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复合物Li…HF,Li…FH,Li…H_2O和Li…NH_3的一阶超极化率的从头算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洪涛 郑植仁 +2 位作者 李艳 王炳强 李志儒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2-546,共5页
在MP2/6-311++G(2df,2pd)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几种小型碱金属—极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利用有限场方法[HF,MP2,MP3,MP4(SDQ)]在15种基组上分别计算了它们的偶极矩(μ),极化率(α0),各向异性极化率(Δα)和一阶超极化率(β0).在MP4(SDQ)/6-31... 在MP2/6-311++G(2df,2pd)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几种小型碱金属—极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利用有限场方法[HF,MP2,MP3,MP4(SDQ)]在15种基组上分别计算了它们的偶极矩(μ),极化率(α0),各向异性极化率(Δα)和一阶超极化率(β0).在MP4(SDQ)/6-311++G(2df,2pd)理论水平上,各复合物分子一阶超极化率分别为:Li…HF,β0=3957.575 a.u.;Li…FH,β0=12939.614 a.u.;Li…NH3,β0=34881.899a.u.;Li…H2O,β0=39820.410 a.u..而分子HF,NH3,H2O的一阶超极化率的值分别为1.224 a.u.,35.560 a.u.,20.130 a.u..结果表明,复合物分子中的额外电子对分子非线性光学性质有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阶超极化率 从头算 li…hf li…FH li…H2O li…NH3
下载PDF
西昆仑大红柳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成因:来自锆石U-Pb年龄及Li-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33
2
作者 丁坤 梁婷 +4 位作者 周义 凤永刚 张泽 丁亮 李侃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4,共11页
大红柳滩岩体位于西昆仑造山带东段,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二云母花岗岩组成。笔者对大红柳滩岩体东南部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测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214±1.8)Ma,说明... 大红柳滩岩体位于西昆仑造山带东段,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二云母花岗岩组成。笔者对大红柳滩岩体东南部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测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214±1.8)Ma,说明大红柳滩岩体为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大红柳滩岩体具有高δ7 Li(0.76‰~3.25‰)和低Li(5.04×10-6~52.22×10-6)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的锆石εHf(t)值介于-1.86~2.16,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113~1368 Ma;在εHf(t)锆石U Pb年龄图解中,所有数据点均落在球粒陨石演化线附近。综合研究表明,大红柳滩岩体的原始岩浆是由地幔与中元古代地壳2个单元形成的混合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 Pb年龄 li 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大红柳滩岩体 西昆仑
下载PDF
Li+HF反应的准经典轨迹研究
3
作者 何福城 周鲁 《皮革科学与工程》 EI CAS 1990年第1期17-21,42,共6页
本文采用 J.N.Murrell 等提出的多体展开半经验位能函数,应用准经典轨迹方法,计算了在碰撞速度 g=1.75,2.50,3.25,4.00,4.75,5.50,6.25,7.00,7.75,8.50(×10-3α.u);转动态 J=0,2,4.6;振动态 v=0,1条件下,Li+HF 反应的反应几率和反... 本文采用 J.N.Murrell 等提出的多体展开半经验位能函数,应用准经典轨迹方法,计算了在碰撞速度 g=1.75,2.50,3.25,4.00,4.75,5.50,6.25,7.00,7.75,8.50(×10-3α.u);转动态 J=0,2,4.6;振动态 v=0,1条件下,Li+HF 反应的反应几率和反应截面.结果表明,在相当广泛的反应条件范围内,反应是多道开放的,LiF 分子生成反应占有竞争优势。碰撞速度的变化对反应几率和截面的影响最为明显.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准经典轨迹 li_hf反应
下载PDF
Zr-X(X=Li,Na,K,Sc,Hf)体系的二元相图理论研究
4
作者 胡标 周鹏 +4 位作者 潘成岭 杜勇 刘树红 李一为 韩江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39-1944,共6页
采用相图计算(CALPHAD: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s)方法对Zr-X(X=Li,Na,K,Sc,Hf)5个二元体系进行了相图热力学研究.基于实验数据,通过热力学优化计算获得了一套描述液相及(αZr),(βZr),(Li),(Na),(K),(αSc),(βSc),(αHf)和(βHf... 采用相图计算(CALPHAD: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s)方法对Zr-X(X=Li,Na,K,Sc,Hf)5个二元体系进行了相图热力学研究.基于实验数据,通过热力学优化计算获得了一套描述液相及(αZr),(βZr),(Li),(Na),(K),(αSc),(βSc),(αHf)和(βHf)相的热力学参数.Zr-Li,Zr-Na和Zr-K体系中的气相视为理想气体.与实验相图数据对比发现,本文获得的热力学参数能够准确地描述实验相平衡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X(X=li Na K Sc hf)体系 二元相图 热力学模型 相图计算方法
下载PDF
贵州北部马鬃岭铝土矿床中富锂铝质粘土岩碎屑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对锂源的制约 被引量:1
5
作者 罗伟 李生红 +3 位作者 袁余洋 湛波 杨仕江 彭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7-293,共17页
为研究贵州北部马鬃岭铝土矿床中富锂铝质粘土岩的物源体系及其锂的来源,对出露于大竹园组顶部的该类岩石进行了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及锆石微量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富锂铝质粘土岩中碎屑锆石普遍发育岩浆振荡环带,为造山作用/... 为研究贵州北部马鬃岭铝土矿床中富锂铝质粘土岩的物源体系及其锂的来源,对出露于大竹园组顶部的该类岩石进行了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及锆石微量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富锂铝质粘土岩中碎屑锆石普遍发育岩浆振荡环带,为造山作用/弧作用相关的岩浆岩类锆石。碎屑锆石U-Pb年龄从早泥盆世到太古宙(411~3001 Ma)均有分布,具627~879 Ma和925~1018 Ma两个主峰及539~602 Ma一个次峰。ε_(Hf)(t)值为-27.61~7.03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分布在1242~3387 Ma之间。结合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微量元素特征及区域地质对比,认为富锂铝质粘土岩中碎屑锆石最主要的初始物源区为南岭-云开地体、江南造山带西段新元古代岩浆岩,其锂可能来源于江南造山带西段桂北-黔东地区860~750 Ma的基性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铝质粘土岩 碎屑锆石 LU-hf同位素 U-Pb年龄 马鬃岭铝土矿 贵州北部地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茶卡北山印支期(含绿柱石)锂辉石伟晶岩脉群的发现及Li-Be成矿意义 被引量:44
6
作者 王秉璋 韩杰 +5 位作者 谢祥镭 陈静 王涛 薛万文 白宗海 李善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9,共11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茶卡北山地区首次发现锂辉石伟晶岩脉群。这些伟晶岩脉沿宗务隆山南缘断裂北侧密集出露,并呈狭窄带状北西向展布。到目前为止,已发现9条含绿柱石锂辉石伟晶岩脉(Li2O平均品位为1.11%~3.13%,BeO平均品位为0.06%)和13条含... 青藏高原东北缘茶卡北山地区首次发现锂辉石伟晶岩脉群。这些伟晶岩脉沿宗务隆山南缘断裂北侧密集出露,并呈狭窄带状北西向展布。到目前为止,已发现9条含绿柱石锂辉石伟晶岩脉(Li2O平均品位为1.11%~3.13%,BeO平均品位为0.06%)和13条含绿柱石伟晶岩(BeO平均品位为0.044%~0.056%)。伟晶岩锆石U-Pb测年确定其成岩成矿年龄为217 Ma,含绿柱石伟晶岩具有高SiO2(71.62%~77.34%)、Al2O3(15.57%~17.55%)和富K2O(1.99%~2.02%)、Na2O(6.09%~6.24%),稀土元素总量非常低(ΣREE=5.2~9.1μg/g),轻稀土元素略微富集((La/Yb)N=6.8~10.1),Eu具负异常(δEu=0.25~0.92),具有Cs、Rb、Ta、P和Pb富集,以及Ba、Th、La、Ce、Sr、Nd和Ti的强烈亏损特征。含绿柱石锂辉石伟晶岩具有高SiO2(75.73%~77.34%)、Al2O3(15.58%~17.52%)和富Na2O(3.0%~3.16%)、贫K2O(0.36%~0.79%),稀土元素总量也很低(ΣREE=5.3~6.0μg/g),轻稀土元素略微富集((La/Yb)N=3.1~4.6),Eu具强烈负异常(δEu=0.17~0.23)。相对于含绿柱石伟晶岩,含绿柱石锂辉石伟晶岩更加富集Cs、U、Nb、Ta、Th、Sn和B,更亏损K和P。含绿柱石伟晶岩和含绿柱石锂辉石伟晶岩锆石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值分布范围在–15.1~–12.9之间,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DM2为1.99~2.22 Ga,表明伟晶岩源于全吉地块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重熔再造。茶卡北山(含绿柱石)含绿柱石锂辉石伟晶岩的发现可推断宗务隆山构造带东段是青藏高原北部一条新的、重要的锂铍成矿带,除Li和Be外,Nb、Ta、Cs和Sn可能也是有潜力的成矿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绿柱石锂辉石伟晶岩 含绿柱石伟晶岩 li-Be成矿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海三江北段草陇(绿柱石‒)锂辉石花岗伟晶岩的发现及其Li-Be找矿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五福 李善平 +7 位作者 王秉璋 王春涛 刘金恒 张新远 曹锦山 许传兵 刘建栋 金婷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5-913,共19页
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是一条Li-Be-Ta稀有元素超常富集带。该成矿带西段西昆仑和东段川西地区均已发现伟晶岩型锂–铍–钽矿床,但其间仍未发现此类型矿床。本文对该成矿带中段新发现的青海三江北段草陇(绿柱石–)锂辉石花岗... 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是一条Li-Be-Ta稀有元素超常富集带。该成矿带西段西昆仑和东段川西地区均已发现伟晶岩型锂–铍–钽矿床,但其间仍未发现此类型矿床。本文对该成矿带中段新发现的青海三江北段草陇(绿柱石–)锂辉石花岗伟晶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伟晶岩Li2O和BeO品位分别为0.95%~3.8%和0.05%~1.48%,显示了良好的含矿性。伟晶岩具有高SiO_(2)含量(69.88%~79.77%)、低P2O5含量(0.05%~0.58%)、高分异指数(DI=93.7~97.5)以及低Fe、Mg、Ca、Ti含量等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K、Rb、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Sr、Ce、Eu和Ti,Zr含量低(7.49×10^(-6)~55.6×10^(-6)),且Zr/Hf值(13~28)低和Rb/Sr值(2.4~76)高;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弱,发育Ce、Eu负异常,显示出岩浆演化晚期高度分异特性。由于锆石发生了蜕晶化,其206Pb/238U年龄在70~225 Ma之间;独居石U-Pb年龄介于200~204 Ma之间,表明花岗伟晶岩是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εHf(t)值为-13.6~-7.97,一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0.98~1.58 Ga,地壳模式年龄(tDMC)为1.58~1.94 Ga,源区可能为古老地壳。草陇(绿柱石‒)锂辉石花岗伟晶岩与西昆仑大红柳、白龙山和川西甲基卡、马尔康等晚三叠世含锂辉石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一致,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印支期Li-Be-Ta稀有金属成矿带。草陇(绿柱石‒)锂辉石伟晶岩的发现,进一步说明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成矿潜力巨大,同时也拓展了青藏高原北部伟晶岩型Li-Be矿的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绿柱石li-Be-)锂辉石伟晶岩 li-Be成矿 独居石年龄 hf同位素 草陇 三江北段
下载PDF
Geochronology,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Dahongliutan pluton in We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NW China 被引量:12
8
作者 DING Kun LIANG Ting +5 位作者 YANG Xiu-qing ZHOU Yi FENG Yong-gang LI Kan TENG Jia-xin WANG Rui-t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3420-3435,共16页
The Dahongliutan granitic pluton,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for study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West Kunlun.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study of LA-ICP-M... The Dahongliutan granitic pluton,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for study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West Kunlun.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study of LA-ICP-MS zircon U Pb age,major and trace elements,Sr-Nd-Hf isotopes,and the first detailed Li isotope analysis of the Dahongliutan pluton.LA-ICP-MS zircon U Pb dating shows that the Dahongliutan granites were emplaced in the Late Triassic((213±2.1)Ma).Geochemical data show relatively high SiO2 contents(68.45 wt%73.62 wt%)and aluminum saturation index(A/CNK=1.111.21)indicates peraluminous high-K calc-alkaline granite.The Dahongliutan granites are relatively high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LREE)and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LILEs)(e.g.,Rb,K,Th),and relatively depleted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HFSEs)(e.g.,Nb,Ta,P,Ti).TheεNd(t)values range from 8.71 to 4.73,and(87Sr/86Sr)i=0.70870.71574.Zircons from the pluton yield 176Hf/177Hf values of 0.2826181 to 0.2827683,andεHf(t)values are around 0;the two-stage Hf model ages range from 0.974 to 1.307 Ga.Theδ7Li values are 0.76‰3.25‰,with an average of 2.53‰.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pluton suggest a mixed trend between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iddle Proterozoic ancient crustal material and a juvenile mantle-derived material.This study infers that the Dahongliutan rock mass is formed in the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 environment,when the collision between South Kunlun and the Tianshuihai terranes results in the closure of the Palaeo-Tethys.The mantle-derived magma results in partial melting of the lower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zircon U Pb age petrogeochemistry li-Sr-Nd-hf isotopic composition Dahongliutan pluton West Kunlun orogen China
下载PDF
川西李家沟锂多金属矿区晚三叠世花岗细晶岩脉的成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3
9
作者 罗伟 彭静 +2 位作者 金廷福 杨波 庞良武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7,共12页
李家沟锂多金属矿床位于松潘-甘孜褶皱造山带东南缘,是近年来在区内发现的超大型锂多金属矿床,矿区内广泛发育花岗细晶岩脉。本文对花岗细晶岩脉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测试、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花岗细... 李家沟锂多金属矿床位于松潘-甘孜褶皱造山带东南缘,是近年来在区内发现的超大型锂多金属矿床,矿区内广泛发育花岗细晶岩脉。本文对花岗细晶岩脉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测试、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花岗细晶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00±2 Ma,属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岩石具高硅(w(SiO_(2))=73.27%~75.14%)、富铝(w(Al_(2)O_(3))=14.8%~15.25%)、富碱(w(Na_(2)O+K_(2)O)=4.86%~8.08%)、贫钙(w(CaO)=0.45%~1.45%)的特征,A/CNK值均大于1.1,属中钾-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微量元素表现出Rb、Th、U、K的正异常和Ba、Sr、P、Ti相对负异常。稀土元素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及弱的负Eu异常(δEu=0.68~0.81)。岩石中锆石ε_(Hf)(t)值和对应的二阶模式年龄(t_(DM2))较为均一,分别为-6.36~-3.39和1 424~1 616 Ma。研究表明,花岗细晶岩脉形成的构造背景为松潘-甘孜洋(古特提斯支洋)闭合后的后碰撞造山阶段,源岩为古老地壳变杂砂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锂矿化花岗伟晶岩与花岗细晶岩为同一源区不同源岩(变泥质岩和变杂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hf同位素 S型花岗岩 后碰撞 古特提斯 李家沟锂多金属矿床 四川可尔因地区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中氢氟酸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左晓希 苏达根 +1 位作者 李伟善 刘建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69,共4页
用指示剂法和电位滴定法,分别以氢氧化四丁基铵、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甲醇钠为滴定剂,以甲醇或乙醇作为溶剂对锂离子蓄电池用电解液中游离酸度的测定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电解液中稳定剂和溶剂中微量水分的存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 用指示剂法和电位滴定法,分别以氢氧化四丁基铵、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甲醇钠为滴定剂,以甲醇或乙醇作为溶剂对锂离子蓄电池用电解液中游离酸度的测定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电解液中稳定剂和溶剂中微量水分的存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液中氢氟酸测定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作溶剂,滴定剂为氢氧化钾,测试方法为电位滴定法。乙醇中微量水分的存在不影响测试结果,稳定剂的加入会提高电解液的碱性,会给指示剂法的测定带来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电解液 氢氟酸 定量分析
下载PDF
锆石微区原位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测定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碧莹 赵志强 +1 位作者 孔华 张强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24-427,共4页
文章简述了二次离子探针质谱(SI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和激光剥蚀多接受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等3种锆石微区原位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测定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针对U-Pb定年、铪同位素、锂同位素、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 文章简述了二次离子探针质谱(SI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和激光剥蚀多接受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等3种锆石微区原位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测定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针对U-Pb定年、铪同位素、锂同位素、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以及仪器改进、测试方法创新、标样研发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微区原位 U-PB定年 铪同位素 锂同位素
下载PDF
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花岗伟晶岩侵位机制、熔-流体演化、稀有金属富集机理及待解之谜 被引量:26
12
作者 秦克章 周起凤 +2 位作者 唐冬梅 王春龙 朱丽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39-3053,共15页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以独特的实心礼帽形态、完美的同心环状结构分带和复杂的稀有金属矿化组合闻名于世,是我国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之一。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岩浆具有不均一性和高度演化特征。伟晶岩岩浆沿缓倾斜节理上侵,在周缘...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以独特的实心礼帽形态、完美的同心环状结构分带和复杂的稀有金属矿化组合闻名于世,是我国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之一。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岩浆具有不均一性和高度演化特征。伟晶岩岩浆沿缓倾斜节理上侵,在周缘断裂的帮助下通过岩浆顶蚀形成实心礼帽形态。岩浆就位后经历了岩浆阶段、岩浆-热液阶段和热液阶段,分别伴随Be-Nb-Ta、Li-Be-Nb-Ta和Ta-Cs-Rb-Hf矿化。结晶分异作用和液相不混溶控制着3号脉的稀有金属富集和沉淀序列,流体交代可影响稀有金属再分配。外部带(Ⅰ~Ⅳ带)的强烈结晶分异过程和发生于Ⅳ带与Ⅴ带间的流体大规模出溶,有利于岩浆达到锂饱和浓度,开始锂的大规模沉淀。指出熔-流体演化过程的精细刻画、稀有金属成矿机理的进一步解析、岩浆成因的深入探讨、挥发分P、F、B、Li和CO_(2)对稀有金属成矿的影响以及缓倾斜帽沿深部找矿为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侵位机制 结晶分异 液相不混溶 稀有金属富集 新疆可可托海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茶卡北山地区印支期高分异花岗岩的发现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秉璋 潘彤 +5 位作者 王强 李五福 祁生胜 郑英 金婷婷 刘金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02-2428,共27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茶卡北山地区发现了伟晶岩型Li-Be矿床,然而该地区尚未发现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类侵入体,这也制约了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开展。本文报道了茶卡北山地区新识别的阿斯合塔花岗岩的锆石、独居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东北缘茶卡北山地区发现了伟晶岩型Li-Be矿床,然而该地区尚未发现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类侵入体,这也制约了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开展。本文报道了茶卡北山地区新识别的阿斯合塔花岗岩的锆石、独居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全岩Nd同位素资料。阿斯合塔岩体由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子石花岗岩组成;含石榴子石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分散分布,主要介于248~232Ma,独居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3.0±1.1Ma和246.3±1.0Ma。岩石具高SiO_(2)(76.56%~77.70%)和K_(2)O+Na_(2)O(7.81%~8.50%),低Fe_(2)O_(3)T(0.50%~0.73%)和MgO(0.003%~0.072%)的特征,分异指数(DI)为94~96,铝饱和指数(A/CNK)为0.98~1.09,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K、Rb、Th、U和Pb,强烈亏损Ba、Sr、P、Eu和Ti,高Rb/Sr比值(12~93)、低Zr/Hf比值(11~18)和K/Rb比值(61~93),全岩εNd(t)为-5.53~-5.26,锆石εHf(t)为-5.1~0.2。阿斯合塔岩体主体为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岩浆源于元古代陆壳物质组成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镁铁质岩浆混合或新生地壳的加入。综合分析表明,阿斯合塔岩体高分异花岗岩具有形成以Be为主稀有金属矿的可能,该地区Li-Be矿化呈现多期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花岗伟晶岩 阿斯合塔岩体 Ⅰ-型花岗岩 稀有金属 li-Be矿化 锆石、独居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榴辉岩部分熔融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帅奇 张贵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12,共18页
本文对榴辉岩部分熔融过程中不同同位素体系是否存在分馏这一当前研究热点进行了综述。榴辉岩作为研究洋陆俯冲、超高压变质以及壳幔相互作用的主要岩石类型,其部分熔融与地壳增生、板片折返过程以及俯冲隧道中元素的迁移分配等具有紧... 本文对榴辉岩部分熔融过程中不同同位素体系是否存在分馏这一当前研究热点进行了综述。榴辉岩作为研究洋陆俯冲、超高压变质以及壳幔相互作用的主要岩石类型,其部分熔融与地壳增生、板片折返过程以及俯冲隧道中元素的迁移分配等具有紧密的联系。作为典型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榴辉岩可通过俯冲带将壳源信息携带至地幔深部,影响地幔的化学组成,并可在大洋玄武岩中得以表现。近些年,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均表明榴辉岩部分熔融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可以产生显著的分馏。作为常见的放射性成因子体同位素和传统稳定同位素Sr-Nd-Hf-O被广泛应用于源区示踪、岩浆混合以及结晶分异等过程。但目前有研究指出,在非平衡熔融过程中,熔体和源区的Sr-Nd-Hf-O同位素可发生解耦,导致二者的同位素组成不均一。另外,通过研究榴辉岩及其熔融产物的金属稳定同位素特征,发现榴辉岩部分熔融过程中,由于石榴石效应,会造成Ca、Mg、Fe、Li等金属稳定同位素的分馏。因此,当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榴辉岩熔体的源区时,需要考虑其分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部分熔融 分馏 Sr-Nd-hf-O同位素 Ca-Mg-Fe-li同位素
下载PDF
桂西上二叠统合山组锂超常富集黏土岩的物源分析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航 温淑女 +5 位作者 姚双秋 黎家龙 许箭琪 徐海棚 庞保成 庞崇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5-548,共14页
以桂西平果地区上二叠统合山组铁铝岩、富锂黏土岩为研究对象,运用(MC-)LA-ICP-MS对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和原位Hf同位素组成分析,结合铁铝岩碎屑锆石年龄特征,揭示富锂黏土岩的碎屑物质来源。铁铝岩样品,碎屑锆石主要年龄峰值为~43... 以桂西平果地区上二叠统合山组铁铝岩、富锂黏土岩为研究对象,运用(MC-)LA-ICP-MS对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和原位Hf同位素组成分析,结合铁铝岩碎屑锆石年龄特征,揭示富锂黏土岩的碎屑物质来源。铁铝岩样品,碎屑锆石主要年龄峰值为~430 Ma,次要峰值为~258 Ma;富锂黏土岩样品(主要化学成分为SiO_(2)30.5%、 Al_(2)O_(3) 34.2%、 Fe_(2)O_(3)^(T)15.2%、 Li 981×10^(-6)),碎屑锆石呈单一年龄峰值(~258 Ma),对应的ε_(Hf)(t)为-9.7~+11.4,与岛弧岩浆锆石ε_(Hf)(t)组成类似,表明其物源主要为古特提斯二叠纪岩浆弧相关的酸性岩。桂西地区铝土矿在时空上物源存在差异,反映了岩相古地理格局对成矿起重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富锂黏土岩 物源 碎屑锆石 U-PB年龄 hf同位素 合山组 广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