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良渚文化玉琮基本特征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周玮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博系
-
出处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3-47,共5页
-
文摘
全面、客观地考察良渚文化玉琮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良渚文化玉琮功用的基本功课。本文在网罗良渚文化玉琮出土资料的基础上,分四个部份剖析了和出土玉琮相关的基本事实,并对以往的有关观点做出了一些客观的修正。
-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玉琮
考古观察
-
Keywords
liangzhu culture, jade cong, archaeological observation
-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良渚文化玉琮名和形的探讨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周玮
-
机构
南京大学
-
出处
《东南文化》
2001年第11期60-64,共5页
-
文摘
本文简要回顾玉琮名称的渊源,主要探讨了《古玉图考》中有关玉琮的定名,指出良渚文化玉琮的名和形的确定以《古玉图考》为源。在评述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探讨良渚文化玉琮的渊源,提出了宏观上的“一元说”和微观上的“多元说”。
-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玉琮
-
Keywords
liangzhu culture jade cong
-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再论良渚文化玉锥形器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吴敬
-
机构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
出处
《东南文化》
2004年第6期77-82,共6页
-
文摘
通过对良渚文化高台大墓中出土玉锥形器的类型学研究,探讨了此种器物两种器型的用途及其分化,并对带有纹饰的一类器型的宗教含义进行解释。
-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玉锥形器
实用与礼用
-
Keywords
liangzhu culture cone-shaped jade practicality and ceremony function
-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良渚文化玉琮的型式研究
- 4
-
-
作者
周玮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
-
出处
《东南文化》
2003年第3期19-24,共6页
-
文摘
从玉琮的器形和纹样两个方面着手,对良渚文化玉琮进行分型、分式,并尝试着为玉琮分期,归纳出各期各段的特征。
-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玉琮
型式
-
Keywords
liangzhu culture jade cong type and pattern
-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考古学视野下古代玉器反映的文化迁徙与融合
- 5
-
-
作者
朱乃诚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出处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2年第6期1-12,共12页
-
文摘
玉器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具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器物。在社会发展产生了等级分化、产生了玉礼器以后,可以通过玉器、尤其是玉礼器反映的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现象探讨其所隐含的文化迁徙与融合问题。这种古代文化交流现象所隐含的文化迁徙与融合问题,很难由一两件玉器的交换、赠予来体现,需要有产生文化迁徙的原发地与文化融合发生地之间存在着较多的相同的玉器器类与器形的证据才能确认,是两种文化意识观念的交流与传播的结果。本文用三个不同的例子来说明和体现史前存在的几种不同的文化交流类型。其中,红山文化晚期后段与凌家滩文化玉器所体现的两者之间的文化交流现象很可能与文化迁徙与融合有关;岭南地区发现的诸多的良渚文化玉器体现的是良渚文化的一支迁徙到岭南地区后与当地本土文化发生了文化融合;而在成都平原地区的三星堆文化、福建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一带出土了二里头文化的牙璋、当地也有仿制的牙璋出现反映的则是夏遗民与当地居民的文化融合现象。
-
关键词
玉器
玉琮
牙璋
凌家滩文化
良渚文化
二里头文化
-
Keywords
jade artifact
jade cong
yazhang tablet
Lingjiatan culture
liangzhu culture
Erlitou culture
-
分类号
K8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TS93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石峡遗址玉琮形制与纹饰设计流变解读
- 6
-
-
作者
曹芳芳
-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出处
《服装设计师》
2022年第2期75-81,共7页
-
文摘
通过梳理石峡遗址玉琮不同阶段形制与纹饰设计的变化,以及良渚文化和同时期其他地区玉琮的形制、纹饰和功能的分析,发现广东境内出土的玉琮与良渚文化关系极为密切,石峡遗址的多节玉琮更是直接来自于太湖地区,而那些纹饰设计出现颠倒或发生较大改变者应为本地仿制品。龙山时代,玉琮虽然传播和辐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但是在大部分地区其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只有广东地区的玉琮仍最大程度地坚守着传统与信仰。石峡遗址玉琮形制与纹饰设计流变,所反映出的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接收程度与再创作,突出地体现了一种强势文化在对外传播和扩散的过程中,因地因时而制宜。这或许可以提示我们,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设计,欲意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契合,更理应如此。
-
关键词
石峡遗址
玉琮
设计
良渚文化
传统
-
Keywords
Shixia site
jade cong
Design
liangzhu culture
Tradition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红山文化玉猪龙与良渚文化玉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 7
-
-
作者
齐宝宝
王欣
-
机构
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8-10,共3页
-
基金
内蒙古社科规划办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基地项目"赤峰地区红山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研究"(2015JD060)
-
文摘
在石器时代,北方的红山文化与南方的良渚文化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有特点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留下来的优秀文化。由于这两个文化所处的时代十分的接近,所以导致两个文化存在许多可以比较的地方。尤其是在玉器方面,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良渚文化的玉琮无论是在功能上还在形制上都有相似之处,所以也引发诸多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
-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玉猪龙
良渚文化
玉琮
比较研究
-
Keywords
Hongshan culture
jade Pig Loon
liangzhu culture
jade cong
Comparative Study
-
分类号
K8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反山大琮,何以称王
被引量:1
- 8
-
-
作者
王祺程
-
机构
良渚博物院展览教育部
-
出处
《杭州文博》
2018年第2期65-77,共13页
-
文摘
反山大琮即反山遗址M12:98玉琮,被誉为'玉琮王'。作为良渚社会极其重要的祭祀礼器,反山大琮是反映良渚时期科技发展水平、艺术造诣、精神观念的代表之作。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此玉琮为何能脱颖而出,被称之为'琮王'的原因。
-
关键词
玉琮王
良渚文化
神人兽面像
-
Keywords
the jade cong in Fanshan Site
liangzhu culture
Sacred human and animal face motif
-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商周玉琮功用浅议
- 9
-
-
作者
马飞
-
机构
洛阳山陕会馆文物保管所
-
出处
《洛阳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101-102,共2页
-
文摘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玉琮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散发着浓郁的气息。它在静止状态中凝聚着张力;在祭祀的烟火缭绕中,它当然又能造成一种静穆和神秘的气氛。
-
关键词
玉琮
宗教
礼器
青铜器
兽面纹
良渚文化
-
Keywords
jade-cong
religion
sacrificial vessel
bronze ware
animal-look carving-vein
liangzhu culture
-
分类号
K875.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良渚文化玉琮的功能和象征系统
被引量:11
- 10
-
-
作者
段渝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6-68,共13页
-
文摘
良渚文化玉琮的功能和象征系统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起初阶段,良渚文化玉琮主要是作为"神徽"的物质载体,其功能在于镇墓。其后,随着玉的价值被进一步认识,墓葬中随葬玉琮数量的逐渐增多,玉琮被赋予了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意义。
-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玉琮
功能
象征系统
-
Keywords
liangzhu culture jade cong function symbolizing system
-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良渚文化玉琮及相关纹饰的文化隐喻
被引量:17
- 11
-
-
作者
徐峰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博系
-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94,共11页
-
基金
"南京师范大学校青年人才科研培育项目(11QNPY06)"的资助
-
文摘
良渚文化中一种典型、奇特,且颇具神秘色彩的器物——玉琮,长久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迄今为止,关于它的研究文章,数量已经相当之多。有关玉琮的研究,一般集中于其形制、纹饰、源流、年代、功能、工艺等方面,观点多样,迄无定论。笔者近来对玉琮也略有思考,发现玉琮的形制、
-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玉琮
纹饰
龟
隐喻
-
Keywords
liangzhu culture jade cong-prismatic Tubes Designs Tortoises Metaphor
-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良渚文化玉琮之神人兽面纹饰的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3
- 12
-
-
作者
王旭玮
-
机构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7年第3期123-125,共3页
-
文摘
良渚文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在良渚文化发掘的器物中,尤以玉器最具特点,其中玉琮更是良渚文化的代表,良渚的所有玉琮均刻以繁简不同的神人兽面纹饰,可以说,玉琮完整表现了神人兽面纹的发展过程。在良渚文化的研究中,玉琮与神人兽面纹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元素。
-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玉琮
神人兽面纹
-
Keywords
liangzhu culture
jade cong
faces of Man-Beast
-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楚帛书创世章与良渚玉琮蕴含的创世神话比较研究
- 13
-
-
作者
何驽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出处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4-191,共8页
-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华思想通史·原始社会编”经费支持。
-
文摘
通过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楚帛书创世章主要内容与良渚文化玉琮造型和神徽对比分析,认为良渚文化玉琮所蕴含的良渚文化创世神话是楚帛书创世章神话系统的源头,属于独具特色的"伏羲—女娲—四子"传说体系。
-
关键词
楚帛书创世章
良渚玉琮
创世神话
伏羲四子
-
Keywords
Creation Legend in Chu silk manuscript
jade cong-tubes of the liangzhu culture
creation myth
Fuxi and his four sons
-
分类号
K87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江苏兴化蒋庄遗址良渚文化高等级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甘恢元
林留根
王晓涛(拍摄)
文银学(拍摄)
-
机构
南京博物院
-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92,F0003,I0007,I0008,共22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兴化蒋庄遗址发掘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20&ZD252)资助。
-
文摘
2011—2016年,南京博物院先后两次对兴化蒋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完整揭露良渚文化墓地一处,共清理墓葬284座。其中10座墓葬随葬琮、璧等玉质礼器,为高等级墓葬,集中分布在墓地南部。这批高等级墓葬所出玉琮、璧与以寺墩遗址为代表的太湖北部良渚文化贵族大墓所出形制相同,年代相当于良渚文化中晚期。蒋庄遗址良渚文化高等级墓葬的发现对于研究江淮东部地区良渚文化的社会组织结构、丧葬习俗、精神信仰,及其与良渚文化核心区之间的互动关系等问题均具有重要价值。
-
关键词
兴化
蒋庄遗址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墓葬
玉琮
玉璧
-
Keywords
Xinghua
Jiangzhuang Site
Neolithic Age
liangzhu culture
tombs
jade cong
jade bi
-
分类号
K871.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石峡文化的琮、璧、钺
被引量:3
- 15
-
-
作者
黄一哲
-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19,共14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分析石峡文化玉器的形制、纹饰和出土背景,认为石峡文化中以琮、璧、钺为代表的玉器,是良渚文化工匠南下,制玉技术南传的反映,而非实物、精神层面的交流。石峡文化早期Ⅰ段的墓葬中已有玉钺随葬,但其形制多为本地特色,不能确定是否受到良渚文化的直接影响。石峡文化早期Ⅱ段时,出现了以玉琮为代表的良渚风格玉器,在器形与纹饰上皆可与良渚文化的同类器直接相比,但在制作工艺和纹饰结构上都略显粗糙。石峡文化中晚期时,良渚文化风格玉器已被本土化,形成了矽卡岩琮、重圈眼无眼线神人纹等制器特色。根据随葬琮、钺与墓葬等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制钺所用材料优于制琮的情况判断,石峡文化先民自始至终更偏爱用钺而非琮来标榜身份。
-
关键词
石峡文化
良渚文化
玉琮
玉钺
-
Keywords
Shixia culture
liangzhu culture
jade cong
jade yue
-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宇宙知识与个人转变:再论良渚文化玉琮
- 16
-
-
作者
李默然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96,97-101,共9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研究项目”课题八“中华文明起源进程的整体性研究”(课题编号2020YFC1521608)成果
中国历史研究院李新伟学者工作室研究项目。
-
文摘
良渚文化玉琮独特的造型蕴含了萨满式的宇宙知识,它是一种仪式中的“通道”,承载着一段通往不同界域的转变之旅。玉琮上面雕刻的兽面等主体纹饰是良渚人在玉器上反复刻画的人、兽、鸟的结合与转化,这种转变状态恰如蝉之蜕变,被以弦纹的形式标识出来。
-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玉琮
宇宙知识
转变
蝉
-
Keywords
liangzhu culture
jade cong
cosmology
transformation
cicada
-
分类号
K871.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