者 杨玲 舒跃育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第2期59-64,共6页
李自成的人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出身低微的他在较短的时间内推翻了统治我国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走上人生的巅峰。但令人困惑的是,他的命运却在此时急转直下,迅速走向败亡并退出历史舞台。如果从李自成自身的角度看,致使他走向失败的关... 李自成的人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出身低微的他在较短的时间内推翻了统治我国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走上人生的巅峰。但令人困惑的是,他的命运却在此时急转直下,迅速走向败亡并退出历史舞台。如果从李自成自身的角度看,致使他走向失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本研究拟从心理传记学视角,通过分析导致他失败的人格特征来阐释其令人费解的生命谜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征 心理传记 李自成
下载PDF
《李自成·第二卷》综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丛论之一
18
作者 廖四平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6,共6页
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主要描写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与明朝的斗争、李自成与张献忠之间的矛盾、明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以及李自成、高夫人、刘宗敏、崇祯等一系列人物,揭示了明末农民与官僚地主之间的尖锐对立、明朝统... 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主要描写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与明朝的斗争、李自成与张献忠之间的矛盾、明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以及李自成、高夫人、刘宗敏、崇祯等一系列人物,揭示了明末农民与官僚地主之间的尖锐对立、明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朝政的混乱以及明朝必然灭亡的原因,也揭示了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及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迅速发展壮大及失败的原因。小说线索主次分明,结构宏伟严谨,人物众多而又个性鲜明,注重多方面地刻画人物,情节跌宕起伏、舒缓自如,语言丰富多彩,民族特色鲜明。小说也存在着拔高、净化、美化人物,过分关注人物的阶级性而忽视其人性等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 崇祯 农民起义 茅盾文学奖
下载PDF
生在李继迁寨,家在常峁墕村——解读李自成故里之谜
19
作者 张静 谢世详 《榆林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26-29,共4页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故里在何方?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他们共同的结论是:李自成米脂县李继迁寨人,即他的家在李继迁,他的籍贯是李继迁。通过对有关李自成的传说、成长地、青少年活动遗迹、祖坟等多方考察论证,认为李自成...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故里在何方?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他们共同的结论是:李自成米脂县李继迁寨人,即他的家在李继迁,他的籍贯是李继迁。通过对有关李自成的传说、成长地、青少年活动遗迹、祖坟等多方考察论证,认为李自成是生在李继迁寨,长在常峁墕村。李继迁寨只是其出生地,他的家在明米脂县双泉里二甲常峁墕村,今横山县石窑沟乡常峁墕村。所以李继迁寨和常峁墕村应都是他的故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继迁寨 常峁墕村 李自成故里
下载PDF
毛泽东的“李自成情结”及其启示
20
作者 吴庆生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9-23,共5页
毛泽东对李自成的'流寇主义'以及进京以后旋即败退的事迹,深情关注,深沉思考,并以史为鉴,以李为戒,告诫共产党人不要重犯胜利后骄傲、执政后腐败的错误.
关键词 毛泽东 “李自成情结” 反对“流寇主义” 反对骄傲 反对腐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