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Lianshu preparation on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diarrhea in rats 被引量:7
1
作者 Jun Liu Rong Wan +7 位作者 Xuan-Fu Xu Xing-Peng Wang Wen-Juan Yang Yu-Jing Xia Hua Liu Qian-Lin Yan De-Xin Yan Chuan-Yong Gu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6期2009-2015,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ianshu preparation on lipopolysaccharide (LPS)-induced diarrhea in rats. METHODS: A diarrhea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Sprague Dawley rats via injection of 1 mL of 30 mg/kg LPS. A...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ianshu preparation on lipopolysaccharide (LPS)-induced diarrhea in rats. METHODS: A diarrhea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Sprague Dawley rats via injection of 1 mL of 30 mg/kg LPS. A total of 40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LPS group, LPS + Lianshu group, LPS + berberine group (n = 10 in each group). Their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and frequency of diarrhea were observed. Levels of glucose, serum Na^+, K^+, Cl and hematocrit, plasma nitrogen monoxide (NO), diamine oxidase (DAO), and D (-)-lactate were measured. The number of IgA+ plasma cells in small intestine was detected and SIgA levels in the intestinal fluid were measured. The antipyretic activity of Lianshu preparation in rats was evaluated using Brewer's yeast-induced pyrexia (10 mL/kg of 20% aqueous suspension). Acetaminophen (250 mg/kg,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bid) was comparison. Temperature used as a standard drug for was recorded 1 h before and 6 h after Brewer's yeast injection. Finally, small intestina transmission in mice treated with Lianshu was detected after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methyl prostigmin (2 mg/kg). Atropine (10 g/kg) was used as a control. The ink content in intestine was determined and the total length of intestine was measured. RESULTS: The frequency of diarrhea was higher in LPS group than in LPS + Lianshu group and LPS + berberine group (36.70± 5.23 vs 28.50 ±4.06 and 32.70±9.30 respectively, P 〈 0.01), and lower in LP5 + Lianshu group than in LPS + berberine group (P = 0.03). The levels of Na+, glucose, Cl, K^+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LPS + Lianshu group than in LPS + berberine group (140.35±3.19 mmol/L vs 131.99±4.86 mmol/L, 8.49 ±1.84 mmol/L vs 6.54±2.30 mmol/L, 106.29± 4.41 mmol/L vs 102.5±1.39 mmol/L, 5.08±0.66 mmol/L vs 4.32 ± 0.62 mmol/L respectively, P 〈 0.05). The level of hematocrit was lower in LPS + Lianshu group than in LPS + berberine group (0.50% ±0.07% vs 0.59%± 0.10% respectively, P 〈 0.05). The plasma levels of NO, DAO and D (-)-lactate were higher in LPS group than in normal group (79.74 ± 7.39μmol/L vs 24.94 ± 3.38μmol/L, 2.48 ±0.42μ/mL vs 0.82 ±0.33 p/mL, 5.63± 0.85μg/mL vs 2.01 ±0.32 μg/mL respectively, P 〈 0.01), and lower in LPS + Lianshu group than in LP5 + berberine group (48.59±4.70μmol/L vs 51.56 ±8.38 μmol/L, 1.43± 0.53μmol/mL vs 1.81 ±0.42 μmol/mL, 4.00± 0.54 μg/mL vs 4.88 ± 0.77 pg/mL respectively, P 〈 0.05). The morphology of the intestinal mucosa showed destroyed villi in LPS group and atrophied intestinal mucosa in other groups. The pathological intestinal mucosal changes were less in LPS + Lianshu group than in LPS group. The number of IgA+ plasma cells and amount of SIgA were higher in LPS + Lianshu group than in LPS group (1.16±0.19/μm^2 vs 1.09±0.28/μm^2, P = 0.026; 0.59 ±0.12 mg/L vs 0.15± 0.19 mg/L respectively, P = 0.000). Lianshu had counteractive effects on yeast-induced pyrexia and enterokinesia in rats. CONCLUSION: Lianshu preparation has therapeutic effects on LPS-induced diarrhea and enterokinesia in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nshu preparation LIPOPOLYSACCHARIDE DIARRHEA Nitrogen monoxide D-LACTATE
下载PDF
连术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对湿热互结兼瘀证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文金谦 金凯 +2 位作者 魏光辉 徐伶俐 闫镛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4期63-68,共6页
目的:观察连术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湿热互结兼瘀证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湿热互结兼瘀证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连术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湿热互结兼瘀证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湿热互结兼瘀证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连术消渴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糖脂代谢[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为75.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口渴不欲饮、身重乏力、食欲不振、形体肥胖、肢体麻木刺痛、大便黏腻、小便短赤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BG、P2hBG、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4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3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术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湿热互结兼瘀证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可有效改善糖脂代谢,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一使用二甲双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2型糖尿病 湿热互结兼瘀证 连术消渴方 二甲双胍 糖脂代谢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连术颗粒治疗感染性腹泻(湿热下注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瑱 刘珺 颜琼枝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3期356-357,402,共3页
目的观察连术颗粒对感染性腹泻(湿热下注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连术颗粒联合口服环丙沙星治疗,对照组用口服环丙沙星片治疗,疗程为3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主要症状积分均有显著... 目的观察连术颗粒对感染性腹泻(湿热下注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连术颗粒联合口服环丙沙星治疗,对照组用口服环丙沙星片治疗,疗程为3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主要症状积分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中医症状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连术颗粒治疗感染性腹泄(湿热下注证)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术颗粒 湿热下注证 感染性腹泻
下载PDF
芥川龙之介与鲁迅——关于《地狱图》和《孤独者》中的主人公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密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0-93,共4页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良秀在强大的封建力量的重压下失去了人性 ,在火焚爱女的惨厉声中成就了其伟大杰作 ,最后精神失常而孤独自杀。鲁迅作品里的魏连殳经过孤独的反抗以至精神变形 ,走向了自我毁灭。主人公们在寂寞中的痛苦与挣扎未尝不是...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良秀在强大的封建力量的重压下失去了人性 ,在火焚爱女的惨厉声中成就了其伟大杰作 ,最后精神失常而孤独自杀。鲁迅作品里的魏连殳经过孤独的反抗以至精神变形 ,走向了自我毁灭。主人公们在寂寞中的痛苦与挣扎未尝不是作者自身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一种回味与表达 ,他们对人类历史与现实具有的借鉴意义永远值得我们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鲁迅 良秀 魏连殳
下载PDF
连术颗粒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刘珺 徐选福 +4 位作者 杨文娟 王博 莫文辉 郭传勇 颜乾麟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10期1600-1602,共3页
目的探讨连术颗粒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连术颗粒组(1.8 g/kg)、黄连素组(0.2 g/kg),每组10只,灌服相应药物,疗程72 h。疗程结束后,除正常对照组外,每只腹腔注射... 目的探讨连术颗粒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连术颗粒组(1.8 g/kg)、黄连素组(0.2 g/kg),每组10只,灌服相应药物,疗程72 h。疗程结束后,除正常对照组外,每只腹腔注射脂多糖(LPS)30 mg/kg,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收集小肠黏膜,HE染色观察肠道黏膜改变、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肠道黏膜TNF-α、IL-1β、SIgA含量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I-gA+浆细胞数量、MTT法检测淋巴细胞(T、B细胞)增殖活力。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腹泻次数明显增加,肠黏膜可见明显病理性改变,且T、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TNF-α、IL-1β炎症因子大量分泌,肠道免疫功能受损,即SIgA含量、IgA+浆细胞数量减少。连术颗粒在促进肠道T、B淋巴细胞增殖、SIgA含量,增加IgA+浆细胞数量,减少TNF-α、IL-1β炎症因子分泌方面均优于黄连素组。结论连术颗粒能有效保护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黏膜的免疫屏障,其机制可能是促进肠道T、B淋巴细胞增殖、SIgA分泌,减少TNF-α、IL-1β炎症因子释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连术颗粒 肠黏膜免疫
下载PDF
《孤独者》中魏连殳的人物形象分析
6
作者 李红 陈晨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51-54,共4页
《孤独者》是鲁迅“独异个人”小说系列中的终结篇,其中魏连殳的形象与命运代表了鲁迅对这一类人物的终极性思考。小说中的“我”与魏连殳一样是一个孤独者,是鲁迅心灵的一个侧面,而小说中魏连殳与“我”的对话与讨论构成了对孤独者生... 《孤独者》是鲁迅“独异个人”小说系列中的终结篇,其中魏连殳的形象与命运代表了鲁迅对这一类人物的终极性思考。小说中的“我”与魏连殳一样是一个孤独者,是鲁迅心灵的一个侧面,而小说中魏连殳与“我”的对话与讨论构成了对孤独者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在小说中,鲁迅建构了一个前后照应,看似闭合的圆形结构,表现的却是孤独者代代相传的似乎无法摆脱的被离弃乃至被伐害的命运。在这种命运里,魏连殳的形象是一个代表,他是照着鲁迅自己的影子所画。同时,魏连殳的形象又是鲁迅小说成熟之后创作出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其中包含的深刻寓意与艺术价值,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者》 魏连殳 希望与绝望 终极追问
下载PDF
反抗者与殉葬者——鲁迅与柔石小说中知识分子死亡意识比较
7
作者 李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79-82,共4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左联五烈之一柔石,在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上确实受到了鲁迅的深刻影响,但二者也有着不同之处,二者小说中知识分子死亡意识有着明显的不同。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对待死亡表现出以死反抗,柔石笔下的知识分子表现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左联五烈之一柔石,在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上确实受到了鲁迅的深刻影响,但二者也有着不同之处,二者小说中知识分子死亡意识有着明显的不同。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对待死亡表现出以死反抗,柔石笔下的知识分子表现出以死殉葬。柔石在思想及创作手法等各方面显得稚嫩,但稚嫩中也有自己的个性、实力和进取精神。从两者的文本对比中可感受到文学大师鲁迅的辉煌成就和青年作家柔石的努力奋进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连殳 朱胜禹 死亡意识 反抗者 殉葬者
下载PDF
鲁迅《孤独者》新论
8
作者 关峰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2-46,共5页
小说中的第一类孤独者魏连殳的悲剧是日常生活的悲剧。魏连殳勇猛地向社会和历史宣战,然而他本人却深陷矛盾之中,打不了持久战。魏连殳的孤独既是社会环境的结果,同时也是他自身性格使然。在魏连殳身上,鲁迅反省了前进的革命者的精神困... 小说中的第一类孤独者魏连殳的悲剧是日常生活的悲剧。魏连殳勇猛地向社会和历史宣战,然而他本人却深陷矛盾之中,打不了持久战。魏连殳的孤独既是社会环境的结果,同时也是他自身性格使然。在魏连殳身上,鲁迅反省了前进的革命者的精神困境问题。魏连殳的悲剧就在于他没有处理好"活下去"的合法性。小说中的第二类孤独者是作为女人命运象征的魏连殳祖母。"我"也是一种孤独意义上的能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孤独者》 魏连殳
下载PDF
《孤独者》的流动叙事视角初探
9
作者 蒙雨 《钦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8-21,86,共5页
《孤独者》叙事视角的流转不仅构建了主人公魏连殳之孤独存在的外部世界与成因,也反映了魏连殳进行人之"实存"的孤独探索历程并传递出他的抉择:向死而生。丰富、复杂的思想意蕴,流动的三重叙事视角,反映了"孤独"不... 《孤独者》叙事视角的流转不仅构建了主人公魏连殳之孤独存在的外部世界与成因,也反映了魏连殳进行人之"实存"的孤独探索历程并传递出他的抉择:向死而生。丰富、复杂的思想意蕴,流动的三重叙事视角,反映了"孤独"不仅存在于社会生活层面,更多地体现在思想层面;而叙事视角的流转则拉近了读者、主人公魏连殳、作者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魏连殳 孤独者 孤独 叙事视角
下载PDF
选择的诱惑——从魏连殳的“叛变”说起
10
作者 禹权恒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6期97-98,共2页
魏连殳是鲁迅小说《孤独者》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拟在分析魏连殳"叛变"的深层因缘,通过追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显示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孤独意识面临着新危机,进而凸显出其在当代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魏连殳 诱惑 孤独意识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双重孤独的纽带——魏连殳之缺席婚恋浅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烨 杜国景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56-159,共4页
在《孤独者》中,魏连殳的孤独是双重的。既有心理的孤独,更有精神上的寥寂。通常,我们研究的视野所对准的,是作为知识分子的魏连殳最终为何陷入了"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的尴尬境地,很少有人去思考魏连殳的婚恋生活—... 在《孤独者》中,魏连殳的孤独是双重的。既有心理的孤独,更有精神上的寥寂。通常,我们研究的视野所对准的,是作为知识分子的魏连殳最终为何陷入了"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的尴尬境地,很少有人去思考魏连殳的婚恋生活——作为一个正常的生命个体的孤独。在这,我们以魏连殳婚恋生活作为切入点,对作品进行了新的探究,并对其中出现的"这一个人"提出了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连殳 婚恋缺席 双重孤独
下载PDF
自我超越与超越的有限性——探析《孤独者》中人类普遍孤独的原因
12
作者 高庆 《德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5-68,共4页
鲁迅的《孤独者》揭露了一个悲凉苦难的现实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无论是作为"看者"的乡村民众和叙述者"我",还是作为"被看者"的祖母和魏连殳都是孤独的。叙述者"我"和魏连殳对于孩子的... 鲁迅的《孤独者》揭露了一个悲凉苦难的现实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无论是作为"看者"的乡村民众和叙述者"我",还是作为"被看者"的祖母和魏连殳都是孤独的。叙述者"我"和魏连殳对于孩子的变坏、孤独的命运及生存的意义等问题探讨的未完成性表达了作者对孤独是否作为人类生存的本质状态而存在的思考。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待孤独的态度。文章结尾"我"的轻松姿态多少给人类注入了一缕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连殳 孤独 超越 矛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