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层多点记录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对眼睑痉挛的临床决策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周丽娜 宋春莉 梁战华 《医学与哲学(B)》 2018年第7期44-47,共4页
应用皮层多点记录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对眼睑痉挛患者进行研究,推测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提供该类疾病早期诊断、筛查的客观指标。对24例首次确诊为眼睑痉挛的患者行皮层多点记录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与19例正常对照比... 应用皮层多点记录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对眼睑痉挛患者进行研究,推测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提供该类疾病早期诊断、筛查的客观指标。对24例首次确诊为眼睑痉挛的患者行皮层多点记录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与19例正常对照比较,分析双侧中枢成分峰间潜伏期与峰峰幅度测值变化情况。病例组N13/P19及P19/N30峰峰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波峰峰幅度比较,病例组N13′/P19′及P19′/N30′峰峰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睑痉挛患者脑桥、丘脑-基底节、双侧初级感觉皮层、辅助运动皮层兴奋性均增高,皮层多点记录的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有助于眼睑痉挛的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多点记录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眼睑痉挛 辅助运动皮层
下载PDF
《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事实考证与价值论衡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可先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1-130,160,共10页
《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述智者大师之事迹,叙天台传教之大统,是保存于今的佛教天台宗的唐代著名碑刻。其所涉及的事实以及碑铭的文学价值,非常值得讨论。钩稽撰文者梁肃、书丹者高放、篆额者陈修古、建碑者行满的材料,能够清... 《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述智者大师之事迹,叙天台传教之大统,是保存于今的佛教天台宗的唐代著名碑刻。其所涉及的事实以及碑铭的文学价值,非常值得讨论。钩稽撰文者梁肃、书丹者高放、篆额者陈修古、建碑者行满的材料,能够清楚地呈现该碑的形成过程;考证智顗、湛然和梁肃的关系,是解读这一碑铭并了解佛教天台宗的关键所在;发掘碑铭的史实,论述碑铭的价值,不仅有助于梁肃研究的推进,也有助于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者大师碑铭 天台宗 湛然 梁肃 文学价值
下载PDF
孔子弟子梁鳣生年考——兼论中国古代的“无子出妻”制
3
作者 郭海燕 《孝感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78-81,共4页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对孔子弟子梁鳣均有记载,但对其年龄的记述却存在分歧。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可知,《家语》关于梁鳣"少孔子三十九岁"的说法更为可靠。《家语》中对梁鳣和商瞿"出妻&qu...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对孔子弟子梁鳣均有记载,但对其年龄的记述却存在分歧。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可知,《家语》关于梁鳣"少孔子三十九岁"的说法更为可靠。《家语》中对梁鳣和商瞿"出妻"的记载表明,不仅两汉时期存在大量"无子出妻"的情形,在先秦时期也不鲜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鳣 无子出妻 《孔子家语》 《史记》
下载PDF
记忆、统治与“造宋”文学——以谢瞻《张子房诗》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月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7-166,共10页
谢瞻的《张子房诗》冠绝当时,却较少受到后世学者的关注。然而,从文化记忆、政治统治的角度来考察这首长诗,其独特意义则得以彰显。本文以该诗为中心展开讨论,勾连傅亮、郑鲜之、范泰、谢灵运等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以期展示这一时... 谢瞻的《张子房诗》冠绝当时,却较少受到后世学者的关注。然而,从文化记忆、政治统治的角度来考察这首长诗,其独特意义则得以彰显。本文以该诗为中心展开讨论,勾连傅亮、郑鲜之、范泰、谢灵运等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以期展示这一时期文人复杂而微妙的心态,同时揭示刘裕运用对张良、刘邦、刘交等历史人物的文化记忆来表达其渴求贤才、追求正统、合法化自身统治的想法。另外,本文将《张子房诗》与其他“造宋”文学作品一起考察,可以凸显武将与士族在晋宋之际势力的盛衰变化,也可揭示出这些“歌功颂德”作品背后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统治 “造宋” 谢瞻 刘裕 张良
原文传递
帛书《要》篇“虽周梁山之占也”新解——兼谈易占在战国时代遇到的挑战
5
作者 王亚龙 《理论界》 2020年第4期44-50,共7页
马王堆帛书《要》篇中孔子所说"虽周梁山之占也"一句一直以来未得善解,本文从语法和历史的角度重新对此加以解读。本文认为,此句应断作"虽周,梁山之占",意为"即使在周,也有梁山之占这样的占卜之事",这是... 马王堆帛书《要》篇中孔子所说"虽周梁山之占也"一句一直以来未得善解,本文从语法和历史的角度重新对此加以解读。本文认为,此句应断作"虽周,梁山之占",意为"即使在周,也有梁山之占这样的占卜之事",这是孔子用"信而好古"的理由来表明自己对卜筮的态度。《要》篇作为一篇形成于战国至秦汉之间的历史文献,其中既有孔子信筮的记录,也有孔子关于"观其德义"和"乐其爻辞"的记载,正说明了易占从战国时代以来所受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要》篇 周梁山之占 卜筮 孔子 德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