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Mo掺杂诱导低Li/Ni混排程度增强Li_(1.2)Ni_(0.13)Fe_(0.13)Mn_(0.54)O_(2)可逆容量与循环稳定性
1
作者 冉沛林 吴康 +2 位作者 赵恩岳 王芳卫 毋志民 《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09,共8页
富锂层状氧化物因能量密度高和成本低,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的重要候选材料.然而,富锂正极材料中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使晶格氧不稳定,导致电压衰减和不可逆容量损失.尽管铁代无钴富锂材料可以实现较少的电压衰减,但存在严重的阳... 富锂层状氧化物因能量密度高和成本低,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的重要候选材料.然而,富锂正极材料中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使晶格氧不稳定,导致电压衰减和不可逆容量损失.尽管铁代无钴富锂材料可以实现较少的电压衰减,但存在严重的阳离子混排和较差的动力学.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高价离子掺杂策略,在Li_(1.2)Ni_(0.13)Fe_(0.13)Mn_(0.54)O_(2)(LNFMO)中掺入Mo元素,拓宽了锂层间距,为Li^(+)的传输提供了更宽的通道,改善了Li^(+)的扩散动力学,有效抑制了阳离子混排,进一步稳定了层状结构.得益于此,Mo掺杂后的富锂材料表现出显著增强的电化学性能,在0.2 C电流密度下表现出209.48 mAh/g的初始放电比容量.1C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从137.02 mAh/g提高到165.15 mAh/g;循环300次后,仍有117.49 mAh/g的放电比容量,电压衰减由2.09 mV/cycle降低为1.66 mV/cycle.本文对Mo掺杂后的正极材料进行了系统表征并揭示了循环稳定的机理,为高性能富锂正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层状氧化物 正极材料 阳离子混排
下载PDF
Theoretic Diffraction Research on the Order-Disorder Effect of Transition Metal in Li(Ni1/3 Co1/3 Mn1/3)O2
2
作者 Chunhui Cao Jian Zhang +1 位作者 Chuanzheng Yang Baojia Xia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8年第6期78-89,共12页
After describing research status of super-structure for Li (Ni_(1/3)Co_(1/3)Mn_(1/3)) O_2,diffraction patterns of Li (Ni_(1/3)Co_(1/3)Mn_(1/3)) O_2 in different order parameters have been researched by Powder-cell pro... After describing research status of super-structure for Li (Ni_(1/3)Co_(1/3)Mn_(1/3)) O_2,diffraction patterns of Li (Ni_(1/3)Co_(1/3)Mn_(1/3)) O_2 in different order parameters have been researched by Powder-cell program,including crystal structure,X-ray and neutron diffraction pattern,anomalous diffraction pattern and comparison of NiCoMn in different positions. The influence of order parameters on intensity of matrix and super-lattice diffraction lines has also been analyzed and the summarization and prospect have been made las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 Co Mn )O ORDER-disorder DIFFRACTION
下载PDF
Li(Ni,Co,Mn)O_2合成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3
作者 张建 杨传铮 +2 位作者 张熙贵 李佳 夏保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4-828,共5页
根据Li(Ni,Co,Mn)O2晶体中Li+和Ni2+的阳离子混排占位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建立了(I003/I104)1/2、(I101/I012)1/2(、I101/I104)1/2等特征衍射线强度比与混排占位参数x的线性方程式。结合实验测得的X-射线衍射谱和混排占位模型研究了Li(Ni,... 根据Li(Ni,Co,Mn)O2晶体中Li+和Ni2+的阳离子混排占位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建立了(I003/I104)1/2、(I101/I012)1/2(、I101/I104)1/2等特征衍射线强度比与混排占位参数x的线性方程式。结合实验测得的X-射线衍射谱和混排占位模型研究了Li(Ni,Co,Mn)O2合成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 CO Mn)O2 阳离子混排 结构演变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Si4+掺杂提高LiNi0.5Mn0.5O2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解安福 唐发满 朱振光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4-368,共5页
将共沉淀法和固相法相结合,将Si 4+掺杂到LiNi 0.5 Mn 0.5 O 2中,合成LiNi 0.5-x Si x Mn 0.5 O 2(0≤x≤0.08)正极材料。通过XRD及精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合成材料的结构、成分和形貌进行分析... 将共沉淀法和固相法相结合,将Si 4+掺杂到LiNi 0.5 Mn 0.5 O 2中,合成LiNi 0.5-x Si x Mn 0.5 O 2(0≤x≤0.08)正极材料。通过XRD及精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合成材料的结构、成分和形貌进行分析。Si 4+掺杂不仅可降低材料的锂镍混排程度,还能增强结构稳定性,且不会改变材料的形貌。以40 mA/g(0.2 C)的电流在2.5~4.5 V充放电,LiNi 0.47 Si 0.03 Mn 0.5 O 2(x=0.03)正极材料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不仅比容量(149.25 mAh/g)较未掺杂材料(125.44 mAh/g)提高20%,而且容量保持率在120次循环后也提高了7.7%。Si 4+掺杂能降低材料的锂镍混排程度,有利于Li+的迁移;能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抑制电压的下降并减轻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5 Mn0.5O2 正极材料 Si4+掺杂 锂镍混排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LiNi_(0.8)Co_(0.15)Al_(0.05)O_2材料的性能
5
作者 贺晓书 杜春雨 尹鸽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84-387,共4页
采用改良的共沉淀法制备球形Li Ni_(0.8)Co_(0.15)Al_(0.05)O_2正极材料。以异丙醇铝作为铝源制备Ni_(0.8)Co_(0.15)Al_(0.05)(OH)_2前驱体,将前驱体预烧产物与Li OH·H2O混合,进行高温固相反应。研究焙烧温度及时间对产物晶体结构... 采用改良的共沉淀法制备球形Li Ni_(0.8)Co_(0.15)Al_(0.05)O_2正极材料。以异丙醇铝作为铝源制备Ni_(0.8)Co_(0.15)Al_(0.05)(OH)_2前驱体,将前驱体预烧产物与Li OH·H2O混合,进行高温固相反应。研究焙烧温度及时间对产物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735℃下焙烧16 h制备的产物的层状结构最完善,倍率性能最好,在3. 0~4. 3 V充放电,在5. 0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50 m Ah/g;在735℃下焙烧13 h制备的产物循环性能最好,以0. 5 C倍率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为98. 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8Co0.15Al0.05O2 正极材料 li^+/ni^2+混排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阳离子无序和表面化学残留物对层状氧化物阴极初始库仑效率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刘晋利 吴涵峰 +4 位作者 刘志北 吴英强 王莉 卑凤利 何向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9-109,共11页
锂层状氧化物LiNi_(0.6)Co_(0.2)Mn_(0.2)O_(2)(NCM622)是电动汽车高能锂离子电池中最有前途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目前NCM622的一个问题是其初始库仑效率(ICE)只有约87%,比LiCoO_(2)或LiFePO_(4)至少低6%。在本工作中,我们研究了在烧... 锂层状氧化物LiNi_(0.6)Co_(0.2)Mn_(0.2)O_(2)(NCM622)是电动汽车高能锂离子电池中最有前途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目前NCM622的一个问题是其初始库仑效率(ICE)只有约87%,比LiCoO_(2)或LiFePO_(4)至少低6%。在本工作中,我们研究了在烧结过程中形成的表面化学残留物(如LiOH和Li_(2)CO_(3))和Li/Ni阳离子混排对ICE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从825℃提高到900℃时,样品的ICE从80.80%提高到86.68%,而相应的Li/Ni阳离子混排和表面化学残留物也有所减少。进一步地,我们使用HNO_(3)溶液洗涤去除825℃烧结后的样品的表面残留物,发现尽管Li/Ni阳离子紊乱有所增加,但ICE提高3.57%。这些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烧结工艺和后处理技术将表面残留量和Li/Ni阳离子混排降至最低是获得高ICE并改善NCM622电化学性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层状氧化物 首圈库仑效率 表面残碱 锂镍阳离子混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