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Ce_(1-4x)(FeAlCoLa)_(x)O_(2-δ)固溶体微观光谱特征及氧化还原性能研究
1
作者 孙世龙 张国芳 +5 位作者 束俊 郭瑞华 李一鸣 刘卓承 许剑轶 葛启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83-1888,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Fe^(3+)、Al^(3+)、Co^(2+)及La^(3+)共掺杂纳米Ce_(1-4x)(FeAlCoLa)_(x)O_(2-δ)(x=0.00~0.05)固溶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吸收光谱(UV)、荧光光谱(PL)、拉曼光谱(Raman... 采用水热法合成Fe^(3+)、Al^(3+)、Co^(2+)及La^(3+)共掺杂纳米Ce_(1-4x)(FeAlCoLa)_(x)O_(2-δ)(x=0.00~0.05)固溶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吸收光谱(UV)、荧光光谱(PL)、拉曼光谱(Raman)以及与H2的程序升温还原反应(TPR)等方法对固溶体的微观结构、形貌、光谱特征和氧化还原活性进行系统表征及分析。XRD结果表明,Ce_(1-4x)(FeAlCoLa)_(x)O_(2-δ)固溶体均呈CeO_(2)立方萤石结构,当掺杂量增加到x=0.04时,在36.6°处出现了微弱的Co_(3)O_(4)杂相,可以确定掺杂离子在CeO_(2)晶格中的固溶度x<0.04。样品的(111)衍射峰位向高角度偏移,表明掺杂离子引起晶格发生畸变。TEM及SEM结果显示样品为球形纳米颗粒,掺杂离子引起晶面间距变小。紫外吸收光谱表明,与纯CeO_(2)相比,掺杂样品的吸收边逐渐红移,在560~780 nm范围观察到掺杂离子的紫外吸收峰。掺杂引起样品能隙降低,从2.84 eV(纯CeO_(2))逐渐降低至2.10 eV(x=0.05)。其原因可归结为掺杂离子在CeO_(2)的价带和导带之间形成新的杂质能级,允许电子从价带跃迁到较低的杂质能级上,继而降低了跃迁能隙。由于掺杂离子引起晶格内部发生畸变以及氧空位比例增大,阻碍了电子的高能跃迁,也可引起能隙减小。荧光光谱证明,掺杂样品的发射峰强度明显降低。Raman光谱表明,掺杂引起F_(2g)峰位发生偏移,峰强减小,峰宽变大。同时,对应于氧空位峰的相对强度逐渐提高。荧光光谱及Raman光谱均证明掺杂离子引起固溶体晶格畸变程度增加,氧空位浓度提高。H_(2)-TPR测试表明,掺杂可以有效降低CeO_(2)的氧化还原反应温度,提高氧化还原活性,当x=0.03的样品表面还原温度最低,还原峰的面积最大,即氧化还原反应活性最佳,表明样品的氧化还原性能与晶粒尺寸、晶格缺陷及氧空位浓度密切相关。通过以上研究证明,四种离子共掺杂CeO_(2)能够有效修饰微观晶体结构,在较低掺杂浓度下即可显著改善样品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e_(1-4x)(FealCoLa)_(x)o_(2-δ)固溶体 共掺杂 氧空位 氧化还原活性
下载PDF
PEG-2000添加量对Pr_(x)Zr_(1-x)O_(2-δ)催化氧化NO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龚宥精 田文珊 +2 位作者 赵光垒 贾丽娟 刘天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39,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r_(x)Zr_(1-x)O_(2-δ)催化剂,并用于NO催化氧化。以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模板剂对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模板剂添加质量分数对NO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随PEG-2000添加质量分数的增...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r_(x)Zr_(1-x)O_(2-δ)催化剂,并用于NO催化氧化。以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模板剂对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模板剂添加质量分数对NO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随PEG-2000添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在300℃、PEG-2000添加质量分数为2%时,Pr_(x)Zr_(1-x)O_(2-δ)的催化活性最高,NO转化率达到了94.81%。利用XRD、SEM、N2吸附-脱附、XPS及FT-I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模板剂添加质量分数的变化不会改变催化剂Pr_(2)Zr_(2)O_(7)晶型;催化剂为介孔结构,质量分数为2%时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最大,有利于催化氧化NO。此外,模板剂质量分数的增加会增强催化剂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催化氧化 氮氧化物 Pr_(x)Zr_(1-x)o_(2-δ)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高温扩散工艺制备带隙可调的β-(Al_(x)Ga_(1-x))_(2)O_(3)薄膜
3
作者 谭黎 张俊 +3 位作者 张敏 赵荣力 邓朝勇 崔瑞瑞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1-288,共8页
β-(Al_(x)Ga_(1-x))_(2)O_(3)因其优异的抗击穿及带隙可调节性在现代功率器件及深紫外光电探测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直接生长工艺的复杂性和难度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本文采用较为简单的高温扩散工艺在c面蓝宝... β-(Al_(x)Ga_(1-x))_(2)O_(3)因其优异的抗击穿及带隙可调节性在现代功率器件及深紫外光电探测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直接生长工艺的复杂性和难度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本文采用较为简单的高温扩散工艺在c面蓝宝石衬底上成功制备了β-(Al_(x)Ga_(1-x))_(2)O_(3)纳米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了表征。由于高温下蓝宝石衬底中的Al原子向Ga_(2)O_(3)层扩散,β-Ga_(2)O_(3)薄膜将转变为Al、Ga原子比例不同的β-(Al_(x)Ga_(1-x))_(2)O_(3)薄膜。实验结果显示:当退火温度从1 010℃增加到1 250℃时,薄膜中Al的平均含量从0.033增加到0.371;当退火温度从950℃增加到1 250℃时,薄膜的厚度从186 nm增加到297 nm,粗糙度从2.31 nm增加到15.10 nm;当退火温度从950℃增加到1 190℃时,薄膜的带隙从4.79 eV增加至5.96 eV。结果表明高温扩散工艺能够有效调节β-(Al_(x)Ga_(1-x))_(2)O_(3)薄膜的光学带隙,为β-(Al_(x)Ga_(1-x))_(2)O_(3)基新型光电子器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al_(x)Ga_(1-x))_(2)o_(3) Ga_(2)o_(3) al掺杂 半导体薄膜 高温扩散 可调带隙 磁控溅射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Ni_(1-x)Al_xO_2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叶乃清 刘长久 沈上越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8-240,共3页
以Ni(OH)2、Al(OH)3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空气中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xAlxO2(x=0 025~0 30)。用XRD和充放电试验研究了合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了合成温度、合成时间、补锂量对合成产... 以Ni(OH)2、Al(OH)3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空气中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xAlxO2(x=0 025~0 30)。用XRD和充放电试验研究了合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了合成温度、合成时间、补锂量对合成产物结构的影响以及掺铝量对合成产物结构和充放电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铝有利于形成和稳定α NaFeO2型层状有序结构。掺铝量对材料的结构和充放电容量均有重要影响,掺铝量为5%的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最高,达到141 5mAh/g。在空气中合成LiNi1-xAlxO2(x=0 025~0 30)的最佳温度为750℃,合成时间以18~24h为宜,补锂量为10%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1-xalxo2 合成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空气中合成LiNi_(1-x)Al_xO_2的条件及其对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叶乃清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65-468,共4页
以Ni(OH)2,Al(OH)3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空气中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xAlxO2(x=0 025~0 30),用XRD研究了合成材料的物相和结构.研究了合成温度、合成时间、补锂量以及掺铝量对合成产物结构的影响.实验... 以Ni(OH)2,Al(OH)3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空气中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xAlxO2(x=0 025~0 30),用XRD研究了合成材料的物相和结构.研究了合成温度、合成时间、补锂量以及掺铝量对合成产物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掺铝有利于形成和稳定α NaFeO2型层状有序结构.随着掺铝量的增加,晶胞参数a0逐渐减小,而c0则逐渐增大.在空气中合成LiNi1-xAlxO2的最佳温度为750℃,合成时间以18~24h为宜,补锂量为10%(摩尔分数)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1-xalxo2 合成 结构
下载PDF
Ce_(2)/Cu_(4)Al_(1)O_(x)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及PbCl_(2)耐受性
6
作者 阎清华 王爱斌 +2 位作者 高洁 刘国成 辛言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6,共6页
以类水滑石(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为前驱体,制备了铈(Ce)掺加的Ce_(2)/Cu_(4)Al_(1)O_(x)催化剂,运用XRD、SEM、XPS、NH_(3)-TPD、H2-TPR、in situ DRIFT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了表征,并将该催化剂用于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 以类水滑石(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为前驱体,制备了铈(Ce)掺加的Ce_(2)/Cu_(4)Al_(1)O_(x)催化剂,运用XRD、SEM、XPS、NH_(3)-TPD、H2-TPR、in situ DRIFT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了表征,并将该催化剂用于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烟气脱硝系统,考察其脱硝性能及PbCl_(2)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中Pb质量分数为0.5%、反应温度为200℃时,Ce_(2)/Cu_(4)Al_(1)O_(x)催化剂的NO_(x)转化率为85.2%,远高于Cu/Al_(2)O_(3)(43.8%)和Cu-Ce/Al_(2)O_(3)(53.1%)。表征结果表明:PbCl_(2)能够引起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但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没有显著影响;PbCl_(2)会使催化剂表面活性物种的氧化还原性能降低,减少表面化学吸附氧;并可显著降低催化剂表面酸度,减少NH_(3)的吸附和活化,从而导致催化活性降低。Ce_(2)/Cu_(4)Al_(1)O_(x)催化剂具有优异PbCl_(2)耐受性的原因在于活性物种高度分散、酸性位点多、氧化还原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反应 类水滑石 Ce_(2)/Cu_(4)al_(1)o_(x)催化剂 PbCl_(2)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r_(2)Fe_(1+x)Mo_(1-x)O_(6-δ)双钙钛矿阳极的改性研究进展
7
作者 丁莉萍 程亮 +6 位作者 罗凌虹 王乐莹 徐序 刘邵帅 余剑锋 张双双 曹希文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9-1065,共17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下一代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比传统发电方式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燃料选择范围广、无需贵金属催化剂,环境友好。阳极作为SOFC中燃料氧化的电化学反应场所,其材料选择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较大。截至目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下一代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比传统发电方式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燃料选择范围广、无需贵金属催化剂,环境友好。阳极作为SOFC中燃料氧化的电化学反应场所,其材料选择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较大。截至目前,阳极材料的研究已经从最开始的金属基陶瓷材料发展到氧化物型材料。其中双钙钛矿作为钙钛矿材料的衍生物更是成为了目前的主流选择。Sr_(2)Fe_(1+x)Mo_(1-x)O_(6-δ)(SFMO)因为优异的电导率、抗积碳和耐硫性得到广泛关注,但将其用于商业化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进一步提升SFMO阳极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研究人员将目光放在了材料的改性上。概述了通过不同改性方法来提升SFMO阳极性能的研究进展,分别从掺杂(A,B掺杂和A/B共掺),A位缺位和表面修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从物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方面对阳极进行比较,分析了各改性方法对电化学性能,长期稳定性和氢裂解、氧化反应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双钙钛矿 阳极 改性 Sr_(2)Fe_(1+x)Mo_(1-x)o_(6-δ)
下载PDF
相转移法制备LiNi_(1-x)Mn_xO_2及其电化学性能
8
作者 柴小琴 刘长久 尚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5-909,共5页
采用相转移法合成了LiNi1-xMnxO2 粉体。应用XRD、SEM、IR分析表征了其晶体结构及形态特征。将粉体材料制备成电极 ,并与负极锂片组装成模拟电池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掺杂Mn可增强Ni—O键的强度 ,有利于LiNiO2 2D层状结构的稳定。... 采用相转移法合成了LiNi1-xMnxO2 粉体。应用XRD、SEM、IR分析表征了其晶体结构及形态特征。将粉体材料制备成电极 ,并与负极锂片组装成模拟电池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掺杂Mn可增强Ni—O键的强度 ,有利于LiNiO2 2D层状结构的稳定。当n(Li)∶n(Ni)∶n(Mn) =1 2 4∶0 9∶0 1,在 72 0℃焙烧 2 4h时 ,所制备的电极材料氧化还原可逆性好、活性增强、工作电压稳定、首次放电容量达 16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法 lini1-xMnxo2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Ca_(1-3x/2)Al_(2)Si_(2)O_(8):xEu^(3+)荧光粉的发光和光温传感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洋 戴武斌 +3 位作者 胡金 樊烨明 黎华 徐慢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98-401,共4页
为了探究稀土离子掺杂铝硅酸盐的光温特性,本文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了系列荧光粉材料Ca_(1-3x/2)Al_(2)Si_(2)O_(8):xEu^(3+)。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掺杂Eu^(3+)离子不会改变基质CaAl_(2)Si_(2)O_(8)的晶体结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该荧光粉... 为了探究稀土离子掺杂铝硅酸盐的光温特性,本文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了系列荧光粉材料Ca_(1-3x/2)Al_(2)Si_(2)O_(8):xEu^(3+)。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掺杂Eu^(3+)离子不会改变基质CaAl_(2)Si_(2)O_(8)的晶体结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在近紫外光区域具有较强吸收,当被波长为393 nm的近紫外光激发后,其最大特征发射峰为611 nm,且Eu^(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05。利用上升时间测温法研究了CaAl_(2)Si_(2)O_(8):Eu^(3+)荧光粉的光温传感特性,结果表明: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上升时间单调递减,但当掺杂掺杂超过0.100时就会发生淬灭。Ca_(0.98)5Al_(2)Si_(2)O_(8):0.01Eu^(3+)的相对灵敏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并在520 K时达到最大值(0.024 K^(-1))。上述研究表明该荧光粉具备优异的温度传感性能,在测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_(1-3x/2)al_(2)Si_(2)o_(8):xEu^(3+) 荧光粉 发光性能 温度传感 上升时间
下载PDF
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电子输运性质研究
10
作者 白雅楠 吕燕伍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1-449,共9页
Ga_(2)O_(3)是一种新兴的宽带隙半导体,在电力和射频电子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前期研究以β-Ga_(2)O_(3)为主,并且已经对β-(Al_(x)Ga_(1-x))_(2)O_(3)/Ga_(2)O_(3)异质结构中的二维电子气(2DEG)进行了理论计算,本文主要研究ε-(A... Ga_(2)O_(3)是一种新兴的宽带隙半导体,在电力和射频电子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前期研究以β-Ga_(2)O_(3)为主,并且已经对β-(Al_(x)Ga_(1-x))_(2)O_(3)/Ga_(2)O_(3)异质结构中的二维电子气(2DEG)进行了理论计算,本文主要研究ε-(Al_(x)Ga_(1-x))_(2)O_(3)作为势垒层对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首先介绍了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的结构和性质,分析计算了由于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的自发极化和压电极化所产生的极化面电荷密度,以及极化对2DEG浓度产生的影响,接着分析了在不同Al摩尔组分下,ε-(Al_(x)Ga_(1-x))_(2)O_(3)势垒层厚度与合金无序散射、界面粗糙度散射和极性光学声子散射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界面粗糙度散射和极性光学声子散射对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的电子输运性质有重要影响,合金无序散射对异质结的输运性质影响较小;2DEG浓度、合金无序散射、界面粗糙度散射和极性光学声子散射的电子迁移率强弱由ε-(Al_(x)Ga_(1-x))_(2)O_(3)势垒层的厚度和Al摩尔组分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EG浓度 电子迁移率 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 合金无序散射 界面粗糙度散射 极性光学声子散射
下载PDF
固体电解质La_(1.75)Y_(0.25)Mo_(2-x)Al_(x)O_(9-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亚君 田长安 +3 位作者 阳杰 张晴 司小强 邵凌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5期6-9,共4页
以钼酸铵、硝酸钇、硝酸镧和硝酸铝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双掺杂电解质材料La_(1.75)Y_(0.25)Mo_(2-x)Al_(x)O_(9-δ)(x=0~0.4)。研究结果表明,La_(1.75)Y_(0.25)Mo_(2-x)Al_(x)O_(9-δ)的晶粒半径在45nm-55nm之间。经过600℃... 以钼酸铵、硝酸钇、硝酸镧和硝酸铝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双掺杂电解质材料La_(1.75)Y_(0.25)Mo_(2-x)Al_(x)O_(9-δ)(x=0~0.4)。研究结果表明,La_(1.75)Y_(0.25)Mo_(2-x)Al_(x)O_(9-δ)的晶粒半径在45nm-55nm之间。经过600℃煅烧2h可以成功制备出具有立方结构的超细粉末,粉体具有较高的的烧结活性。经过950℃烧结5h获得烧结体晶粒结合紧密,晶界清晰,相对密度均在95%以上。电性能分析表明,经950℃烧结5h,La_(1.75)Y_(0.25)Mo_(1.8)Al_(0.2)O_(8.7)电导率最大,其在800℃时电导率达到0.042S/cm,其活化能低达1.18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掺杂 La_(1.75)Y_(0.25)Mo_(2-x)al_(x)o_(9-δ) 溶胶-凝胶法 电解质材料
下载PDF
Pr/Zr原子比对Pr_(x)Zr_(1−x)O_(2−δ)催化氧化脱硝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龚宥精 何人广 +5 位作者 赵光垒 贾丽娟 高冀芸 王访 段开娇 刘天成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6-1006,共11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Pr/Zr原子比的Pr_(x)Zr_(1−x)O_(2−δ)催化剂用于催化氧化脱硝。结果表明,催化氧化脱硝效率随Pr原子比的增加而先提高后降低;当Pr/Zr原子比为5∶5时,在250°C下,最佳脱硝活性可达94.62%。采用SEM、N_(2)吸...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Pr/Zr原子比的Pr_(x)Zr_(1−x)O_(2−δ)催化剂用于催化氧化脱硝。结果表明,催化氧化脱硝效率随Pr原子比的增加而先提高后降低;当Pr/Zr原子比为5∶5时,在250°C下,最佳脱硝活性可达94.62%。采用SEM、N_(2)吸附-脱附、XRD、XPS、H_(2)-TPR和FT-I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活性最好的催化剂(Pr_(0.5)Zr_(0.5)O_(2−δ))具有“层状”形貌,表面孔隙多,比表面积大,孔体积分别为77.74 m^(2)/g和0.66 cm^(3)/g。此外,随着Pr原子的增加,晶相从c-ZrO_(2)转变为Pr_(2)Zr_(2)O_(7)。XPS和H_(2)-TPR结果表明,表面化学吸附氧和表面Pr^(4+)氧化物增加,Pr原子比的上升有利于产生氧空位(Vӧ),有利于提高催化氧化脱硝效率。FT-IR表征结果表明,Pr_(0.5)Zr_(0.5)O_(2−δ)固溶体具有较高的NO选择性,有利于NO的催化氧化。抗SO_(2)和H_(2)O毒性实验表明,5∶5的Pr/Zr原子比的催化剂具有更好的抗毒性。此外,利用IC分析吸收产物,结果表明,吸收液中的主要产物是NO_(2)^(-)和N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氮氧化物 Pr_(x)Zr_(1-x)o_(2-δ) Pr/Zr原子比
下载PDF
LiNi_(x)Co_(y)Mn_(1-x-y)O_(2)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
13
作者 陈嘉琦 王坤 +1 位作者 夏阳 黄辉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为推进三元正极材料的实际应用,通过对电池进行热冲击实验,研究环境温度对LiNi_(x)Co_(y)Mn_(1-x-y)O_(2)(x=0.3,0.5,0.6和0.8,NCM)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从放电比容量、内部结构、充放电电压、过渡金属元素的溶解、热稳定性和... 为推进三元正极材料的实际应用,通过对电池进行热冲击实验,研究环境温度对LiNi_(x)Co_(y)Mn_(1-x-y)O_(2)(x=0.3,0.5,0.6和0.8,NCM)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从放电比容量、内部结构、充放电电压、过渡金属元素的溶解、热稳定性和阻抗等方面分析NCM材料的性能。NCM材料的放电比容量随着N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容量保持率较低,且在热冲击过程中发生不可逆比容量损失。高Ni NCM材料(x≥0.6)在热冲击过程中的容量快速衰减,高温循环下材料结构被破坏、Li/Ni混排增加和过渡金属元素溶出是重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x)Co_(y)Mn_(1-x-y)o_(2)(NCM) 热冲击 热稳定性 比容量
下载PDF
提高LiNi_(x)Co_(y)Mn_(1-x-y)O_(2)振实密度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尹永才 梁剧 《河南科技》 2021年第9期156-158,共3页
LiNi_(x)Co_(y)Mn_(1-x-y)O_(2)比较低的振实密度使得LiNi_(x)Co_(y)Mn_(1-x-y)O_(2)电池的体积比能量较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提高LiNi_(x)Co_(y)Mn_(1-x-y)O_(2)振实密度的研究进展,给出结论,合成球形颗粒是提高材料... LiNi_(x)Co_(y)Mn_(1-x-y)O_(2)比较低的振实密度使得LiNi_(x)Co_(y)Mn_(1-x-y)O_(2)电池的体积比能量较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提高LiNi_(x)Co_(y)Mn_(1-x-y)O_(2)振实密度的研究进展,给出结论,合成球形颗粒是提高材料振实密度的有效途径,提高振实密度并兼顾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是提高体积比能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x)Co_(y)Mn_(1-x-y)o_(2) 正极材料 振实密度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x)Co_(1-x)O_(2)的合成及其表征
15
作者 刘伶 关昶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1期65-68,共4页
采用共沉淀与高温固相法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LiNi_(x)Co_(1-x)O_(2),并确定合适的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XRD对LiNi_(x)Co_(1-x)O_(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Co含... 采用共沉淀与高温固相法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LiNi_(x)Co_(1-x)O_(2),并确定合适的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XRD对LiNi_(x)Co_(1-x)O_(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Co含量为0.2;共沉淀反应温度为60℃;pH值为12。充放电性能研究实验表明,LiNi_(0.8)Co_(0.2)O_(2)的首次放电容量可达到163.3mAh/g,1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在99.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_(x)Co_(1-x)o_(2)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LiNi_(x)Co_(y)Al_(z)O_(2)锂离子电池SOC估算及衰减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闵凡奇 吕桃林 +1 位作者 解晶莹 高云智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5-228,共4页
以LiNi_(x)Co_(y)Al_(z)O_(2)(NCA)体系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建立具有多工况下普适性的开路电压(OCV)-荷电状态(SOC)曲线,估算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SOC。研究电池在变工况(1.00 C倍率循环、1.50 C转1.00 C倍率循环、2.00 C转1.00 C倍率... 以LiNi_(x)Co_(y)Al_(z)O_(2)(NCA)体系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建立具有多工况下普适性的开路电压(OCV)-荷电状态(SOC)曲线,估算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SOC。研究电池在变工况(1.00 C倍率循环、1.50 C转1.00 C倍率循环、2.00 C转1.00 C倍率循环等)下,正极活性材料容量(Qp)、负极活性材料容量(Qn)及活性锂容量(QLi)的变化趋势。在变工况条件下,相同低倍率工况(1.00 C倍率)的Qn和QLi衰减趋势相对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x)Co_(y)al_(z)o_(2)(NCA) 锂离子电池 荷电状态(SoC) 衰减特性 活性锂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of in-situ characterization of LiNi_(1−x−y)Co_(x)Mn_(y)O_(2) cathodes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 mini review
17
作者 Huanzhu Lv Xiaoqi Zhu +2 位作者 Jun Mei Yuanhua Xia Bin W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1384-1401,共18页
In the context of the gradual popularity of electric vehicles(EVs),the development of lithium battery systems with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power density is regarded as the foremost way to improve the range of EVs.LiNi... In the context of the gradual popularity of electric vehicles(EVs),the development of lithium battery systems with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power density is regarded as the foremost way to improve the range of EVs.LiNi_(1-x-y)Co_(x)Mn_(y)O_(2)(NCM)cathodes have been the focus of researchers due to their high energy density,excellent power performance,and low-temperature resistance.However,the elaboration of the decay mechanism of NCM cathode based on lithium metal batteries(LMBs)is still being restricted to the primary level.In the past decades,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in-situ characterization tools have facilitated researchers'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al operation mechanism of batteries during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In this minireview,the latest progress of in-situ observation of the NCM cathode by X-ray diffraction(XRD),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oscopy,Raman spectroscopy,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optical microscope,and other characterization tools is summarized.The mechanisms of structural degradation,cathode-electrolyte interfaces(CEIs)composition,and dynamic changes of NCM,electrolyte breakdown,and gas production are elaborated.Finally,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progress,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future in-situ characterization technology in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LMBs are discussed in depth.Therefore,the purpose of this minireview is to summarize recent work that focuses on the outstanding application of in-situ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in the mechanistic study of LMBs,and pointing the way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power density LMBs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metal batteries(LMBs) In-situ characterization lini_(1-x-y)Co_(x)Mn_(y)o_(2)(NCM)
原文传递
Effect of Substitution Sr Cations on the Structure in the Gd_(1)(Ba_(2−x)Sr_(x))Cu_(3)O_(7−δ) Phases
18
作者 Made Sumadiyasa Nyoman Wendri +1 位作者 Putu Suardana Ni Nyoman Rupiasih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20年第1期44-53,共10页
In an effort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uperconductors in the field and high temperatures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superconducting mechanism. For this reason, the cation substitution can be conducted. One of t... In an effort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uperconductors in the field and high temperatures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superconducting mechanism. For this reason, the cation substitution can be conducted. One of the high Tc superconductors Gd1Ba2Cu3O7&minus;δ phase with Sr substitution has been synthesized, i.e. Gd1(Ba2&minus;xSrx)Cu3O7&minus;δ compound. The sample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a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 with a wet mixing, sintered for 12 hours at temperature 900°C. The synthesis results a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XRD. The results of Match-3 software analysis showed high (higher 85%) Gd1Ba2Cu3O7&minus;δ phase was formed. The Sr substitution causes changes to the structure, i.e. the lattice parameters a, b and c, where the orthorhombicity tends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Sr content. Refinement results show that based on the oxygen occupancy, the total oxygen content tends to in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 Mixing Gd_(1)(Ba_(2-x)Sr_(x))Cu_(3)o_(7-δ) Compound Sr Substitution Lattice Parameters orthorhombicity
下载PDF
升温制度对Al-MgO-Al_(2)O_(3)耐火材料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臣瑞 孙洋 +3 位作者 牛智旺 李勇 李宏宇 梁保青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以金属Al粉、电熔镁砂和电熔棕刚玉为原料,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了Al-MgO-Al_(2)O_(3)耐火材料试样。在空气条件下以两种升温制度对其进行热处理:1)直接升温至1500℃保温2 h;2,先升温至580℃保温2 h后再升温至1500℃保温2 h。利... 以金属Al粉、电熔镁砂和电熔棕刚玉为原料,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了Al-MgO-Al_(2)O_(3)耐火材料试样。在空气条件下以两种升温制度对其进行热处理:1)直接升温至1500℃保温2 h;2,先升温至580℃保温2 h后再升温至1500℃保温2 h。利用XRD、SEM等探究了升温制度对材料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直接升温至1500℃热处理后,材料中生成的非氧化物相主要为Al 4O 4C;2,580℃保温2 h有利于金属铝在高温下以Al 2O(g)的形式参与反应,进而使材料中生成(Al 2OC)x(AlN)1-x纤维;3)先580℃保温再1500℃热处理后材料中形成了以镁铝尖晶石和(Al 2OC)x(AlN)1-x纤维为主成分的致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温制度 al-Mgo-al_(2)o_(3)耐火材料 (al_(2)oC)x(alN)1-x 相组成 显微结构
下载PDF
LiTi_(2)(PO_(4))_(3)修饰高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增强结构稳定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西安 冯彦彦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8-622,共5页
单晶LiNi_(1-x-y)Co_(x)Mn_(y)O_(2)(SCNCM,1-x-y>0.9)正极材料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与多晶NCM材料相比,具有更优越的循环寿命。然而,SCNCM在长循环过程中由于严重的副反应和不可逆相变,导致严重的容量退化。具有较高扩散系数的LiTi... 单晶LiNi_(1-x-y)Co_(x)Mn_(y)O_(2)(SCNCM,1-x-y>0.9)正极材料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与多晶NCM材料相比,具有更优越的循环寿命。然而,SCNCM在长循环过程中由于严重的副反应和不可逆相变,导致严重的容量退化。具有较高扩散系数的LiTi_(2)(PO_(4))_(3)(LTP)可以增强Li^(+)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传递,并防止与空气和电解质的副反应。为了优化SCNCM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液相混合和固相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表面包覆,提高单晶SCNCM循环性能。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结果证实,SCNCM表面包覆一层30~50 nm的LTP涂层,改性后的样品在长循环后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层状结构。具体地说,包覆0.8%(质量分数)LTP的SCNCM正极在0.5 C循环1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151.2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1-x-y)Co_(x)Mn_(y)o_(2)氧化物 单晶NCM LiTi_(2)(Po_(4))_(3)包覆 层状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