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量石墨烯包覆对LiNi_(0.8)Co_(0.1)Mn_(0.1)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雷斌 张淑娴 +2 位作者 刘炫漓 李玲 邓凌峰 《电池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72-77,共6页
使用Hummers法得到氧化石墨烯,再通过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石墨烯。使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将石墨烯加入乙醇溶液中,与增稠分散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混合得到石墨烯溶液。利用液相自聚集法将石墨烯... 使用Hummers法得到氧化石墨烯,再通过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石墨烯。使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将石墨烯加入乙醇溶液中,与增稠分散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混合得到石墨烯溶液。利用液相自聚集法将石墨烯溶液微量包覆在LiNi_(0.8)Co_(0.1)Mn_(0.1)O_(2)表面。通过SEM、XRD以及电化学测试系统对石墨烯/LiNi_(0.8)Co_(0.1)Mn_(0.1)O_(2)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0.8%-石墨烯/LiNi_(0.8)Co_(0.1)Mn_(0.1)O_(2)复合材料性能最佳,首次充电比容量最大值达到222.85 mAh/g,首次充放电比容量最大值达到208.93 mAh/g,库仑效率为9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lini_(0.8)co_(0.1)mn_(0.1)O_(2) 微量包覆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ALD反应沉积超薄TiO_(2)改性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2
作者 朱明原 刘文博 +3 位作者 李瑛 刘杨 李文献 张久俊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2-322,共11页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x)Co_(y)Mn_(1-x-y)O_(2)(NCM,ω(Ni)60%)由于粉体颗粒表面的相变,电解液副产物HF的侵蚀,过渡金属离子的溶解等问题,其循环性能及安全稳定性一直不理想.通过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反应在高镍Li...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x)Co_(y)Mn_(1-x-y)O_(2)(NCM,ω(Ni)60%)由于粉体颗粒表面的相变,电解液副产物HF的侵蚀,过渡金属离子的溶解等问题,其循环性能及安全稳定性一直不理想.通过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反应在高镍Li Ni_(0.8)Co_(0.1)Mn_(0.1)O_(2)(NCM811)正极材料表面均匀沉积了超薄Ti O_(2)涂层,用于改善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ALD反应沉积Ti O_(2)后,改性NCM811的性能明显改善;超薄Ti O_(2)涂层阻碍了NCM811活性颗粒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提高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在循环过程中,超薄涂层不会影响锂离子的传输.通过ALD反应沉积超薄涂层为改性电极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0.8)co_(0.1)mn_(0.1)O_(2) 原子层沉积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TiO_(2)
下载PDF
原位凝胶体系LiNi_(0.8)Co_(0.1)Mn_(0.1)O_(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3
作者 胡瑶 贡建阳 +3 位作者 尤万里 刘洪江 陈国荣 施利毅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2-311,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正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淀粉在水中高温形成溶液、低温凝结成凝胶的特性,将制备NCM811的原料以溶液形式均匀分散在高温的淀粉溶液中,通过降... 为了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正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淀粉在水中高温形成溶液、低温凝结成凝胶的特性,将制备NCM811的原料以溶液形式均匀分散在高温的淀粉溶液中,通过降低温度得到金属离子分散均匀的凝胶,经过干燥、在空气气氛下煅烧即可制备出NCM811(常规制备方法为氧气气氛下煅烧).研究了淀粉质量比对电极材料晶体结构、颗粒大小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淀粉凝胶体系下,合成材料的粒径较小,电化学性能较好.当淀粉质量比为10%时,合成出的材料粒径约为500 nm,首次库伦效率为82.88%,1.0 C下放电比容量为146.0 m A·h·g^(-1),1.0 C下循环100圈容量保持率为80.14%.材料粒径的变小是由于淀粉凝胶的空间限域作用和在煅烧过程中颗粒的聚集增大得到了抑制,粒径小促进了电解液与电极的相互作用,缩短了锂离子的迁移距离;同时淀粉的存在使材料表面含有微量的碳,增强了材料的导电性,提升了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原位凝胶 lini_(0.8)co_(0.1)mn_(0.1)O_(2)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下载PDF
LiF添加剂改善含锂陶瓷隔膜与4.35 V 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的界面稳定性
4
作者 黄永浩 臧国景 +2 位作者 朱霨亚 廖友好 李伟善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61-2369,共9页
锂离子电池用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正极,具有较高比容量和较低成本的优点,但是其在高电压长循环时正极界面极不稳定、安全性能亟待提高。虽然锂快离子导体Li1.2Ca0.1Zr1.9(PO4)3制备的陶瓷隔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 锂离子电池用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正极,具有较高比容量和较低成本的优点,但是其在高电压长循环时正极界面极不稳定、安全性能亟待提高。虽然锂快离子导体Li1.2Ca0.1Zr1.9(PO4)3制备的陶瓷隔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但是与NCM811正极界面稳定性差。本工作通过在陶瓷隔膜中添加具有稳定界面功能的氟化锂(LiF)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机械拉伸强度、热收缩、吸液率、电化学阻抗谱(EIS)、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充放电测试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LiF占涂覆无机陶瓷颗粒总质量的10%时,得到的陶瓷隔膜性能最佳:具有良好的离子传输性能(室温离子电导率提高至9.5×10^(-4)S/cm)和最佳的界面稳定性。隔膜组装的Li||LiNi_(0.8)Co_(0.1)Ni_(0.1)O_(2)扣式电池在3.0~4.35 V的高电压范围以0.3 C倍率循环400次后,放电比容量从195.2 mAh/g减少到119.9 mAh/g,保持初始容量的61.4%,而没有添加LiF的陶瓷隔膜电池仅为32.7%。含LiF的陶瓷隔膜提升电池循环稳定性的原因是形成了高质量的高压正极/电解质界面膜,稳定了正极与陶瓷隔膜的界面,使正极材料在高电压下仍能保持结构的稳定。因此,本工作制备的陶瓷隔膜为NCM811正极在高电压锂离子电池中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一种便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锂陶瓷隔膜 氟化锂 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 电极/隔膜界面 高电压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锰离子氧化沉淀法实现锂离子电池LiNi_(0.8)Co_(0.05)Mn_(0.15)O_(2)材料的回收和利用
5
作者 王兆程 王义钢 +2 位作者 盛传超 何平 周豪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61-1672,共12页
以浓盐酸为浸出剂,以NaOH和NH_(4)HCO_(3)为沉淀剂,利用Mn^(2+)在碱性条件下的氧化反应改变离子的沉淀次序进而分步回收的方案,探究了浓盐酸酸浸处理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05)Mn_(0.15)O_(2)的最佳条件。在分步沉淀过程中,Mn^(2+... 以浓盐酸为浸出剂,以NaOH和NH_(4)HCO_(3)为沉淀剂,利用Mn^(2+)在碱性条件下的氧化反应改变离子的沉淀次序进而分步回收的方案,探究了浓盐酸酸浸处理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05)Mn_(0.15)O_(2)的最佳条件。在分步沉淀过程中,Mn^(2+)被氧化为不溶于非还原性酸的MnO(OH)_(2),并在酸性条件下回收。Ni、Co则在碱性条件下利用NaOH回收,而Li则利用NH_(4)HCO_(3)回收。该方法中Mn的回收率达到85.1%,产品纯度达到98.6%;Li的回收率达到95.0%,产品纯度达到99.3%。由回收材料重新合成的三元正极组装的软包电池的首圈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75 mAh·g^(-1),可以以超过99.5%的库仑效率稳定循环50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lini_(0.8)co_(0.05)mn_(0.15)O_(2)三元材料 湿法回收 锰氧化反应
下载PDF
Highly reinforce the interface stability using 2-Phenyl-1H-imidazole-1-sulfonate electrolyte additive to enhance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LiNi_(0.8)Co_(0.1)Mn_(0.1)O_(2)/graphite batteries
6
作者 Xin He Yiting Li +8 位作者 Wenlian Wang Xueyi Zeng Huilin Hu Haijia Li Weizhen Fan Chaojun Fan Jian Cai Zhen Ma Junmin Na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0-22,I0001,共14页
This work develops 2-Phenyl-1H-imidazole-1-sulfonate(PHIS)as a multi-functional electrolyte additive for H2O/HF scavenging and film 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LiNi_(0.8)Co_(0.1)Mn_(0.1)O_... This work develops 2-Phenyl-1H-imidazole-1-sulfonate(PHIS)as a multi-functional electrolyte additive for H2O/HF scavenging and film 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LiNi_(0.8)Co_(0.1)Mn_(0.1)O_(2)/graphite batteries.After 450 cycles at room temperature(25℃),the discharge capacity retentions of batteries with blank and PHIS-containing electrolyte are 56.03%and 94.92%respectively.After 230 cycles at high temperatures(45℃),their values are 75.30%and 88.38%respectively.The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batteries with PHIS-containing electrolyte is supported by the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is PHIS electrolyte additive can facilit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lectrode interface films,remove the H2O/HF in the electrolyte,and improv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batteries.This work not only develops a sulfonate-based electrolyte but also can stimulate new ideas of functional additives to improve the battery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0.8)co_(0.1)mn_(0.1)O_(2)/graphite battery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H_(2)O/HF scavenger 2-Phenyl-1H-imidazole-1-sulfonate Electrolyte additive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的改性研究进展
7
作者 石哲 苏高琴 曹志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48,53,共6页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具有平台电位高、能量密度大、成本低等优点,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该材料存在阳离子混排、表面不稳定、热稳定性差等缺点,导致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具有平台电位高、能量密度大、成本低等优点,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该材料存在阳离子混排、表面不稳定、热稳定性差等缺点,导致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容量衰减快、循环性能差、安全性能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综述了NCM811材料的结构特征、存在问题及改性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离子掺杂、表面包覆、结构设计等改性方法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_(0.8)co_(0.1)mn_(0.1)O_(2) 改性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ZrO_(2)包覆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提高其循环稳定性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10
8
作者 苏岳锋 张其雨 +4 位作者 陈来 包丽颖 卢赟 陈实 吴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111,共8页
高镍三元材料作为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因其较高的放电比容量而得到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高镍三元材料的比容量与材料中的Ni含量呈正相关,但Ni含量的增加也会加剧循环过程中的界面副反应,材料表面释氧以及结构转变等... 高镍三元材料作为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因其较高的放电比容量而得到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高镍三元材料的比容量与材料中的Ni含量呈正相关,但Ni含量的增加也会加剧循环过程中的界面副反应,材料表面释氧以及结构转变等问题。本文采用ZrO_(2)包覆LiNi_(0.8)Co_(0.1)Mn_(0.1)O_(2)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证明,在高温处理下ZrO_(2)包覆物中的Zr^(4+)会掺杂进LiNi_(0.8)Co_(0.1)Mn_(0.1)O_(2)材料表面晶格中,使得X射线衍射谱中的(003)衍射峰左移。电化学测试证明在4.3和4.5 V的截止电压下,改性最优的材料在1C循环100周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从84.89%和75.60%提高到97.61%和81.37%,同时发现循环稳定性的提升主要来自材料表面的Zr^(4+)掺杂。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Zr^(4+)表层掺杂后材料的Ni化合价由Ni3+向Ni^(2+)转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Zr^(4+)的表层掺杂使得材料表面的层状结构发生重构,从而稳定了材料体相结构,提高了材料整体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8)co_(0.1)mn_(0.1)O_(2) 正极材料 ZrO_(2)包覆 Zr^(4+)掺杂 表层结构重构
下载PDF
单晶型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对比 被引量:4
9
作者 饶先发 李宝宝 +6 位作者 楼轶韬 黄锦朝 吴成威 邱玉萍 况磊 施宣波 钟盛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50,共9页
基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容量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异性,通过熔盐法结合高温固相法进行梯度煅烧,成功制备出了具有大尺寸单晶颗粒状的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材料,并与传统固相反应煅烧制备的材料进行比对,通过XRD衍射分析其结构... 基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容量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异性,通过熔盐法结合高温固相法进行梯度煅烧,成功制备出了具有大尺寸单晶颗粒状的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材料,并与传统固相反应煅烧制备的材料进行比对,通过XRD衍射分析其结构特征,反映阳离子混排程度。依托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其表面形貌和晶体特征,研究表明:在经过循环伏安测试后,在高倍率测试条件下,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有量的优势明显,契合锂离子电池近些年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稳定的条件。这种采用熔盐法制备的NCM-811材料为制备微米级单晶型的正极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8)co_(0.1)mn_(0.1)O_(2) 熔盐法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Na^(+)掺杂对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绍军 丁波 +1 位作者 丁安莉 李春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3-846,共4页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简称NCM811)是非常有前景的动力电池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环保等优点,但也存在锂镍混排严重,容量衰减快等缺点。为解决这些...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简称NCM811)是非常有前景的动力电池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环保等优点,但也存在锂镍混排严重,容量衰减快等缺点。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该材料在动力电池中的应用进程,本研究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CM811,并通过Na+掺杂对材料进行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材料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采用循环伏安(CV)、循环、倍率以及电化学阻抗(EIS)等手段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2.7~4.3V,0.5C放电条件下,当Na^(+)掺杂量为0.1摩尔分数时,显示了185mAh/g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循环100次后,仍保持151mAh/g,显示出较好的循环性能。在0.2C,0.5C,1C,2C,5C和10C下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95,184,158,137,112和90mAh/g,展现出较好的倍率性能。因此,适量的Na+掺杂能有效提高NCM811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三元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 钠离子掺杂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纳米ZrO_(2)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 被引量:2
11
作者 詹锋 杨祖安 +2 位作者 杨毅 谷易洵 杨款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6-600,共5页
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因其具有高比容量、高工作电压被认为是最具商业化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其热力学稳定性差,易发生副反应等缺点限制了其发展。利用表面修饰改性方法研究分析了纳米ZrO_(2)表面修饰改... 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因其具有高比容量、高工作电压被认为是最具商业化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其热力学稳定性差,易发生副反应等缺点限制了其发展。利用表面修饰改性方法研究分析了纳米ZrO_(2)表面修饰改性对LiNi_(0.8)Co_(0.1)Mn_(0.1)O_(2)物理性能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ZrO_(2)表面修饰改善LiNi_(0.8)Co_(0.1)Mn_(0.1)O_(2)电化学性能的机理。研究结果发现,得益于ZrO_(2)表面修饰,改性后的LiNi_(0.8)Co_(0.1)Mn_(0.1)O_(2)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1 C(200 mA/g)电流密度下,2.7~4.3 V电压区间内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89.62%,而未修饰样仅为70.01%,单次容量损失为0.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纳米氧化锆 lini_(0.8)co_(0.1)mn_(0.1)O_(2) 循环性能
下载PDF
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的锂离子导体Li_(3)PO_(4)的包覆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2
作者 王娟 刘占荣 +1 位作者 梁芳慧 贾鹏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82-3187,共6页
采用典型的溶胶-凝胶法,在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颗粒表面包覆不同含量的Li_(3)PO_(4)锂离子导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Li_(3)PO_(4)包覆前后的LiNi_(0.8)Co_(0.1)Mn_(0.1)O_(2)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 采用典型的溶胶-凝胶法,在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颗粒表面包覆不同含量的Li_(3)PO_(4)锂离子导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Li_(3)PO_(4)包覆前后的LiNi_(0.8)Co_(0.1)Mn_(0.1)O_(2)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材料的层状结构明显,阳离子混排度低,并且Li_(3)PO_(4)成功包覆在LiNi_(0.8)Co_(0.1)Mn_(0.1)O_(2)颗粒表面。另外,对4个样品进行了首次充放电,倍率放电和循环性能比较,结果表明经过Li_(3)PO_(4)包覆后的正极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明显比未包覆样品优越。首次库伦效率从未包覆样品的84.2%提高到2%(质量分数)Li_(3)PO_(4)包覆样品的89.2%。而且在5C高倍率,2%(质量分数)Li_(3)PO_(4)包覆LiNi_(0.8)Co_(0.1)Mn_(0.1)O_(2)的放电比容量是129.7 mAh/g,远远高于未包覆样品的92.6 mAh/g。同时,在常温和高温环境下循环100次后,2%(质量分数)Li_(3)PO_(4)包覆LiNi_(0.8)Co_(0.1)Mn_(0.1)O_(2)的容量保持率比未包覆样品分别高出7.1%和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0.8)co_(0.1)mn_(0.1)O_(2) Li_(3)PO_(4)包覆 高倍率放电 优异循环稳定性 低电荷转移阻抗
下载PDF
LiNi_(0.8)Co_(0.1)Mn_(0.1)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水热法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虹 王娟 付永红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55-60,共6页
从制备方法到形貌控制的角度着手,使用水热法制备性能稳定的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采用草酸(H2C2O4)、碳酸氢铵(NH4HCO3)和尿素(CON2H4)作为沉淀剂和螯合剂,使用不同的Ni、Co、Mn过渡金属... 从制备方法到形貌控制的角度着手,使用水热法制备性能稳定的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采用草酸(H2C2O4)、碳酸氢铵(NH4HCO3)和尿素(CON2H4)作为沉淀剂和螯合剂,使用不同的Ni、Co、Mn过渡金属盐作为原材料,利用水热法制备出新颖的棒状形貌、球形形貌和椭球形形貌的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并对正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棒状形貌、球形形貌和椭球形形貌的正极材料都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其中椭球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当在充放电倍率为20 m A/g,电压范围在2.8~4.3 V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5.04m Ah/g,最高放电比容量为188.78 m Ah/g,容量保持率为88.7%,在倍率为2000 m A/g时放电比容量达到115.47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水热法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掺F影响LiNi_(0.8)Co_(0.1)Mn_(0.1)O_(2)结构和性能的微观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明明 刘泽萍 +4 位作者 袁振洛 王洋 范广新 刘宝忠 罗成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6-1054,共9页
以氟化锂为氟源,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F掺杂的LiNi_(0.8)Co_(0.1)Mn_(0.1)O_(2)。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F影响LiNi_(0.8)Co_(0.1)Mn_(0.1)O_(2)结构和性能的微观机制。结果... 以氟化锂为氟源,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F掺杂的LiNi_(0.8)Co_(0.1)Mn_(0.1)O_(2)。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F影响LiNi_(0.8)Co_(0.1)Mn_(0.1)O_(2)结构和性能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适量F掺杂可以提高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改善其倍率性、循环性和热稳定性。当F掺杂量(物质的量分数)为1.5%时,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最优,初始放电比容量(0.2C)和50周循环容量保持率(1C)分别由原始的174.0 mAh·g^(-1)(78.7%)提高到178.6 mAh·g^(-1)(85.7%)。LiNi_(0.8)Co_(0.1)Mn_(0.1)O_(2)材料性能的改善可归因于F能够增强过渡金属层、锂层与氧层之间的结合力,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此外,F掺杂还有利于降低电化学反应中的界面电阻和电荷转移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8)co_(0.1)mn_(0.1)O_(2)2 F掺杂 电化学性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锆硼共改性提高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敏 胡亦杨 +1 位作者 聂荣荣 王振波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3-728,共6页
采取两步改性法合成了锆硼共改性的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实验表明,Zr元素改性会对高镍三元材料造成Zr^(4+)的掺杂,而B元素改性则大部分以B_(2)O_(3)的形式包覆在材料的表面。电化学测试结果可知,锆元素改性能够提... 采取两步改性法合成了锆硼共改性的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实验表明,Zr元素改性会对高镍三元材料造成Zr^(4+)的掺杂,而B元素改性则大部分以B_(2)O_(3)的形式包覆在材料的表面。电化学测试结果可知,锆元素改性能够提升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以及倍率性能。相比于单一的锆元素改性材料,锆硼共改性从材料一次粒子和二次粒子分别入手,Zr元素掺杂提升了材料的机械强度,而B元素的包覆改性,为材料加了一层保护,避免了电解液与材料的直接接触,材料表现出更佳的结构稳定性。在循环250次后,依然具有83.8%的容量保持率,而未改性的NCM样品以及单纯锆元素改性的样品,分别只具有最初容量的74.7%和77.8%。但是,由于B元素的化学惰性,锆硼共改性降低了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8)co_(0.1)mn_(0.1)O_(2) 锆掺杂 包覆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越珠 黄兴文 +2 位作者 廖松义 刘屹东 闵永刚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68-74,共7页
锂离子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高、无记忆效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消费产品及电动汽车等诸多领域。伴随着国内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成本、热稳定性、循环寿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池性能的提升取决于... 锂离子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高、无记忆效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消费产品及电动汽车等诸多领域。伴随着国内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成本、热稳定性、循环寿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池性能的提升取决于电极材料的改善,而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整个电池的性能。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以下简称为NCM811)由于极高的放电比容量(>200 mAh/g)而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NCM811较差的热稳定性、循环倍率性以及安全性限制了它在实际中的大规模应用。本文结合NCM811的晶体结构、合成方法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改善NCM811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并重点介绍表面包覆、离子掺杂和添加剂改性技术对NCM811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 改性技术 导电添加剂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辅助合成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
17
作者 同佳欣 王娟 黄会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5-843,共9页
通过添加烷基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来调控材料形貌和粒径的改性方法,在LiNi_(0.8)Co_(0.1)Mn_(0.1)O_(2)前驱体合成过程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利用尿素作为配合剂和沉淀剂,采用溶剂热... 通过添加烷基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来调控材料形貌和粒径的改性方法,在LiNi_(0.8)Co_(0.1)Mn_(0.1)O_(2)前驱体合成过程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利用尿素作为配合剂和沉淀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LiNi_(0.8)Co_(0.1)Mn_(0.1)O_(2)前驱体。最后,高温混锂煅烧合成椭球形的空心多孔材料。相比于不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样本,改性的材料有着更小的粒径和更加规整的形貌。电化学测试表明,添加DTAB和CTAB之后,首次充电容量分别达到223与251 mAh·g^(-1)(0.1C)。其中,添加CTAB的样品首次放电容量达到216 mAh·g^(-1)(0.1C),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5.1%,高于LiNi_(0.8)Co_(0.1)Mn_(0.1)O_(2)的81.7%(0.1C)。表面活性剂的改性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为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0.8)co_(0.1)mn_(0.1)O_(2) 表面活性剂 溶剂热法 前驱体 形貌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LiNi_(0.9)Mn_(0.1)O_(2)@MoO_(3)正极材料的高温固相法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18
作者 郭宇萱 王昊 +1 位作者 瞿美臻 彭工厂 《合成化学》 CAS 2023年第4期296-303,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将MoO_(3)与Ni 0.9 Mn_(0.1)(OH)2前驱体、LiOH·H_(2)O一步混合焙烧,得到了MoO_(3)包覆的LiNi_(0.9) Mn_(0.1) O_(2)。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对包覆和...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将MoO_(3)与Ni 0.9 Mn_(0.1)(OH)2前驱体、LiOH·H_(2)O一步混合焙烧,得到了MoO_(3)包覆的LiNi_(0.9) Mn_(0.1) O_(2)。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对包覆和未包覆的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对照分析。结果表明:MoO_(3)包覆没有改变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MoO_(3)(0.5%,物质的量分数,下同)包覆量的材料性能最好。在3.0~4.4 V电压窗口下,0.1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2.1 mAh·g^(-1),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1.8%,优于未包覆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9)mn_(0.1)O_(2) 层状正极材料 表面包覆 MoO_(3) 残余碱
下载PDF
Li_(1.3)Al_(0.3)Ti_(1.7)(PO_(4))_(3)原位包覆提升单晶三元LiNi_(0.8)Co_(0.1)Mn_(0.1)O_(2)性能研究
19
作者 唐雅婷 鞠博伟 +2 位作者 杨乐之 何特特 涂飞跃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4-367,共4页
高镍三元材料因其高容量、低成本而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正极材料,但其存在循环性能差、安全性不足等问题。使用溶胶-凝胶法,利用单晶高镍三元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S-NCM)表面残碱,对S-NCM进行原位Li_(1.3)Al_(0.3)Ti_(1.... 高镍三元材料因其高容量、低成本而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正极材料,但其存在循环性能差、安全性不足等问题。使用溶胶-凝胶法,利用单晶高镍三元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S-NCM)表面残碱,对S-NCM进行原位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包覆,制备了具有小于10 nm厚度的均匀包覆层的LS-NCM正极材料。在电化学测试中,LS-NCM表现出明显提升的倍率和循环性能,这主要归因于:(1)LATP原位包覆S-NCM可显著降低其表面残碱量;(2)LATP原位包覆S-NCM可提高其表面稳定性,阻止副反应的发生,防止晶内裂纹产生;(3)因LATP具有高离子电导率,LATP原位包覆可减小S-NCM的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0.8)co_(0.1)mn_(0.1)O_(2) 单晶 Li_(1.3)Al_(0.3)Ti_(1.7)(PO_(4))_(3) 原位包覆
下载PDF
聚苯胺纳米点包覆LiNi_(0.8)Co_(0.15)Mn_(0.05)O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李建营 李绍敏 +2 位作者 杨茂夏 赵佰庆 刘昊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95-9101,9108,共8页
目前高镍材料存在长循环寿命差、安全性能低等问题。表面包覆是提升高镍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具有导电特性的高分子聚苯胺纳米点包覆高镍正极材料LiNi_(0.8)Co_(0.15)Mn_(0.05)O_(2)从而提高其循环性能。包覆后的材料在0... 目前高镍材料存在长循环寿命差、安全性能低等问题。表面包覆是提升高镍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具有导电特性的高分子聚苯胺纳米点包覆高镍正极材料LiNi_(0.8)Co_(0.15)Mn_(0.05)O_(2)从而提高其循环性能。包覆后的材料在0.2C倍率下100圈循环后容量为184.1 mAh/g,保持率为95.7%。1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为156.3 mAh/g,保持率为88.3%。可见纳米点PANI包覆NCM能提高高镍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实验表明材料循环性能提高的原因在于聚苯胺纳米点包覆可以抑制材料表面副反应的发生以及H2-H3结构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镍正极材料 聚苯胺 纳米点包覆 lini_(0.8)co_(0.15)mn_(0.05)O_(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