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情”的层面对梁衡的阐释——从董岩《孤帆觅渡》一书谈起 |
杨若文
|
《西部学刊》
|
2024 |
0 |
|
2
|
“梁衡现象”的传播价值、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兼评董岩《孤帆觅渡》一书 |
杨若文
|
《西部学刊》
|
2024 |
0 |
|
3
|
写大事 抒大情 言大理——试论梁衡的政治散文 |
沈艺虹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4
|
|
4
|
寻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的礼乐文化内涵 |
郭树群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2015 |
1
|
|
5
|
晚清民国女性参与的词籍校编——以梁令娴《艺蘅馆词选》为中心 |
王湘华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6
|
梁衡新闻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探析——基于现象学方式的解读 |
来向武
|
《邯郸学院学报》
|
2012 |
0 |
|
7
|
梁衡《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的几个问题 |
杨德春
|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5 |
0 |
|
8
|
关于梁衡《晋祠》的几个问题 |
杨德春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9
|
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几个问题 |
杨德春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0
|
“古典主义在中国”研究命题的历史境遇 |
潘水萍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1
|
林语堂、梁实秋与“学衡派”的疏离 |
沈卫威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2
|
梁衡《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的几个问题 |
杨德春
|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3
|
梁衡精神之旅——寻找梁衡成功的原因 |
刘国云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4
|
从描写美、意境美到哲理美——试析梁衡散文创作的两个阶段 |
陈兴强
|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3
|
|
15
|
在没有新闻的角落发现新闻——梁衡新闻方法论研究 |
董岩
|
《邯郸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6
|
甲骨文“两”字新谈 |
李亚茹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7
|
《树梢上的中国》之国家认同思想 |
万成宾
梁铭辉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8
|
试析新古典主义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演化——论学衡派、梁实秋等对新古典主义的引进与中国化 |
孙振桐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9
|
细微之处见真人、真心、真情 梁衡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的品味与审美价值 |
陈向平
|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7 |
0 |
|
20
|
对姚玉光先生与我“商榷”的回答 |
陈祖美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