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越剧《梁祝》的剧本改编与爱情建构
1
作者 何金梅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4-53,共10页
比较分析1954、1995、2006年上演的三个越剧《梁祝》剧目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和叙事手段等方面的异同,可以考察越剧《梁祝》剧本改编所建构的爱情观念。1954版越剧《梁祝》的情节框架被新编剧本延续,其一见钟情、殉情模式、爱情至上观... 比较分析1954、1995、2006年上演的三个越剧《梁祝》剧目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和叙事手段等方面的异同,可以考察越剧《梁祝》剧本改编所建构的爱情观念。1954版越剧《梁祝》的情节框架被新编剧本延续,其一见钟情、殉情模式、爱情至上观念等被进一步渲染。晚近的剧本增加了相爱过程,使梁祝爱情具有具体行动和情感双向交流的细节,建构了一种友谊式的爱情类型。在人物设置方面,新编剧本中的祝父形象更加温和,梁祝爱情的抗争意义被弱化;梁山伯德才兼备、细心关爱的兄长形象,削弱了祝英台的女性自主性,梁祝的性别关系回归传统的“男主动女被动”模式。晚近的改编还通过叙述者干预、意象化等手段,强化宿命论的爱情观。越剧《梁祝》叙事中殉情行为的消极性、宿命论观点的无力感、性别关系的传统模式需要加以反思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伯 祝英台 越剧 剧本改编 爱情建构
下载PDF
刊刻之误,抑或修订之为:明代朱廷立《两厓集》之《朱俊溥跋》献疑
2
作者 张霞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朱廷立为明代中叶的名宦,阳明理学的主要传人,《两厓集》为其主要代表作。在整理朱廷立《两厓集》的过程中,发现武汉大学图书馆藏道光元年刻本《两厓集》文末有整理者朱俊溥的两篇跋,这两篇跋内容存在一定相同之处,但亦有很多异文。在... 朱廷立为明代中叶的名宦,阳明理学的主要传人,《两厓集》为其主要代表作。在整理朱廷立《两厓集》的过程中,发现武汉大学图书馆藏道光元年刻本《两厓集》文末有整理者朱俊溥的两篇跋,这两篇跋内容存在一定相同之处,但亦有很多异文。在明别集丛刊本《两厓集》及天津图书馆所藏《两厓集》文末都是仅有一篇朱俊溥的跋,内容相同,可该跋与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本中朱俊溥的跋相似而又有很大区别。经考察发现这三篇跋的异文系朱俊溥不断完善的体现,同时也可以说明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本、明别集丛刊本及天津图书馆藏本《两厓集》不是一个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廷立 《两厓集》 《朱俊溥跋》 献疑
下载PDF
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艺术魅力的内在成因
3
作者 傅利民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6期1-8,F0002,共9页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使用了中国民间常用的旋律发展手法,既展现了中国器乐的技法特性,又显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五声音阶上下级进的动态美。《梁祝》采用了戏曲音乐中曲牌体的结构原则加板腔体的结构变化形式,使其不仅具有了传统音乐的...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使用了中国民间常用的旋律发展手法,既展现了中国器乐的技法特性,又显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五声音阶上下级进的动态美。《梁祝》采用了戏曲音乐中曲牌体的结构原则加板腔体的结构变化形式,使其不仅具有了传统音乐的配器特色,又突出了小提琴之独特的声部色彩。《梁祝》在演奏中以小提琴模仿中国传统乐器的技法和旋律,使西洋乐器民族化,表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同时,润腔技法的使用,在音乐上体现了汉语言独特的曲线性特征和审美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祝》 中国乐学 旋法 体式结构
下载PDF
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的透析——以梁祝故里争议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马木兰 何丽红 郑丽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6-30,共5页
以梁祝故里争议为例,透析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现象产生起源、表现,及这些争议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指出梁祝这类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现象源于民间传说文化权属问题难以界定性及行政区划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提出通过政府协调... 以梁祝故里争议为例,透析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现象产生起源、表现,及这些争议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指出梁祝这类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现象源于民间传说文化权属问题难以界定性及行政区划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提出通过政府协调,有选择性地整合资源联合开发并找出一条合理的梁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域 文化旅游资源 梁祝故里 选择性联合开发
下载PDF
朱良春教授培补肾阳汤“阴阳并补”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介绍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志谋 李响 +2 位作者 崔冉 王苏泰 张华东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3期340-343,共4页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自身免疫病,西医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中医学一般认为干燥综合征为五脏阴液不足,无以濡养,络脉不利;或阴不制阳,燥热内生,治疗滋养肝肾、润燥通络,多用甘寒凉润之药为主。朱良春教授认为治疗本病要注意阴阳平衡,干燥...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自身免疫病,西医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中医学一般认为干燥综合征为五脏阴液不足,无以濡养,络脉不利;或阴不制阳,燥热内生,治疗滋养肝肾、润燥通络,多用甘寒凉润之药为主。朱良春教授认为治疗本病要注意阴阳平衡,干燥综合征虽为阴津亏虚,燥热内生,但应本着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观点,宜加入少许温阳之品,含阳生阴长之意,但忌或少用辛香燥烈之品。尤其是朱老强调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复杂,本虚标实,从其根本着手方是治本之法。文章通过阐述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注意阴阳平衡,注重阴阳互补的理论,本着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观点,应用朱良春教授治疗杂病的经验方"培补肾阳汤",用之治疗肾阴阳两虚的干燥综合征颇有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良春 培补肾阳汤 阴阳并补 干燥综合征
下载PDF
中国古代朱砂的应用之调查 被引量:46
6
作者 王进玉 王进聪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9年第1期40-45,共6页
朱砂,化学成分为天然硫化汞(HgS)。古代有丹砂等多种名称,它是我国古代各族人民最喜爱 的红色颜料和涂料,距今6000多年,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就有外涂朱砂的漆碗,此后,在江浙 一带的良渚文化、西北马家窑文化、四川广... 朱砂,化学成分为天然硫化汞(HgS)。古代有丹砂等多种名称,它是我国古代各族人民最喜爱 的红色颜料和涂料,距今6000多年,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就有外涂朱砂的漆碗,此后,在江浙 一带的良渚文化、西北马家窑文化、四川广汉三星堆、河南殷虚等遗址都曾发现用朱砂涂染的装饰 品和尸骨。西周以来用途较广,秦汉时不仅大量用作颜料还用来炼制水银,北朝至清代全国各地的 壁画及其它彩绘艺术中都用朱砂做颜料。历代对朱砂做颜料的选择、加工制作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颜料 河姆渡 良渚文化 马家窑文化 壁画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AES测定中药朱砂莲中多种元素 被引量:5
7
作者 郭瑛 王红 +1 位作者 肖朝萍 黄天宝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11-413,共3页
采用微波消解 ICP- AES法同时测定了朱砂莲中 Ca、Cu、Fe、K、Mg、Mn、Na、P、Zn等 9种元素 ,加标回收率在 97.3%— 10 1.3%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 RSD≤ 3.6 % ,检出限在 0 .2— 5 1.0μg/ L之间 ,方法快速简便 ,结果准确。
关键词 微波溶样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中药 朱砂莲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国医大师朱良春“旋覆夏麻芍草汤”加减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霍莉莉 宣小平 沈朝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观察朱良春"旋覆夏麻芍草汤"加减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旋覆夏麻... 【目的】观察朱良春"旋覆夏麻芍草汤"加减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旋覆夏麻芍草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布地奈德粉吸入剂吸入和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和尿白三烯E4(LTE4)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完成28例,对照组完成27例。临床疗效方面:经符合方案集(PP)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愈显率为6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愈显率为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控显率为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控显率为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30.4%,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在改善咯痰、咳呕、多汗、舌象异常、下眼睑发青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ECP和尿LTE4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血ECP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治疗前后组内尿LTE4含量和血ECP含量进行相关性检测,相关系数r均<0.2,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相关性(P>0.05)。【结论】"旋覆夏麻芍草汤"加减是治疗小儿CVA的有效方剂,并且有一定的疗效持续性,对改善CVA患儿的咯痰、咳呕、多汗、舌苔花剥、下眼睑发青等效果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其下调CVA患儿异常的LTE4和ECP水平可能是起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咳嗽变异性哮喘 国医大师 朱良春 旋覆夏麻芍草汤
下载PDF
论奏鸣曲式的异化发展——以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正君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奏鸣曲式是西方专业音乐作品中结构组织最为复杂的曲式类型,并在古典主义时期"奏鸣-交响套曲"的首乐章中形成了典型的奏鸣曲式程式。然而,随着作曲家们对自身个性的追求,这一经典曲式的组合原则在具体音乐创作过程中常常被突... 奏鸣曲式是西方专业音乐作品中结构组织最为复杂的曲式类型,并在古典主义时期"奏鸣-交响套曲"的首乐章中形成了典型的奏鸣曲式程式。然而,随着作曲家们对自身个性的追求,这一经典曲式的组合原则在具体音乐创作过程中常常被突破。文章以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中国作曲家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从曲中表现出来的曲式组合原则入手,揭示二者的结构思维与组合逻辑,剖析其创新之处,并寻找其曲式结构与传统奏鸣曲式的联系,进而肯定它们对20世纪音乐创作中曲式结构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奏鸣曲式 异化发展 普罗科菲耶夫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
下载PDF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奏指法与弓法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侃 王洪生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50-155,共6页
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要表现出中国小提琴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因而需要有重点有节制地运用滑指、科学地应用弓毛与琴弦的接触点、对古筝演奏技法也要借鉴等,在这些方面作出一定实验研究,以更能表现出该曲的情绪和激情,进而更好... 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要表现出中国小提琴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因而需要有重点有节制地运用滑指、科学地应用弓毛与琴弦的接触点、对古筝演奏技法也要借鉴等,在这些方面作出一定实验研究,以更能表现出该曲的情绪和激情,进而更好地突出民族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 指法 弓法 演奏风格
下载PDF
梁实秋与朱生豪莎剧译文特点之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严晓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95-98,共4页
梁实秋和朱生豪的汉译莎剧风格迥异,主要体现在音美效果、语体风格以及雅俗倾向等方面。梁实秋的译文在节奏、韵律方面欠佳,书面语味道浓重,但是他如实翻译了原文中的粗言俗语;朱生豪的译文诗意感较强,音调悦耳,口语化的表达通俗流畅,... 梁实秋和朱生豪的汉译莎剧风格迥异,主要体现在音美效果、语体风格以及雅俗倾向等方面。梁实秋的译文在节奏、韵律方面欠佳,书面语味道浓重,但是他如实翻译了原文中的粗言俗语;朱生豪的译文诗意感较强,音调悦耳,口语化的表达通俗流畅,他对原文中的不雅语言进行了"净化"处理。梁实秋译莎更加注重戏剧的文学功能,而朱生豪译莎更加注重戏剧的表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朱生豪 莎剧译文
下载PDF
略论昙石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礼强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34,共4页
探讨昙石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的关系,从器物类型剖析看有同有异,其相同因素与交流有关,考古发现迹象推测,浙南是它们交融的联结地;其不同特征,体现了各自的土著性,彼此文化来源不同。
关键词 昙石山文化 良渚文化 土著 交流
下载PDF
考古发现与民俗学研究二三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昭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2-129,共8页
考古发现的新资料之于许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已久为人们重视,对民俗学的研究也是如此。该文以梁祝故事、承负与重丧、乌鸦的传说为例证,论述和探讨考古发现与民俗学研究的关系问题。认为出土的明代梁祝故事的石刻可以弥补以往研究资料... 考古发现的新资料之于许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已久为人们重视,对民俗学的研究也是如此。该文以梁祝故事、承负与重丧、乌鸦的传说为例证,论述和探讨考古发现与民俗学研究的关系问题。认为出土的明代梁祝故事的石刻可以弥补以往研究资料的不足,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的重丧禁忌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文献中极为丰富的乌鸦故事及其嬗变则可以与考古发现的相关材料互为补充。还指出利用考古材料研究古代民俗,可以说有许多工作可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现 民俗学研究 梁祝故事 乌鸦传说 重丧禁忌
下载PDF
从梁祝传说看民间故事与俗文艺的互动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希佳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1-56,共6页
历史上,"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叙事题材曾同时使用民间口头叙事方式和戏曲曲艺等多种俗文艺样式在全国各地广为流播,这种民间故事与俗文艺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但有力地促进了梁祝题材的繁荣,也对民间故事和俗文艺本身造成了不可... 历史上,"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叙事题材曾同时使用民间口头叙事方式和戏曲曲艺等多种俗文艺样式在全国各地广为流播,这种民间故事与俗文艺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但有力地促进了梁祝题材的繁荣,也对民间故事和俗文艺本身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试图以梁祝传说为例,对这种文化现象加以检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史 戏曲 曲艺 梁祝
下载PDF
论南宋理学家陈亮的“明”思想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若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18-122,共5页
南宋理学家陈亮认为道 (理 )是与自然和人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它如同“赫日当空 ,处处光明。闭眼之人 ,开眼即是” ,是人们可以体察、认识的客观存在。“王道”、“霸道”是贯通三代和汉、唐以下各代帝王治国的指导思想 ,从未被“隔... 南宋理学家陈亮认为道 (理 )是与自然和人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它如同“赫日当空 ,处处光明。闭眼之人 ,开眼即是” ,是人们可以体察、认识的客观存在。“王道”、“霸道”是贯通三代和汉、唐以下各代帝王治国的指导思想 ,从未被“隔断”过 ,“王霸并用”之论是合乎历史事实的 ,是治国良策。“义理”、“功利”是三代、汉、唐皆有的行为准则 ,不是对立的 ,而是并存的 ,义要体现在利上 ,利也就是义 ,“义利双行”缺一不可。帝王治国要“爱人利物”、“生民之利”、“义利双行”才能富国强兵 ,人民生活安定。在“成人之道”问题上 ,陈亮主张做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 (即光明磊落 )、“推倒一世”、“开拓万古”的“智勇”之士 ,作一个实事实功的英雄豪杰。陈亮对以上三大问题的观点 ,是他的“明”思想最直接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思想” 陈亮 朱熹 “王霸并用” “义利双行” “成人之道”
下载PDF
说“钱” 被引量:3
16
作者 俞忠鑫 余飞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3-64,共2页
“钱”本是铲形农具,秦以后铲形铸币也称为钱。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十个钱重一两,一个称一钱。一两本重二十四铢,不便计算,就分为十分。十分之一两改称钱后,因“钱”字笔划太多,仍写作“分”,而训读为qián。
关键词 开元通宝 铸币 农具 写作
下载PDF
凄美的理想与悲壮的现实——《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结局的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淑英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89-491,共3页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有着相同的主题:爱可以超越一切,包括死亡。文章主要从中西方文化、时代背景、民族审美以及作者写作手法等方面对《梁祝》和《罗》这两部作品的结局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剖析其结局所代表的深...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有着相同的主题:爱可以超越一切,包括死亡。文章主要从中西方文化、时代背景、民族审美以及作者写作手法等方面对《梁祝》和《罗》这两部作品的结局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剖析其结局所代表的深层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伯与祝英台》 《罗密欧与朱丽叶》 结局 含义
下载PDF
梁祝传说传入白族地区的年代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47-51,共5页
虽然缺乏翔实的资料记载,梁祝传说传入白族地区的准确年代难以判定,但是,综合考察梁祝传说在内地与白族地区的流播情况、文本内容以及白族地区和内地的联系等因素,本文认为,梁祝传说传入白族地区的时间最早可上溯至南宋末年,而传说在白... 虽然缺乏翔实的资料记载,梁祝传说传入白族地区的准确年代难以判定,但是,综合考察梁祝传说在内地与白族地区的流播情况、文本内容以及白族地区和内地的联系等因素,本文认为,梁祝传说传入白族地区的时间最早可上溯至南宋末年,而传说在白族地区大规模的流行应该自明代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祝传说 传入 白族地区 年代
下载PDF
对智的礼赞与生的求索——从梁祝故事的“壮化”看壮族文化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晓芹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8-70,,106,,共4页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壮族地区呈现出一种“壮化”倾向 ,在主题、情节、结局的处理等方面深得壮族文化的内蕴。透过这种“壮化” ,可以看到壮族文化追求智慧人生、具有强烈的巫鬼观念和乐生意识以及淳朴自然。
关键词 梁祝故事 壮化 壮族文化 审美意蕴 巫鬼观念 民间故事 乐生意识
下载PDF
论大汶口文化骨牙雕筒与良渚玉琮的原初共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爱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2-85,共4页
从分子遗传学、考古学、民俗学、地域关系诸角度分析,大汶口文化与良渚文化有相同渊源,均属东部地区同一文化大类,因此,大汶口文化骨牙雕筒应是良渚文化玉琮的前身。其衍生功能繁多,但原初功能相同,主要用于殓罩男性生殖器,以期求祖根... 从分子遗传学、考古学、民俗学、地域关系诸角度分析,大汶口文化与良渚文化有相同渊源,均属东部地区同一文化大类,因此,大汶口文化骨牙雕筒应是良渚文化玉琮的前身。其衍生功能繁多,但原初功能相同,主要用于殓罩男性生殖器,以期求祖根不腐、瓜瓞绵延,这是史前生殖崇拜的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汶口文化骨牙雕筒 良渚文化玉琮 原初共性 男性生殖器殓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