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3+)激活的LiSrBO_3材料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志军 李盼来 +4 位作者 庞立斌 杨志平 郭庆林 傅广生 李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1,共4页
研究了Dy^(3+)激活的LiSrBO_3材料的光谱特性。材料的发射光谱为一多峰宽谱,主峰分别为486,578和668 nm;监测578 nm发射峰时所得材料的激发光谱为一多峰宽谱,主峰分别为331,368,397,433,462和478 nm。研究了Dy^(3+)掺杂浓度对材料发射... 研究了Dy^(3+)激活的LiSrBO_3材料的光谱特性。材料的发射光谱为一多峰宽谱,主峰分别为486,578和668 nm;监测578 nm发射峰时所得材料的激发光谱为一多峰宽谱,主峰分别为331,368,397,433,462和478 nm。研究了Dy^(3+)掺杂浓度对材料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随Dy^(3+)浓度的增大,黄、蓝发射峰强度比(Y/B)逐渐增大;同时材料的发光强度随Dy^(3+)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Dy^(3+)浓度为3 mol%时到达峰值,其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引入Li^+,Na^+和K^+均可提高材料的发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3+ lisrbo_3 光谱特性
下载PDF
LiSrBO_(3):Bi^(3+)/RE^(3+)(RE=Sm,Eu,Tb)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鲁雅 张敏芝 +2 位作者 梁刚锋 李春霞 赵国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79-1890,共12页
以Li_(2)CO_(3)、SrCO_(3)、H_(3)BO_(3)、Sm_(2)(CO_(3))_(3)、Eu_(2)(CO_(3))_(3)、Tb_(2)(CO_(3))_(3)、(BiO)_(2)CO_(3)为原料,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稀土激活离子RE3+与敏化离子Bi^(3+)共掺杂的LiSr_(1−x−y)BO_(3):yBi^(3+)/xRE^(3+)(... 以Li_(2)CO_(3)、SrCO_(3)、H_(3)BO_(3)、Sm_(2)(CO_(3))_(3)、Eu_(2)(CO_(3))_(3)、Tb_(2)(CO_(3))_(3)、(BiO)_(2)CO_(3)为原料,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稀土激活离子RE3+与敏化离子Bi^(3+)共掺杂的LiSr_(1−x−y)BO_(3):yBi^(3+)/xRE^(3+)(RE=Sm,Eu,Tb)三个系列荧光粉。合成分两步进行,首先制备稀土单掺杂的荧光粉LiSr1−xBO3:xRE^(3+)(RE=Sm,Eu,Tb),以确定发光强度最大的样品所对应的稀土掺杂量x;其次在RE3+最佳掺杂量下,通过改变Bi^(3+)的掺杂量来制备LiSr_(1−x−y)BO_(3):yBi^(3+)/xRE^(3+)(RE=Sm,Eu,Tb)共掺杂荧光粉,从而研究敏化离子对激活离子的敏化情况及其中的能量转移机理。产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与扫描电镜(SEM)测试其物相结构和形貌特征,研究离子共掺杂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荧光粉中掺杂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现象以及能量传递机制。结果表明,铋离子的掺入均能敏化基质中稀土离子的发光,在实验的掺杂量范围内呈现先增强而后减弱的变化趋势。根据Dexter能量转移公式并利用发光强度进行计算,可知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是Bi^(3+)到RE3+能量传递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rBO_(3) 荧光粉 稀土 共掺杂 荧光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