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_(1-x)Ce_(x)MnO_(3)-Ba/Al_(2)O_(3)催化剂对NO选择性生成NH_(3)的影响
1
作者 宋崇林 郑庆贺 +3 位作者 吕誉 崔立峰 李云强 吕刚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3-1061,共9页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降低内燃机碳排放,稀薄燃烧技术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技术不仅能提高发动机燃油热效率,还能有效降低CO_(2)排放.但是稀薄燃烧往往会伴随着大量氮氧化物的产生,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LNT-SCR耦合的NO_(x)净化技...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降低内燃机碳排放,稀薄燃烧技术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技术不仅能提高发动机燃油热效率,还能有效降低CO_(2)排放.但是稀薄燃烧往往会伴随着大量氮氧化物的产生,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LNT-SCR耦合的NO_(x)净化技术,此时LNT的作用是将排气中部分NO_(x)转化为NH_(3),为下游的SCR提供还原剂.基于此,制备了LNT催化剂,研究催化剂对NO选择性生成NH_(3)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_(1-x)Ce_(x)MnO_(3)系列钙钛矿氧化物,并通过分步浸渍法得到了La_(1-x)Ce_(x)MnO_(3)-Ba/Al_(2)O_(3)负载型催化剂.利用XRD、H_(2)-TPR、NO-TP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钙钛矿氧化物的晶相结构,以及负载型催化剂的还原特性、NO_(x)吸附-脱附性能等物化性质,并且通过H_(2)选择性催化还原NO实验探究了催化剂掺杂Ce对NO转化成NH_(3)的影响.结果表明,Ce掺杂催化剂具有良好的NH_(3)产物选择性,并且显著提高了NO转化率.温度是NO转化和NH_(3)产物选择性生成的决定性因素,而H_(2)和NO体积比是NO转化和NH_(3)产物选择性生成的关键性因素.其中,La_(0.95)Ce_(0.05)MnO_(3)-Ba/Al_(2)O_(3)在低温下催化活性表现最佳,在350℃、H_(2)和NO体积比为5.0时NH_(3)产物选择性为65%,NO转化率为100%.此外,所制备的La_(1-x)Ce_(x)MnO_(3)都形成了钙钛矿型结构,而且Ce掺杂催化剂的大部分Ce离子可以进入到LaMnO_(3)结构中.在催化剂适量掺杂Ce后,H_(2)消耗总面积增大、还原峰的峰值温度降低,表明掺杂Ce改善了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同时NO吸附和脱附面积增大,表明Ce掺杂改变了催化剂的NO_(x)吸附-脱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_(1-x)Ce_(x)Mno_(3)-Ba/Al_(2)o_(3)催化剂 H_(2)选择性催化还原No NH_(3)产物选择性 No转化率 晶相结构 还原特性 No_(x)吸附-脱附
下载PDF
Al纳米孔阵列/(Al_(x)Ga_(1-x))_(2)O_(3)薄膜中的紫外波段超常透射
2
作者 朱文慧 冯磊 +1 位作者 张克雄 朱俊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6-164,共9页
采用有限差分时域算法计算(Al_(x)Ga_(1-x))_(2)O_(3)薄膜衬底上的周期性三角晶格Al纳米孔阵列的透过率,研究不同(Al_(x)Ga_(1-x))_(2)O_(3)衬底的Al组分x以及Al纳米孔阵列的厚度、孔径和周期对其光学传输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有限差分时域算法计算(Al_(x)Ga_(1-x))_(2)O_(3)薄膜衬底上的周期性三角晶格Al纳米孔阵列的透过率,研究不同(Al_(x)Ga_(1-x))_(2)O_(3)衬底的Al组分x以及Al纳米孔阵列的厚度、孔径和周期对其光学传输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x=0时,在263 nm和358 nm波长范围处出现两个强透射峰,随着x的增大,其中位于263 nm处的透射峰发生轻微蓝移,强度则先增强后下降;358 nm处的透射峰发生明显蓝移且不断加强.若纳米孔阵列的周期不变,随着空气柱孔径增大时,紫外波段两强透射峰峰值位置分别位于244 nm和347 nm处,两峰均先发生红移再蓝移,透过率不断增大,反射率减小.随着周期扩大,紫外波段两强透射峰分别位于249 nm和336 nm处,两透射峰均发生明显红移,其中249 nm处的透射峰红移至304 nm,336 nm处的透射峰红移至417 nm,并且透过率不断降低.随着Al厚度的增大,位于380 nm处的透射峰峰值位置发生蓝移,且透过率不断下降.本文数据集可在https://doi.org/10.57760/sciencedb.j00213.00036中访问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x)Ga_(1-x))_(2)o_(3) AL 纳米孔阵列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超常透射
下载PDF
NASICON型Na_(1+x)Zr_(2)Si_(x)P_(3-x)O_(12)固态电解质及其钠金属电池研究进展
3
作者 许希军 林见烽 +2 位作者 罗雄伟 赵经纬 霍延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38,共15页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和能量密度实现了商业化。然而,有限的锂资源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钠离子电池展现出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的电化学特性,并且钠盐资源更加丰富,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钠离子电池使用的是有机电解液,这存...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和能量密度实现了商业化。然而,有限的锂资源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钠离子电池展现出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的电化学特性,并且钠盐资源更加丰富,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钠离子电池使用的是有机电解液,这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如漏液和燃烧等,采用固态电解质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然而,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仍有待提升,且材料制备的一致性及与电极间的界面阻抗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针对离子电导率的问题,总结分析了不同价态离子取代的影响。针对存在的界面问题,从正极、负极两侧分析了现有Na_(1+x)Zr_(2)Si_(x)P_(3-x)O_(12)电解质的界面改性方法。最后,对Na_(1+x)Zr_(2)Si_(x)P_(3-x)O_(12)电解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有望推动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固态电解质 Na_(1+x)Zr_(2)Si_(x)P_(3-x)o_(12) 离子电导率 界面修饰
下载PDF
PEG-2000添加量对Pr_(x)Zr_(1-x)O_(2-δ)催化氧化NO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龚宥精 田文珊 +2 位作者 赵光垒 贾丽娟 刘天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39,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r_(x)Zr_(1-x)O_(2-δ)催化剂,并用于NO催化氧化。以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模板剂对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模板剂添加质量分数对NO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随PEG-2000添加质量分数的增...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r_(x)Zr_(1-x)O_(2-δ)催化剂,并用于NO催化氧化。以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模板剂对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模板剂添加质量分数对NO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随PEG-2000添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在300℃、PEG-2000添加质量分数为2%时,Pr_(x)Zr_(1-x)O_(2-δ)的催化活性最高,NO转化率达到了94.81%。利用XRD、SEM、N2吸附-脱附、XPS及FT-I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模板剂添加质量分数的变化不会改变催化剂Pr_(2)Zr_(2)O_(7)晶型;催化剂为介孔结构,质量分数为2%时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最大,有利于催化氧化NO。此外,模板剂质量分数的增加会增强催化剂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催化氧化 氮氧化物 Pr_(x)Zr_(1-x)o_(2-δ)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具有Ruddlesden-Popper结构的杂化非本征铁电体(Ca_(1-x)Sm_(x))_(3)Ti_(2)O_(7)陶瓷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
5
作者 MARCO Antonio López-Aguila 柳志旭 +2 位作者 王守宇 黄聪 刘卫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5,共7页
为探究稀土离子掺杂对Ca_(3)Ti_(2)O_(7)物理性能的调控,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Sm^(3+)掺杂的(Ca_(1-x)Sm_(x))_(3)Ti_(2)O_(7)(x=0,0.02,0.04)陶瓷样品,通过XRD、XPS、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等方法对样品的晶体结构、... 为探究稀土离子掺杂对Ca_(3)Ti_(2)O_(7)物理性能的调控,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Sm^(3+)掺杂的(Ca_(1-x)Sm_(x))_(3)Ti_(2)O_(7)(x=0,0.02,0.04)陶瓷样品,通过XRD、XPS、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等方法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光学性能、电学性能和磁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m^(3+)含量的增加,(Ca_(1-x)Sm_(x))_(3)Ti_(2)O_(7)的晶胞参数逐渐增大.Sm^(3+)掺杂导致氧空位减少,因此样品的漏电流随着Sm^(3+)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随着Sm^(3+)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光学带隙呈现增大趋势.此外,第一性原理研究表明,Sm^(3+)掺杂可在体系中诱导出磁性能,进一步丰富了该材料的物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_(1-x)Sm_(x))_(3)Ti_(2)o_(7)陶瓷 铁电性 氧空位 光学带隙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U_(1-x)Th_(x)O_(2)混合燃料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6
作者 辛勇 包宏伟 +6 位作者 孙志鹏 张吉斌 刘仕超 郭子萱 王浩煜 马飞 李垣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2-61,共10页
在二氧化铀(UO2)燃料中掺杂钍(Th)是提高其热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温度与掺杂浓度对U_(1-x)Th_(x)O_(2)混合燃料结构稳定性与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沿[001]晶向单轴拉伸可观察到混合燃料由初始面... 在二氧化铀(UO2)燃料中掺杂钍(Th)是提高其热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温度与掺杂浓度对U_(1-x)Th_(x)O_(2)混合燃料结构稳定性与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沿[001]晶向单轴拉伸可观察到混合燃料由初始面心立方结构的萤石相转化为具有低对称结构的scrutinyite相的特殊相变.混合燃料体系的力学性能强烈依赖于温度与掺杂浓度,弹性模量和断裂应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断裂应变随温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当掺杂浓度小于0.1时,弹性模量呈下降趋势,而掺杂浓度高于0.1时,弹性模量呈增加趋势.断裂应力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断裂应变则减小.不同掺杂浓度下混合燃料体系均表现脆性断裂特性,多晶样品中发生脆性沿晶断裂.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UO_(2)燃料的掺杂改性提供力学性能上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_(1-x)Th_(x)o_(2) 分子动力学模拟 力学性能 断裂
下载PDF
Ag/LaNi_(x)Co_(1-x)O_(3)触点材料的制备及电接触性能研究
7
作者 邵紫阳 杨芳儿 +4 位作者 王大帅 刘振武 沈涛 李跃 郑晓华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5,共7页
本文运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合成了双钙钛矿型LaNi_(x)Co_(1-x)O_(3)(LNCO)纳米材料,利用粉末冶金和热挤压技术制备了相应的Ag/LNCO触点材料及元件样品。重点考察了不同Ni、Co含量对Ag/LNCO触点材料微观结构、物相组成、物理性能、力学性... 本文运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合成了双钙钛矿型LaNi_(x)Co_(1-x)O_(3)(LNCO)纳米材料,利用粉末冶金和热挤压技术制备了相应的Ag/LNCO触点材料及元件样品。重点考察了不同Ni、Co含量对Ag/LNCO触点材料微观结构、物相组成、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及电寿命服役能力的影响,对其电弧侵蚀失效行为进行了研究,并与SnO2粉体增强Ag基触点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合成的LNCO纳米颗粒粒径为20-30 nm,经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Ag/LaNi_(0.5)Co_(0.5)O_(3)触点材料电学性能和电寿命都优于Ag/SnO_(2)触点材料,其电阻率低至2.10μΩ∙cm,电寿命性能达到51287次。表明Ag/LaNi_(0.5)Co_(0.5)O_(3)触点材料性能较佳,是一种可以取代Ag/CdO的新型触点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点材料 力学性能 电弧侵蚀 电寿命 La_(2)Ni_(1-x)Co_(x)o_(3)
下载PDF
Ce_(1-x)Ni_(x)O_(y)氧载体在化学链甲烷重整耦合CO_(2)还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林洲 郑燕娥 +6 位作者 李孔斋 王亚明 蒋丽红 范浩熙 王雅静 祝星 魏永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371-4380,共10页
化学链甲烷重整耦合CO_(2)还原技术既能生产合成气还可以还原CO_(2)生成CO。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Ce/Ni摩尔比的系列Ce_(1-x)Ni_(x)O_(y)(x=0,0.2,0.4,0.6,0.8,1)氧载体。通过XRD、BET、XPS及CH4-TPR等表征对氧载体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 化学链甲烷重整耦合CO_(2)还原技术既能生产合成气还可以还原CO_(2)生成CO。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Ce/Ni摩尔比的系列Ce_(1-x)Ni_(x)O_(y)(x=0,0.2,0.4,0.6,0.8,1)氧载体。通过XRD、BET、XPS及CH4-TPR等表征对氧载体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系统考察了Ce_(1-x)Ni_(x)O_(y)氧载体在化学链甲烷重整耦合CO_(2)还原反应中的反应性能。与单一金属氧化物NiO和CeO_(2)相比,Ce_(1-x)Ni_(x)O_(y)复合氧载体在该反应中具有更高的活性和热稳定性。在甲烷部分氧化阶段,Ce_(0.2)Ni_(0.8)O_(y)和Ce_(0.4)Ni_(0.6)O_(y)氧载体具有较高的CH_(4)转化率。经历了20次redox循环实验,Ce_(0.2)Ni_(0.8)O_(y)氧载体的CO_(2)转化率几乎保持不变,表明Ce0.2Ni0.8Oy氧载体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 甲烷重整 Co_(2)还原 合成气 Ce_(1-x)Ni_(x)o_(y)氧载体
下载PDF
Zn_(x)Co_(1-x)Fe_(2)O_(4)纳米球的水热法制备及光催化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闫共芹 何菲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3期6-8,共3页
以醋酸钠为沉淀剂,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氯化铁、氯化钴、硝酸锌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Zn_(x)Co_(1-x)Fe_(2)O_(4)纳米球。结果表明,Zn_(x)Co_(1-x)Fe_(2)O_(4)纳米球直径为80 nm左右,分散性良好。以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研... 以醋酸钠为沉淀剂,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氯化铁、氯化钴、硝酸锌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Zn_(x)Co_(1-x)Fe_(2)O_(4)纳米球。结果表明,Zn_(x)Co_(1-x)Fe_(2)O_(4)纳米球直径为80 nm左右,分散性良好。以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纳米球的光催化性能,研究发现,在紫外光照射下,Zn_(x)Co_(1-x)Fe_(2)O_(4)纳米球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在360 min之内对亚甲基蓝的催化分解率可达76%。以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了电化学性能,发现在0.1 C倍率下,首次放电和充电容量可达1729.7 mAh/g和1098.8 mAh/g,经过2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和充电容量为812.5 mAh/g和677.68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_(x)Co_(1-x)Fe_(2)o_(4)纳米球 水热法 光催化性能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透明导电CuCr_(1-x)Mg_(x)O_(2)(x=0-0.08)薄膜的固溶度扩展和c轴外延生长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艳 刘丹丹 +4 位作者 宋世金 唐艳艳 胡一丁 武浩荣 虞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08-10012,共5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在0~15°斜切的α-Al_(2)O_(3)(0001)衬底上生长了c轴外延的CuCr_(1-x)Mg_(x)O_(2)(x=0-0.08)系列薄膜。随Mg掺杂量增加,薄膜均为单相铜铁矿结构,表现出符合Arrhenius热激活模式的半导体电输运行为,室温...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在0~15°斜切的α-Al_(2)O_(3)(0001)衬底上生长了c轴外延的CuCr_(1-x)Mg_(x)O_(2)(x=0-0.08)系列薄膜。随Mg掺杂量增加,薄膜均为单相铜铁矿结构,表现出符合Arrhenius热激活模式的半导体电输运行为,室温电阻率单调下降2~3个数量级,热激活能由0.22 eV下降至0.025 eV,由此推断薄膜中Mg的固溶度至少为0.08,与多晶(~0.03)相比显著扩展。这是由于PLD薄膜生长具有非平衡、瞬时爆炸特征,使靶材第二相(MgCr_(2)O_(4))中的Mg重新以等离子态定向运输到衬底上,迁移固溶到薄膜晶格中,固溶度扩展。薄膜(x=0,0.02)在380~780 nm可见光区的透过率为60%~80%,直接光学带隙E g分别为3.06 eV、3.04 eV。更多Mg^(2+)替代Cr^(3+)时,会在价带顶上方引入受主能级并展宽,使热激活能显著下降,产生更多空穴载流子,透过率和光学带隙略有下降;Mg固溶到晶格中,促进薄膜层状晶粒长大,外延性提高,使电阻率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_(1-x)Mg_(x)o_(2)薄膜 透明导电 脉冲激光沉积 固溶度扩展 c轴外延生长
下载PDF
Y_1Ba_2Cu_3O_(7-x)半导体薄膜的研究
11
作者 孙强 刘景和 +7 位作者 李建立 邢宏岩 刘玲 徐斌 李国桢 黄江平 李丹 黄宗坦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44-,共1页
对于以Si为衬底的Y1Ba2 Cu3O7-x薄膜 ,当x >0 .5时 ,薄膜的导电性由超导态转向半导体态。我们采用了直流溅射法在Si,SiO2 /Si和 /SiO2 /Si三种基片做衬底制备了Y1Ba2 Cu3O7-x半导体薄膜。进行了温度电阻系数(TCR)测试、X射线衍射分... 对于以Si为衬底的Y1Ba2 Cu3O7-x薄膜 ,当x >0 .5时 ,薄膜的导电性由超导态转向半导体态。我们采用了直流溅射法在Si,SiO2 /Si和 /SiO2 /Si三种基片做衬底制备了Y1Ba2 Cu3O7-x半导体薄膜。进行了温度电阻系数(TCR)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物相的测定、开展了霍尔系数和拉曼衍射 (Ramanshift)的微观分析实验 ,并进行了Y1Ba2 Cu3O7-x半导体多晶薄膜在室温下的黑体辐射的响应实验。通过我们的实验验证了这种薄膜的氧含量 ,与国外文献资料报道的实验结果相符合。发现了有过渡层的Y1Ba2 Cu3O7-x;半导体多晶薄膜优于没有过渡层的Y1Ba2 Cu3O7-x半导体多薄膜 ,并且适用于制造室温下工作的红外探测器的敏感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1Ba_2Cu_3o_(7-x) 半导体薄膜 温度电阻系数 敏感元
下载PDF
室温下Y_1Ba_2Cu_3O_(7-x)半导体薄膜的测辐射热计的研究
12
作者 孙强 刘景和 +8 位作者 刑宏岩 刘玲 徐斌 张晓琳 余鑫 李国桢 黄江平 李丹 黄宗坦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32-,共1页
对以Si为衬底的薄膜 ,当x >0 .5时 ,薄膜导电性由超导态转向半导体态。我们研究了以Si为衬底有ZrO2 过渡层和以Si为衬底有SiO2 过渡层的两种YBaCuO薄膜。我们使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这两种薄膜的物相结构 ,这两种薄膜均属于多晶态... 对以Si为衬底的薄膜 ,当x >0 .5时 ,薄膜导电性由超导态转向半导体态。我们研究了以Si为衬底有ZrO2 过渡层和以Si为衬底有SiO2 过渡层的两种YBaCuO薄膜。我们使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这两种薄膜的物相结构 ,这两种薄膜均属于多晶态。在此基础上 ,又做了各元素的比例实验 ,发现了YBaCuO的物理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变化。找出了适用于测辐射热计的最佳比例的Y1Ba2 Cu3 O7 x薄膜。另外做了这种薄膜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实验。用该薄膜研制的测辐射热计 (bolometers) ,其响应率 (R)、探测率 (D )、噪声等效功率(NEP)、热响应时间 (t)均有改善。经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很好的吻合。这种调整比例后的薄膜的温度电阻系数 (TCR)预计高达 3.98%K-1,在 1 0Hz至 5 0 0Hz频率范围内完成了信号和噪声测试。调整偏置电流能清晰地识别热噪声和 1 /f噪声以及TCR变化。实验表明比例约为 1∶0 .5∶2∶5的YbaCuO多晶态半导体薄膜所制备的bolometer,其响应率Rv=4× 1 0 4V/W ,在lμA偏置电流 ,1 2Hz斩波频率下探测率D >1× 1 0 8cmHz1/ 2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1Ba_2Cu_3o_(7-x)晶体 半导体薄膜 辐射热测量计
下载PDF
La_((1+x)/3)Ba_((2-x)/3)Mn_(x)Cu_(1-x)O_(3)(0.8≤x≤1)晶体结构和输运性质
13
作者 姜勇 曾祥勇 +3 位作者 李广 杨应平 汤萍 袁松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名义组分为 L a(1 + x) /3Ba(2 - x) /3Mnx Cu1 - x O3(0 .8≤ x≤ 1) 的系列试样。试样结构的单相性经粉末 X射线衍射分析而得以证实 ,且随 Cu的掺杂其结构由未掺杂时的立方对称性转变为正交对称性。输运实验表明 :... 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名义组分为 L a(1 + x) /3Ba(2 - x) /3Mnx Cu1 - x O3(0 .8≤ x≤ 1) 的系列试样。试样结构的单相性经粉末 X射线衍射分析而得以证实 ,且随 Cu的掺杂其结构由未掺杂时的立方对称性转变为正交对称性。输运实验表明 :所有试样均经历了半导体到金属的转变 ,但转变温度 TP随掺杂量增加而逐渐移向低温端 ;外加磁场大大增加了 TP附近的导电性 ,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_((1+x)/3)Ba_((2-x)/3)Mn_(x)Cu_(1-x)o_(3) 晶体结构 输运性质
下载PDF
Cu_(m)-Fe_(n)/Ti_(1-x)Sn_(x)O_(2)复合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及抗硫活性
14
作者 谭义凤 张婷 +2 位作者 张云飞 孙琦 田蒙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61,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Ti_(1-x)Sn_(x)O_(2)复合氧化物,浸渍负载质量分数10%的CuO_(x)和FeO_(y)活性组分,制备一系列Cu_(m)-Fe_(n)/Ti_(1-x) Sn_(x)O_(2)催化剂。探究不同Ti/Sn和Cu/Fe(物质的量比)对Cu_(m)-Fe_(n)/Ti_(1-x)Sn_(x)O_(2)催化剂...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Ti_(1-x)Sn_(x)O_(2)复合氧化物,浸渍负载质量分数10%的CuO_(x)和FeO_(y)活性组分,制备一系列Cu_(m)-Fe_(n)/Ti_(1-x) Sn_(x)O_(2)催化剂。探究不同Ti/Sn和Cu/Fe(物质的量比)对Cu_(m)-Fe_(n)/Ti_(1-x)Sn_(x)O_(2)催化剂的NH_(3)-SCR反应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_(0.67)Sn_(0.33)O_(2)载体可促进活性组分CuO_(x)和FeO_(y)的相互作用。当Cu/Fe为3∶1时,在300℃下NO_(x)的转化率达到91.3%;向反应体系通入286 mg/m^(3) SO_(2)反应3 h后,NO_(x)的转化率仅下降2.6%。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和NO_(x)-TPD)的表征表明,CuO_(x)和FeO_(y)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与单一的Cu/Ti_(0.67)Sn_(0.33)O_(2)和Fe/Ti_(0.67)Sn_(0.33)O_(2)对比,复合催化剂表面吸附氧浓度相对增加15%~33%,总酸量增大56%,从而提高了催化剂脱硝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3)-SCR Ti_(1-x)Sn_(x)o_(2)复合氧化物 Cu_(m)-Fe_(n)/Ti_(0.67)Sn_(0.33)o_(2)复合脱硝催化剂 抗硫活性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e_x Th_(1-x)O_2 Solid Solution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雷洪 罗孟飞 刘广宇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51-253,共3页
The Ce_xTh_(1-x)O_2 solid solutions were prepared by citrate sol-gel method,and their structure and reduction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XRD shows that solid solution with cubicphase formed in all the solid solutions (x... The Ce_xTh_(1-x)O_2 solid solutions were prepared by citrate sol-gel method,and their structure and reduction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XRD shows that solid solution with cubicphase formed in all the solid solutions (x = 0.2, 0.5, 0.8) Ce_xTh_(1-x)O_2. Raman spectrum showsthat Ce-Th complex oxides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oxygen vacancies. Two reduction peaks appearin the TPR profiles of Ce_xTh_(1-x)O_2 solid solution. The a peak is attributed to the reduction ofCe^(4+) on the surface, and the β peak is attributed to the reduction of bulk CeO_2. Theincorporation of Th atom into CeO_2 improves the reduction of CeO_2. Ce_xTh_(1-x)O_2 mixed oxidesare promising materials for oxygen vacancies produced, as well as catalysts for many reactionsinvolved oxygen, such as the catalysts for three-way reactions for reducing the releasing pollutantsor combustion of VO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lytic chemistry Ce_xTh_(1-x)o_2 solid solution reduction properties rare earths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material Zr_(1-x)Hf_xW_2O_8 被引量:1
16
作者 SHENRong WANGCong +3 位作者 WANGTianmin DONGCheng CHENHong LIANGJingkui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7-111,共5页
The oxide ZrW_2O_8 displays unusual property of isotropic negative thermalexpansion in a large wide temperature range, which makes it have a number of important potentialapplications. The cubic Zr_(1-x)Hf_xW_2O_8 (x v... The oxide ZrW_2O_8 displays unusual property of isotropic negative thermalexpansion in a large wide temperature range, which makes it have a number of important potentialapplications. The cubic Zr_(1-x)Hf_xW_2O_8 (x velence 0,0.3, 0.5, 0.7, and 1.0) were synthesized bystandard solid state reaction technique. The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indicate that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Hf^(4+) for Zr^(4+) only leads to reducing the latticeconstants, and the changes of 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s are not obvious. The linearexpansion coefficients of Zr_(1-x)Hf_xW_2O_8 (x velence 0,0.3, 0.5, 0.7, and 1.0) are about -6 X 10^(-6) K^(-1)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98 to 973 K, while that of Zr_(0.5)Hf_(0.5)W_2O_8 is -9.6X 10^(-6) K_(-1) from 83 to 298 K. Th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from alpha-ZrW_2O_8 tobeta-ZrW_2O_8 structure were also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 exhibits that Zr_(1-x)Hf_xW_2O_8 is not hygroscopic in 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X-raydiffraction Zr_(1-x)Hf_xW_2o_8
下载PDF
(Zn_(1-x)Co_(x))Cr_(2)O_(4)尖晶石型高温蓝绿色料的固相合成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昆 胡庆 +4 位作者 谭灵 聂鹏举 程智鹏 包启富 周健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9-55,共7页
以工业纯的ZnO、Cr_(2)O_(3)、CoO为主要原料,硼砂为矿化剂,采用固相法合成了(Zn_(1-x)Co_(x))Cr_(2)O_(4)尖晶石型蓝绿色料。并且,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CIELab色度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钴离子掺杂量、矿化剂用量、煅烧温度... 以工业纯的ZnO、Cr_(2)O_(3)、CoO为主要原料,硼砂为矿化剂,采用固相法合成了(Zn_(1-x)Co_(x))Cr_(2)O_(4)尖晶石型蓝绿色料。并且,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CIELab色度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钴离子掺杂量、矿化剂用量、煅烧温度等工艺条件对色料的晶体结构、呈色性能、在高温基础釉中着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Zn_(1-x)Co_(x))Cr_(2)O_(4)尖晶石中的Zn^(2+)/Co^(2+)比及合成工艺条件,能获得粒径分布均匀、在高温基础釉中呈色稳定且可调控的亚微米级(<1μm)尖晶石型高温蓝绿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_(1-x)Co_(x))Cr_(2)o_(4) 尖晶石 固相烧结法 高温蓝绿色料
下载PDF
(Cu_(1-x)Ba_(x))_(2)Y_(2)O_(5)色料的制备及其呈色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章文杰 汪其堃 +5 位作者 程龙 陈仁华 刘华锋 张小珍 汪永清 常启兵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9-66,共8页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Cu_(1-x)Ba_(x))_(2)Y_(2)O_(5)系绿色色料,系统的研究了钡含量及煅烧温度对其呈色性能的影响。此外,(Cu_(1-x)Ba_(x))_(2)Y_(2)O_(5)色料在陶瓷釉中的着色性能及机制也进行了深入探究。结果表明:钡的引入能够调节Cu_(...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Cu_(1-x)Ba_(x))_(2)Y_(2)O_(5)系绿色色料,系统的研究了钡含量及煅烧温度对其呈色性能的影响。此外,(Cu_(1-x)Ba_(x))_(2)Y_(2)O_(5)色料在陶瓷釉中的着色性能及机制也进行了深入探究。结果表明:钡的引入能够调节Cu_(2)Y_(2)O_(5)色料的呈色性能。随着钡含量的增大,色料从深绿色逐渐转变为浅绿色,当x=0.1时,(Cu_(1-x)Ba_(x))_(2)Y_(2)O_(5)色料的呈色性能最佳。物相分析表明,钡离子并未进入Cu_(2)Y_(2)O_(5)晶格,而是形成了Cu_(2)Y_(2)O_(5)/BaCuY_(2)O_(5)复相色料。(Cu_(1-x)Ba_(x))_(2)Y_(2)O_(5)色料在陶瓷釉中的着色机理为离子着色,钡的引入同样有利于提升色料的着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1-x)Ba_(x))_(2)Y_(2)o_(5) 绿色色料 呈色特性
下载PDF
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电子输运性质研究
19
作者 白雅楠 吕燕伍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1-449,共9页
Ga_(2)O_(3)是一种新兴的宽带隙半导体,在电力和射频电子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前期研究以β-Ga_(2)O_(3)为主,并且已经对β-(Al_(x)Ga_(1-x))_(2)O_(3)/Ga_(2)O_(3)异质结构中的二维电子气(2DEG)进行了理论计算,本文主要研究ε-(A... Ga_(2)O_(3)是一种新兴的宽带隙半导体,在电力和射频电子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前期研究以β-Ga_(2)O_(3)为主,并且已经对β-(Al_(x)Ga_(1-x))_(2)O_(3)/Ga_(2)O_(3)异质结构中的二维电子气(2DEG)进行了理论计算,本文主要研究ε-(Al_(x)Ga_(1-x))_(2)O_(3)作为势垒层对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首先介绍了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的结构和性质,分析计算了由于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的自发极化和压电极化所产生的极化面电荷密度,以及极化对2DEG浓度产生的影响,接着分析了在不同Al摩尔组分下,ε-(Al_(x)Ga_(1-x))_(2)O_(3)势垒层厚度与合金无序散射、界面粗糙度散射和极性光学声子散射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界面粗糙度散射和极性光学声子散射对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的电子输运性质有重要影响,合金无序散射对异质结的输运性质影响较小;2DEG浓度、合金无序散射、界面粗糙度散射和极性光学声子散射的电子迁移率强弱由ε-(Al_(x)Ga_(1-x))_(2)O_(3)势垒层的厚度和Al摩尔组分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EG浓度 电子迁移率 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 合金无序散射 界面粗糙度散射 极性光学声子散射
下载PDF
Ce_(x)Zr_(1-x)O_(2)储氧材料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玲 《热喷涂技术》 2021年第2期85-94,共10页
本文综述了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高能球磨法等常用Ce_(x)Zr_(1-x)O_(2)储氧材料的合成方法,并进行了比较。阐述了Ce_(x)Zr_(1-x)O_(2)的基本改性机制,详述了稀土元素、碱土元素以及过渡金属对Ce_(x)Zr_(1-x)O_(2)的改性效果... 本文综述了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高能球磨法等常用Ce_(x)Zr_(1-x)O_(2)储氧材料的合成方法,并进行了比较。阐述了Ce_(x)Zr_(1-x)O_(2)的基本改性机制,详述了稀土元素、碱土元素以及过渡金属对Ce_(x)Zr_(1-x)O_(2)的改性效果及原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Ce_(x)Zr_(1-x)O_(2)晶体结构、形貌、比表面积与其合成方法有很大关系,从而影响其储氧性能和热稳定性。通过掺杂第三种元素与Ce_(x)Zr_(1-x)O_(2)形成三元固溶体能进一步改善其储氧性能和热稳定性,从而使CO和HC在还原条件下以及NO_(x)在氧化条件下的转化率大大提高。最后,本文指出了Ce_(x)Zr_(1-x)O_(2)储氧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氧材料 Ce_(x)Zr_(1-x)o_(2) 储氧性能 改性掺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