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粘类芽孢杆菌JSa-9高产LI-F类抗菌脂肽突变株的选育 被引量:12
1
作者 闫冬 别小妹 +3 位作者 陆兆新 吕凤霞 赵海珍 张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37-1743,共7页
为了提高多粘类芽孢杆菌JSa-9产LI-F类抗菌脂肽的产量,本研究采用亚硝基胍(NTG)、60Co-γ射线和低能N+离子注入3种不同诱变方法,确定了NTG最佳诱变浓度为50μg·mL-1,60Co-γ射线最佳诱变剂量为200Gy;当低能N+离子注入能量为10keV,... 为了提高多粘类芽孢杆菌JSa-9产LI-F类抗菌脂肽的产量,本研究采用亚硝基胍(NTG)、60Co-γ射线和低能N+离子注入3种不同诱变方法,确定了NTG最佳诱变浓度为50μg·mL-1,60Co-γ射线最佳诱变剂量为200Gy;当低能N+离子注入能量为10keV,最佳注入时间为60 s,当注入能量为20keV,最佳注入时间为30 s。最终从300株突变株中筛选得到1株苯丙氨酸缺陷型菌株N1-37和1株组氨酸缺陷型菌株N2-27,均由NTG诱变获得。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N1-37和N2-27抑菌圈直径比出发菌株JSa-9分别增加45.54%和32.35%。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确定LI-F类抗菌脂肽产量,结果表明,N1-37和N2-27产LI-F类抗菌脂肽的产量是原始菌株JSa-9的1.71倍和1.4倍,经连续传代10代,试验表明2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不仅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上,还可以作为亲本菌株进行细胞融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 li-f类抗菌脂肽 诱变育种 营养缺陷型
下载PDF
Li-F花岗岩液态分离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联魁 王慧芬 黄智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43,共6页
Li-F花岗岩液态分离包括不混溶为主和气液分馏为主两种液态分离作用。Li -F花岗岩不混溶为主液态分离的同位素标志是 :在复式Li-F花岗岩体中 ,随由早至晚阶段Li-F花岗岩侵入变化 ,岩石中δ18O、ISr有先降低后突然升高的变化趋势 ;在典型... Li-F花岗岩液态分离包括不混溶为主和气液分馏为主两种液态分离作用。Li -F花岗岩不混溶为主液态分离的同位素标志是 :在复式Li-F花岗岩体中 ,随由早至晚阶段Li-F花岗岩侵入变化 ,岩石中δ18O、ISr有先降低后突然升高的变化趋势 ;在典型Li-F花岗岩体中 ,由下部岩相成分相当翁岗岩 (钠长花岗岩 )向上至顶部岩相成分相当香花岭岩 (云英岩、似伟晶岩 )的全岩和石英δ18O突然升高。Li-F花岗岩气液分馏为主液态分离的同位素标志是 :典型Li-F花岗岩体的中、深部岩相向上至浅部岩相 ,岩石有δ18O降低和δD升高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花岗岩 液态不混溶 气液分馏 同位素地球化学 氧同位素 氢同位素
下载PDF
新型Li-FeS_2电池的研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建华 何献文 +2 位作者 杨建峰 王丹 刘圣迁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55-758,共4页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Li-FeS2电池的正极材料FeS2,在一定的加热制度下对其进行了热处理。分析热处理前后FeS2的XRD图谱,给出了晶胞参数,发现(111)(220)(200)面的半高宽(FWHM)变大。成功地制作了R 123 A型Li-FeS2电池。考察了用热处理前后F...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Li-FeS2电池的正极材料FeS2,在一定的加热制度下对其进行了热处理。分析热处理前后FeS2的XRD图谱,给出了晶胞参数,发现(111)(220)(200)面的半高宽(FWHM)变大。成功地制作了R 123 A型Li-FeS2电池。考察了用热处理前后FeS2制作的Li-FeS2电池在不同放电制度下的放电性能:在恒流放电和恒阻放电时,无论大电流(1 000 mA)放电、小电流(45 mA)放电时还是恒阻43 Ω放电、恒阻3.9 Ω放电时,热处理后的电池的放电容量比热处理前的放电容量要大许多。而且热处理后的电池其放电曲线要平滑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S2电池 正极材料 热处理 晶胞参数 放电性能
下载PDF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of LiFePO_4 pecipitation from Li-Fe(Ⅱ)-P-H_2O system at 298 K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利华 赵中伟 +2 位作者 刘旭恒 陈爱良 司秀芬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766-1770,共5页
Thermodynamics of the precipitation from Li-Fe(II)-P-H2O system at 298 K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iFePO4 can be formed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pH value of 0-11.3,and the impurities Li3PO4 and... Thermodynamics of the precipitation from Li-Fe(II)-P-H2O system at 298 K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iFePO4 can be formed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pH value of 0-11.3,and the impurities Li3PO4 and Fe(OH)2 will be yielded at pH value above 11.3 and 12.9,respectively.The optimum pH value for LiFePO4 precipitation is 8-10.5.Considering the low rate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kinetics,metastable Li-Fe(II)-P-H2O system was also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quimolar ratio of co-precipitation precursor Fe3(PO4)2.8H2O and Li3PO4 cannot be obtained at the initial molar ratio 1:1:1 and 1:1:3 of Li:Fe:P.In contrast,equimolar ratio of the co-precipitation precursor can be yielded by adjusting the pH value to 7-9.2,matching the molar ratio 3:1:1 of Li:Fe:P,meaning that Li+-excess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conditions for LiFePO4 preparation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ron phosphate lithium ion batteries li-fe(Ⅱ)-P-H2O system thermodynamics CO-PRECIPITATION
下载PDF
不同来源两个系列Li-F花岗岩的同位素组成区别
5
作者 王联魁 王慧芬 黄智龙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2年第3期58-65,共8页
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特点 ,特别是同位素组成 ,将Li-F花岗岩划分为浅源南岭系列 (系列Ⅰ )和深源长江系列 (系列Ⅱ )。系列Ⅰ的δO18>10‰ ,ISr>0 710 0 ,εNd(t) <- 6 ,在2 0 7Pb/ 2 0 4Pb- 2 0 6Pb/ 2 0 4Pb铅同位素构造图... 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特点 ,特别是同位素组成 ,将Li-F花岗岩划分为浅源南岭系列 (系列Ⅰ )和深源长江系列 (系列Ⅱ )。系列Ⅰ的δO18>10‰ ,ISr>0 710 0 ,εNd(t) <- 6 ,在2 0 7Pb/ 2 0 4Pb- 2 0 6Pb/ 2 0 4Pb铅同位素构造图上位于上地壳线附近 ;系列Ⅱ的δ18O <10‰ ,ISr<0 710 0 ,εNd(t) >- 6 ,在2 0 7Pb/ 2 0 4Pb - 2 0 6Pb/ 2 0 4铅同位素构造图上位于地幔线与造山带线之间。说明浅源南岭系列Li-F花岗岩物质来源比较浅 ,以上地壳 (再循环地壳 )物质为主 ,而深源长江系列Li-F花岗岩物质来源比较深 ,以地幔、下地壳和造山带 (原生地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花岗岩 同位素地球化学 成因 稀有元素花岗岩 地幔 下地壳 适山带
下载PDF
Li-Fe复合氧化物为阳极材料的水溶液电池
6
作者 杜岩 李明 杨华铨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3-155,共3页
用正交设计法合成Li-Fe复合氧化物 ,最佳条件为 :Li/Fe =1.3,灼烧温度为 550℃ ,掺入Co ,Ni等元素对其充放电性能不利。用它为负极 ,Li1 -xCo1 -yMyO2 -δ为正极 ,以LiOH水溶液为电解质 ,组成实验室电池 ,通过充放电实验证明 ,Li-Fe复... 用正交设计法合成Li-Fe复合氧化物 ,最佳条件为 :Li/Fe =1.3,灼烧温度为 550℃ ,掺入Co ,Ni等元素对其充放电性能不利。用它为负极 ,Li1 -xCo1 -yMyO2 -δ为正极 ,以LiOH水溶液为电解质 ,组成实验室电池 ,通过充放电实验证明 ,Li-Fe复合氧化物在水溶液中性能稳定 ,有一定的比容量 ,有希望作为锂离子二次水溶液电池负极 ,但其循环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复合氧化物 水溶液 阳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The Three End Members of Li-F Granites and Their Origin of Liquid Segregation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联魁 王慧芬 黄智龙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8年第1期1-11,共11页
Li-F granites all over the world can be represented by three end members, i. e., theNa-rich ongonite (O), the K-rich xianghualingite (X) and the Si-rich topazite (T). Charac-ters and criteria are presented for these e... Li-F granites all over the world can be represented by three end members, i. e., theNa-rich ongonite (O), the K-rich xianghualingite (X) and the Si-rich topazite (T). Charac-ters and criteria are presented for these end-member rocks. Vertical zoning in Li-F granites, asreflected by increasing normative Q and C (corundum) and decreasing ALK (K2O + Na2O)with increasing content of fluorine, can be explained using the three-end-member scheme interms of petrochemistry and norms.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 in melt structure, viscosity anddensity between the end members, in couple with the reguarities that govern the Na-K and Si-ALK segregation known from field evidence and experime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hree endmembers may have resulted from liquid segregation (immiscibility) rather than from crystalfractionation as commonly bel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浆作用 地球化学 分离
下载PDF
Origin of Li-F-rich granite: Evidence from high P-T experiments 被引量:4
8
作者 LI Fuchun ZHU Jinchu +2 位作者 RAO Bing JIN Zhangdong ZHANG Lins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7期639-650,共12页
Though magmatic origin of Li-F-rich granite has been supported effectively by the existence of volcanic and subvolcanic rocks and melt inclusions trapped in them with similar chemical compositions, evidence from high ... Though magmatic origin of Li-F-rich granite has been supported effectively by the existence of volcanic and subvolcanic rocks and melt inclusions trapped in them with similar chemical compositions, evidence from high T-P experiments is poor up to now. To simulat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Li-F-rich granite and to interpret its forming mechanism, a series of melting-crystalliz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1×108 Pa and 570–700°C, a magmatic mineral association of quartz + alkali feldspar + lithium muscovite/ferromuscovite ± fluorite ± cassiterite is found in leucogranite-HF-H2O system. This indicates the following points: (i) Fluorite, light-colored muscovite and cassiterite can crystallize directly from the Li-F-rich granitic melt. (ii) The coexistence of dark-colored micas (e.g. biotite) and light-colored micas (e.g. lithium muscovite and ferromuscovite) suggests that the muscovite granite and two-mica granite can be formed under magmatic condition. The zonal texture of micas is not the sole feature for the micas of hydrothermal origin. (iii) As crystallization proceeds, the SiO2 concentration of the residual melt decreases, while the Al2O3 and F concentrations and A/CNK, NKA/Si ratios of the melt incerese, favoring the formation of Li-F-rich granites. Our experiment results are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vertical zonation widely observed in rare metal bearing granites, and therefore provide strong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magmatic origin of Li-F-rich gran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ITE lithium muscovite ferromuscovite CASSITERITE melt evolution li-f-rich granite high P-T experiment DOI: 10.1360/03yd0339
原文传递
强γ抑制的^(6)Li F/ZnS(Ag)中子探测器研制及性能测试
9
作者 夏庆中 蒋勇 +1 位作者 夏广新 何铁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18-2224,共7页
在慢热中子探测领域,为应对3He气体资源的日益短缺,迫切需要研究新型中子探测器以替代3He气体探测器。基于^(6)Li F/ZnS(Ag)的闪烁体材料由于具有中子截面大、探测效率高、γ抑制强等特点,是较为理想的中子探测材料。本文采用蒙特卡罗程... 在慢热中子探测领域,为应对3He气体资源的日益短缺,迫切需要研究新型中子探测器以替代3He气体探测器。基于^(6)Li F/ZnS(Ag)的闪烁体材料由于具有中子截面大、探测效率高、γ抑制强等特点,是较为理想的中子探测材料。本文采用蒙特卡罗程序MCNP5构建闪烁体结构模型,在不同质量比、厚度参数条件下计算了中子探测效率,并对闪烁体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纯国产的^(6)Li F和ZnS(Ag)材料研制了不同质量比和不同厚度的^(6)Li F/ZnS(Ag)闪烁体。通过252 Cf源和60 Co源测试了不同厚度和不同质量比条件下^(6)Li F/ZnS(Ag)闪烁体的探测效率及γ灵敏度。测试结果表明,^(6)Li F和ZnS(Ag)质量比1∶3、厚度400μm是较为理想的中子探测参数。新研制的^(6)Li F/ZnS(Ag)闪烁体的热中子探测效率达到30%以上,对γ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在45 mV阈值设置条件下γ灵敏度可达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He短缺 探测效率 ^(6)Li F/ZnS(Ag)闪烁体 Γ灵敏度
下载PDF
高容量氟掺杂碳包覆纳米硅负极材料:气相氟化法制备及其储锂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楠 邱介山 王治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7-953,共7页
具有超高储锂比容量的硅材料是备受瞩目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硅嵌锂时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使之快速失效,从而限制了其应用性能。本研究提出一种简易低毒的气相氟化方法制备氟掺杂碳包覆纳米硅材料。通过在纳米硅表面包覆高缺陷... 具有超高储锂比容量的硅材料是备受瞩目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硅嵌锂时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使之快速失效,从而限制了其应用性能。本研究提出一种简易低毒的气相氟化方法制备氟掺杂碳包覆纳米硅材料。通过在纳米硅表面包覆高缺陷度的氟掺杂碳层,抑制硅材料嵌锂体积膨胀,提供丰富的锂离子输运通道,同时形成富含LiF的稳定SEI膜。获得的氟掺杂碳包覆纳米硅负极在0.2~5.0 A·g^(–1)电流密度下,比容量达1540~580 mAh·g^(–1),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率>75%。本方法解决了传统氟化技术氟源(如XeF_(2)、F_(2)等)高成本、高毒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负极 氟掺杂碳 气相氟化法
下载PDF
富锂氟含稀有矿化花岗质岩石的对比和成因思考 被引量:75
11
作者 朱金初 饶冰 +2 位作者 熊小林 李福春 张佩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152,共12页
li-F花岗质岩石以超酸性、过铝、富含H2O、F、B、P等挥发性组分和富含Li、Rb、Cs、Be、Ta、Nb、Sn、W等亲石稀有金属元素为主要特征,以黄玉-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为典型代表。从该类岩石地质产状的多样性和可对比性、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li-F花岗质岩石以超酸性、过铝、富含H2O、F、B、P等挥发性组分和富含Li、Rb、Cs、Be、Ta、Nb、Sn、W等亲石稀有金属元素为主要特征,以黄玉-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为典型代表。从该类岩石地质产状的多样性和可对比性、空间分布的规律性、矿物岩石的结构构造、硅酸盐-熔体包裹体特征以及实验岩石学的研究成果等方面,综合论证该类岩石主要是从经过分异演化而形成的残余熔浆中直接结晶而成的;充分的分离结晶作用,是产生这种残余熔浆的主要机制;岩体的空间分带特征和各带之间的渐变过渡关系,为分离结晶作用的途径和演化方向提供了重要信息;熔体中挥发性组分的大量存在,是分离结晶作用能充分进行的关键因素;亲石稀有金属元素在流/熔配分中倾向于进入熔体相,是残余熔体中逐步富集这些稀有金属元素的主要原因;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出溶的流体相与已晶出的共存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了广泛的交代蚀变现象;残余熔浆在不同地质和物理化学环境中的侵位、结晶和演化,造成了Li-F花岗质岩石在产状、结构构造和矿物组合等方面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花岗岩质岩石 空间分带 挥发性组分 稀有金属元素 成因 分离结晶作用 残余熔浆
下载PDF
铌钽矿研究进展和攀西地区铌钽矿成因初探 被引量:72
12
作者 王汾连 赵太平 陈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308,共16页
铌钽矿主要产出类型包括伟晶岩型、富Li-F花岗岩型、碱性侵入岩型、碳酸岩型及冲积砂矿型。前2种类型以钽为主,后3种则以铌占主导。铌和钽大多以铌钽独立矿物(铌铁矿、钽铁矿、细晶石、烧绿石等)呈浸染状分布于含矿岩石中,也有部分以类... 铌钽矿主要产出类型包括伟晶岩型、富Li-F花岗岩型、碱性侵入岩型、碳酸岩型及冲积砂矿型。前2种类型以钽为主,后3种则以铌占主导。铌和钽大多以铌钽独立矿物(铌铁矿、钽铁矿、细晶石、烧绿石等)呈浸染状分布于含矿岩石中,也有部分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分布于云母、榍石、霓石、钛铁矿等矿物中。关于铌钽矿的富集机制,一些学者认为可由富F-Na和稀有金属(铌、钽等)的花岗质熔体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另一些学者则根据铌钽矿化与岩石的钠长石化、锂云母化等紧密共生的特点,认为铌钽的富集是岩浆期后流体交代早期形成的花岗岩所致。攀西(攀枝花-西昌)地区的铌钽矿床(化)基本上都是沿着断裂带分布,矿体赋存于印支期碱性岩脉(碱性正长伟晶岩)中,有少数存在于碱性花岗岩中,与区域上邻近的正长岩体及花岗岩体关系密切。其矿石矿物主要为烧绿石、褐钇铌矿等。初步推断,攀西地区的铌钽矿与二叠纪地幔柱活动有关。碱性的正长岩体及花岗岩体与广泛分布的峨眉山玄武岩、辉长岩均是地幔柱岩浆活动的产物,长英质岩体(包括正长岩体和花岗岩体)是富铌钽岩石的母岩体。碱性伟晶岩脉(如炉库和白草地区)是碱性岩浆逐步演化的产物,含矿的碱性花岗岩是花岗质岩浆分异演化的结果。此外,在该地区的铌钽矿床中,铌钽矿物几乎都富集在钠长石化发育的地段,说明后期的热液交代对铌钽的富集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攀西地区铌钽的富集是岩浆结晶分异和岩浆期后热液交代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铌钽矿 伟晶岩型 li-f质花岗岩 碱性岩 结晶分异 热液交代 攀西地区
下载PDF
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矿床中含硅酸盐子矿物包裹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李建康 王登红 +1 位作者 张德会 付小方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31-134,共4页
伟晶岩对研究岩浆向热液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花岗岩浆的不混溶作用日益得到重视,被认为是伟晶岩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矿床是中国最大的固体锂矿床。本人在甲基卡矿床中发现了大量富含挥发份的含硅... 伟晶岩对研究岩浆向热液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花岗岩浆的不混溶作用日益得到重视,被认为是伟晶岩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矿床是中国最大的固体锂矿床。本人在甲基卡矿床中发现了大量富含挥发份的含硅酸盐子矿物的包裹体,这些包裹体不同于阿尔泰可可托海伟晶岩矿床和加拿大Tanco伟晶岩矿床中的熔体-流体包裹体,而同不混溶成因的水盐熔体组成相近。其他地质特征也表明,甲基卡矿床发生了花岗岩浆的不混溶作用。因此,可判断出,甲基卡矿床中的含硅酸盐子矿物包裹体是花岗岩浆不混溶作用的产物,为甲基卡矿床的花岗岩浆不混溶成因提供了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硅酸盐子矿物包裹体 li-f花岗岩浆不混溶 伟晶岩 甲基卡
下载PDF
一种特殊类型的云英岩:湘南香花岭地区癞子岭云英岩成岩成矿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正军 谢磊 +3 位作者 王汝成 朱金初 车旭东 赵旭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7-480,共14页
癞子岭岩体具有极好的垂向分带性,从下部到顶部包括了花岗岩、云英岩和伟晶岩,其中云英岩以其厚度巨大,云母类型属于铁锂云母,黄玉含量高,W-Sn-Nb-Ta含量高,而区别于其他地区云英岩。通过对癞子岭云英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 癞子岭岩体具有极好的垂向分带性,从下部到顶部包括了花岗岩、云英岩和伟晶岩,其中云英岩以其厚度巨大,云母类型属于铁锂云母,黄玉含量高,W-Sn-Nb-Ta含量高,而区别于其他地区云英岩。通过对癞子岭云英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研究,本文得出:癞子岭云英岩是高硅的强过铝质岩石类型,全碱含量低(3~4.3 wt%),富集挥发组分,全岩Zr/Hf(~8)和Nb/Ta(~1.7)比值低。造岩矿物铁锂云母中Nb(~74×10^(-6))、Ta(~66×10^(-6))、W(~23×10^(-6))、Sn(~75×10^(-6))等成矿元素含量较高。副矿物锆石自形且成分均一,含有HfO_2约10 wt%,Zr/Hf比值最低为5,与云英岩下部的癞子岭钠长花岗岩中的锆石成分有连续过渡的关系。这些特征与南岭地区高演化稀有金属花岗岩或伟晶岩相当,体现了相近的演化程度。癞子岭云英岩中有明显的Nb-Ta-W-Sn成矿作用发生,主要形成铌铁矿族矿物、锡石和黑钨矿,成分和结构均具有岩浆成因特征。花岗质熔体中含有大量挥发组分Li和F,结晶出黄玉和Li-F云母,F在稀有金属的成矿作用和云英岩的成岩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演化的晚期并伴随有流体作用。因此,云英岩可能是钠长花岗岩高度分异演化之后的特殊产物,这为研究花岗岩岩浆-热液体系成岩成矿过程提供了新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癞子岭 云英岩 li-f云母 岩浆-热液作用
下载PDF
富锂氟花岗岩中存在岩浆成因铁/锂白云母的实验证据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福春 朱金初 +1 位作者 饶冰 王年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80,共6页
通过花岗岩-HF-H2O体系的熔化-结晶实验,在570~700℃、100MPa条件下获得了与淬火玻璃共存的石英+碱性长石+云母+萤石的矿物组合。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实验产物中除黑云母外,还有一部分为铁白云母和锂白云母,这说明浅色云母可以形成... 通过花岗岩-HF-H2O体系的熔化-结晶实验,在570~700℃、100MPa条件下获得了与淬火玻璃共存的石英+碱性长石+云母+萤石的矿物组合。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实验产物中除黑云母外,还有一部分为铁白云母和锂白云母,这说明浅色云母可以形成于岩浆条件,同时为自然界中存在岩浆成因锂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富锂氟花岗岩 黑云母 铁白云母 锂白云母 岩浆条件 岩浆成因
下载PDF
锂氟花岗质岩石三端元组分的发现及其液态分离成因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联魁 王慧芬 黄智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20,共10页
从世界范围研究锂氟花岗质岩石发现有三端元组分,即富Na的翁岗岩(O)、富K的香花岭岩(X)和富Si的黄英岩(T)三端元,提出区分三端元的三角图和划分标志。该类岩体垂直分带表现出三端元O→X→T变化规律,反映在化学成分和标准矿物上,有随F含... 从世界范围研究锂氟花岗质岩石发现有三端元组分,即富Na的翁岗岩(O)、富K的香花岭岩(X)和富Si的黄英岩(T)三端元,提出区分三端元的三角图和划分标志。该类岩体垂直分带表现出三端元O→X→T变化规律,反映在化学成分和标准矿物上,有随F含量增加,Q、C(刚玉)升高,ALK(K_2O+Na_2O)降低的趋势。根据三端元的熔体结构、粘度、密度差异和Na-K、Si-ALK分离规律,结合实验资料,认为三端元是不混溶为主的液态分离成因,与传统的分离结晶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花岗质岩石 含锂 含氟 化学成分 成因
下载PDF
中国蓼属(蓼科)三新种 被引量:8
17
作者 侯元同 鲁法军 +1 位作者 曲畅游 李法曾 《植物分类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77,共13页
描述了中国新疆蓼科Polygonaceae蓼属萹蓄组PolygonumsectionPolygonum3新种。乌鲁木齐萹蓄P.urumqienseF.Z.Li,Y.T.Hou&F.J.Lu在体态上与萹蓄P.aviculareL.很相近,但花在枝上部叶腋簇生成穗状花序,雄蕊5–6枚,瘦果两型,长果表面密... 描述了中国新疆蓼科Polygonaceae蓼属萹蓄组PolygonumsectionPolygonum3新种。乌鲁木齐萹蓄P.urumqienseF.Z.Li,Y.T.Hou&F.J.Lu在体态上与萹蓄P.aviculareL.很相近,但花在枝上部叶腋簇生成穗状花序,雄蕊5–6枚,瘦果两型,长果表面密具不规则排列的小点,易于区别。塔城萹蓄P.tachengenseF.Z.Li,Y.T.Hou&F.J.Lu在枝上部的花不形成总状花序,雄蕊8枚,瘦果表面具成行的小点等方面与萹蓄近缘,其区别在于3–6花仅簇生于枝上部叶腋,叶片条状披针形,背面主、侧脉极其隆起,托叶鞘较长,约达1.1cm,具15–20条纵脉;又因其茎直立,花簇生于枝上部叶腋而与展枝萹蓄P.patulumM.Bieb.相近,其区别在于叶背面中脉和侧脉极其隆起,托叶鞘较长,达1.1cm,具15–20条纵脉,枝上部的叶不渐小,花在枝上部叶腋簇生,不形成总状花序,瘦果表面具成行的小点。石河子萹蓄PolygonumshihezienseF.Z.Li,Y.T.Hou&F.J.Lu茎直立,花3–6朵簇生于枝上部叶腋,雄蕊8枚,瘦果表面光滑,略具光泽,与帚萹蓄P.argyrocoleonSteud.exKunze相近,区别在于叶背面中脉和侧脉极其隆起,托叶鞘长,达1.1cm,具15–20条纵脉,花在枝上部叶腋簇生,不形成总状花序;同时在体态上又与塔城萹蓄十分相近,但其枝上部的叶逐渐变小,瘦果表面光滑,略具光泽,易于区别。对3个新种及其近缘种的花粉形态、叶表皮特征和瘦果微形态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比较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蓼属 蔚蓄组 乌鲁木齐蔚蓄 塔城蔚蓄 石河子蔚蓄 新种 蓼科 花粉形态 叶表皮形态 瘦果微形态 新疆 中国
下载PDF
谢君魔芋染色体数目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春梅 孙雁 谢世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5期57-58,共2页
谢君魔芋(AmorphophallusxieiH.Li,F.GaoetZ.L.Dao,sp.no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极具生产潜力的魔芋新种,其染色体数目目前尚无报道。对谢君魔芋染色体数目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谢君魔芋染色体数目为26条。
关键词 谢君魔芋 染色体数
下载PDF
广西栗木水溪庙矿区隐伏花岗岩地表喷气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朋飞 马东升 +3 位作者 陆建军 赵良 陈卫锋 蔡扬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0年第1期55-59,81,共6页
对广西栗木水溪庙矿区灰岩地层的地球化学剖面研究表明,受隐伏花岗岩侵入的喷气作用影响,F,Li,Rb的质量分数在地表灰岩中显著增高。在隐伏花岗岩岩脊(隆)部位之上,上覆灰岩在地表F,Li,Rb的质量分数达到峰值;在距离隐伏岩脊(隆)较远的位... 对广西栗木水溪庙矿区灰岩地层的地球化学剖面研究表明,受隐伏花岗岩侵入的喷气作用影响,F,Li,Rb的质量分数在地表灰岩中显著增高。在隐伏花岗岩岩脊(隆)部位之上,上覆灰岩在地表F,Li,Rb的质量分数达到峰值;在距离隐伏岩脊(隆)较远的位置,则含量明显下降,或没有异常反映。由此揭示,碳酸盐围岩中的喷气晕强度与下伏花岗岩顶面的隐伏深度有关,隐伏深度越小,喷气晕越强。F和Li的向上穿透厚度较大,约达600 m;而铷约为300 m。剖面中W,Sn,Nb,Ta等成矿元素的原生晕并不发育。但F Li喷气晕作为一种外带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对预测碳酸盐地层之下的隐伏花岗岩体及其岩脊(隆)有较好的指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隐伏花岗岩预测 F—Li- Rb喷气晕 广西
下载PDF
F掺杂影响LiMn_2O_4性能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夏君磊 赵世玺 +1 位作者 刘韩星 欧阳世翕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6,共3页
 F掺杂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初始容量,但使材料的循环性能变差。其原因是F的掺入降低了Mn的平均价态,Mn3+的量增加,提高了材料的初始容量,但Mn3+量的增加也加剧了Mn的溶解和Jahn Teller畸变,使材料的循环性能变差。F掺...  F掺杂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初始容量,但使材料的循环性能变差。其原因是F的掺入降低了Mn的平均价态,Mn3+的量增加,提高了材料的初始容量,但Mn3+量的增加也加剧了Mn的溶解和Jahn Teller畸变,使材料的循环性能变差。F掺杂虽然降低了材料的循环性能,但提高了材料的初始容量,为改善阳离子掺杂方法的不足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掺杂 LIMN2O4 初始容量 循环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