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凉山彝族依诺方言区女装样本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恒 周雯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39-43,共5页
凉山彝族服饰因经济、社会及环境等多种因素,保留了较多的古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实物研究法,对凉山彝族依诺方言区女装样本的形制、色彩、纹样等进行解析,并以此为切入点梳理凉山彝族女装演变过程,发掘彝族传统女装中蕴含的审... 凉山彝族服饰因经济、社会及环境等多种因素,保留了较多的古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实物研究法,对凉山彝族依诺方言区女装样本的形制、色彩、纹样等进行解析,并以此为切入点梳理凉山彝族女装演变过程,发掘彝族传统女装中蕴含的审美追求与文化交融。研究发现:凉山彝族女装在清代中期前受汉服影响明显,清代晚期“满化”迹象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依诺方言区 民族服饰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驻村干部助力产业振兴的实践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鑫怡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9期118-121,共4页
选派干部驻村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展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驻村干部作为一支外部力量,在具体实践工作中遭遇到了一定程度的现实遮蔽。该文通过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具体实践帮扶案例研... 选派干部驻村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展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驻村干部作为一支外部力量,在具体实践工作中遭遇到了一定程度的现实遮蔽。该文通过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具体实践帮扶案例研究发现,当前民族地区驻村干部主要存在驻村任期较短、职责定位不清,政策把握不准、思想认知不足,工作积极性低及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从完善驻村干部制度、延长驻村干部任期链,健全监督考核体系、切实履行干部职责,强化驻村干部思想认知、提高工作积极性,加强技能知识培训、提高干部专业素养等方面入手,以使驻村干部的制度优势发挥最大功效,为推进凉山彝族自治州以及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强劲的主体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振兴 驻村干部 民族地区 凉山彝族自治州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 被引量:8
3
作者 朱圣钟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共10页
目前对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历史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针对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传播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历史时期主要农作物种植趋势是地域范围逐渐扩大,但过程相对缓慢;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 目前对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历史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针对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传播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历史时期主要农作物种植趋势是地域范围逐渐扩大,但过程相对缓慢;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类农作物中,粮食作物的种植与传播较经济作物更为广泛;清代是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外来作物在凉山各地始种时间有先后,不能笼统地界定其传入凉山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凉山彝族地区 农作物 种植 传播
下载PDF
凉山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丹 《科教文汇》 2011年第24期3-5,共3页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学前教育、民族教育被提上国家教育的日程。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其学前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从总...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学前教育、民族教育被提上国家教育的日程。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其学前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从总体着眼,分析目前凉山州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 民族地区 学前教育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对大凉山彝区乡村振兴的意义与路径 被引量:6
5
作者 乔谦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45,135,共8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不断积淀和丰富发展的红色文化深刻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之中,这种独特的先进文化是不断激励中华儿女奋进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不断积淀和丰富发展的红色文化深刻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之中,这种独特的先进文化是不断激励中华儿女奋进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历史交汇期,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四川省大凉山彝区虽然已经告别绝对贫困并实现小康,但要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凉山彝区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并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宝藏,一方面有助于彝区群众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党教育、爱社会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对进一步铸牢彝区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领导下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大凉山彝区 乡村振兴 意义 路径
下载PDF
凉山彝区基础教育救助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阿乌五各木 罗霞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8-61,共4页
为了促进凉山彝区“教育脱贫”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对凉山州西昌、昭觉、美姑等三个市县基础教育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存在寄宿制学校住宿紧张、教师缺额严重、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措施:... 为了促进凉山彝区“教育脱贫”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对凉山州西昌、昭觉、美姑等三个市县基础教育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存在寄宿制学校住宿紧张、教师缺额严重、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措施:加大救助资金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建设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等,以期为其他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救助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区 基础教育 教育救助
下载PDF
民族地区文献收集过程中的问题及措施探讨——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马英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7年第4期41-44,共4页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民族地区图书馆在文献收集、整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图书馆为例,结合已有图书馆文献收集、整理的工作经验,提出具有操作意义的工作改进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地方文献 收集 改进措施 凉山彝族自治州
下载PDF
凉山彝族饮食文化的典型视觉符号构建研究
8
作者 付小平 李貌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6,9,共4页
植根于凉山彝族深层文化意识"火崇拜"基础上的火把节,在其漫长的历史传承中,最终演化成为了凉山彝族文化的代表性文化元素,并通过火与酒这一典型视觉符号,及其构成这一视觉符号的形态元素(火镰纹、扁圆酒壶、鹰爪杯和牛角杯)... 植根于凉山彝族深层文化意识"火崇拜"基础上的火把节,在其漫长的历史传承中,最终演化成为了凉山彝族文化的代表性文化元素,并通过火与酒这一典型视觉符号,及其构成这一视觉符号的形态元素(火镰纹、扁圆酒壶、鹰爪杯和牛角杯)、色彩元素(黑、红、黄三色)、风格元素(原始韵味的古朴稚拙、天然粗犷、凝重壮美),成为了最能代表凉山彝族文化,最易被辨认、识记的文化视觉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文化 视觉符号 火把节
下载PDF
凉山彝族依诺方言区服饰纹样特征分析
9
作者 欧阳诗维 乔洪 杨蓓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20-23,45,共5页
通过对彝族服饰纹样的探究,理解了彝族人精神的表达。针对依诺方言区的服饰纹样,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图像分析法对凉山依诺方言区的服饰进行观察,总结出该地区服饰纹样的特点,揭示彝族传统纹样中蕴含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 凉山彝族 依诺方言区 服饰纹样 归纳分析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乡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拖乌乡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长德 钟海燕 《民族学刊》 2012年第1期27-33,93,共7页
乡域经济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微观基础。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例,该地的经济属于农牧混合经济,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同时,拖乌乡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城镇化刚刚起步... 乡域经济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微观基础。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例,该地的经济属于农牧混合经济,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同时,拖乌乡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城镇化刚刚起步,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构成了拖乌乡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拖乌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上述问题与自然禀赋的不足,如位置的边缘性、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边际性、自然资源的优势不足等密切相关,居民文化水平不高,主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语言交流存在障碍等也是重要原因。为此,拖乌乡应争取政策支持,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牧民增收;抓住雅泸高速公路贯通的机遇,发展彝族风情文化旅游产业;沿108国道线和雅泸高速点轴开发,梯度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域经济发展 凉山彝族自治州 冕宁县拖乌乡 少数民族地区
下载PDF
凉山彝区旅游扶贫的现状与路径探析——以昭觉县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苹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1-54,共4页
发展旅游是解决现代农民自身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今社会国家解决旅游资源丰富但地区贫困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凭借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加快贫困地区人民的脱贫致富进程。以旅游扶贫为背景,以昭觉县为例来探析凉山彝区在发展旅... 发展旅游是解决现代农民自身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今社会国家解决旅游资源丰富但地区贫困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凭借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加快贫困地区人民的脱贫致富进程。以旅游扶贫为背景,以昭觉县为例来探析凉山彝区在发展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多管齐下,创新扶贫方式、深挖资源内涵,打造特色化产品等一系列的可行性建议。通过这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昭觉的扶贫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加快实现村民收入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区 旅游扶贫 现状与路径
下载PDF
凉山彝区学前教育现状及思考
12
作者 易莉 李娜 沈良杰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15-119,共5页
分析了凉山彝区学前教育存在普通话推进困难、教学中小学化现象突出、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通过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提出了改变学校及家长观念、加强相关文件的执行与监督、提高师资水平等建议,以促进凉山彝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凉山彝区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研究
下载PDF
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圣钟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65,共11页
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问题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从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南北朝至清代中期、清代中期以后三个阶段对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进行了讨论,认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各生产门类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变... 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问题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从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南北朝至清代中期、清代中期以后三个阶段对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进行了讨论,认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各生产门类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变化;农业结构呈现阶段性的回归式变化,即秦汉至南北朝以农耕为主→南北朝至清代中期以畜牧狩猎为主→清代中期以后农耕为主的演变;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民族和以畜牧狩猎为主的彝族之间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差异及其变化,造成农业结构及其变化的地域差异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结构的演化历程,人为因素决定了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地区 农业经济 农业结构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高青兰 阎亮澄 蒋焘阳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64,共8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民族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民族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互鉴共融。通过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37所中小学校的调研,发现当地仍存...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民族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民族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互鉴共融。通过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37所中小学校的调研,发现当地仍存在师资队伍总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专业发展受限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族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基于此,迫切需要加大民族地区教师职业供给、加强教师职业保障、完善教师职业发展、提升教师特殊素养,确保教师“引得来、留得住、教得好、育得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教师队伍建设 凉山彝族自治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