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聊斋俚曲集》词语再考释 被引量:2
1
作者 董淑慧 《蒲松龄研究》 2015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聊斋俚曲集》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多年来学者们关注最多的是《聊斋俚曲集》所用方俗词语。对照普通话和河北、山东等地活的方言材料,不难发现现有考释文章在部分词语的解释上存在瑕疵,因而有必要进行再考释。对"白黑&qu... 《聊斋俚曲集》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多年来学者们关注最多的是《聊斋俚曲集》所用方俗词语。对照普通话和河北、山东等地活的方言材料,不难发现现有考释文章在部分词语的解释上存在瑕疵,因而有必要进行再考释。对"白黑"等10则方言词进行重新考释,旨在纠正现有文章中存在的解释错误;并且在纠错的基础上归纳词语考释中存在的几种常见的失误类型:确立义项臆测生造、义项外延过窄或过宽、解释所用词语与被释词相去较远、错误解读词语,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俚曲集 方俗词语 再考释 失误类型 白黑
下载PDF
唐代以前广西冶铜铸铜成就概览 被引量:4
2
作者 万辅彬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早在战国时期,广西就有骆越人铸造青铜器的石范;著名的铜石岭遗址说明汉代广西有了大规 模炼铜业,罗泊湾汉墓出土的大量铜器,一方面说明广西与中原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另一方 面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铜器,也反映了当时南越国冶铜、... 早在战国时期,广西就有骆越人铸造青铜器的石范;著名的铜石岭遗址说明汉代广西有了大规 模炼铜业,罗泊湾汉墓出土的大量铜器,一方面说明广西与中原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另一方 面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铜器,也反映了当时南越国冶铜、铸铜的精湛技术;三国到隋代,广西俚 人、僚人大量铸造硕大的铜鼓,使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一个高峰,并深刻地影响当时社会的发展. 大量史实说明唐代以前骆越人、乌浒人、俚人、僚人在开采铜矿、冶炼铜、铸造铜器方面都为中 华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冶铜 铸铜 铜鼓 骆越 俚人 僚人
下载PDF
辽朝“里”“村”问题再探讨——以石刻文字为中心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国庆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58-166,共9页
辽朝制度承唐仿宋,也包括乡下基层组织"村""里"的设置。辽朝"村""里"设置状况在《辽史》等文献中鲜见,多见诸辽代石刻文字。石刻文字资料显示,辽朝京城近郊与偏远州县"里""村&q... 辽朝制度承唐仿宋,也包括乡下基层组织"村""里"的设置。辽朝"村""里"设置状况在《辽史》等文献中鲜见,多见诸辽代石刻文字。石刻文字资料显示,辽朝京城近郊与偏远州县"里""村"设置杂乱无序,并无规律可循。辽朝的"村"除了作为乡下基层组织之一种,有不少同于"庄""寨",具有自然聚落之性质。辽朝"村""里"地名类型多种多样,一些名称还沿用到了近代乃至当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基层组织 “里”“村” 自然聚落 石刻文字
下载PDF
廖燕与李复修交往考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升奕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9-12,共4页
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廖燕在韶关从三藩之乱平复下来之后,与一位李姓知府有过一段交往。经考证该李姓知府是李复修,而不是李煦。李复修,康熙十六年(1677)至康熙十七年任韶州知府。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对满清的统治心怀不满,这一点与廖... 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廖燕在韶关从三藩之乱平复下来之后,与一位李姓知府有过一段交往。经考证该李姓知府是李复修,而不是李煦。李复修,康熙十六年(1677)至康熙十七年任韶州知府。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对满清的统治心怀不满,这一点与廖燕相同。由于共同的政治倾向,他们很快成为知己,李复修对廖燕十分赏识,廖燕对李复修也十分感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燕 李复修 李煦 谦庵 渔阳
下载PDF
蜀学后劲——李源澄先生 被引量:2
5
作者 蒙默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9-24,共6页
李源澄先生著述甚丰,"所涉范围之广,所论亦颇精湛"。先生之论今古也,承廖季平先生及蒙文通先生之说而又更进,且明确提出以"经"与"经说"分别为说之论。先生以经学即是经义之学,"经学为中国文化之源泉... 李源澄先生著述甚丰,"所涉范围之广,所论亦颇精湛"。先生之论今古也,承廖季平先生及蒙文通先生之说而又更进,且明确提出以"经"与"经说"分别为说之论。先生以经学即是经义之学,"经学为中国文化之源泉",为中国文化之总汇。是先生以经学即内圣外王之学,惟于历史中求经学,始能见经学之意义。先生亦提出"经学将来之正路"在于出入西人学术,吸取、改造西方优秀文化,排斥抵制西方腐朽文化,"反而求之六经",弘扬民族文化中之优良传统,消除民族文化中之消极因素,从而兴起新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学 李源澄 廖平 经学
下载PDF
试论东晋南朝民族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方高峰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49-52,共4页
东晋南朝民族政策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东晋至刘宋元嘉前期 ,以抚为主 ;第二阶段是元嘉后期 ,大规模伐蛮 ;第三阶段 ,从元嘉末年到南朝末期 ,对边境蛮族以抚为主 ,对腹地蛮夷加强了征伐。对腹地蛮夷的讨伐是逐渐深入... 东晋南朝民族政策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东晋至刘宋元嘉前期 ,以抚为主 ;第二阶段是元嘉后期 ,大规模伐蛮 ;第三阶段 ,从元嘉末年到南朝末期 ,对边境蛮族以抚为主 ,对腹地蛮夷加强了征伐。对腹地蛮夷的讨伐是逐渐深入的 ,从元嘉末年至萧齐末期 ,以讨伐长江中游的蛮族为主 ;梁陈则主要征伐岭南俚族。征讨重点的转移实质上就是六朝政府的开发行为从长江下游向中游、再向岭南的梯级深入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南朝 民族政策
下载PDF
量差与量否:“A不了多少”“A不到哪里去” 被引量:3
7
作者 岳辉 郭若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64,共9页
“A不了多少”与“A不到哪里去”都可以表示言者主观评述的有限程度量,但二者在语义上并不完全相同。“A不了多少”用于量差评价,表示比较对象之间的差别小,多出现在差比环境中;“A不到哪里去”用于量否评价,表示评述主体某一性状程度有... “A不了多少”与“A不到哪里去”都可以表示言者主观评述的有限程度量,但二者在语义上并不完全相同。“A不了多少”用于量差评价,表示比较对象之间的差别小,多出现在差比环境中;“A不到哪里去”用于量否评价,表示评述主体某一性状程度有限,可以出现在差比环境中,也可以出现在常式评价句中。同样在差比环境中,二者优势比较范畴不同,影响构式评价色彩的因素也不尽相同。组构成分的差异、结构划分与隐喻映射路径不同造成了两个构式在上述使用上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不了多少” “A不到哪里去” 差比环境 评价色彩
下载PDF
辽朝“入閤礼”考论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月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118,共8页
入閤礼在契丹传统礼仪生活和宗教信仰中找不到任何痕迹,其作为朝谒礼仪的一种起源于唐朝,与当时的内朝制度关系密切。唐末因乱礼阙,皇帝渐废正衙视朝,而入閤日重。五代之后皇帝于每月朔望日御正衙入閤成为定制,入閤礼遂成五代盛礼。辽... 入閤礼在契丹传统礼仪生活和宗教信仰中找不到任何痕迹,其作为朝谒礼仪的一种起源于唐朝,与当时的内朝制度关系密切。唐末因乱礼阙,皇帝渐废正衙视朝,而入閤日重。五代之后皇帝于每月朔望日御正衙入閤成为定制,入閤礼遂成五代盛礼。辽太宗时期两次行入閤礼的实践,既体现了在辽初礼制建设中对中原五代礼制的继承,也是契丹国家性质转变的外在表现。辽朝中后期,在国家礼制建设日趋完善的同时,由于受北宋及契丹国家二元政治体制的影响,入閤礼废置不行。但是中央官系统中的东西上閤门司却得以保留,成为职掌辽朝礼仪的主要部门之一,在辽朝中后期国家礼仪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入閤礼 辽太宗
下载PDF
苗族古经“卡人”古代族属考
9
作者 白林文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少数民族文献在现代文献中占有占有重要的地位,苗族贾理是苗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对苗族历史和社会有记述,也是今天识别相邻民族的口头文献。"卡"是苗语对古代文献"木佬"人的称呼。本文采用语言学,文献学,历史学以及... 少数民族文献在现代文献中占有占有重要的地位,苗族贾理是苗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对苗族历史和社会有记述,也是今天识别相邻民族的口头文献。"卡"是苗语对古代文献"木佬"人的称呼。本文采用语言学,文献学,历史学以及现代人们的传说及口述文献,来考证卡人(木佬)族属古代是从僚族演化而来,也与仡佬族有亲近的文化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贾理 卡人(木佬) 僚族
下载PDF
马谡之死考辨
10
作者 尚志迈 《张家口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不仅在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有生动描写,而且史学界也已成定论.但综观《三国志》有关记载,并进行深入剖析、辨证,不难发现马谡并不是被诸葛亮斩首,而是病死于狱中.这一千百年来的成论应予纠正.这对进一步研究诸葛亮...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不仅在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有生动描写,而且史学界也已成定论.但综观《三国志》有关记载,并进行深入剖析、辨证,不难发现马谡并不是被诸葛亮斩首,而是病死于狱中.这一千百年来的成论应予纠正.这对进一步研究诸葛亮亦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谡 廖立 李严 魏延 "戮谡"考辨 《三国志》 诸葛亮
下载PDF
李化龙与《辽阳稿》
11
作者 彭鸿程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2-55,共4页
《辽阳稿》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李化龙万历年间担任辽东巡抚时所作诗集。诗集虽然只保留数十篇诗稿,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辽东的社会面貌,见证日益严重的边疆危机,允称诗史。本文寻绎李化龙在辽东的活动轨迹,试图解读《辽阳稿》在东北古代... 《辽阳稿》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李化龙万历年间担任辽东巡抚时所作诗集。诗集虽然只保留数十篇诗稿,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辽东的社会面貌,见证日益严重的边疆危机,允称诗史。本文寻绎李化龙在辽东的活动轨迹,试图解读《辽阳稿》在东北古代文学史上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化龙 《辽阳稿》 东北古代文学
下载PDF
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论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白兆麟 《皖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以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奠基、革新和拓展问题为中心,涉及相关的三个问题:语法体系和汉语特点,专家语法和教学语法,黎锦熙、史存直、廖序东三位语法学家的贡献。
关键词 教学语法 语法体系 黎锦熙 句本位 史存直 廖序东
下载PDF
沈辽的隐逸心态与池州地域文化之关系
13
作者 林阳华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73-76,共4页
归隐于池州之后,沈辽先前贬谪于永州的悲剧心态才得到了明显的改变,这与池州与永州地域文化的差异关系甚大,可以说沈辽心态由沉郁转向旷达,池州特有的地域文化起到了甚为关键的角色。他以选择隐逸池州为乐,而池州的九华山、秋浦、齐山,... 归隐于池州之后,沈辽先前贬谪于永州的悲剧心态才得到了明显的改变,这与池州与永州地域文化的差异关系甚大,可以说沈辽心态由沉郁转向旷达,池州特有的地域文化起到了甚为关键的角色。他以选择隐逸池州为乐,而池州的九华山、秋浦、齐山,以及池州的地域文化带给了他潇洒自得的心态。他又仿效李白、杜牧等人,开凿了池州的左、右二山,不仅为池州的地域文化涂上了浓厚的一笔,而且使它们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不可抹去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辽 隐逸心态 池州地域文化 李白 杜牧 张祜
下载PDF
“反间”:秦统一进程中的成功策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家洲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12,共6页
因尉缭、李斯建议所施行的"反间"策略,造成了赵国良将李牧被害、齐国丞相后胜被收买的严重后果,导致赵国的败亡和齐国的不战而降,加快了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的进程。由此上溯战国时期多次出现的"反间"方式,客观上都... 因尉缭、李斯建议所施行的"反间"策略,造成了赵国良将李牧被害、齐国丞相后胜被收买的严重后果,导致赵国的败亡和齐国的不战而降,加快了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的进程。由此上溯战国时期多次出现的"反间"方式,客观上都有利于奠定秦国独强于天下的军事优势,也可以理解为秦国由"兼并之战"逐渐转变为"统一之战"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楚汉之争中影响最大的陈平"反间"方式,可以视为尉缭、李斯"反间"计谋的翻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缭 李斯 反间 秦统一
下载PDF
身体史视角下的黎族“放寮”习俗研究
15
作者 王雅娟 吴清一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从身体史视角入手,探讨黎族"放寮"习俗兴起和衰落背后的原因,在强调黎汉文明冲突和融合重要性的同时,将其置放在了现代化背景下进行考量,从中揭示出黎族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理解不同文明发展的路径和差序提供... 从身体史视角入手,探讨黎族"放寮"习俗兴起和衰落背后的原因,在强调黎汉文明冲突和融合重要性的同时,将其置放在了现代化背景下进行考量,从中揭示出黎族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理解不同文明发展的路径和差序提供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史 黎族 “放寮”习俗
下载PDF
辽代“女真鸭渌江东数百里地”考
16
作者 王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42-347,356,共7页
辽圣宗于统和十一年(993)赐给高丽"女真鸭渌江东数百里地",北界是从鸭绿江下游的出海口开始,上溯到今辽宁省丹东市至蒲石河东岸附近,长达百余里,由此线向南延伸至高丽安北府(今朝鲜安州)"二百八十里"的范围内。赐... 辽圣宗于统和十一年(993)赐给高丽"女真鸭渌江东数百里地",北界是从鸭绿江下游的出海口开始,上溯到今辽宁省丹东市至蒲石河东岸附近,长达百余里,由此线向南延伸至高丽安北府(今朝鲜安州)"二百八十里"的范围内。赐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并非是辽朝的外交失误。这一地区原为高句丽之境,灭亡后由唐安北都护府进行管辖。至辽圣宗时,对该地区的控制有所减弱。赐地之举对之后辽、丽本身及双方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高丽 女真鸭渌江 数百里地 辽丽关系
下载PDF
岑参避世思想说质疑——读《岑参评传》有感并与廖立先生商榷
17
作者 林若染 《安康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7-68,72,共3页
廖立先生的《岑参评传》向我们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岑参其人,但岑参的思想中却并未如廖先生所说的那样具有避世因素,而是充满了奋发向前、为家为国而努力拼搏的入世基调,并且其思想中存在着远大抱负与在现实中不得意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苦闷。
关键词 岑参 《岑参评传》 廖立 避世思想说 质疑
下载PDF
李处温家族与北辽政局
18
作者 韩蕊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7-21,27,共6页
李处温家族是辽朝晚期著名的汉人家族。保大二年(1122),李处温等利用辽末混乱政局,拥立耶律淳于燕京建立北辽政权,导致辽朝分裂。燕京系辽朝汉人的聚集地,李处温家族作为燕京地区的汉人大族,与其他汉人家族联姻,形成复杂的姻亲关系,在... 李处温家族是辽朝晚期著名的汉人家族。保大二年(1122),李处温等利用辽末混乱政局,拥立耶律淳于燕京建立北辽政权,导致辽朝分裂。燕京系辽朝汉人的聚集地,李处温家族作为燕京地区的汉人大族,与其他汉人家族联姻,形成复杂的姻亲关系,在北辽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耶律淳死后,李处温与子李奭南通北宋,欲为内应助北宋夺取燕京地区,被摄政的萧德妃诛杀,李氏家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北辽灭亡后,李处能借其在燕京的势力游走于宋金之间,后因参与耶律余睹谋反被金朝族诛。至此,燕京李氏家族势力彻底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辽 李处温 李氏家族 李处能 燕京
下载PDF
廖伟立:“杂木林美学”与迷路的必要
19
作者 阮庆岳 《新建筑》 2018年第3期44-47,共4页
廖伟立的建筑美学观,源自现代主义的基本信仰传统,却不断在其中寻找变奏与分枝发芽的可能。建筑材料的特质显现,虽然常扮演鲜明的角色,但廖伟立其实常是直接从形态着手,以显现建筑体的"势"与"韵",其中可以见到源自... 廖伟立的建筑美学观,源自现代主义的基本信仰传统,却不断在其中寻找变奏与分枝发芽的可能。建筑材料的特质显现,虽然常扮演鲜明的角色,但廖伟立其实常是直接从形态着手,以显现建筑体的"势"与"韵",其中可以见到源自其论述的"杂木林美学"对于"多元与复杂"价值的实践意图与面貌,以及由此对现代建筑路线的反思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伟立 现代性 多元 复杂
下载PDF
从数理语言学角度论证《醒世姻缘传》并非蒲松龄作品
20
作者 姜复宁 朱彦羽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9-65,共7页
《醒世姻缘传》一书作者西周生的真实身份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使用数理语言学这一工具,通过对《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的统计,分析两部作品在言语风格方面的差异,得出蒲松龄并非西周生的结论。
关键词 数理语言学 蒲松龄 西周生 醒世姻缘传 聊斋俚曲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