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_(3)V_(2)(PO_(4))_(3)的制备及其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能研究
1
作者 郝建淦 朱羽双 郑晓虹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37-39,共3页
由于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开发一种性能优异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对其进行高效、准确地检测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旨在于能够成功地制备出Na_(3)V_(2)(PO_(4))_(3)试样来对CO_(2)的气敏性能进行研究。采用高温固相球磨法以及溶胶凝胶法制备了... 由于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开发一种性能优异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对其进行高效、准确地检测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旨在于能够成功地制备出Na_(3)V_(2)(PO_(4))_(3)试样来对CO_(2)的气敏性能进行研究。采用高温固相球磨法以及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VP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SICON粉体,运用XRD、SEM技术研究了NVP与NASICON的晶体结构与微观形貌。以NASICON为固体电解质,以NVP为对电极材料,组装出了片式CO_(2)气体传感器,并进行了气体传感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的最佳工作温度为150℃,在该温度下的灵敏度为2.03 nA/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3)v_(2)(po_(4))_(3) NASICON 二氧化碳 电化学传感器 气敏性能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Li_(3)V_(2)(PO_(4))_(3)电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华丽 曾建华 +3 位作者 胡庆兰 翁方青 欧小文 曹君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1-7,17,共8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Li_(3)V_(2)(PO_(4))_(3)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对其形貌、晶型表征、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为类球形结构的纳米材料,平均粒径10-20nm之间,分散性较好。随着锻烧温度升高,有利于Li_(3)V_(2)(PO_(4))_(3)形成... 溶胶-凝胶法制备Li_(3)V_(2)(PO_(4))_(3)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对其形貌、晶型表征、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为类球形结构的纳米材料,平均粒径10-20nm之间,分散性较好。随着锻烧温度升高,有利于Li_(3)V_(2)(PO_(4))_(3)形成较好的结晶度。但温度达到750℃之后,其晶粒逐渐变得粗大,且易烧结成块,因此最佳温度为650℃。XRD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与单斜晶系结构的Li_(3)Fe_(2)(PO_(4))_(3)(ICDD43-0526)相一致,属于P2_(1/n)空间群。恒电流(电流密度为50mA/g)充放电测试显示: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0mAh/g和172mAh/g;经250次循环后,其充放电比容量仍为103mAh/g和124mAh/g。循环稳定性测试显示:低倍率下循环稳定性较高倍率下好,可能与电极材料在大电流密度条件下充放电易出现粉化导致电极表面电阻增大有关。通过交流阻抗谱结合等效电路进一步分析电极界面动力学阻抗参数(R_(1),R_(2),W_(s)),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即充放电电流密度增大,对应的阻抗均增大,这为探讨脱嵌锂离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3)v_(2)(po_(4))_(3) 锂离子电池 溶胶-凝胶法 电化学性能 储锂机制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x)Cr_(x)(PO_(4))_(2)P_(2)O_(7)/C@CNT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贵海 陈彤彤 +4 位作者 陈杰 张梓尧 甄川 韩现英 李建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4,共6页
为改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的导电性,提高其充放电性能,采用Cr^(3+)掺杂提高正极材料本征导电性,采用包覆碳和复合碳纳米管(CNT)构筑高效导电网络以加快纳米活性物颗粒间的电子传导,制备并探究了Na_(4... 为改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的导电性,提高其充放电性能,采用Cr^(3+)掺杂提高正极材料本征导电性,采用包覆碳和复合碳纳米管(CNT)构筑高效导电网络以加快纳米活性物颗粒间的电子传导,制备并探究了Na_(4)Fe_(3-x)Cr_(x)(PO_(4))_(2)P_(2)O_(7)/C@CNT复合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Cr^(3+)掺杂量x为0.075、CNT添加质量分数为3%时,所制备材料表现出较小的电荷传递阻抗和优异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其0.1 C和20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20.64 mAh/g和87.11 mAh/g,10 C倍率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Na_(4)Fe_(3)(po_(4))_(2)P_(2)O_(7) Cr^(3+)掺杂 碳纳米管
下载PDF
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陶瓷核废物固化体的制备及化学稳定性
4
作者 刘缘 范林杰 +4 位作者 刘昆奇 刘蝶 宋江 刘吉 王军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共9页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T法评估了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Sr_(0.5)Zr_(2)(PO_(4))_(3)相和(Ce,Sm)PO_(4)独居石相兼容性好,两相间不发生相互反应;所制备的复相陶瓷固化体晶粒尺寸小,相对密度高于96%,改变Sm/Ce比对固化体的微观结构和致密性无明显影响;PCT测试结果表明Sr、Ce和Sm的元素归一化元素浸出率都较低,与单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相比,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具有较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0.5)Zr_(2)(po_(4))_(3)-(Ce Sm)po_(4)复相陶瓷固化体 微波烧结 致密性 化学稳定性
下载PDF
Na_(3)V_(2)(PO_(4))_(3)/C正极材料制备与储钠性能综合实验教学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萍 隋裕雷 伍凌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7-180,186,共5页
设计了“常温预还原-热处理法制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钠”综合性研究实验,探究了原料种类和热处理温度对Na_(3)V_(2)(PO_(4))_(3)/C的物相、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NH_(4)VO_(3)中的V^(5+)更... 设计了“常温预还原-热处理法制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钠”综合性研究实验,探究了原料种类和热处理温度对Na_(3)V_(2)(PO_(4))_(3)/C的物相、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NH_(4)VO_(3)中的V^(5+)更易被草酸常温还原,机械活化后所得前驱体为无定形结构,由该前驱体热处理制备的Na_(3)V_(2)(PO_(4))_(3)/C结晶度更高,且电化学性能更优。通过优化合成温度,发现在700℃下合成的Na_(3)V_(2)(PO_(4))_(3)/C具有最高的比容量、最优的倍率性能和最佳的循环性能。在实验中,学生通过材料制备、结构及形貌表征、电池制作与电化学性能分析等环节,能够达到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激发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钒钠 综合实验
下载PDF
改性水系钠离子电极材料Na_(3)V_(2)(PO_(4))_(3)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吕奕菊 梁勇清 +3 位作者 谭家栩 张晨霞 刘峥 邹品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8-166,共9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水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3)V_(2)(PO_(4))_(3)(NVP),并通过非金属N和金属元素Al,Mn进行离子掺杂改性研究。考察掺杂量对NVP性能改性的影响,当Mn掺杂量为0.08 mol时,材料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表现出最佳的放电比容量439.... 采用水热法合成水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3)V_(2)(PO_(4))_(3)(NVP),并通过非金属N和金属元素Al,Mn进行离子掺杂改性研究。考察掺杂量对NVP性能改性的影响,当Mn掺杂量为0.08 mol时,材料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表现出最佳的放电比容量439.8 F/g。通过XRD,SEM,BET和XPS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结果分析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均为纯相的NVP,离子掺杂并没有改变NVP的晶体结构;NVP/Al提高了颗粒的分散性,NVP/N和NVP/Mn形成孔道明显的层状结构。在1 A/g电流密度下,未掺杂的NVP的放电比容量为342 F/g,NVP/N的放电比容量为380.8 F/g,NVP/Al的放电比容量为405 F/g;NVP/Mn的放电比容量为439.8 F/g。由此可知,掺杂适量的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能够显著提高水系NVP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3)v_(2)(po_(4))_(3) 钠离子电池 电极材料 掺杂
下载PDF
Li_(3)V_(2)(PO_(4))_(3)/Li_(4)Ti_(5)O_(12)锂离子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质
7
作者 刘洋洋 《高师理科学刊》 2023年第5期50-53,共4页
研究了Li_(3)V_(2)(PO_(4))_(3)/Li_(4)Ti_(5)O_(12)全电池在不同电压区间的电化学性能.电流密度为17 mA/g,Li_(3)V_(2)(PO_(4))_(3)/Li_(4)Ti_(5)O_(12)在1.5~2.9 V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5.1 mA h/g,3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02.9 mAh... 研究了Li_(3)V_(2)(PO_(4))_(3)/Li_(4)Ti_(5)O_(12)全电池在不同电压区间的电化学性能.电流密度为17 mA/g,Li_(3)V_(2)(PO_(4))_(3)/Li_(4)Ti_(5)O_(12)在1.5~2.9 V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5.1 mA h/g,3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02.9 mAh/g,容量衰减22.2 mAh/g,容量保持率82.2%.相同电流密度下,Li_(3)V_(2)(PO_(4))_(3)/Li_(4)Ti_(5)O_(12)在1.5~3.3 V电压内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5.6 mAh/g,3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10.8 mAh/g,容量衰减34.8 mAh/g,容量保持率76.1%.说明全电池在1.5~2.9 V电压区间内的电化学性能比在1.5~3.3V电压区间内好.研究对今后Li_(3)V_(2)(PO_(4))_(3)与其他负极材料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全电池 li_(3)v_(2)(po_(4))_(3)/li_(4)Ti_(5)O_(12) 电化学
下载PDF
焙烧条件对Na_(3)V_(2)(PO_(4))_(3)/C的制备及储锌性能影响
8
作者 梁勇清 许绍龙 +2 位作者 吕奕菊 刘峥 邹品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8-649,672,共13页
采用喷雾干燥法合成了Na_(3)V_(2)(PO_(4))_(3)(NVP)前驱体,然后经过高温煅烧得到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Na_(3)V_(2)(PO_(4))_(3)/C(NVP/C),考察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NVP/C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和BET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了... 采用喷雾干燥法合成了Na_(3)V_(2)(PO_(4))_(3)(NVP)前驱体,然后经过高温煅烧得到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Na_(3)V_(2)(PO_(4))_(3)/C(NVP/C),考察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NVP/C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和BET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制备样品均为纯相的NVP/C,且并没有改变NVP/C的晶体结构;煅烧温度过高或煅烧时间过长会导致晶粒尺寸增大,性能迅速衰减。NVP/C制备最佳条件为煅烧温度700℃、煅烧时间8 h,在该条件下所制备的NVP/C(记为NVP/C-700-8)形貌更为规整,结晶性良好,具有较小的阻抗以及更好的离子扩散能力,进而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0.1 A/g电流密度下表现出最佳的放电比容量(122.4 mA·h/g)。在1.0 A/g电流密度下经过200圈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高达103.9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3)v_(2)(po_(4))_(3) 锌离子电池 电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有机电化学
下载PDF
Nb掺杂Na_(3)V_(2)O_(2)(PO_(4))_(2)F空心微球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9
作者 张梓楠 陈剑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70-2381,共12页
Na_(3)V_(2)O_(2)(PO_(4))_(2)F(NVOPF)具有较稳定的聚阴离子结构、较高的工作电压和理论比能量,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该材料在合成过程中易发生不规则团聚,且本征电导率低,导致材料的实际比容量较小,倍率性... Na_(3)V_(2)O_(2)(PO_(4))_(2)F(NVOPF)具有较稳定的聚阴离子结构、较高的工作电压和理论比能量,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该材料在合成过程中易发生不规则团聚,且本征电导率低,导致材料的实际比容量较小,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有待提高。通过离子掺杂以及合成具有微纳结构的材料可以有效提高这类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导率。本工作首次报道了多元醇辅助水热法合成具有空心微球结构的Nb5+掺杂NVOPF[NVNOPF,Na_(3)V_(2-x)NbxO_(2)(PO_(4))2F(0≤x≤0.15)]材料。所制备的NVOPF和NVNOPF是尺寸为0.7~1.0μm的具有中空结构的微球。可以发现微球由尺寸小于100 nm的纳米颗粒组成。纳米颗粒缩短钠离子的扩散距离,并且缓冲了由于钠离子的嵌入/脱出所导致的体积变化,提高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同时,掺杂Nb5+增大了NVOPF的晶格参数,增大了Na+扩散通道,将Na+在NVOPF中的固相扩散系数由Na_(3)V_(2)O_(2)(PO_(4))_(2)F的6.46×10^(-16)cm^(2)/s提高至Na3V1.90Nb0.10O2(PO_(4))_(2)F的3.52×10^(-15)cm^(2)/s。Na_(3)V_(1.90)Nb_(0.10)O_(2)(PO_(4))_(2)F材料以0.1 C倍率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26.4 mAh/g;以10 C倍率放电,初始比容量为98.1 mAh/g,500周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5.2%,明显优于未掺杂材料的66.8%。研究结果显示掺杂Nb5+的空心球形微纳结构有效提高了NVOPF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Na_(3)v_(2)O_(2)(po_(4))_(2)F 多元醇辅助水热法 空心微球 铌掺杂
下载PDF
聚合物胶束组装法制备高性能Na_(3)V_(2)(PO_(4))_(3)@C
10
作者 王畅 袁东 +1 位作者 陈晓涛 石斌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6-489,共4页
采用聚合物胶束组装法制备Na_(3)V_(2)(PO_(4))_(3)(NVP)@C复合材料,以获得尺寸均一、导电性能优良的聚阴离子钠离子电池材料。制备的NVP@C复合材料的晶相纯度高,微观形貌呈均匀尺寸球形颗粒状,且材料表面均匀包覆导电碳层。与未包覆碳... 采用聚合物胶束组装法制备Na_(3)V_(2)(PO_(4))_(3)(NVP)@C复合材料,以获得尺寸均一、导电性能优良的聚阴离子钠离子电池材料。制备的NVP@C复合材料的晶相纯度高,微观形貌呈均匀尺寸球形颗粒状,且材料表面均匀包覆导电碳层。与未包覆碳层的NVP材料相比,NVP@C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放电容量和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在3.8~2.0 V循环,0.2 C、5.0 C和10.0 C倍率下,放电容量分别达到120.55 mAh/g、115.12 mAh/g、111.49 mAh/g,且在1.0 C和5.0 C倍率下均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特别是10.0 C倍率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可达到9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3)v_(2)(po_(4))_(3)(NvP)@C 复合材料 聚合物胶束组装法 钠离子电池
下载PDF
3LiMnPO_4·Li_3V_2(PO_4)_3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伟 钟胜奎 +2 位作者 姜吉琼 杨悦 张诚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4-469,共6页
以五氧化二钒干凝胶、碳酸锰、磷酸二氢铵、碳酸锂、乙炔黑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在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合成了x Li Mn PO4·y Li3V2(PO4)3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其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 以五氧化二钒干凝胶、碳酸锰、磷酸二氢铵、碳酸锂、乙炔黑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在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合成了x Li Mn PO4·y Li3V2(PO4)3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其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750℃下烧结15 h合成的3Li Mn PO4·Li3V2(PO4)3为结晶良好的两相结构,颗粒粒径较小且分布比较均匀,其在室温、0.2 C倍率下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144.8 m Ah/g和139.8 m Ah/g,循环50次后容量为130.5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3liMnpo_4·li_3v_2(po_4)_3 固相法 正极材料
下载PDF
水热-微波烧结法制备Na_(3)V_(2)(PO_(4))_(2)F_(3)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2
作者 夏奎 倪佳 +3 位作者 龚靖 史瑞杰 曾宪光 刘攀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1-22,共12页
具有钠超导三维结构的氟磷酸钒钠(Na_(3)V_(2)(PO_(4))_(2)F_(3),NVPF)因其拥有高工作电压和理论比容量而被应用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研究以偏钒酸铵(NH_(4)VO_(3))为钒源,磷酸二氢铵(NH_(4)H_(2)PO_(4))为磷源、氟化钠(NaF)为氟源... 具有钠超导三维结构的氟磷酸钒钠(Na_(3)V_(2)(PO_(4))_(2)F_(3),NVPF)因其拥有高工作电压和理论比容量而被应用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研究以偏钒酸铵(NH_(4)VO_(3))为钒源,磷酸二氢铵(NH_(4)H_(2)PO_(4))为磷源、氟化钠(NaF)为氟源和钠源、无水柠檬酸为还原剂,分别添加0.2、1.0、2.0 g和0 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进行碳包覆,用水热-微波法成功制备出氟磷酸钒钠正极材料NVPF/C-1、NVPF/C-2、NVPF/C-3和NVPF,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以及透射电镜(TEM)对其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VPF/C-2呈直径为350~500 nm的球形,其电荷转移电阻为219.4Ω,钠离子扩散系数是NVPF的33倍,在1.0 C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容量为104.0 mA·h·g^(-1),经过100次充放电后容量维持在74.3 mA·h·g^(-1)。此外,结果表明PVP能够有效控制NVPF的微粒粒径以及团聚现象,同时其本身存在的大量官能团可有效降低NVPF的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了钠离子扩散系数,进而有效提升NVPF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磷酸钒钠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水热-微波烧结法 碳包覆
下载PDF
乳酸锂兼做锂源和碳源制备高性能Li_(3)V_(2)(PO_(4))_(3)/C复合正极材料
13
作者 汪燕鸣 刘晓玉 王飞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35-39,共5页
以乳酸锂兼做锂源和碳源,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锂离子电池Li_(3)V_(2)(PO_(4))_(3)/C复合正极材料。研究一次球磨混合原料和原料预分解后的二次球磨处理对复合材料晶体结构、颗粒尺寸、颗粒分散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一... 以乳酸锂兼做锂源和碳源,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锂离子电池Li_(3)V_(2)(PO_(4))_(3)/C复合正极材料。研究一次球磨混合原料和原料预分解后的二次球磨处理对复合材料晶体结构、颗粒尺寸、颗粒分散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一次球磨,经过二次球磨处理制备的Li_(3)V_(2)(PO_(4))_(3)/C复合材料具有更小的颗粒尺寸和更高的颗粒分散性,并表现出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3.0~4.3V电压范围,10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15mAh·g^(-1),在1C倍率下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达到97%;在3.0~4.8V电压范围,5C倍率下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为93%,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_(3)v_(2)(po_(4))_(3) 乳酸锂 正极材料
下载PDF
LiTi_(2)(PO_(4))_(3)修饰高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增强结构稳定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西安 冯彦彦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8-622,共5页
单晶LiNi_(1-x-y)Co_(x)Mn_(y)O_(2)(SCNCM,1-x-y>0.9)正极材料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与多晶NCM材料相比,具有更优越的循环寿命。然而,SCNCM在长循环过程中由于严重的副反应和不可逆相变,导致严重的容量退化。具有较高扩散系数的LiTi... 单晶LiNi_(1-x-y)Co_(x)Mn_(y)O_(2)(SCNCM,1-x-y>0.9)正极材料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与多晶NCM材料相比,具有更优越的循环寿命。然而,SCNCM在长循环过程中由于严重的副反应和不可逆相变,导致严重的容量退化。具有较高扩散系数的LiTi_(2)(PO_(4))_(3)(LTP)可以增强Li^(+)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传递,并防止与空气和电解质的副反应。为了优化SCNCM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液相混合和固相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表面包覆,提高单晶SCNCM循环性能。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结果证实,SCNCM表面包覆一层30~50 nm的LTP涂层,改性后的样品在长循环后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层状结构。具体地说,包覆0.8%(质量分数)LTP的SCNCM正极在0.5 C循环1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151.2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1-x-y)Co_(x)Mn_(y)O_(2)氧化物 单晶NCM liTi_(2)(po_(4))_(3)包覆 层状结构
下载PDF
Mg_(3)Ca_(3)(PO_(4))_(4):Eu^(2+)蓝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碧蕊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60-64,共5页
采用常规高温固相反应合成法,在炭热还原气氛下制备Mg_(3)Ca_(3)(PO_(4))_(4):Eu^(2+)荧光粉材料.通过测量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等光谱学手段,对所制备荧光粉样品的发光性质进行研究,讨论激发光波长、Eu^(2+)离子的掺杂浓度等因素对荧光... 采用常规高温固相反应合成法,在炭热还原气氛下制备Mg_(3)Ca_(3)(PO_(4))_(4):Eu^(2+)荧光粉材料.通过测量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等光谱学手段,对所制备荧光粉样品的发光性质进行研究,讨论激发光波长、Eu^(2+)离子的掺杂浓度等因素对荧光粉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Mg_(3)Ca_(3)(PO_(4))_(4):Eu^(2+)在275 nm~350 nm宽带范围内存在高效吸收,在400 nm~500nm内有很强的蓝色荧光发射.该材料可作为潜在的蓝色荧光材料,在LEDs彩色显示等领域有广泛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_(3)Ca_(3)(po_(4))_(4):Eu^(2+) 蓝色荧光粉 高温固相法 发光特性
下载PDF
Carbon decorated Li_(3)V_(2)(PO_(4))_(3) for high-rate lithium-ion batteries: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charg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被引量:3
16
作者 Manling Ding Chen Cheng +7 位作者 Qiulong Wei Yue Hu Yingying Yan Kehua Dai Jing Mao Jinghua Guo Liang Zhang Liqiang Mai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24-131,I0005,共9页
Fast charging and high-power delivering batteries are highly demanded in mobile electronics,electric vehicles and grid energy storage,but there are full of challenges.The star-material Li_(3)V_(2)(PO_(4))_(3) is demon... Fast charging and high-power delivering batteries are highly demanded in mobile electronics,electric vehicles and grid energy storage,but there are full of challenges.The star-material Li_(3)V_(2)(PO_(4))_(3) is demonstrated as a promising high-rate cathode material meeting the above requirements.Herein,we report the carbon decorated Li_(3)V_(2)(PO_(4))_(3) (LVP/C) cathode prepared via a facile method,which displays a remarkable high-rate capability and long-term cycling performance.Briefly,the prepared LVP/C delivers a high discharge capacity of 122 mAh g^(-1)(-93% of the theoretical capacity) at a high rate up to 20 C and a superior capacity retention of 87.1% after 1000 cycles.Importantly,by applying a combination of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full-range mapping of resonant inelastic X-ray scattering,we clearly elucidate the structural and chemical evolutions of LVP upon various potentials and cycle numbers.We show unambiguous spectroscopic evidences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hybridization strength between V and O in LVP/C as a consequence of lithiation/delithiation is highly reversible both in the bulk and on the surface during the discharge-charge processes even over extended cycles,which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remarkabl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VP/C.Our present study provides not only an effective synthesis strategy but also deeper insights into the surface and bulk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mechanism of LVP,which should be beneficial for the further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LVP electrod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ies li_(3)v_(2)(po_(4))_(3) Charg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Resonant inelastic X-ray scattering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的改性研究进展
17
作者 金艳 李冲 +3 位作者 谢德龙 谢于辉 吴华 梅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7-60,共4页
单斜晶型的Li_(3)V_(2)(PO_(4))_(3)材料具有197mAh/g的理论容量、4.1V的工作电压,以及良好的循环性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综述了近几年来Li_(3)V_(2)(PO_(4))_(3)材料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改性研究过程... 单斜晶型的Li_(3)V_(2)(PO_(4))_(3)材料具有197mAh/g的理论容量、4.1V的工作电压,以及良好的循环性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综述了近几年来Li_(3)V_(2)(PO_(4))_(3)材料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改性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3)v_(2)(po_(4)_(3)) 正极材料 晶体结构 充放电机理 改性研究
下载PDF
复合包覆修饰Li_(3)V_(2)(PO_(4))_(3)改善高电压性能
18
作者 裴东 刘月鹏 +1 位作者 李文升 刘攀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50-853,共4页
以Li_(2)CO_(3)、NH_(4)H_(2)PO_(4)、V_(2)O_(3)以及蔗糖等为原料,采用固相烧结法合成了初始Li_(3)V_(2)(PO_(4))_(3)(化学式缩写为LVPO)并进行了包覆改性。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为单斜结构,结晶度良好无杂质。对产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 以Li_(2)CO_(3)、NH_(4)H_(2)PO_(4)、V_(2)O_(3)以及蔗糖等为原料,采用固相烧结法合成了初始Li_(3)V_(2)(PO_(4))_(3)(化学式缩写为LVPO)并进行了包覆改性。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为单斜结构,结晶度良好无杂质。对产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经过碳包覆改性的材料(LVPO@C)4.3 V下循环稳定,4.8 V却表现出了极快的容量衰减;复合包覆的材料(LVPO@C&ATO)在4.8 V下仍表现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交流阻抗谱表明,LVPO@C&ATO相比LVPO@C在循环后,仍保持了较低的阻抗。以上结果证明了复合包覆改性比碳包覆改性更能抑制材料在高电压区间的性能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li_(3)v_(2)(po_(4))_(3) 包覆改性 高电压
下载PDF
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的锂离子导体Li_(3)PO_(4)的包覆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9
作者 王娟 刘占荣 +1 位作者 梁芳慧 贾鹏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82-3187,共6页
采用典型的溶胶-凝胶法,在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颗粒表面包覆不同含量的Li_(3)PO_(4)锂离子导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Li_(3)PO_(4)包覆前后的LiNi_(0.8)Co_(0.1)Mn_(0.1)O_(2)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 采用典型的溶胶-凝胶法,在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颗粒表面包覆不同含量的Li_(3)PO_(4)锂离子导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Li_(3)PO_(4)包覆前后的LiNi_(0.8)Co_(0.1)Mn_(0.1)O_(2)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材料的层状结构明显,阳离子混排度低,并且Li_(3)PO_(4)成功包覆在LiNi_(0.8)Co_(0.1)Mn_(0.1)O_(2)颗粒表面。另外,对4个样品进行了首次充放电,倍率放电和循环性能比较,结果表明经过Li_(3)PO_(4)包覆后的正极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明显比未包覆样品优越。首次库伦效率从未包覆样品的84.2%提高到2%(质量分数)Li_(3)PO_(4)包覆样品的89.2%。而且在5C高倍率,2%(质量分数)Li_(3)PO_(4)包覆LiNi_(0.8)Co_(0.1)Mn_(0.1)O_(2)的放电比容量是129.7 mAh/g,远远高于未包覆样品的92.6 mAh/g。同时,在常温和高温环境下循环100次后,2%(质量分数)Li_(3)PO_(4)包覆LiNi_(0.8)Co_(0.1)Mn_(0.1)O_(2)的容量保持率比未包覆样品分别高出7.1%和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0.8)Co_(0.1)Mn_(0.1)O_(2) li_(3)po_(4)包覆 高倍率放电 优异循环稳定性 低电荷转移阻抗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3)V_(2)(PO_(4))_(3)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东鹏 周英杰 +3 位作者 侯敏杰 杨冬荣 戴永年 梁风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共10页
作为新一代可充电钠离子电池(SIBs)正极材料,Na_(3)V_(2)(PO_(4))_(3)(NVP)具有理论容量大、化学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天然丰度高、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综述了近年来NVP正极材料的储钠机理、制备方法和改性研究的... 作为新一代可充电钠离子电池(SIBs)正极材料,Na_(3)V_(2)(PO_(4))_(3)(NVP)具有理论容量大、化学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天然丰度高、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综述了近年来NVP正极材料的储钠机理、制备方法和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基于固有的晶体结构和离子迁移机制,总结了NVP正极材料的储钠机理。评价了不同制备方法对NVP正极材料的形貌、粒度分布、结晶度等的影响规律。此外,针对NVP正极材料严重的体积效应、电子导电率低、界面兼容性差等问题,总结了主流的改性方法。最后,展望了NVP正极材料在未来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前景,阐述了其在电子导电率低以及体积效应等方面的挑战,并指明了在可控制备NVP以及开发高压电解液等方面的潜在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3)v_(2)(po_(4))_(3)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可逆容量 电导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