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凉血消瘀方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汤丽燕 李俊 孙巧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凉血消瘀方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DR患者分为对照组(羟苯磺酸钙治疗)和试验组(羟苯磺酸钙+凉血消瘀方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凉血消瘀方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DR患者分为对照组(羟苯磺酸钙治疗)和试验组(羟苯磺酸钙+凉血消瘀方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血糖、血脂水平和视网膜病变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两组BCVA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瘤、出血斑及黄斑厚度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DR患者给予凉血消瘀方效果显著,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视力,改善血糖、血脂水平,还可改善视网膜病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临床疗效 脂代谢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实证患者血清神经营养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建香 丁德经 +4 位作者 张兰坤 何小刚 过伟峰 赵杨 王敬卿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凉血通瘀方,每日1剂,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治疗...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凉血通瘀方,每日1剂,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14天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7、14天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和NIHSS评分降低,血清BDNF和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14天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和NIHSS评分降低,血清BDNF、NGF和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0.01)。结论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实证患者可改善症状和体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神经营养因子和减轻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 实证 神经营养因子 氧化应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原文传递
凉血通瘀方对出血性中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黄艳 周肸 +3 位作者 赵凤鸣 吴勉华 周学平 王明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及其君药——大黄单体(大黄酸、大黄素)对出血性中风患者外周血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患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集出血性中风患者的全血,培养加药,放射性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白介... 目的:观察凉血通瘀方及其君药——大黄单体(大黄酸、大黄素)对出血性中风患者外周血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患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集出血性中风患者的全血,培养加药,放射性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TNF-α、核因子-κB(NF-κB)、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凉血通瘀方(1g/ml)及大黄酸(25μmol/L)、大黄素(50μmol/L)可降低大鼠IL-1β、IL-6、TNF-α、NF-κB的表达,升高IL-10、iNOS的表达。结论:凉血通瘀方及大黄酸、大黄素降低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大黄素 性中风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肠组织、血清胆囊收缩素8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建香 赵杨 +3 位作者 过伟峰 刘云芳 袁梦果 顾恒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4-688,共5页
目的探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 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凉血通瘀组各3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脑出血大鼠模型。凉血通瘀组于造模成功后按1.3 ml/100 g给予凉血通瘀方水煎剂(浓度1... 目的探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 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凉血通瘀组各3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脑出血大鼠模型。凉血通瘀组于造模成功后按1.3 ml/100 g给予凉血通瘀方水煎剂(浓度1.2 g/ml)灌胃,每日1次,连续5日;假手术组、模型组每日灌胃同等量蒸馏水。各组于灌胃后24 h、72 h、120 h进行大鼠神经学评分,评定肠道动力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肠组织胆囊收缩素8(CCK-8)表达,ELISA法检测脑组织、肠组织及血清CCK-8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同时间比较,凉血通瘀组大鼠在72 h、120 h神经学评分降低(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6 h黑便粒数减少,黑便百分比降低(P<0.05或P<0.01),而凉血通瘀组大鼠黑便百分比较模型组升高(P<0.01)。与模型组同时间比较,凉血通瘀组大鼠脑组织CCK-8表达在72 h、120 h表达增强,肠组织CCK-8表达在24 h增强(P<0.05或P<0.01);凉血通瘀组大鼠血清CCK-8含量72 h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凉血通瘀方可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增强胃肠动力,促进排便,可能与增加肠组织、脑组织CCK-8表达,降低血清CCK-8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 胆囊收缩素8 神经功能 肠道动力 脑肠轴
原文传递
凉血化瘀方加减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单病例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皇玲玲 赵晓峰 郭立中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0-683,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方加减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方法运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先通过预初试验,确定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观察期2周与洗脱期1周,再进行三轮次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试验。试验期给予患者凉血化瘀方加减治疗...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方加减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方法运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先通过预初试验,确定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观察期2周与洗脱期1周,再进行三轮次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试验。试验期给予患者凉血化瘀方加减治疗,每日1剂,同时给予西药安慰剂(维生素C,每片0.5 g)30 mg/(kg·d)口服,每日1次;对照期予羟基脲片30 mg/(kg·d)口服和中药对照方,每日1剂。比较患者三轮次试验后试验期与对照期血小板计数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积分。结果三轮次试验后,试验期血小板计数下降(120.67±22.03)×10~9/L,与对照期(124.33±24.09)×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MPN-10积分下降(13.00±3.61)分,明显高于对照期(10.33±3.06)分(P<0.05)。结论凉血化瘀方加减在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小板计数与羟基脲片相当,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羟基脲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小板增多症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