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of Three-in-one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Musical Instruments of Li People in Hain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1
作者 Jianjian HE Wenhao JIAN +2 位作者 Pingping WENG Jiangtao LIANG Mengyi XIO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2年第6期47-50,54,共5页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how the musical instruments of Li people in Hainan can solv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endogenous power and market enthusiasm under the strategy o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how the musical instruments of Li people in Hainan can solv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endogenous power and market enthusiasm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walk out a unique road of three-in-one industry construction was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trumental music culture of li peopl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下载PDF
Classical Music Fan Chen Li
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2年第4期10-13,共4页
The heyday of Beijing’s classical music beganin 1993, when top-quality sound equipment andrecords were imported. Also in that year, BeijingMusic Radio presented a classical music programtitled "Fan’s Club"... The heyday of Beijing’s classical music beganin 1993, when top-quality sound equipment andrecords were imported. Also in that year, BeijingMusic Radio presented a classical music programtitled "Fan’s Club" and founded the "Mu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al music Fan Chen li RADIO
下载PDF
琴曲《离骚》的历史传承
3
作者 朱益红 《云梦学刊》 2024年第5期38-45,共8页
晚唐僖宗时期的陈康士根据屈原自传体长诗《离骚》创制的同名独奏琴曲《离骚》,是史书中明确记载屈原文学作品谱入音乐的最早记录。但唐、宋、元三代曲谱已遗佚。至明初朱权的《神奇秘谱》中始见《离骚》减字谱。此后五百年间,共有37个... 晚唐僖宗时期的陈康士根据屈原自传体长诗《离骚》创制的同名独奏琴曲《离骚》,是史书中明确记载屈原文学作品谱入音乐的最早记录。但唐、宋、元三代曲谱已遗佚。至明初朱权的《神奇秘谱》中始见《离骚》减字谱。此后五百年间,共有37个曲谱版本刊载流传。刊传者有皇室藩王、宦官、文人、商贾平民等。新中国成立后,古琴家管平湖等打谱翻译明、清遗谱,与当时弘扬屈原之爱国主义精神遥相呼应。琴曲《离骚》自诞生至新中国成立后打谱成乐,成为文人、士人家国担当精神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曲《离骚》 琴谱版本 传承脉络
下载PDF
《礼记·乐记》对竹笛红色乐曲演奏的启迪和教益
4
作者 陈晓光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礼记·乐记》围绕音乐的发生机理、音乐与心理的互动关系、音乐的社会政治心理功能等进行了探索和演绎,成为中国一部最具本源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文化特质的音乐重要历史文献.竹笛与红色乐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记·乐记》围绕音乐的发生机理、音乐与心理的互动关系、音乐的社会政治心理功能等进行了探索和演绎,成为中国一部最具本源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文化特质的音乐重要历史文献.竹笛与红色乐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相同的精神表达与导向功能.探讨《礼记·乐记》、红色乐曲、竹笛之间的关联,深挖《礼记·乐记》的思想内核,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探索竹笛红色乐曲演奏技法的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乐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竹笛 红色乐曲 演奏技法
下载PDF
昌谷风物与李贺歌诗的文本建构
5
作者 曹胜高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2期75-87,共13页
李贺二十七岁卒,其中二十一年都居于故乡昌谷。昌谷有连昌宫,元稹曾作《连昌宫词》,言唐明皇曾在连昌宫排练《霓裳羽衣曲》,李贺的音乐素养或成于连昌乐工。李贺故居对面的女几山,为唐人隐居、修仙的名山,相传有仙人居住,李贺歌行的神... 李贺二十七岁卒,其中二十一年都居于故乡昌谷。昌谷有连昌宫,元稹曾作《连昌宫词》,言唐明皇曾在连昌宫排练《霓裳羽衣曲》,李贺的音乐素养或成于连昌乐工。李贺故居对面的女几山,为唐人隐居、修仙的名山,相传有仙人居住,李贺歌行的神仙想象当得益于此。其中兰香神女的想象,是李贺建构神女形象的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贺故宅 连昌宫演乐 女几山 仙游想象 兰香神女 神女形象
下载PDF
谈德文“Lied”的双重含义及其与德奥民歌的区别
6
作者 潘达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5,共4页
很多音乐爱好者都对西方艺术歌曲特别是德奥艺术歌曲很感兴趣。舒伯特、舒曼、施特劳斯、等一系列响亮的名字以及他们杰出的艺术歌曲代表作,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然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德国艺术歌曲是不是就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德语&qu... 很多音乐爱好者都对西方艺术歌曲特别是德奥艺术歌曲很感兴趣。舒伯特、舒曼、施特劳斯、等一系列响亮的名字以及他们杰出的艺术歌曲代表作,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然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德国艺术歌曲是不是就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德语"Lied"单词来表示,"Lied"在音乐专业中是否有更广阔的含义。通过本文的阅读,我们会分析它的两个重要双重含义,并进一步探求和研究它与流传历史同样深远的"德奥民歌"之间重要的区别和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歌曲 德奥 lied” 双重含义 声乐套曲 德奥民歌
下载PDF
论李吉提音乐评论中的音乐分析
7
作者 杨静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7-43,共7页
李吉提先生的音乐评论将理性的形态分析与感性认识有机融合,形成了一种兼具分析和评论双重属性的专业音乐评论范式。她的乐评观照技法与内容、整体与细节,“地道”“实事求是”的技术分析是其乐评的特色。本文以李吉提先生音乐分析式的... 李吉提先生的音乐评论将理性的形态分析与感性认识有机融合,形成了一种兼具分析和评论双重属性的专业音乐评论范式。她的乐评观照技法与内容、整体与细节,“地道”“实事求是”的技术分析是其乐评的特色。本文以李吉提先生音乐分析式的评论方法为研究对象,探究具有专业性、学术性的音乐评论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吉提 音乐评论 音乐分析
下载PDF
李白音乐批评初探
8
作者 明言 《北方音乐》 2023年第2期86-94,共9页
李白诗词可谓是千古名篇,观其文本,绝大多数是从文学层面展开的。而在唐代诗词中,音乐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站在音乐的角度审视这类经典名篇。在李白诗作中遴选出部分诗词,用音乐批评的手法给出初步解析。
关键词 李白 音乐批评 宫中行乐词 听(抚)琴诗 观伎乐诗 乐人品藻诗
下载PDF
孔子的礼乐人生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黎红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11,共9页
《诗经》在先秦时期差不多可比拟今日之“教材”,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古代社会,礼设定了各阶层成员的行为规范,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从“十有五”志学于“诗”“礼”,到学“乐”以“成和”,达到“礼乐人和”的天命境界,进而走向... 《诗经》在先秦时期差不多可比拟今日之“教材”,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古代社会,礼设定了各阶层成员的行为规范,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从“十有五”志学于“诗”“礼”,到学“乐”以“成和”,达到“礼乐人和”的天命境界,进而走向“诚”“明”,最终“从心所欲,不逾矩”,实现礼乐的“中庸”,这便是孔子的礼乐人生模式。这一“范式”渊源有自,并非遥不可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敏以求之”的“志学”路径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模式
下载PDF
以音乐性为本位的词体文人化--再论李清照《词论》
10
作者 严佳丽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6期49-51,共3页
李清照《词论》以音乐性为本位,对词体提出更为严格的格律要求。在廓清诗词界线的同时,诉诸语言系统本身,是音乐文学格律意识的自觉,也是词作为音乐文学试图摆脱音乐而获得文体独立的尝试和努力。《词论》进一步论及词体创作的具体技法... 李清照《词论》以音乐性为本位,对词体提出更为严格的格律要求。在廓清诗词界线的同时,诉诸语言系统本身,是音乐文学格律意识的自觉,也是词作为音乐文学试图摆脱音乐而获得文体独立的尝试和努力。《词论》进一步论及词体创作的具体技法和审美理想。虽然不免受到宋人重知识、重才学的学者之风的影响,带有浓厚的融诗化文的时代气息,但其中鲜明的文人气质,更进一步推动了词体的雅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词论》 音乐性 文人化
下载PDF
李鹰航在东北解放区的革命音乐活动与贡献研究
11
作者 宋一平 《北方音乐》 2023年第4期93-104,共12页
李鹰航是东北解放区一位具有代表性的革命音乐家,他不仅领导“哈尔滨大学戏剧音乐系”“哈尔滨大学文工团”和“东北文教工作队”等重要革命文艺团体发展壮大,而且还创作多部现实题材的音乐作品并得以广泛传播,在东北解放区乃至全国均... 李鹰航是东北解放区一位具有代表性的革命音乐家,他不仅领导“哈尔滨大学戏剧音乐系”“哈尔滨大学文工团”和“东北文教工作队”等重要革命文艺团体发展壮大,而且还创作多部现实题材的音乐作品并得以广泛传播,在东北解放区乃至全国均产生重要影响,为革命宣传和战争胜利作出突出贡献。通过对李鹰航在解放战争时期所从事音乐活动的研究,不仅可以看到东北解放区革命音乐的蓬勃发展面貌与东北地方新旧文化的更替转换,同时对新时代音乐发展也具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鹰航 东北 解放区 音乐活动 创作
下载PDF
文化交融背景下海南黎族竹木乐器研究
12
作者 何海滨 《南海学刊》 2023年第2期111-118,共8页
海南黎族竹木乐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黎族的一种乐器合奏,其乐器大都是黎族人就地取材而制作的。一些乐器是刀耕火种的直接工具,个别乐器的流行伴随着一些神秘的传说故事。这种古朴自然的竹木乐器,一方面反映了海南黎族人民... 海南黎族竹木乐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黎族的一种乐器合奏,其乐器大都是黎族人就地取材而制作的。一些乐器是刀耕火种的直接工具,个别乐器的流行伴随着一些神秘的传说故事。这种古朴自然的竹木乐器,一方面反映了海南黎族人民崇尚自然、依赖自然的竹木生态文化观,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多民族交往交流融合的结果,渗透着多民族文化的共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竹木乐器 文化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论音乐立美教育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和平 汪薏群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3-181,共9页
本文从立美、立美教育、中外音乐审美教育观反思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音乐立美教育的立论基础。提出音乐立美教育是指在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按照美的规律,以开发音乐内在美为依据,以建立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为手段,引导学生建立并创... 本文从立美、立美教育、中外音乐审美教育观反思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音乐立美教育的立论基础。提出音乐立美教育是指在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按照美的规律,以开发音乐内在美为依据,以建立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为手段,引导学生建立并创造音乐美的内容与形式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美 音乐立美教育 审美教育
下载PDF
论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生成基础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和平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8-13,共6页
李叔同不仅为我国近代艺术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而且他的音乐教育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其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取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生成原因的视角,从其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历史发展、思想来源和教育实践等层面,进行... 李叔同不仅为我国近代艺术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而且他的音乐教育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其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取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生成原因的视角,从其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历史发展、思想来源和教育实践等层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挖掘,并力图对诸多问题作出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叔同 音乐教育 教育思想 学堂乐歌
下载PDF
以高校体系性力量助推黎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基于黎族音乐校园传承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晔 曹时娟 《南海学刊》 2021年第1期108-116,共9页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单一的“师带徒”制度代表的民间传承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黎族音乐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立足长远,民间传承须与校园传承凝心聚力、合力前行。田野调查发现,海南中小学音乐教师自身的...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单一的“师带徒”制度代表的民间传承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黎族音乐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立足长远,民间传承须与校园传承凝心聚力、合力前行。田野调查发现,海南中小学音乐教师自身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不足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黎族音乐文化非遗走进校园的瓶颈。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一是要加强对在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针对性培训,二是要在海南属地高校设立“黎族音乐研习所”,将黎族音乐文化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延伸到肩负弘扬民族文化、为基础教育培养和储备师资的高等教育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音乐 田野调查 民间传承 校园传承
下载PDF
时代的歌者人民的知音——劫夫音乐创作及音乐教育思想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煌 魏巍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4,共20页
作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作曲家与音乐教育家,李劫夫所创作的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不仅影响了几代人,而且开创了一代歌风。与此同时,他在长期创作实践与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丰富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于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尤其... 作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作曲家与音乐教育家,李劫夫所创作的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不仅影响了几代人,而且开创了一代歌风。与此同时,他在长期创作实践与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丰富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于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他作为沈阳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对这所学院的发展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对李劫夫的成长道路、音乐创作、音乐教育思想等方面从音乐学与音乐创作角度进行了阐述、分析与研究,并对他的美学思想、创作观、人才观以及创作成就、创作经验、创作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总结。同时,对他在歌剧《星星之火》、"为毛泽东诗词谱曲"和"语录歌"这三个具有其代表性的创作内容的创作缘起、背景、过程和取得的艺术成就等方面也进行了阐释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劫夫 音乐创作 音乐教育 创作道路 创作特色
下载PDF
一份残存的珍贵音乐教育史料——刘质平“文革日记”解读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继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4-23,177,共10页
史料是音乐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刘质平1918年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即投身于音乐教育事业并与吴梦非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以培养艺术师资为宗旨的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作为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音乐教育的亲身经历者和见证人,有关经验的记... 史料是音乐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刘质平1918年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即投身于音乐教育事业并与吴梦非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以培养艺术师资为宗旨的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作为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音乐教育的亲身经历者和见证人,有关经验的记述,弥为难得。本文根据刘氏文革浩劫中被迫交待历史的残存"日记"加以归纳、整理,并以脚注方式作必要的解读与提示,供学者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质平 李叔同 音乐教育 城东女学 爱国女学
下载PDF
黎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地方高师音乐教学改革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怀岩 曹时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29-132,共4页
黎族音乐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包括黎族民歌、黎族乐曲、黎族舞蹈以及黎族乐器等多方面的内容。但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人才匮乏等原因,其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人的地... 黎族音乐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包括黎族民歌、黎族乐曲、黎族舞蹈以及黎族乐器等多方面的内容。但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人才匮乏等原因,其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责无旁贷。同时,培养黎族音乐人才也有利于突出地方高师音乐学院办学特色,推动其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音乐 地方高等师范学校 音乐教学改革
下载PDF
从祭祀乐到雅乐——先秦儒家乐教传统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书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39-42,47,共5页
在初始时期"乐"主要以"祭祀乐"的形态呈现,抒发的是一种宗教情感。随着文化氛围与社会环境的改变,"乐"更多的以"礼乐一体"的面貌存在。为了保持"乐"的独立性并提升其价值,儒家在&qu... 在初始时期"乐"主要以"祭祀乐"的形态呈现,抒发的是一种宗教情感。随着文化氛围与社会环境的改变,"乐"更多的以"礼乐一体"的面貌存在。为了保持"乐"的独立性并提升其价值,儒家在"制礼作乐"的基础上将"祭祀乐"转化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雅乐","乐"便与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紧密相连,体现出儒家"乐教"理性与神性杂糅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教 祭祀乐 雅乐 礼乐一体 先秦儒家 理性与神性
下载PDF
由“乐”到“戏”:中国综合艺术的发展轨迹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83,共8页
作为中国古代最为传统的艺术形式,"乐"本是一种集赋诗、唱歌、跳舞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这种综合艺术中的三大元素,后来分别发展成为诗歌、音乐、舞蹈三种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而这三种艺术的再一次综合,便成为"合歌舞以... 作为中国古代最为传统的艺术形式,"乐"本是一种集赋诗、唱歌、跳舞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这种综合艺术中的三大元素,后来分别发展成为诗歌、音乐、舞蹈三种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而这三种艺术的再一次综合,便成为"合歌舞以演故事"的"戏"。与西方由"合"到"分"的戏剧发展路径不同,由"分"到"合"的中国戏曲在艺术元素上没有形成话剧、歌剧、舞剧的历史分流,而是始终保持着综合艺术的美学品性;在表演体系上没有形成以再现生活为指归的"体验派"和以表现理念为指归的"表现派"的双峰对峙,而是形成了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目的性统一在一起的"写意派";在剧情模式上没有形成"悲剧"与"喜剧"的二元对立,而是保持了"大团圆"式的"正剧"……所有这一切,都可归因于中国古代的"乐以教和"的审美理想,即追求一种综合的、中和的、和合的审美理想和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 诗歌 音乐 舞蹈 戏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