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史视野下辽金韩州城迁徙考论
1
作者 夏宇旭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22-129,共8页
人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进行生产生活的,同时自然环境又影响和制约人的生计活动。辽金时期韩州治所韩州城的建置及迁徙就是环境制约下人地关系的动态演变。辽圣宗时韩州城(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始建于科尔沁沙地东南缘,后来因... 人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进行生产生活的,同时自然环境又影响和制约人的生计活动。辽金时期韩州治所韩州城的建置及迁徙就是环境制约下人地关系的动态演变。辽圣宗时韩州城(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始建于科尔沁沙地东南缘,后来因气候转寒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韩州城受风沙围困,兴宗时被迫徙于白塔寨(位于今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金初,地处白塔寨的韩州城又因受辽河水患侵扰,迁至柳河县(位于今辽宁省铁岭市八面城镇);海陵王时,地处柳河县的韩州城因地理位置偏僻,又迁徙到九百奚营(位于今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白山乡)。韩州城的“三迁四治”反映了辽金时期人与环境的互动方式及区域环境变迁,是辽金时期环境与社会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区域环境史 辽金时代 韩州城 “三迁四治”
下载PDF
吉林地区辽金时期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初探
2
作者 李天骄 侯林 《北方建筑》 2024年第2期74-77,共4页
辽金时期,东北地区进入历史发展的巅峰,吉林地区政治活跃,经济相对繁荣,处在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关键时期。在城市格局上,充分体现了吉林地区作为交通要道、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的属性。本文以辽金时期古城遗存与城址为主要研究对象,在... 辽金时期,东北地区进入历史发展的巅峰,吉林地区政治活跃,经济相对繁荣,处在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关键时期。在城市格局上,充分体现了吉林地区作为交通要道、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的属性。本文以辽金时期古城遗存与城址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对历史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并梳理城市遗存的分布情况。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历史地理研究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归纳辽金时期吉林地区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路径,对比其城市格局的差异,以期初步揭示吉林地区辽金时期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辽金时期 城市空间格局 演变
下载PDF
辽金时期殿堂藻井类型及其室内空间塑造特点
3
作者 王靖绪 郭华瑜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278-280,共3页
辽金时期的建筑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下的产物,为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时期留下的天花藻井的实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样本。文章以辽金时期典型殿堂藻井实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辽金时期殿堂藻井的形制结构、藻井... 辽金时期的建筑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下的产物,为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时期留下的天花藻井的实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样本。文章以辽金时期典型殿堂藻井实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辽金时期殿堂藻井的形制结构、藻井与建筑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藻井在建筑空间中所营造的空间特征几个方面的解读,总结辽金时期殿堂藻井的布置特点,从而展现藻井对殿堂建筑空间营造的独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时期 殿堂建筑 藻井类型 布置特点
下载PDF
浅析新见辽宋金元碑刻文字简化符号替代现象
4
作者 杨雨环 何山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1-86,共6页
辽宋金元碑刻虽时代靠后,但资料仍很丰富,传承异体字较多,因其特殊记录方式,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文字本真样貌,能直观反映近代汉字阶段发展状况。全面考察新见辽宋金元碑刻隶楷书汉字,可发现其中很多俗字都体现出简化倾向。汉字简化有多种... 辽宋金元碑刻虽时代靠后,但资料仍很丰富,传承异体字较多,因其特殊记录方式,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文字本真样貌,能直观反映近代汉字阶段发展状况。全面考察新见辽宋金元碑刻隶楷书汉字,可发现其中很多俗字都体现出简化倾向。汉字简化有多种方式,符号替代是较为特殊的一种。辽宋金元碑刻隶楷书简体字料有多种简化符号替代方式,其过程具有同一构件用不同符号替代、同一符号替代不同构件、跨构件替代等替代机制,具备与行草书相关、类推性、区别性、结构一致性、固定化、记号化的特征,替代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汉字工具性特点、受书写材料与书体影响和书刻者的主观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宋金元碑刻 字形简化 符号替代 近代汉字研究
下载PDF
辽金元女性头饰文化探赜
5
作者 赵敏楠 朱喆 周瑜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11期45-50,共6页
女性作为建构社会的重要角色之一,在该群体中呼应产生的头饰文化不仅是历史时序下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集结物和艺术品,更是促成女性审美文化之一的必需品。选取辽金元时期女性头饰中的发饰与耳饰作为研究主体并探寻其中的文化意蕴,试... 女性作为建构社会的重要角色之一,在该群体中呼应产生的头饰文化不仅是历史时序下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集结物和艺术品,更是促成女性审美文化之一的必需品。选取辽金元时期女性头饰中的发饰与耳饰作为研究主体并探寻其中的文化意蕴,试图将文章的分析重点放置于历史承衍发展的视角下,并基于文化语义的基础探究辽金元女性头饰中文化生成的主因与结果特征,评析辽金元女性头饰文化的融合性与承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元 女性头饰 文化探赜
下载PDF
宋辽金墓葬二十四孝图中的男性孝子服饰研究
6
作者 赵翠婷 李甍 《西部皮革》 2024年第4期115-117,共3页
文章以宋辽金时期墓葬壁画中的男性孝子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男性孝子所穿着的服饰类别。研究发现,宋辽金时期男性孝子服饰分为首服与身服,首服分别是束发巾(带)、幅巾、幞头、东坡帽等,身服主要是圆领袍服、交领袍服和裤等。其中幞头始... 文章以宋辽金时期墓葬壁画中的男性孝子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男性孝子所穿着的服饰类别。研究发现,宋辽金时期男性孝子服饰分为首服与身服,首服分别是束发巾(带)、幅巾、幞头、东坡帽等,身服主要是圆领袍服、交领袍服和裤等。其中幞头始于隋唐,发展至宋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形制,出现了具有典型宋代特征的东坡帽,以及具有辽金代表性的幅巾。在宋辽金时期墓葬壁画二十四孝图中有官员和平民两种身份的人物形象,日常生活的平民大都束髻,着圆领或交领长袍,而在田间劳作的平民则身着短袍;官员主要佩戴幞头,身着圆领大袖长袍,在腰间装饰玉革带。二十四孝图将服饰与其他元素相结合,成功塑造了孝子人物的忠孝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辽金 二十四孝 服饰研究
下载PDF
辽、金鼓铸差异探析
7
作者 王一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04-312,共9页
针对《辽史》和《金史》记述中铜矿分布情况的巨大差别问题,一方面从地质学角度对辽、金铜矿的具体情况加以考释;另一方面从史源上来说,难以考察辽、金鼓铸的具体情况,从辽、金当时的商品经济、货币流通等多角度,分析二者鼓铸上的差异... 针对《辽史》和《金史》记述中铜矿分布情况的巨大差别问题,一方面从地质学角度对辽、金铜矿的具体情况加以考释;另一方面从史源上来说,难以考察辽、金鼓铸的具体情况,从辽、金当时的商品经济、货币流通等多角度,分析二者鼓铸上的差异。研究结论为辽、金鼓铸差异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铸 货币
下载PDF
辽金服饰图案艺术的美学特征与文化寓意
8
作者 樊燕妮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74-76,共3页
辽金服饰图案艺术凝聚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政治权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层次地反映了辽金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美学价值观。分析辽金服饰图案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探讨其在自然崇拜、宗教信仰和等级观念的文化内涵,不仅有助于为... 辽金服饰图案艺术凝聚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政治权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层次地反映了辽金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美学价值观。分析辽金服饰图案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探讨其在自然崇拜、宗教信仰和等级观念的文化内涵,不仅有助于为现代设计提供新的灵感源泉,还有助于为现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服饰图案 美学特征 文化寓意
下载PDF
宋辽金墓葬中顶心悬镜现象再探
9
作者 丁曼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8,共7页
宋辽金时期,墓室顶心多悬挂铜镜。本文以这一时期发现的28例悬镜为研究基础,将墓顶悬镜、与铜镜组合的墓顶意象、墓室内的结构和装饰视为统一的整体进行考察,认为悬镜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类;并且结合《营造法式》,探讨了“悬镜”语汇在... 宋辽金时期,墓室顶心多悬挂铜镜。本文以这一时期发现的28例悬镜为研究基础,将墓顶悬镜、与铜镜组合的墓顶意象、墓室内的结构和装饰视为统一的整体进行考察,认为悬镜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类;并且结合《营造法式》,探讨了“悬镜”语汇在屋宇、佛塔地宫建筑空间中的共享;而其表现意涵,是“取光明破暗”和“驱邪压胜”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辽金墓葬 悬镜 营造法式 取光明破暗
下载PDF
海东青崇拜与辽金元政治生态的平衡
10
作者 叶会昌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
鹰猎文化在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中世代承传,作为鹰中极品的海东青,坚韧不拔、不畏强敌,一直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辽金元三个王朝的崛起,与他们忠勇尚武的民族精神息息相关,海东青崇拜也是构成这种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海东青获取不易,... 鹰猎文化在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中世代承传,作为鹰中极品的海东青,坚韧不拔、不畏强敌,一直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辽金元三个王朝的崛起,与他们忠勇尚武的民族精神息息相关,海东青崇拜也是构成这种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海东青获取不易,进而影响到三个民族与周边民族及地区之间的特殊关系。海东青正常流动时,不同民族与地区关系较为和谐,君臣关系比较融洽;而超出正常使用范畴的求取,加剧了海东青输出民族与地区的负担,造成了政治生态的紧张,进而威胁到自身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东青 辽金元 政治生态 鹰猎文化
下载PDF
辽金时期渤海遗民研究综述
11
作者 丁宏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39-146,共8页
渤海国是我国历史上由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边疆民族政权。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国,于其地设立东丹国,开启了对渤海遗民的统治和管理。渤海遗民数量众多,在辽金两朝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 渤海国是我国历史上由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边疆民族政权。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国,于其地设立东丹国,开启了对渤海遗民的统治和管理。渤海遗民数量众多,在辽金两朝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二十世纪以来,史学界关于辽金时期渤海遗民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类梳理,以期展现目前学界对辽金时期渤海遗民研究状况的实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时期 渤海遗民 统治政策 抗辽活动 世家大族
下载PDF
辽金时期西京大同府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2
作者 秦豪冉 肖忠纯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0-65,共6页
西京大同府是辽金王朝重要的政治军事中心,同时也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沟通交流的重要门户,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西京大同府成为周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辽金西京大同府的设置,为各民族的互动交融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西京大同府是辽金王朝重要的政治军事中心,同时也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沟通交流的重要门户,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西京大同府成为周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辽金西京大同府的设置,为各民族的互动交融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在经济贸易方面,各民族积极参与商业活动;在文化教育方面,受到中原传统文化教育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双重影响;在社会生活习俗方面,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因此,通过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使西京大同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文化,成为反映辽金时期民族关系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京大同府 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辽夏金礼服民族属性研究
13
作者 任怀晟 葛思思 《西夏研究》 2024年第2期19-24,共6页
辽夏金三朝均有自己的礼服制度,其祭服、朝服最终采用中原祭服、朝服样式,以体现皇权维护和职官管理的需要。但是这个历程是渐进式的,且其最终样式仍然不是对中原王朝样式的原样复制,而是有选择性的在局部稍作修改或者取舍。
关键词 西夏 祭服 朝服
下载PDF
分立与整体:辽宋夏金时期中国历史整体性的发展轨迹
14
作者 程尼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8,共11页
辽宋夏金王朝是原唐朝统辖的民族在原唐疆域内建立的政权,各王朝统辖的各族人口中以汉人占多数。辽夏金王朝从国情出发,程度不同地继承中原王朝典章制度的同时,兼容了统治民族的传统制度和文化特点,体现了中国历史整体性的内在机制与发... 辽宋夏金王朝是原唐朝统辖的民族在原唐疆域内建立的政权,各王朝统辖的各族人口中以汉人占多数。辽夏金王朝从国情出发,程度不同地继承中原王朝典章制度的同时,兼容了统治民族的传统制度和文化特点,体现了中国历史整体性的内在机制与发展轨迹。南北民族大迁徙使民族杂居状况更为普遍,客观上加速了民族融合,分布于内地与边疆、北族王朝与两宋王朝的同一民族内部割不断的亲缘关系,强化了古代中国社会底层的整体关系。各王朝统治者皆自称“正统”,将重建大一统王朝作为最高目标。儒家文化成为各王朝的主体文化,北族王朝积极吸纳汉文化精华发展本族文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民族在以儒学为主的整体文化层面上,实现了由浅入深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宋夏金 整体性 内聚力 正统观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宋辽金大曲幞头探析
15
作者 王子洋 张彬 陈晨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10期34-38,共5页
宋辽金时期是首服幞头发展的成型期,并在唐代幞头形制基础上,发展出形态各异的样式,此时期的大曲幞头更为千姿百态。为了探究该时期大曲幞头的形制特征,本文采用二重证据法和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该时期的大曲幞头进行了分型分类,并从角... 宋辽金时期是首服幞头发展的成型期,并在唐代幞头形制基础上,发展出形态各异的样式,此时期的大曲幞头更为千姿百态。为了探究该时期大曲幞头的形制特征,本文采用二重证据法和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该时期的大曲幞头进行了分型分类,并从角色与民族的双重视角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现有的宋辽金时期大曲幞头可分为3类12型,其中乐舞伎所佩戴的形制有所不同,舞伎幞头更具艺术表现力,乐伎幞头更具整体一致性,说明此时期的大曲服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程式性。同时,从宋与辽金大曲幞头的差异化对比中,表现出宋人内敛、辽金外化的审美风尚,且以小见大展现民族互动的路径,彰显出宋与辽金大曲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幞头 大曲服饰 宋辽金 大曲
下载PDF
宋辽金时期厅堂木构建筑外檐斗拱构造方式浅析
16
作者 陈甜甜 王利青 陈文艺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272-274,共3页
宋辽金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南北交流更加频繁,催生出了璀璨的建筑文化。为了更深层次地探索宋辽金时期木构建筑的营建过程以及构造特点,文章以外檐斗拱为线索,对现存宋辽金时期厅堂类建筑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对象为辽代建筑独乐寺山... 宋辽金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南北交流更加频繁,催生出了璀璨的建筑文化。为了更深层次地探索宋辽金时期木构建筑的营建过程以及构造特点,文章以外檐斗拱为线索,对现存宋辽金时期厅堂类建筑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对象为辽代建筑独乐寺山门、宋代建筑少林寺初祖庵以及金代建筑晋祠献殿,将这些建筑外檐斗拱的构造方式拆解分析,进行对比,总结此时期建筑构造方式的转变趋势,为同类型同时期建筑的修缮与复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辽金时期 木构建筑 外檐斗拱 构造方式
下载PDF
试论清人的辽金“正统观”--以辽宋金“三史分修”“各与正统”问题讨论为中心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永春 张喜丰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8-166,共9页
元人确立辽宋金"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的三史分修方案,承认了辽金的"正统性";明朝曾有人依据"夏尊夷卑"观念,对这一正统体系提出挑战;到了清朝,虽然也有人对这一正统体系存在不同看法,但基本上已成... 元人确立辽宋金"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的三史分修方案,承认了辽金的"正统性";明朝曾有人依据"夏尊夷卑"观念,对这一正统体系提出挑战;到了清朝,虽然也有人对这一正统体系存在不同看法,但基本上已成定论。有人认为"清朝统治者从北方民族王朝立场转向中国大一统王朝立场之后,最终也否定了辽金正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但其实,清朝统治者无论是在坚持北方民族王朝立场阶段还是从北方民族王朝立场转向中国大一统王朝立场之后,都承认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这从乾隆皇帝并没有"抑辽金",允许四库馆臣在编修《四库全书》时持辽宋金"各与正统"的观点,以及钦定了包括《辽史》和《金史》在内的中国正史"二十二史"、"二十三史"和"二十四史"等方面就能体现出来。实际上,清人认为,三史分修,已成定论。"宋辽金三史的正统体系"始终未被颠覆。这说明逐渐强化"华夷之辨",按照"尊夏贱夷"思想区分正统和非正统,并非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而逐渐淡化"华夷之辨",倡导"华夷一家",才是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 正统 明朝 清朝
下载PDF
北京龙泉务窑辽金代黑瓷的制作工艺和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尧成 张筱薇 +2 位作者 黄秀纯 刘兰华 齐鸿浩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8-42,共5页
龙泉务窑黑瓷粗、细胎用原料分别与白瓷粗、细胎相同,故可以认为当时该窑在制作瓷坯时是不分黑瓷白瓷的,只是涂釉不同。样品外观分为茶叶末釉、酱色釉、油滴黑釉和普通黑色釉,它们釉的含铁量在3 .3 - 7 .8 % 。釉滴黑釉组成... 龙泉务窑黑瓷粗、细胎用原料分别与白瓷粗、细胎相同,故可以认为当时该窑在制作瓷坯时是不分黑瓷白瓷的,只是涂釉不同。样品外观分为茶叶末釉、酱色釉、油滴黑釉和普通黑色釉,它们釉的含铁量在3 .3 - 7 .8 % 。釉滴黑釉组成特征是含高硅(74 .1 % ) 、低铝(12 .1 % ) 和低铁(3 .3 % ) ,其釉属钙碱釉,釉较厚,釉表面有磁铁矿微晶,使外观呈银色小油滴。茶叶末釉属钙质釉,釉中生长较多的钙长石和普通辉石晶体,还有残留石英和磁铁矿结晶,所以形成茶叶末釉的外观。酱色釉是由部分含铁量较高(6 .6 - 7 .8 % ) ,钙镁氧化物含量较低的黑釉在较高的烧成温度和较强的氧化气氛下烧成,釉面生成赤铁矿晶体层,故外观表面呈酱红色,面下仍为黑色。样品烧成温度1200 - 130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务窑 辽金代黑瓷 制作工艺 陶瓷 考古
下载PDF
十至十四世纪的中韩关系形态与东亚世界——兼评费正清的“华夷秩序”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志江 潘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十至十四世纪的中韩关系形态是宗藩关系。宗藩关系起源于周朝的畿服制度和礼制。一般认为,在东亚史上存在着以中国封建王朝为中心、以周边国家向中国朝贡为特征的朝贡体系或称华夷秩序。然而,宋辽金乃至蒙元时代的中韩关系形态,似乎对... 十至十四世纪的中韩关系形态是宗藩关系。宗藩关系起源于周朝的畿服制度和礼制。一般认为,在东亚史上存在着以中国封建王朝为中心、以周边国家向中国朝贡为特征的朝贡体系或称华夷秩序。然而,宋辽金乃至蒙元时代的中韩关系形态,似乎对费正清教授的"华夷秩序"理论提出了挑战。因为这一时期,虽然中国与高丽建立了宗藩关系,但是,随着辽金蒙古先后入主中原乃至一统天下,以辽金元为代表的北族王朝,取代了以汉唐宋为代表的汉族王朝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的地位,并迫使高丽等周边国家称臣纳贡,所以,费正清教授关于"华夷秩序"的论述,并不完全符合此一时期东亚国际秩序的事实。这时期的东亚,不仅不存在以宋朝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而是以北族王朝辽金元为中心,形成了"华夷变态"的东亚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辽金元时代 中韩关系形态 “华夷秩序”
下载PDF
非均相催化氧化合成葡萄糖醛酸及内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红 王怡宁 +1 位作者 潘志权 黄齐茂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1-5,18,共6页
对葡醛内酯的性质、用途及各种合成葡醛内酯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评述,综合比较其它催化过程,非均相催化氧化具有工艺过程简单、三废少及催化剂可回收利用等优点;从催化剂组成、合成反应条件及收率综述了不同载体负载催化剂非均相催化氧化... 对葡醛内酯的性质、用途及各种合成葡醛内酯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评述,综合比较其它催化过程,非均相催化氧化具有工艺过程简单、三废少及催化剂可回收利用等优点;从催化剂组成、合成反应条件及收率综述了不同载体负载催化剂非均相催化氧化合成葡醛酸及内酯的方法,分别介绍了以铂、钯、钌、氧化铬、2,2,6,6-四甲基-1-哌啶为催化剂的催化氧化过程.非均相催化氧化在葡醛酸及内酯的合成中具有潜在研究、开发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醛酸及内酯 非均相催化氧化 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