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楷《耕织图》存世和“减笔画”特征及对日本“四季耕作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陶红 朱航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5-113,共9页
文章梳理了画家梁楷绘制的《耕织图》分别存于美国和日本的证据,认为梁楷《耕织图》与楼璹版《耕织图》有很大差异,表现为省略耕织活动环节,仅挑选部分场景组合成图卷,较多地表现耕织活动与环境细节,图绘中人物形象体现了梁楷的“减笔... 文章梳理了画家梁楷绘制的《耕织图》分别存于美国和日本的证据,认为梁楷《耕织图》与楼璹版《耕织图》有很大差异,表现为省略耕织活动环节,仅挑选部分场景组合成图卷,较多地表现耕织活动与环境细节,图绘中人物形象体现了梁楷的“减笔画”艺术特征。梁楷《耕织图》于室町幕府时期东传日本,受到狩野画派追捧,形成风行一时的“梁楷样”,成为屏风绘、隔扇绘的“粉本”,并逐渐形成效仿中国《耕织图》的日本“四季耕作图”,流行时间约400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楷《耕织图》 存世 “减笔画”特征 “四季耕作图” 显与隐的影响
下载PDF
宋代绘画中的李白形象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斯斌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12-17,共6页
李白以浪漫纵逸的诗风以及潇洒放任的举止为宋人所称颂。通过现存宋代有关李白的绘画作品的分析,一方面揭示了李白作为禅道结合的理想人格加以推崇,此外也揭示了宋代文人与宫廷之间对李白不同层面的接受。
关键词 李白 《太白行吟图》 《李白观瀑图》 梁楷 马远
下载PDF
张学良中原大战中立立场动机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宝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90,共8页
张学良等人认为:如若支持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获胜,东北军必须接受财政统一和军队编遣,从而丧失独立性。有鉴于此,他一反常态在战前选择"中立",与蒋保持距离。大战伊始,他向蒋示意出兵,在对方允诺华北地盘和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后... 张学良等人认为:如若支持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获胜,东北军必须接受财政统一和军队编遣,从而丧失独立性。有鉴于此,他一反常态在战前选择"中立",与蒋保持距离。大战伊始,他向蒋示意出兵,在对方允诺华北地盘和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后,迟迟不付诸行动;临近战争结束,面对败局已定的反蒋派,既未在政治上指责,也未在军事上落井下石,而是有意无意地彰显逆转战争结局的可能性。尽管蒋介石恼怒他"不知党与革命为何事",却不得不承诺:战后东北军继续维持财政与军事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大战 张学良 蒋介石
下载PDF
袁世凯与其幕僚梁士诒 被引量:2
4
作者 邓亦武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41-44,共4页
梁士诒因精通西方现代实用科学知识而得到袁世凯的赏识 ,成了袁的重要幕僚。在政治上 ,梁对袁帮助甚大 ,只因二人政见不完全一致 ,猜忌心颇重的袁见梁羽翼渐丰 ,就开始戒备并疏远了他 ;但在袁眼里梁毕竟是一个有才干的谋士 ,在一些重大... 梁士诒因精通西方现代实用科学知识而得到袁世凯的赏识 ,成了袁的重要幕僚。在政治上 ,梁对袁帮助甚大 ,只因二人政见不完全一致 ,猜忌心颇重的袁见梁羽翼渐丰 ,就开始戒备并疏远了他 ;但在袁眼里梁毕竟是一个有才干的谋士 ,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仍不免征询他的看法。而梁虽与袁政见有所不同 ,但为了自身发展 ,在政治上经常曲意顺从袁 ;在经济上则竭力助袁整理财政金融、发展实业 ,袁对此毫不掣肘 ,使梁人尽其才 ,为其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慕僚 梁士诒 政治立场
下载PDF
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原因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铁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74-76,共3页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向蒋介石表明真心拥护他,证明他发动事变的真正动机是逼迫蒋介石抗日,并没有害蒋之意;张学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认为自己发动“兵谏”犯了“以下犯上”之罪,只要全民族能团...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向蒋介石表明真心拥护他,证明他发动事变的真正动机是逼迫蒋介石抗日,并没有害蒋之意;张学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认为自己发动“兵谏”犯了“以下犯上”之罪,只要全民族能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他愿亲自到南京接受惩罚;西安事变后,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也是促使张学良不得不送蒋介石回南京的一个原因;张学良相信已经建立起来的西北“三位一体”强大的军事政治联盟是握在自己手中的一张王牌,这足以迫使蒋介石放自己返回西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蒋介石 西安事变
下载PDF
澄清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方针研究的误区 被引量:15
6
作者 曾景忠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0-70,共11页
长期以来大陆通行一种说法 :九一八事变时 ,东北军对日本关东军的进攻未予抵抗 ,是张学良“忍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命令 ,使他蒙上“不抵抗将军”骂名 ,做了蒋的“替罪羔羊”。研究中存在一些误区 ,需要澄清。 1 .蒋介石、张学良... 长期以来大陆通行一种说法 :九一八事变时 ,东北军对日本关东军的进攻未予抵抗 ,是张学良“忍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命令 ,使他蒙上“不抵抗将军”骂名 ,做了蒋的“替罪羔羊”。研究中存在一些误区 ,需要澄清。 1 .蒋介石、张学良之间并非简单的上下级关系 ,张学良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他与蒋的意见不同时 ,对蒋的命令可以不听 ,防守锦州问题即是如此。 2 .这一观点主要靠一些回忆录作依据 ,而许多回忆资料的说法存在种种漏洞。 3.事变前中国一方对日军挑衅采取“力避冲突”方针 ,对此蒋张二人具有共识。事变前蒋氏指示对日军挑衅采取“力避冲突”方针 ,对事变后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不无影响 ,但事变前“力避冲突”与事变发生后“不抵抗”方针 ,二者有明显区别。 4 .事变发生后 ,张学良和荣臻等人的电文均证明 ,是张学良对东北军下了不抵抗命令。 5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处置事变的方针 ,并非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不抵抗政策。国民政府对事变的处置是 ,诉诸国联 ,并准备抵抗。四个月后就发生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采取的是“一面抵抗 ,一面交涉”方针。 6 .张学良晚年一再说过 ,下不抵抗命令的 ,是他自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主义 蒋介石 张学良
下载PDF
熊梁进步党内阁的成立与失败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永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56,35,共11页
二次革命期间,进步党处于北洋派和国民党竞相争取的有利地位,获得了上台组阁的机会,经过许多曲折,终于成立以熊希龄、梁启超为核心的新政府,立宪派第一次掌握了部分中央政权。新内阁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大政方针,但也副署了取消国民党议员... 二次革命期间,进步党处于北洋派和国民党竞相争取的有利地位,获得了上台组阁的机会,经过许多曲折,终于成立以熊希龄、梁启超为核心的新政府,立宪派第一次掌握了部分中央政权。新内阁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大政方针,但也副署了取消国民党议员资格的命令导致国会解散。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是袁世凯利用承德盗卖文物案胁迫熊希龄副署,本文经过考证认定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熊、梁等进步党内阁派早已存在开明专制思想,而且对民初议会政治实践不满,他们希望在袁世凯的支持下走开明专制的道路。但是在国会解散后不久,失去支持的熊梁内阁也在北洋派的压力下黯然倒台,标志着这种依附性的开明专制道路完全破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希龄 梁启超 袁世凯 进步党 内阁 开明专制
下载PDF
蒋介石的不抵抗和张学良的不抵抗 被引量:6
8
作者 范德伟 庄兴成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5-59,94,共6页
对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的研究 ,史学界多局限在蒋介石和张学良的责任之争、原因之辩 ,而对二人在不抵抗上的异同却不见铺陈。其实 ,蒋和张的不抵抗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蒋因欲避免全国抗战而不抵抗 ,张因主张“全面抗战”而不抵抗 ;蒋可用... 对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的研究 ,史学界多局限在蒋介石和张学良的责任之争、原因之辩 ,而对二人在不抵抗上的异同却不见铺陈。其实 ,蒋和张的不抵抗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蒋因欲避免全国抗战而不抵抗 ,张因主张“全面抗战”而不抵抗 ;蒋可用局部抵抗来避免或拖延全国抗战 ,张却不愿独自局部抗战 ,只能用不抵抗来等待全国抗战。深入分析蒋和张二人这种在不抵抗上的分歧和演变 ,有助于弄清这一段历史的真实面目 ,理解他们间的这种分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张学良 不抵抗 九一八事变 避战战略 “全国抗战”主张
下载PDF
派系斗争视野下的“1935年刺汪案”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昭昭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107-110,126,共5页
汪精卫于1935年在南京丁家桥被刺。此次行刺由两广资助,王亚樵等策划,孙凤鸣执行,主要行刺目标是蒋介石,第二目标是汪精卫。由于蒋介石未出席照相仪式,刺蒋不成即伤汪。曲折的逻辑背后隐含着复杂的原因。
关键词 汪精卫 蒋介石 两广 王亚樵
下载PDF
近代名流与鸡公山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青刚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66-68,73,共4页
近代鸡公山名流荟萃,张之洞、靳云鹗、吴佩孚、张学良、蒋介石夫妇等或为避暑,或出于政治军事等原因结缘鸡公山。这些人的活动丰富了鸡公山的人文内涵,提高了鸡公山的知名度。
关键词 鸡公山 张之洞 靳云鹗 吴佩孚 张学良 蒋介石
下载PDF
历史回忆与历史真实——《张学良世纪传奇》读后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道炫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8-22,共5页
张学良是对 2 0世纪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他关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不能以此作为历史记载的根据。以张学良自述为基础写成的《张学良世纪传奇》一书由于在史料选择上过分偏重张学良本人的回忆 ,因而在“... 张学良是对 2 0世纪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他关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不能以此作为历史记载的根据。以张学良自述为基础写成的《张学良世纪传奇》一书由于在史料选择上过分偏重张学良本人的回忆 ,因而在“九·一八”不抵抗、“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记述上和大量第一手资料显示的历史真相存在距离。这提醒我们 ,历史回忆不等于历史真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九·一八事迹" "西安事变" 蒋介石
下载PDF
梁楷绘画作品风格浅析
12
作者 刘咏梅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97-99,共3页
梁楷绘画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用笔严谨,画法工致,是明显的南宋院体风格;另一类则是他在扎实的院画基础上形成的与当时绘画风格迥然不同的新风格,这一类的作品用笔简略放逸,强调水墨特有的表现意蕴,在南宋绘画领域开辟了新天地,开创了... 梁楷绘画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用笔严谨,画法工致,是明显的南宋院体风格;另一类则是他在扎实的院画基础上形成的与当时绘画风格迥然不同的新风格,这一类的作品用笔简略放逸,强调水墨特有的表现意蕴,在南宋绘画领域开辟了新天地,开创了人物水墨画之先河,且写意绘画方式与禅宗绘画题材也得到了较好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作品(南宋) 梁楷 风格 院体画 减笔画 折芦描
下载PDF
蔡锷与护国战争的发动——纪念护国战争100周年
13
作者 邓江祁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4-19,共6页
1915年12月25日爆发的护国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继辛亥革命之后,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进行的一场具有进步、爱国意义的战争。蔡锷为护国战争的策划、联络和发动发挥了极为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蔡锷 护国战争 唐继尧 梁启超
下载PDF
挽救共和之道——1914-1916年间张东荪政治思想论析
14
作者 陈忠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4,共6页
"二次革命"后,共和前途岌岌可危。进步党国会派与国民党温和派积极寻求遏制政局倒退的办法。期间,为联络各派力量,共同致力于反袁专制、挽救共和,张东荪到处奔走,穿梭于两党之间,成为政论界的活跃人物。他参与创办了多份杂志... "二次革命"后,共和前途岌岌可危。进步党国会派与国民党温和派积极寻求遏制政局倒退的办法。期间,为联络各派力量,共同致力于反袁专制、挽救共和,张东荪到处奔走,穿梭于两党之间,成为政论界的活跃人物。他参与创办了多份杂志报刊,激烈抨击袁世凯的独裁专制与复辟帝制,同时从学理角度检讨国民、进步两党的政治立场与主张,探讨共和政治建设之路。张东荪所倡导的"有形对抗力"论及"第三者"的联合,成为温和共和派联合维护共和的理论根据;他对"地方分权"及联邦制的论述,在当时也颇受注目,集中反映了共和温和派对挽救共和途径的思考与努力,也由此确立了他在政论界"政学泰斗"的地位。在反袁帝制运动中,张东荪毅然放弃和平改造的立场,以更激烈的态度与袁氏对抗,并成为武力反袁的旗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东荪 梁启超 进步党 国民党 袁世凯 政治对抗力 地方自治
下载PDF
梁楷减笔人物画的成因及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晓阳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41-144,共4页
梁楷的减笔人物画,笔墨酣畅,造型简洁,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梁楷的减笔人物画是对"笔"(线条)表现力的强化,体现了人物画风格的创新,以简洁的笔墨将人物的精神传达出来,达到"笔简神具"的效果,推动了宋元以来写意人... 梁楷的减笔人物画,笔墨酣畅,造型简洁,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梁楷的减笔人物画是对"笔"(线条)表现力的强化,体现了人物画风格的创新,以简洁的笔墨将人物的精神传达出来,达到"笔简神具"的效果,推动了宋元以来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明清时期,对这种风格加以改造,直接导入写意画的道理,形成中国人物画的主要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楷 减笔人物画 影响
下载PDF
梁楷水墨画禅意浅析
16
作者 苏扬 矫苏平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7-160,共4页
梁楷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禅画画家,凭借"减笔"和"泼墨"在宋代画坛独占一席,他将无形的禅意通过有形的笔墨表现出来,深深打动着观者。其墨画禅意主要表现为:不拘一格的构图的"形",飘逸或狂放的人物的&qu... 梁楷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禅画画家,凭借"减笔"和"泼墨"在宋代画坛独占一席,他将无形的禅意通过有形的笔墨表现出来,深深打动着观者。其墨画禅意主要表现为:不拘一格的构图的"形",飘逸或狂放的人物的"形",洒脱随意的用笔的"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富含禅意的格式塔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楷 禅意 格式塔 禅画
下载PDF
从风格到工具:禅宗“散圣图”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施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4-141,I0003,共9页
从南宋至元代,出现了诸多水墨减笔“散圣图”,一般由禅师题赞。此种“散圣图”流传到日本后,被冠以牧溪、梁楷等画家之名,但“散圣图”的发展谱系并未得以充分的整理。本文通过对“散圣图”的风格变化,以及宋代书写工具的关联研究,得出... 从南宋至元代,出现了诸多水墨减笔“散圣图”,一般由禅师题赞。此种“散圣图”流传到日本后,被冠以牧溪、梁楷等画家之名,但“散圣图”的发展谱系并未得以充分的整理。本文通过对“散圣图”的风格变化,以及宋代书写工具的关联研究,得出其发展的特征和内在的规律,从而对部分混淆于其中的仿作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圣图 梁楷 因陀罗 散卓笔
下载PDF
中东路事件发生之原因新论
18
作者 何志明 孙圆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6-59,共4页
张学良执掌东北军政大权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久就处死擅权的杨宇霆和常荫槐,沉重打击了东北当局内部的旧派,同时提升了少壮派的地位。然而正是因为少壮派势力内部的利益角逐,不断鼓动张学良就中东路问题采取强硬态度,同时在以蒋介... 张学良执掌东北军政大权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久就处死擅权的杨宇霆和常荫槐,沉重打击了东北当局内部的旧派,同时提升了少壮派的地位。然而正是因为少壮派势力内部的利益角逐,不断鼓动张学良就中东路问题采取强硬态度,同时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的赞许下,最终使自我意识膨胀的张学良在对待中东路问题上采取了不明智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壮派 蒋介石 张学良 中东路事件
下载PDF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论梁楷的绘画风格以及对后代画家的影响
19
作者 郝浩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1-113,117,共4页
梁楷是南宋画家,他在继承前人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思想融入到绘画理念里,创造了以"减笔"和"泼墨"为表现形式的新的绘画技法,他的"禅意画"有如神来之笔,在中国... 梁楷是南宋画家,他在继承前人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思想融入到绘画理念里,创造了以"减笔"和"泼墨"为表现形式的新的绘画技法,他的"禅意画"有如神来之笔,在中国绘画史上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新画法。他用写意展现人物、景象的精气神,让神韵尽展画面,以此抒发情感,表达自我精神。他的绘画富有生命力,对后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楷 绘画 创新 影响
下载PDF
双黄连及清开灵注射液与葡萄糖及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情况的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翠平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8-19,共2页
目的 :观察双黄连及清开灵注射液溶于不同常规输液液体中的微粒情况并与空白试验相比较。方法 :观察注射液与输液液体混合液中的微粒数在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时微粒产生和变化情况。结果 :两种中药注射液与 5 %葡萄糖注射液混合液中微粒... 目的 :观察双黄连及清开灵注射液溶于不同常规输液液体中的微粒情况并与空白试验相比较。方法 :观察注射液与输液液体混合液中的微粒数在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时微粒产生和变化情况。结果 :两种中药注射液与 5 %葡萄糖注射液混合液中微粒数较与 0 .9%氯化钠注射液中增多显著。提示 :临床使用双黄连及清开灵注射液时宜采用 0 .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注射液 清开灵注射液 不溶性微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