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face-Structure-Modulated CuF_(2)/CF_(x) Composit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Primary Batteries
1
作者 Lidong Sun Cong Peng +2 位作者 Lingchen Kong Yu Li Wei Feng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20-128,共9页
Lithium primary batteries ar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where high energy densities and long storage times are in demand.However,studies on lithium primary batteries are currently focused on the gravimetric energy... Lithium primary batteries ar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where high energy densities and long storage times are in demand.However,studies on lithium primary batteries are currently focused on the gravimetric energy densities of active materials and rarely account for the volumetric energy requirements of unmanned devices.Herein,CuF_(2)/CF_(x) composites are prepared via planetary ball milling(PBM)to improve the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ies of lithium primary batteries using the high mass density of CuF_(2),achieving a maximum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y of 4163.40 Wh L^(-1).The CuF_(2)/CF_(x) hybrid cathodes exhibit three distinct discharge plateaus rather than simple combinations of the discharge curves of their components.This phenomenon is caused by charge redistribution and lattice modulation on the contact surfaces of CuF_(2) and CF_(x) during PBM,which change the valence state of Cu and modify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the composites.As a result,CuF_(2)/CF_(x) hybrid cathodes exhibit unique discharge behaviors and improved rate capabilities,delivering a maximum power density of 11.16 kW kg^(-1)(25.56 kW L^(-1)).Therefore,it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lithium primary batteries through the use of interfacial optimization among different fluoride cath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_(x) Cu^(3+) CuF_(2) primary battery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y
下载PDF
Li/CF_(x)一次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汤才 蒋江民 +3 位作者 王新峰 刘广发 崔艳华 庄全超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3-1109,共17页
锂/氟化碳(Li/CF_(x))一次电池是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化学电源,具有输出电压稳定、安全性好、使用温度范围宽和自放电率低等特点,在军事(单兵作战系统)、医疗(心脏起搏器)、太空探索(空间站)等关键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然而,氟化... 锂/氟化碳(Li/CF_(x))一次电池是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化学电源,具有输出电压稳定、安全性好、使用温度范围宽和自放电率低等特点,在军事(单兵作战系统)、医疗(心脏起搏器)、太空探索(空间站)等关键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然而,氟化碳材料的电子导电性较差,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电化学反应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致Li/CF_(x)一次电池存在高倍率放电性能差、初始放电电压延迟严重、放电过程中发热量大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的探讨,首先综述了Li/CF_(x)一次电池在放电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两相放电反应机理模型、生成石墨层间化合物中间相的放电反应机理模型、“核-壳”模型反应机理和边缘传播放电反应机理以及最近刚被提出的三步放电反应机理等。其次,重点分析了Li/CF_(x)一次电池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氟化碳材料前驱体的选择、氟化方法的改进、复合材料的构建以及电解液的改性和优化方法。其中,氟化碳纳米管、氟化富勒烯、氟化石墨烯等新型氟化碳基材料的应用为氟化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前景。在复合材料的构建策略上,导电聚合物、金属纳米颗粒、氧化物的加入可显著降低电压延迟时间和提升倍率性能。在电解液的调控策略上,氟离子结合剂的引入和氟化锂晶体生长动力学的计算,对于溶解氟化锂和控制氟化锂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有望实现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宽温域Li/CF_(x)一次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氟化碳(li/cf_(x))一次电池 氟化碳 反应机理 复合材料 电解液
下载PDF
采用丁二腈拓宽Li/CFx一次电池的使用温度范围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宁 罗振亚 +4 位作者 张庆丰 潘俊安 袁铜 杨颖 谢淑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43-453,共11页
在锂离子一次电池中,氟化碳(CFx)正极因具备高能量密度而广受关注。然而,低温下CFx正极的放电比容量急剧衰减。本研究采用丁二腈(SN)作为电解液添加剂,提高了-20℃~60℃宽温范围内的放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0.5C倍率放电时,60℃、40℃... 在锂离子一次电池中,氟化碳(CFx)正极因具备高能量密度而广受关注。然而,低温下CFx正极的放电比容量急剧衰减。本研究采用丁二腈(SN)作为电解液添加剂,提高了-20℃~60℃宽温范围内的放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0.5C倍率放电时,60℃、40℃、25℃、0℃、-10℃和-20℃的放电比容量分别是869.9 mA·h/g、801.9 mA·h/g、761.8 mA·h/g、527.3 mA·h/g、299.4 mA·h/g、140.7 mA·h/g,明显高于无添加剂的放电比容量792 mA·h/g、766.6 mA·h/g、723.6 mA·h/g、398.8 mA·h/g、207 mA·h/g、137.7 mA·h/g。由于丁二腈参与了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形成,有效地降低了电化学阻抗,加快了放电反应动力学,改善了电池的低温电化学性能。同时,SN改善了低温下电解液与隔膜之间的相容性,提高了Li+的迁移扩散速率。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方便、低黏度的电解液体系,拓宽了Li/CFx一次电池在宽温域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fx一次电池 丁二腈 电解液 宽温域 放电比容量
下载PDF
Li含量对Li_(3x)La_((2/3)–x†(1/3)–2x)TiO_(3)固态电解质表面稳定性、电子结构及Li离子输运性质的影响
4
作者 华彪 孙宝珍 +2 位作者 王靖轩 石晶 徐波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8-328,共11页
Li_(3x)La_((2/3)–x†(1/3)–2x)TiO_(3)(LLTO)是一类颇具前景的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结合分子动力学方法对贫锂相和富锂相两种类型的LLTO表面进行研究,分析表面Li含量对其稳定性、电子结构及Li离子输运性质的影响.... Li_(3x)La_((2/3)–x†(1/3)–2x)TiO_(3)(LLTO)是一类颇具前景的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结合分子动力学方法对贫锂相和富锂相两种类型的LLTO表面进行研究,分析表面Li含量对其稳定性、电子结构及Li离子输运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La/O/Li-原子终端的(001)面为最稳定晶面.对于LLTO(001)面,当贫锂相/富锂相终端Li含量为0.17/0.33,0.29/0.40,0.38/0.45时,其表面结构更为稳定.电子结构分析表明,随着Li含量的增大,不论是贫锂相还是富锂相,其(001)表面均发现金属至半导体的转变.Li离子输运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贫锂相和富锂相LLTO(001)表面均具有沿ab平面的二维扩散通道,且当终端Li含量分别达到0.38和0.40时具有最大的Li离子扩散系数及最低的Li离子扩散能垒,最低扩散能垒分别为0.42 eV和0.30 eV.因而,改变终端Li含量有利于提高LLTO(001)表面稳定性、打开表面带隙、改善Li离子迁移性能,这有助于抑制LLTO表面锂枝晶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锂含量 li_(3x)La_((2/3)–x†(1/3)–2x)TiO_(3)表面
下载PDF
LiMn_(0.6)Fe_(0.4)PO_(4)/C正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丁伦涛 赵鹏 +4 位作者 周春仙 王德志 吴壮志 李雪豹 周友元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0,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和固相烧结法制备了一种杂质少、物相分布均匀、电化学性能优良的LiMn_(0.6)Fe_(0.4)PO_(4)/C(LMFP)复合材料。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脱去NH_(4)^(+)和H_(2)O的同时,抑制了Mn_(2)P_(2)O_(7)物相的产生,提高了LMFP的锂离子扩散... 采用共沉淀法和固相烧结法制备了一种杂质少、物相分布均匀、电化学性能优良的LiMn_(0.6)Fe_(0.4)PO_(4)/C(LMFP)复合材料。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脱去NH_(4)^(+)和H_(2)O的同时,抑制了Mn_(2)P_(2)O_(7)物相的产生,提高了LMFP的锂离子扩散速率。由LiMn_(0.6)Fe_(0.4)PO_(4)/C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展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1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145.5 mAh/g;5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111.9 mAh/g。该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为设计高性能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磷酸锰铁锂 正极材料 liMn_(0.6)Fe_(0.4)PO_(4) 前驱体 煅烧 碳包覆 工业化
下载PDF
Effect of lithium content on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of Li_(1+x)(Mn_(0.6)Ni_(0.2)Co_(0.2))_(1-x)O_2(0≤x≤0.3)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s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1
6
作者 Cheng-chi PAN Ying-chang YANG +4 位作者 Hong-shuai HOU Ming-jun JING Yi-rong ZHU Wei-xin SONG Xiao-bo J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45-150,共6页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optimal Li content of Li-rich Mn-based cathode materials(a fixed mole ratio of Mn to Ni to Co is0.6:0.2:0.2),Li1+x(Mn0.6Ni0.2Co0.2)1-xO2(x=0,0.1,0.2,0.3)composites were obtained,which had a typ...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optimal Li content of Li-rich Mn-based cathode materials(a fixed mole ratio of Mn to Ni to Co is0.6:0.2:0.2),Li1+x(Mn0.6Ni0.2Co0.2)1-xO2(x=0,0.1,0.2,0.3)composites were obtained,which had a typical layered structure with R3m and C2/m space group observed from 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D).Electron microscopy micrograph(SEM)reveals that the particle sizes in the range of0.4-1.1μm increase with an increase of x value.Li1.2(Mn0.6Ni0.2Co0.2)0.8O2sample delivers a larger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275.7mA·h/g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20mA/g in the potential range of2.0-4.8V,while Li1.1(Mn0.6Ni0.2Co0.2)0.9O2shows a better cycle performance with a capacity retention of93.8%at0.2C after50cycles,showing better reaction kinetics of lithium ion insertion and ext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ode material li1+x(Mn0.6Ni0.2Co0.2)1-xO2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lithium-ion battery
下载PDF
LiBF_(4)基高温电解液在Li/CF_(x)电池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红梅 尹蒙蒙 +1 位作者 杨中发 王庆杰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3-427,共5页
以氟化石墨(CF_(x))为正极、金属锂为负极,采用陶瓷隔膜装配2.5 Ah 14505型Li/CF_(x)电池。研究LiBF_(4)基高温电解液对电池内阻、高温放电性能和高温热安全性能的影响。在25~80℃,以0.2 A放电,高温电解液与常规电解液相比优势不明显;... 以氟化石墨(CF_(x))为正极、金属锂为负极,采用陶瓷隔膜装配2.5 Ah 14505型Li/CF_(x)电池。研究LiBF_(4)基高温电解液对电池内阻、高温放电性能和高温热安全性能的影响。在25~80℃,以0.2 A放电,高温电解液与常规电解液相比优势不明显;在温度高于90℃时,高温电解液可提高电池的放电稳定性;但在130℃放电时,电池出现2个平台,且容量下降较快。这主要是由于陶瓷隔膜的基膜是聚丙烯(PP)/聚乙烯(PE)/PP三层复合隔膜,中间PE层的闭孔温度约为135℃。高温电解液电池在130℃放电时,表面温度一旦达到约135℃,PE层就会熔化,导致容量下降较快。加热实验表明,高温电解液电池的热稳定性更好,在149℃下烘烤,没有出现鼓胀和泄放;而常规电解液电池已出现鼓胀和泄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隔膜 li/cf_(x)电池 高温电解液 高温性能
下载PDF
Novel sandwich structured glass fiber Cloth/Poly(ethylene oxide)-MXene composite electrolyte
8
作者 Yu-Qin Mao Guang-He Dong +3 位作者 Wei-Bin Zhu Yuan-Qing Li Pei Huang Shao-Yun Fu 《Nano Materials Scienc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Recently,poly(ethylene oxide)(PEO)-based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have been attracting great attention,and efforts are currently underway to develop PEO-based composite electrolytes for next generation high performa... Recently,poly(ethylene oxide)(PEO)-based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have been attracting great attention,and efforts are currently underway to develop PEO-based composite electrolytes for next generation high performance all-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In this article,a novel sandwich structured solid-state PEO composite electrolyte is developed for high performance all-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The PEO-based composite electrolyte is fabricated by hot-pressing PEO,LiTFSI and Ti_(3)C_(2)T_(x) MXene nanosheets into glass fiber cloth(GFC).The as-prepared GFC@PEO-MXene electrolyte shows high mechanical properties,goo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and high lithium-ion migration number,which indicates an obvious synergistic effect from the microscale GFC and the nanoscale MXene.Such as,the GFC@PEO-1 wt%MXene electrolyte shows a high tensile strength of 43.43 MPa and an impressive Young's modulus of 496 MPa,which are increased by 1205%and 6048%over those of PEO.Meanwhile,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GFC@PEO-1 wt%MXene at 60℃ reaches 5.01×10^(-2) S m^(-1),which is increased by around 200%compared with that of GFC@PEO electrolyte.In addition,the Li/Li symmetric battery based on GFC@PEO-1 wt%MXene electrolyte shows an excellent cycling stability over 800 h(0.3 mA cm^(-2),0.3 mAh cm^(-2)),which is obviously longer than that based on PEO and GFC@PEO electrolytes due to the better compatibility of GFC@PEO-1 wt%MXene electrolyte with Li anode.Furthermore,the solid-state Li/LiFePO_(4) battery with GFC@PEO-1 wt%MXene as electrolyte demonstrates a high capacity of 110.2–166.1 mAh g^(-1) in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of 25–60C,and an excellent capacity retention rate.The developed sandwich structured GFC@PEO-1 wt%MXene electrolyte with the excellent overall performance is promising for next generation high performance all-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Ti_(3)C_(2)T_(x)Mxene Poly(ethylene oxide) Glass fiber cloth All-solid-state li metal battery
下载PDF
柠檬酸络合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x)Mn_2O_4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培松 刘兴泉 +2 位作者 陈召勇 于作龙 张伯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0-62,共3页
The cathode material Li 1+ x Mn 2O 4 was prepared by a modified citric acid complexation method. The influences of temperature, sintering time and n (Li)/ n (Mn) ratio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s have been explor... The cathode material Li 1+ x Mn 2O 4 was prepared by a modified citric acid complexation method. The influences of temperature, sintering time and n (Li)/ n (Mn) ratio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s have been explored, characterized and tested by XRD, TEM, BET measurements. The sample sintered at 750 ℃ for 12 h had greater charge/discharge capacity, better cyclic stability under electric current charge/discharge cycle. The initial capacity reached 120 mA·h/g with the charge/discharge efficieney of 98% and maintained 115 mA·h/g after 50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柠檬酸络合法 锂离子电池 正级材料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xCo_(1-x)O_2的合成 被引量:8
10
作者 邹正光 麦立强 +2 位作者 陈寒元 吴伯麟 彭忠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6-118,共3页
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锂离子电池五极材料LiNixCo1-xO2(0≤x≤1),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和配比等因素对合成的影响。实验证明,随合成时间的增长,产物的衍射峰强度增大,结构更完整,电化学性能更好。在600℃预烧一... 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锂离子电池五极材料LiNixCo1-xO2(0≤x≤1),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和配比等因素对合成的影响。实验证明,随合成时间的增长,产物的衍射峰强度增大,结构更完整,电化学性能更好。在600℃预烧一段时间的条件下,750℃恒温合成的产物要比650℃和 850℃保温合成的产物层状结构更明显,首次充电容量更高。按镍钴的不同配比,均能合成出结构良好的LiNixCo1-xO2,而配比为n(Li):n(Ni):n(Co)=1.15:0.3:0.7(摩尔比)时合成出的产物初始容量较高,达到156.146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xCO1-xO2 合成
下载PDF
不同Mn源对Li_(1+x)Mn_(2-x)O_4尖晶石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兴泉 陈召勇 +3 位作者 贺益 刘培松 李庆 于作龙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8-222,共5页
以 Li2 CO3为 Mn源 ,采用醇水混合溶剂分散与中温固相反应法考察了 Mn(NO3) 2 · 6H2 O,Mn(Me CO2 ) 2· 4 H2 O,Mn CO3,化学 Mn O2 (CMD)和电解 Mn O2 (EMD)等不同 Mn前驱物对制备 Li1 + x Mn2 - x O4尖晶石正极材料的电化学... 以 Li2 CO3为 Mn源 ,采用醇水混合溶剂分散与中温固相反应法考察了 Mn(NO3) 2 · 6H2 O,Mn(Me CO2 ) 2· 4 H2 O,Mn CO3,化学 Mn O2 (CMD)和电解 Mn O2 (EMD)等不同 Mn前驱物对制备 Li1 + x Mn2 - x O4尖晶石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并采用 XRD,BET,TEM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由不同 Mn前驱物制备的正极材料均呈尖晶石结构 ,其容量大小和循环性能 (依 Mn源为顺序 )为 EMD>Mn(NO3) 2 · 6H2 O>Mn CO3>Mn(Me CO2 ) 2 · 4 H2 O>CMD。材料呈立方晶体 ,比表面积 (依 Mn源为顺序 )为 CMD>Mn CO3>Mn(NO3) 2 · 6H2 O>Mn(Me CO2 ) 2 · 4 H2 O>EMD,正好与容量及稳定性顺序相反。采用本文的制备方法时 ,EMD和 Mn(NO3) 2 · 6H2 O都是较好的 Mn前驱物 ,Mn(Me CO2 ) 2 · 4 H2 O和 Mn CO3也可以做 Mn源 ,但焙烧时需要富氧气氛 ,CMD不适宜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里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锰酸锂 制备 表征 尖晶石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xMn_2O_4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夏君磊 赵世玺 +1 位作者 张仁刚 刘韩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4-57,74,共5页
总结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xMn2 O4的合成方法 ,归纳了造成容量衰减问题的原因和目前为解决该问题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并且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xMN2O4 研究进展 合成方法 容量衰减
下载PDF
锂电池阴极材料Li(Co_xAl_(1-x))O_2的溶胶-凝胶法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史延慧 郝万君 +1 位作者 陈岗 冯守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7-500,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方法合成了锂二次电池阴极材料 Li( Cox Al1 - x) O2 ,并采用 XRD方法分析了材料的相变过程、烧结时间对材料合成的影响及不同 Al/Co比掺杂对材料相变的影响 ,并进行了结构表征 .研究表明 ,材料结构随 Al固溶度的增大及... 采用溶胶 -凝胶方法合成了锂二次电池阴极材料 Li( Cox Al1 - x) O2 ,并采用 XRD方法分析了材料的相变过程、烧结时间对材料合成的影响及不同 Al/Co比掺杂对材料相变的影响 ,并进行了结构表征 .研究表明 ,材料结构随 Al固溶度的增大及温度的升高呈现出 a轴缩短 ,c轴伸长的趋势 .材料晶相稳定温度在60 0~ 90 0℃之间 ,烧结时间在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阴极材料 溶胶-凝胶 li(CoxAl1-x)O2
下载PDF
低温合成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_(1+x)V_3O_8及其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素琴 黄可龙 +1 位作者 雷磊 唐爱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3-386,共4页
以 L i2 CO3 和 NH4 VO3 为原料 ,低温合成了 L i1+ x V3 O8.通过对中间产物的热分析 ,选定了低温合成 L i1+ x V3 O8的适宜煅烧温度为 30 0℃ .研究表明 ,L i1+ x V3 O8,原料 L i/ V摩尔比应大于1∶ 3.以 Li1+ x V3 O8作为正极材料 ,... 以 L i2 CO3 和 NH4 VO3 为原料 ,低温合成了 L i1+ x V3 O8.通过对中间产物的热分析 ,选定了低温合成 L i1+ x V3 O8的适宜煅烧温度为 30 0℃ .研究表明 ,L i1+ x V3 O8,原料 L i/ V摩尔比应大于1∶ 3.以 Li1+ x V3 O8作为正极材料 ,金属锂为负极组装了模拟电池 ,高、低温合成材料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和放电电压 .XRD、SEM分析结果说明低温合成样品的结晶度低、粒径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li1+xV3O8 正极材料 性能
下载PDF
LiM_xMn_(2-x)O_4(M=Cr、Al)尖晶石相阴极材料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毕渭滨 高海春 +3 位作者 孙长敏 金增瑗 马杰 朱若华 《盐湖研究》 CSCD 2001年第3期38-42,共5页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 L i Mx Mn2 - x O4( M=Cr、Al;x≤ 0 .2 )尖晶石相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SEM表面观测显示材料的晶形好 ,粒度均匀 ,粒径小于 0 .5微米。电化学测试表明 ,低水平量 ( 0 .0 2≤ x≤ 0 .0 5 )的 Cr、Al掺杂材料初始容...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 L i Mx Mn2 - x O4( M=Cr、Al;x≤ 0 .2 )尖晶石相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SEM表面观测显示材料的晶形好 ,粒度均匀 ,粒径小于 0 .5微米。电化学测试表明 ,低水平量 ( 0 .0 2≤ x≤ 0 .0 5 )的 Cr、Al掺杂材料初始容量稍有降低 ,但却较大地改善了循环性能。在 L i Mx Mn2 - x O4中 ,掺 Al降低了 L i+、Mn3+占位的无序度 ;Cr3+和 Al3+取代了其中的部分 Mn3+ ,占据八面体位 ( 16 d) ,抑制了 Jahn-Teller效应 ,增强了尖晶石骨架的稳定性 ,提高了其电化学性能。在 3.0~ 4.3V的充放电过程中 ,材料中的 Cr、Al都保持 +3价不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 liMxMn2-xO4 阴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溶胶-凝胶法 掺杂材料 稳定性 锰酸锂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Ni_(1-x)Al_xO_2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乃清 刘长久 沈上越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8-240,共3页
以Ni(OH)2、Al(OH)3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空气中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xAlxO2(x=0 025~0 30)。用XRD和充放电试验研究了合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了合成温度、合成时间、补锂量对合成产... 以Ni(OH)2、Al(OH)3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空气中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xAlxO2(x=0 025~0 30)。用XRD和充放电试验研究了合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了合成温度、合成时间、补锂量对合成产物结构的影响以及掺铝量对合成产物结构和充放电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铝有利于形成和稳定α NaFeO2型层状有序结构。掺铝量对材料的结构和充放电容量均有重要影响,掺铝量为5%的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最高,达到141 5mAh/g。在空气中合成LiNi1-xAlxO2(x=0 025~0 30)的最佳温度为750℃,合成时间以18~24h为宜,补锂量为10%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1-xAlxO2 合成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层状LiNi_xCo_(1-x-y)Mn_yO_2的合成及改性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禹筱元 胡国荣 刘业翔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6,共3页
介绍了LiNi1-xCoxO2、LiMn1-xCoxO2、LiNi1-xMnxO2和LiNixCo1-x-yMnyO2等掺杂型层状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层状LiNi1/3Co1/3Mn1/3O2的结构、性能和制备方法。总结了各类掺杂型层状结构正极材料尚存在的问题,并... 介绍了LiNi1-xCoxO2、LiMn1-xCoxO2、LiNi1-xMnxO2和LiNixCo1-x-yMnyO2等掺杂型层状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层状LiNi1/3Co1/3Mn1/3O2的结构、性能和制备方法。总结了各类掺杂型层状结构正极材料尚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研究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xCo1-x-yMnyO2 改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掺钴复合材料LiMn_(2-x)Co_xO_4 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佟健 胡国荣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3,共4页
在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中,尖晶石LiMn2O4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正极材料,但它的高温性能和循环过程中的容量衰减成为其工业化道路上的主要障碍。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掺钴复合材料LiMn2-xCoxO4。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 在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中,尖晶石LiMn2O4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正极材料,但它的高温性能和循环过程中的容量衰减成为其工业化道路上的主要障碍。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掺钴复合材料LiMn2-xCoxO4。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恒电流法和循环伏安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钴的掺入能提高合成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当掺钴量x为0.1时,所合成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可作为锂离子蓄电池的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钴 复合材料 liMn2-xCoxO4 制备 性能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下载PDF
共沉淀法合成球形正极材料xLi_2MnO_3·(1-x)Li(Ni_(1/3)Co_(1/3)Mn_(1/3))O_2(x=0.2、0.4、0.6)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越 徐盛明 +2 位作者 翁雅青 黄国勇 李林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878-2881,2887,共5页
以氨水作为络合剂,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合成了球形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1/3Co1/3Mn1/3)O2(x=0.2、0.4和0.6),并对合成的不同组分样品材料的化学成分、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以氨水作为络合剂,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合成了球形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1/3Co1/3Mn1/3)O2(x=0.2、0.4和0.6),并对合成的不同组分样品材料的化学成分、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材料的化学组分与其理论含量相同,随着x的增大,材料的粒度变小,在电压范围为2.5~4.6V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时,材料的首次充放电容量随着x值减小而增加,且当x=0.2时,材料在不同倍率条件下具有最大的放电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共沉淀 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1 3Co1 3Mn1 3)O2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Li_(1+x)Mn_2O_4的水热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兴泉 李庆 于作龙 《合成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82-388,共7页
以化学MnO2(CMD)为Mn源,LiNO3和LiOH·H2O分别为Li源,采用无机水热合成法合成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阴极材料Li1+xMn2O4(0≤x<1),并采用XRD,BET,TEM,TGA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240℃水热晶化72h所得样品... 以化学MnO2(CMD)为Mn源,LiNO3和LiOH·H2O分别为Li源,采用无机水热合成法合成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阴极材料Li1+xMn2O4(0≤x<1),并采用XRD,BET,TEM,TGA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240℃水热晶化72h所得样品为棕红色,主要以γ-Mn2O3和层状LiMnO2形式存在。当Li/Mn摩尔比为1∶1时,其首次充电比容量达到205.35mAh/g,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78.80mAh/g。样品经650℃空气中焙烧6h后转变成以Li1+xMn2O4尖晶石型形式存在,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下降到110mAh/g~120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锂离子电池 阴极材料 尖晶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