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 Dazhao’s Conception of Modern State Before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1
作者 ZHANG Guopeng CUI Me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2年第12期693-701,共9页
Based on the following two points that one is the social disorder resulted from the“republic”since the Revolution of 1911 and the other is constant reflection 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political values of western po... Based on the following two points that one is the social disorder resulted from the“republic”since the Revolution of 1911 and the other is constant reflection 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political values of western political parties,Li Dazhao places his hope on awakening and strength of the people to deal with the gap between republican political ideal and social realit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inally.This kind of emphasis and expectation on the power of people makes up a key factor assisting Li Dazhao’s early conversion to Marx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dazhao conception of the state political party the common people
下载PDF
李大钊对建构中国自主历史学知识体系的贡献--纪念《史学要论》出版100周年 被引量:1
2
作者 邹兆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9,共8页
李大钊在100年前推出的《史学要论》是中国学者探索建构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的开端。在该书中,他广泛吸收中外学者的探讨成果,以唯物史观为指引论述了历史学理论的诸多基本问题,提出了建构新的历史学体系的很多有益构想。时至今日,他... 李大钊在100年前推出的《史学要论》是中国学者探索建构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的开端。在该书中,他广泛吸收中外学者的探讨成果,以唯物史观为指引论述了历史学理论的诸多基本问题,提出了建构新的历史学体系的很多有益构想。时至今日,他对这个体系的构想,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价值。在讨论建构中国自主历史学知识体系的当下,重温李大钊的那些鲜活思想,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史学要论》 历史学知识体系
下载PDF
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
3
作者 任鹤飞 梁夕雯 高路杨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在国家危亡之际,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青年人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推动青年思想发展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青年用科学理论改造人生观和世界观,牢固树立家国情怀,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爱... 在国家危亡之际,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青年人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推动青年思想发展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青年用科学理论改造人生观和世界观,牢固树立家国情怀,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爱国青年毅然投身创造“青春中华”的伟大革命实践当中,也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青年教育思想。在教育形式、内容和目标上,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与当前国家提出的“大思政课”教育理念高度契合。二者的有效融合,对于当前做好青年思想工作,构建“大思政课”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青年教育 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再认识
4
作者 朱文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48,共7页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撰写于他写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篇和下篇期间,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具有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都高度重视对《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而对《再论问题与主义》的研究则相...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撰写于他写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篇和下篇期间,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具有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都高度重视对《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而对《再论问题与主义》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忽视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写作上紧密的内在联系,因而遮蔽了《再论问题与主义》的独到之处和重要价值。《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更为重要的是,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肇始和开端,可谓《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姊妹篇,这两篇文章珠联璧合,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标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在中国全面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篇经典文献,而《再论问题与主义》则是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方向的第一篇经典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再论问题与主义》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五四时期李大钊的公共交往
5
作者 张静 陈珺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12,共6页
五四时期,李大钊以学校、社团、报刊媒体等公共空间为平台,开展公共交往活动。他积极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通过自身言行,拓展了近代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空间,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凭借公共交往活动,李大钊引导大批有志青年人走... 五四时期,李大钊以学校、社团、报刊媒体等公共空间为平台,开展公共交往活动。他积极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通过自身言行,拓展了近代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空间,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凭借公共交往活动,李大钊引导大批有志青年人走上革命道路,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公共交往 公共空间 马克思主义 五四时期
下载PDF
红色文化视阈下李大钊数字形象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甘霖 任皓雪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0-124,130,共6页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李大钊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之一。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数字化手段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挖掘、修复和再现成为了保护红色文化资源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李大钊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之一。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数字化手段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挖掘、修复和再现成为了保护红色文化资源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以李大钊数字形象为例,详细阐述了李大钊数字人形象设计的方法与原则。同时利用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实现精准化、个性化传播,有利于促进全民红色文化教育,鼓励全民对于红色文化的参与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数字人 红色文化 李大钊形象
下载PDF
文本分类理论指导下李大钊纪念馆与故居公示语英译研究
7
作者 李景峰 陈翼龙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6-30,共5页
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文本分类理论为指导,分析李大钊纪念馆与故居公示语英译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公示语翻译策略:对于信息型和感染型功能同样突出的文本,一般优先传递信息;对于信息型和表情型功能同样突出的文本,应以信息优先,一定程度... 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文本分类理论为指导,分析李大钊纪念馆与故居公示语英译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公示语翻译策略:对于信息型和感染型功能同样突出的文本,一般优先传递信息;对于信息型和表情型功能同样突出的文本,应以信息优先,一定程度上也能兼顾表情功能;对于表情型和感染型功能同样突出的文本,一般优先实现感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公示语英译 李大钊纪念馆 李大钊故居
下载PDF
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及当代启示
8
作者 程强 高贤栋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9,共9页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李大钊的爱国主义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青年求学时期形成的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思想;第二阶段是归国创办报刊时形成的以改造中国为目标的爱...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李大钊的爱国主义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青年求学时期形成的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思想;第二阶段是归国创办报刊时形成的以改造中国为目标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三阶段是“五四运动”后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爱国主义思想。随着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不断深入,也展示了他从朴素的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爱国者的过程,其深邃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爱国主义思想 共产主义
下载PDF
困境、路径与价值:李大钊文化现代化思想探析
9
作者 周郑 李银兵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5,共9页
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拓荒者”,也是中华文化在危机中开新局的“举旗人”。面对中华文化受到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而陷入发展困境之状况,李大钊立足于中国“实境”,提出在肯定中华传统文化蕴含“容人并... 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拓荒者”,也是中华文化在危机中开新局的“举旗人”。面对中华文化受到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而陷入发展困境之状况,李大钊立足于中国“实境”,提出在肯定中华传统文化蕴含“容人并存的雅量”与“自信独守的坚操”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启迪作用,以夯实经济基础为支撑,以推动政治建设为保障,以统一思想为引领,形成经济政治思想的整体合力,最终实现中华文化现代性重构。李大钊关于文化现代化的思想,不仅开辟了中华文化现代化的正确方向,赋予中华文化主体性活力,同时也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 文化 现代化
下载PDF
论李大钊的“第三新文明”构想及其现实意义
10
作者 翟成鹏 孟凡东 张小刚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7,14,共8页
近代,由于东方文明“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方文明又“疲惫于物质之下”,东西方文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于是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一种崭新的文明来改变这一被动的局面。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使得李大钊深受启发,再加上马克思主... 近代,由于东方文明“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方文明又“疲惫于物质之下”,东西方文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于是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一种崭新的文明来改变这一被动的局面。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使得李大钊深受启发,再加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李大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第三新文明”的构想。一方面,李大钊强调我们既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吸收和借鉴西方先进社会文明,从而能够调和与融通东西方文明之长处;另一方面,其“第三新文明”构想的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厚植当代青年文化自信之底气,还可以真正发挥“两个结合”的现实指引,从而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发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第三新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现实意义
下载PDF
李大钊精神融入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11
作者 王念琪 王雅馨 《成才之路》 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
李大钊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将李大钊的思想融入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让学生深刻领会李大钊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学习李大钊的革命气节、高尚情操以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李大钊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将李大钊的思想融入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让学生深刻领会李大钊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学习李大钊的革命气节、高尚情操以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从李大钊精神产生的背景、李大钊精神的内涵、李大钊精神融入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李大钊精神融入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促进学生继承和弘扬李大钊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李大钊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精神内涵 立德树人
下载PDF
重识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2
作者 侯且岸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1,共8页
发表于1919年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上占有奠基性的地位,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然而,人们对这篇文章内在价值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李大钊的“思辨”切入,紧紧... 发表于1919年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上占有奠基性的地位,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然而,人们对这篇文章内在价值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李大钊的“思辨”切入,紧紧围绕“唯物史观”的阐释,结合文本内外的实践活动,对《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作深入、具体的动态分析,能够引出更深刻的思想理论命题和更严谨的学术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
下载PDF
新时代读懂李大钊的五个向度
13
作者 吕新斌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3,共7页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新时代读懂李大钊,需要着眼于五个向度:一是地域文化滋育的向度,应深入了解李大钊生于斯、长于斯的燕赵大地;二是革命精神锻造...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新时代读懂李大钊,需要着眼于五个向度:一是地域文化滋育的向度,应深入了解李大钊生于斯、长于斯的燕赵大地;二是革命精神锻造的向度,应深入领会李大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以身淬炼;三是思想播火传薪的向度,应深入把握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四是以百姓心为心的向度,应深入体察李大钊心中始终装着劳苦大众的人民立场;五是异质美德通合的向度,应深入感悟李大钊身上德厚流光的伟大人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伟大建党精神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对李大钊的系统纪念及其政治价值
14
作者 吴兴德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85-98,共14页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于1927年被反动军阀残忍杀害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开展了广泛多样的纪念活动。其中,中共中央在李大钊就义、公葬李大钊、庆祝建党15周年、中共七大等重要历史节点,组织了周期性、多形式、分层次的纪念活动...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于1927年被反动军阀残忍杀害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开展了广泛多样的纪念活动。其中,中共中央在李大钊就义、公葬李大钊、庆祝建党15周年、中共七大等重要历史节点,组织了周期性、多形式、分层次的纪念活动,使得李大钊的光辉形象得以树立、英勇事迹得以传播、伟大精神得以弘扬,为党加强自身建设树立了榜样、坚定了信仰,为党领导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凝聚了力量、鼓舞了士气,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投身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精神动力。尽管不同纪念活动的主题稍有差异,李大钊的形象也稍有不同,但作为“被压迫民族中无产阶级战士最标本的模范”的基本形象最深入人心,是李大钊坚定爱国信念、崇高革命精神的和伟大人格力量的高度凝练。在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深刻总结并全面发扬党纪念李大钊的光荣传统和有益经验,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形象建构 精神弘扬
下载PDF
《对于清华学报的希望》考析
15
作者 曹新素 韦磊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3-67,共5页
《对于清华学报的希望》系学界尚未发现的李大钊的一篇佚文。根据该文的署名、用语习惯以及李大钊与《清华周刊》等刊物的关系等方面可以判定,该文是李大钊在繁忙的革命活动中所作的学术思考;《希望》与李大钊对报刊社会作用的认识及其... 《对于清华学报的希望》系学界尚未发现的李大钊的一篇佚文。根据该文的署名、用语习惯以及李大钊与《清华周刊》等刊物的关系等方面可以判定,该文是李大钊在繁忙的革命活动中所作的学术思考;《希望》与李大钊对报刊社会作用的认识及其从事报刊编辑活动的经历,以及李大钊强调弘扬诚实求学态度、培育脚踏实地的社会风气等思想,均具有高度一致性。《希望》一文对于研究这一时期李大钊的活动和思想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清华学报》 《对于清华学报的希望》 佚文
下载PDF
从“物心两面改造”到“社会因果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统合心物矛盾的独特理路
16
作者 董树婷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104-117,共14页
心物矛盾是唯物史观中国化过程中呈现的重要理论张力,最初在中国思想界对唯物史观“公式化”阐释进行批评与辩护时涌现,主要体现为阶级斗争与经济决定论的对立。李大钊提出的“物心两面改造”成为破解心物矛盾的初步探索。科玄论战之际... 心物矛盾是唯物史观中国化过程中呈现的重要理论张力,最初在中国思想界对唯物史观“公式化”阐释进行批评与辩护时涌现,主要体现为阶级斗争与经济决定论的对立。李大钊提出的“物心两面改造”成为破解心物矛盾的初步探索。科玄论战之际,梁启超等人对于自由意志的抽象追求又将心物矛盾推向了无定论与有定论之间。瞿秋白借助社会因果律对社会有定论展开阐述,在因果律的维度扬弃了无定论与宿命论。从“物心两面改造”到“社会因果律”,中国共产党人勾勒出一条统合心物矛盾的独特理路,塑造了唯物史观中国化的独特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物心两面改造 社会因果律 李大钊 瞿秋白
下载PDF
关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几个问题的历史考察
17
作者 梁家贵 杨雨晨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1-47,123,共18页
关于李大钊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的作用以及他与吴佩孚、白坚武的关系、参与罢工的张国焘等人的作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人数等问题,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还存在薄弱环节甚至盲点。经考察可知,李大钊是早期京汉铁路工人力量的重要培... 关于李大钊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的作用以及他与吴佩孚、白坚武的关系、参与罢工的张国焘等人的作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人数等问题,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还存在薄弱环节甚至盲点。经考察可知,李大钊是早期京汉铁路工人力量的重要培育者和发动者,他利用好友白坚武为吴佩孚高级幕僚的条件,与吴佩孚三次会晤,为京汉铁路工人以及北方地区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李大钊对吴佩孚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但未预料到大罢工的突然爆发以及吴佩孚的迅速变脸。大罢工爆发时,李大钊正在武汉;“二七”惨案后,他被迫到上海避难。李大钊强烈谴责吴佩孚的暴行,并因此与好友白坚武断交。张国焘等中共党员参加了京汉铁路工人总工会成立大会,组织领导了京汉铁路大罢工,并分别到汉口、长辛店指挥罢工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汉铁路大罢工 李大钊 白坚武 张国焘
下载PDF
李大钊政治思想的汇通与转型--从民彝观到人民革命理论的转变
18
作者 王锟 马玉昱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李大钊以传统民本思想为底蕴,融合西方现代民主观念,取《诗》中“民彝”一词,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民彝观:以民本为其内容、代议为其形式,同时强调给予人民一定的权利。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现实社会问题的逼迫,以及现代思... 李大钊以传统民本思想为底蕴,融合西方现代民主观念,取《诗》中“民彝”一词,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民彝观:以民本为其内容、代议为其形式,同时强调给予人民一定的权利。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现实社会问题的逼迫,以及现代思潮的传播发展,李大钊将目光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李大钊以唯物史观为理论视角,以阶级竞争和无产阶级革命为现实路径,强调物心两面的改造,主张人民通过现实革命行动争取自身权利,完成了从民彝观到人民革命理论的转型。李大钊民主政治思想的转型,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民彝 人民革命
下载PDF
李大钊的思想嬗变及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改造
19
作者 徐凤 郝正春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9-73,80,共6页
李大钊的思想嬗变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变的过程。青少年时期他接受过传统科举训练与近代新式学堂教育,在探索救国出路的过程中十分推崇“立宪治国”思想。在新文化运动早中期,他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进行了深... 李大钊的思想嬗变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变的过程。青少年时期他接受过传统科举训练与近代新式学堂教育,在探索救国出路的过程中十分推崇“立宪治国”思想。在新文化运动早中期,他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进行了深刻批判,倡导“国民性改造”,不过传统文化思想一直是其思想的底色。新文化运动后期,他转而服膺马克思主义,在借助传统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他给予传统文化新的阐释,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改造。李大钊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改造,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韧性及其蕴含的时代价值,为新时代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 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李大钊思想及其事迹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20
作者 禹思远 杨梅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6期138-139,143,共3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党史人物的思想和事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将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与胡适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辩...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党史人物的思想和事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将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与胡适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辩、对爱国主义的坚守、对中华文明创新的贡献如何有机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内容,增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理论性、历史性、生动性和人间烟火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思想 事迹 融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