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ly Discovered Oil-bearing Mesoproterozoic Erathem within the Niu D1 Well, Liaoxi Depression, Yanliao Faulted Depression Zone, NE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SUN Qiushi GAO Xiaoyong +5 位作者 ZONG Wenming SUN Shouliang ZHANG Tao XIAO Fei LI Yongfei SHI L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02-203,共2页
Objective The Yanshan Fold Belt is located with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and contains welldeveloped and widespread Neoproterozoic and Mes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units with a total thickness o... Objective The Yanshan Fold Belt is located with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and contains welldeveloped and widespread Neoproterozoic and Mes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units with a total thickness of up to 9000 m.Previous studies identified many oil seedlings as well as asphalt and ancient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 Northern Hebei depression and western Liaoning depression.Thi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Mesoproterozoic and Ne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units are ideally suited for the formation of significant oil and gas resources.The Niu D1 well was drilled by th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CGS)in the Niuyingzi area and intercepted oil immersions and oil-and gas-bearing units within a limestone reservoir in the middle Proterozoic Gaoyuzhuang Formation(Fig.1).This study presents new biomarker compound and carbon isotope data that indicate that the oil within this formation was derived from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of the Hongshuizhuang Formation,part of the Mesoproterozoic Jixian Series,and the reservoir type is overthrust fault fractured anticline hydrocarbon reservoir.The oil reservoir within the Gaoyuzhuang Formation limestone might represent the oldest oil reservoir discovered to date within the Yanliao faulted depression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 China A NEWLY Discovered Oil-bearing MESOPROTEROZOIC Erathem within the Niu D1 WELL Yanliao Faulted DEPRESSION ZONE liaoxi DEPRESSION
下载PDF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进预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旭 华俊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以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的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遗址为研究对象,使用ArcGIS软件对各文化时期遗址数据进行提取,借助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遗址的分布预测模型,得出遗址分布与... 以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的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遗址为研究对象,使用ArcGIS软件对各文化时期遗址数据进行提取,借助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遗址的分布预测模型,得出遗址分布与海拔高程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生成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遗址分布概率图。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聚落选址与自然地理要素关系密切,河流对遗址分布影响较大,海拔高程、坡度影响其次,坡向影响最弱。遗址预测模型显示较高概率分布区集中分布于距离河流较近的河谷、丘陵地带和地势较高的台地。预测模型可为探讨辽西地区史前人地关系演变提供重要参考,为考古发掘工作提供科学判断与决策支持,提高考古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模型 辽西地区 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分布特征 预测
下载PDF
融合注意力机制轻量级网络的语声情感识别
3
作者 冀常鹏 佟婷婷 代巍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2-899,共8页
在语声情感识别过程中,为解决缺乏方言数据库、识别模型准确率低等问题,建立辽西方言语声情感数据库,并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轻量级网络的语声情感识别模型。模型由特征组合网络、CBAM注意力机制、深度卷积网络及输出层四部分组成。利... 在语声情感识别过程中,为解决缺乏方言数据库、识别模型准确率低等问题,建立辽西方言语声情感数据库,并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轻量级网络的语声情感识别模型。模型由特征组合网络、CBAM注意力机制、深度卷积网络及输出层四部分组成。利用3个大小不同的并行卷积提取浅层语声特征并进行拼接;引入CBAM注意力模块将空间特征与通道特征融合;融合后的特征输入深度卷积网络,提取语声深层次特征,输出多维特征向量;输出层对语声进行情感分类识别。模型在IEMOCAP、Emo-DB和自建辽西语声情感数据库上验证,分别取得82.5%、96.2%和90.8%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深度学习的模型相比,该文提出的模型在参数量更少的同时识别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声情感识别 辽西方言 深度学习 轻量级
下载PDF
“辽西走廊”IP视觉形象设计与文创产品研发研究
4
作者 王义兵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0期72-74,共3页
以辽西走廊IP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文化旅游品牌IP化的综合实力体现包括文创礼品、服务意识、知名度与认知度乃至辐射辽西走廊沿线、整合辽西走廊区域旅游系统,根据游客的需求强化IP品牌意识,... 以辽西走廊IP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文化旅游品牌IP化的综合实力体现包括文创礼品、服务意识、知名度与认知度乃至辐射辽西走廊沿线、整合辽西走廊区域旅游系统,根据游客的需求强化IP品牌意识,在旅游产品中传达出辽西走廊IP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走廊 IP视觉形象设计 文创产品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地区辽西凸起中北段太古宇潜山成储规律及主控因素
5
作者 郭龙龙 王峻 +1 位作者 张春光 陈洪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潜山油气资源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为了打开该区太古宇潜山勘探新局面,对辽东湾地区太古宇潜山成储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基于薄片、测井、地震等钻井资料,分析了辽西凸起中北段太古宇潜山岩石学特征、岩石展布特...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潜山油气资源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为了打开该区太古宇潜山勘探新局面,对辽东湾地区太古宇潜山成储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基于薄片、测井、地震等钻井资料,分析了辽西凸起中北段太古宇潜山岩石学特征、岩石展布特征、储层特征、构造演化和裂缝特征。研究表明,辽东湾地区辽西凸起太古宇潜山由片麻岩类、变质花岗岩类和碎裂岩类等组成,并以片麻岩为主;现今构造呈南高北低特征,北部地层保存相对完好,南部地层上部具剥蚀迹象,岩浆岩比例自北向南逐渐增高。该区太古宇变质岩以裂缝型储层为主,岩石中暗色矿物含量与岩石脆性呈反比关系;构造变形导致裂缝发育,太古宇潜山发育三组构造裂缝,即燕山早期受到NE向强剪切和SN向强挤压的应力方向发育NNE向剪裂缝和SN向张裂缝,喜马拉雅早期受到NW向强伸展和NE向弱剪切的应力方向发育NE向剪裂缝和北东向张裂缝,喜马拉雅晚期受到NE向强剪切和NW向弱伸展的应力方向发育EW向张裂缝及NE向和NW向共轭剪裂缝,区域构造差异活动程度控制了裂缝的有效性;燕山运动是变质岩储层主要造缝期,喜马拉雅期裂缝以方解石充填、半充填为主,后期经溶蚀可构成有效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储层 潜山 太古宇 辽西凸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辽西凸起中北段变质岩潜山地层年代学特征和储层发育主控因素
6
作者 张莹 刘志峰 +3 位作者 陈少平 杨东升 杨香华 王维 《地质学刊》 CAS 2024年第2期140-148,共9页
辽西凸起中北段发育前寒武纪变质岩潜山地层,精确厘定潜山年代、岩性和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是潜山精细勘探的必然要求。矿物定量分析和锆石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凸起中北段前寒武纪变质岩可进一步细分为太古宙变质花岗岩和古元古代变... 辽西凸起中北段发育前寒武纪变质岩潜山地层,精确厘定潜山年代、岩性和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是潜山精细勘探的必然要求。矿物定量分析和锆石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凸起中北段前寒武纪变质岩可进一步细分为太古宙变质花岗岩和古元古代变质花岗岩,两者在岩性、矿物组成上存在差异,其中以J25-AS潜山地层为代表的凸起中部以富长石、角闪石的变质花岗岩类为主,形成年代为太古宙2506~2529 Ma;以J20-B潜山地层为代表的凸起北部以富石英、黑云母的变质花岗岩类为主,形成年代为古元古代2477~2497 Ma。按矿物组成、裂缝发育及溶蚀程度,辽西凸起中北段前寒武纪变质花岗岩储层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以角闪石为主的中等暗色矿物含量-裂缝发育-强溶蚀型、低暗色矿物含量-强裂缝发育-弱溶蚀型、以黑云母为主的高暗色矿物含量-裂缝充填-较弱溶蚀型,前两者有利于形成有效储层。辽西凸起中北段前寒武纪变质岩有效储层的发育程度受控于暗色矿物含量及类型、风化淋滤、构造作用3个关键因素,其中暗色矿物含量及类型是核心主控因素,风化淋滤和构造作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潜山地层 变质花岗岩 年代学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暗色矿物 辽西凸起
下载PDF
基于系统耦合的辽西复合型风景道网络构建
7
作者 杨婉 霍丹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144-151,共8页
风景道多元化复合型发展对于解决资源破碎化,推动交旅融合与实现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辽西走廊为例,基于多目标导向结合多源数据与数字化规划方法,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适宜性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冷热点分... 风景道多元化复合型发展对于解决资源破碎化,推动交旅融合与实现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辽西走廊为例,基于多目标导向结合多源数据与数字化规划方法,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适宜性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冷热点分析等多元评价量化评估区域资源环境,并通过系统耦合与电路理论构建区域复合型风景道。结果表明:1)辽西区域共筛选出51处复合节点,其中一级节点9处,二级节点12处,三级节点30处;2)基于多元评价识别复合风景道137条,根据重力模型结果分为一级风景道36条、二级风景道28条、三级风景道73条;3)通过生态、游憩、交通、文化多功能整合与空间区划,形成以国道G101与G102为基础、“三环八带”纵横交错的辽西复合型风景道网络布局。最后,提出应以区域风景道为依据,将道路发展为旅游吸引物,实现全域旅游多元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道 电路理论 辽西走廊 区域旅游
下载PDF
辽西地区板栗育苗及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白光远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近年来,辽西地区的板栗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辽西地区板栗标准化种植,将板栗育苗及丰产栽培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进行总结,结果可为种植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板栗 育苗 丰产栽培 辽西地区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南洼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运聚模式
9
作者 李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3,共9页
辽西低凸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南部油气环绕辽西凹陷南洼呈带状分布,辽西凹陷南洼对油气的贡献以及贡献多寡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制约了该地区勘探进程。本研究通过分析围绕辽西凹陷南洼分布的油气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地球... 辽西低凸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南部油气环绕辽西凹陷南洼呈带状分布,辽西凹陷南洼对油气的贡献以及贡献多寡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制约了该地区勘探进程。本研究通过分析围绕辽西凹陷南洼分布的油气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厘清原油与辽西凹陷南洼和辽中凹陷中洼烃源岩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辽西低凸起南部油气带分布在辽西大断层两侧,环绕辽西凹陷南洼东北侧的油藏有LD5N、SZ36、LD5和LD4油藏,其中LD4油藏和LD5东二下段油藏具有高甲藻甾烷、低C_(30)4-甲基甾烷的低成熟特征,来源于辽西凹陷南洼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LD5东二上段油藏和SZ36S油藏分布在断层两侧,发育甲藻甾烷、C_(30)4-甲基甾烷和伽马蜡烷,原油处于成熟阶段,属于辽西凹陷南洼和辽中凹陷中洼混合来源;LD5N油藏和SZ36油藏具有高C_(30)4-甲基甾烷、低伽马蜡烷的特征,均为成熟原油,由辽中凹陷中洼烃源岩生成;②辽西凹陷南洼以低熟油为主,沿断层向LD5、LD4构造带深部运移充注,形成LD4和LD5东二下段油藏;LD5、LD4东二下段充满后,辽西凹陷南洼低熟油沿断层继续向浅部运移,与辽中凹陷中洼成熟油在LD5东二上段、SZ36S汇合,形成LD5东二上段、SZ36S混合类油藏,辽中凹陷中洼成熟油向SZ36油藏东北侧运移,跨过辽西大断层后在浅部形成LD5N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甾烷 辽东湾 辽西凸起 辽西凹陷南洼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古近纪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及地质意义
10
作者 姚雅琴 杨纪磊 +5 位作者 赵都菁 齐玉民 魏文艳 曹洁 杨娇娇 李国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0-239,共10页
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古近纪中晚期为深水湖泊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古生物化石组合。本文通过研究区钻遇古近系钻井进行详细的古生物对比研究,归纳出该地区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建立了5个孢粉藻类化石组合及5个介形类化石组合。在辽西凹陷西部... 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古近纪中晚期为深水湖泊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古生物化石组合。本文通过研究区钻遇古近系钻井进行详细的古生物对比研究,归纳出该地区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建立了5个孢粉藻类化石组合及5个介形类化石组合。在辽西凹陷西部和西北部沙河街组见较深水、叠覆明显的近梯形介形类化石Candona sagmaformis、C.postabscissa和具膜管的藻类化石Hystrichosphaeridium tubiferum、Membranilarnacia,研究区东营组广泛见深水介形类化石Tianjinia fulgida、Bohaicythere sp、Parabohainia elliptica等。这些化石特征揭示了沙河街组至东营组沉积时期深水沉积中心范围逐步扩大,最终沉积中心连成一体。同时,通过大量古生物化石和岩性对比,得出辽西凹陷在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时,存在较大范围的沉积间断,研究区内广泛发育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这些认识为该地区古近系地层的划分对比及沉积环境研究提供了有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凹陷 生物组合 地层划分 沉积环境
下载PDF
辽西凸起南段沙河街组双向物源沉积模式及油气勘探意义
11
作者 惠冠洲 王鑫 +2 位作者 王冰洁 赵婧 张江涛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8,共11页
古近系储层发育程度一直是制约辽西凸起南段勘探突破的关键因素。运用钻井地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三维地震等基础资料,针对辽西凸起南段沙河街组储层发育问题,开展精细古热史-构造演化分析、古地貌半定量刻画,对目标区沙河街组储层... 古近系储层发育程度一直是制约辽西凸起南段勘探突破的关键因素。运用钻井地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三维地震等基础资料,针对辽西凸起南段沙河街组储层发育问题,开展精细古热史-构造演化分析、古地貌半定量刻画,对目标区沙河街组储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辽西凸起南段主要经历了新生代早期构造抬升、古近纪沙河街组沉积期构造沉降、东营组沉积期构造反转和新近纪构造定型4个演化时期;断裂体系可划分为长期活动型、早断早衰型、晚断晚衰型3种断裂类型;辽西凹陷具有“盆满砂溢”的先天供源条件,构造演化的分段性特征又造成辽西凸起南段形成了特殊的“链状岛湾”沉积地貌,既可以为围区提供物源,形成近源沉积体,又可以形成较大的可容纳空间,汇聚来自于辽西凹陷满溢的砂体,在辽西凸起上形成了双向供源沉积模式。以上认识推动了旅大4-3油田的油气勘探评价,且对凸起围区的油气勘探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凸起 构造演化 双物源 链状岛湾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周代燕与辽西族群的互动
12
作者 苗威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2-51,151,共11页
西周初年推行的“大封建”,奠定了“天下”的基本格局。诸侯的封地内各有族群,凝聚与融合成为侯国蕃屏周的前提。其中,燕的势力抵达辽西,孤竹等族皆从属于燕侯。伴随着西周势微,燕亦衰落,并逐渐淡出辽西,退居今北京一带,至春秋时期已经... 西周初年推行的“大封建”,奠定了“天下”的基本格局。诸侯的封地内各有族群,凝聚与融合成为侯国蕃屏周的前提。其中,燕的势力抵达辽西,孤竹等族皆从属于燕侯。伴随着西周势微,燕亦衰落,并逐渐淡出辽西,退居今北京一带,至春秋时期已经变得相当弱小。齐桓公北伐,为燕提供了回归辽西的复兴机会,然而却遭遇已经威服了辽西诸族的东胡的阻扼,双方频有交锋,燕昭王时击走东胡,使其在辽西的经营进入新的阶段。燕在辽西的进出,一方面反映了华夏族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另一方面体现了诸族在辽西的共生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辽西 朝鲜 山戎
下载PDF
辽宁省兴城市韩家沟南山岗遗址调查与初步认识
13
作者 张大鹏(执笔/绘图) 陈光(摄影) 马红光(绘图) 《草原文物》 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
韩家沟南山岗遗址位于辽宁省兴城市古城街道韩家沟村西南。2021-2023年,葫芦岛市博物馆在此处先后开展三次考古调查。通过采集遗物判断,遗址年代为兴隆洼文化时期。根据以往对辽宁西部近海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兴隆洼文化遗址总体... 韩家沟南山岗遗址位于辽宁省兴城市古城街道韩家沟村西南。2021-2023年,葫芦岛市博物馆在此处先后开展三次考古调查。通过采集遗物判断,遗址年代为兴隆洼文化时期。根据以往对辽宁西部近海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兴隆洼文化遗址总体分布的认识,该遗址是近些年辽西走廊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尤其为研究兴隆洼文化分布范围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家沟南山岗遗址 兴隆洼文化 东边界 辽西走廊
下载PDF
浅论辽西地区“巫史传统”的形成
14
作者 包雪婷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7期12-15,共4页
“巫史传统”是李泽厚先生提出的一种描述中国文化特征的本源性概念,“巫史传统”的奠基与形成可以看作是由巫术文化向礼乐文化平稳过渡的结果,也就是由巫入礼的过程。本文对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等诸多文化遗址出土... “巫史传统”是李泽厚先生提出的一种描述中国文化特征的本源性概念,“巫史传统”的奠基与形成可以看作是由巫术文化向礼乐文化平稳过渡的结果,也就是由巫入礼的过程。本文对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等诸多文化遗址出土的遗物进行综合整理,采用文献法、文化因素分析法、民族学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辽西地区史前时期出土遗物进行分析,总结出辽西地区史前时期由巫入礼的发展过程,为辽西地区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巫史传统 祭祀遗存
下载PDF
断层封闭性评价及过断层钻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5
作者 张磊 李治衡 +2 位作者 林海 李文龙 侯欣欣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4期38-43,共6页
旅大某油田14口井于垂深847~993 m处钻遇辽西一号断层,此断层为继承性生长正断层,总体为北东走向的通海底断层。针对钻遇断层可行性和过断层安全钻进问题,运用泥岩涂抹因子、断面正压力分析方法结合实际钻井情况,对辽西一号断层封闭性... 旅大某油田14口井于垂深847~993 m处钻遇辽西一号断层,此断层为继承性生长正断层,总体为北东走向的通海底断层。针对钻遇断层可行性和过断层安全钻进问题,运用泥岩涂抹因子、断面正压力分析方法结合实际钻井情况,对辽西一号断层封闭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过断层面钻进泥浆比重设计和过断层井轨迹优化设计的过断层坍塌压力计算方法,并依据计算结果对过断层井进行轨迹优化;形成了过断层钻井液防漏堵漏技术。研究成果为钻遇断层可行性分析、井眼轨迹设计和过断层安全钻进提供了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一号 断层封闭性 坍塌压力 防漏堵漏 轨迹设计
下载PDF
碳酸盐胶结物对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影响研究
16
作者 贾业 刘晓健 +3 位作者 黄晓波 庞小军 卢欢 付鑫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4期53-62,共10页
古近系沙河街组是渤海湾盆地的重要含油层系,但在渤海海域的渤中凹陷北部,沙河街组由于埋深大、成岩演化复杂,储层物性一般较差。为寻找深部优质储层,以辽西凸起南段LD25-AE构造油气的新钻探井为研究对象,针对沙一二段中孔中渗储层,基... 古近系沙河街组是渤海湾盆地的重要含油层系,但在渤海海域的渤中凹陷北部,沙河街组由于埋深大、成岩演化复杂,储层物性一般较差。为寻找深部优质储层,以辽西凸起南段LD25-AE构造油气的新钻探井为研究对象,针对沙一二段中孔中渗储层,基于多种实验手段,明确了碳酸盐胶结物对深层碎屑岩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内发育成分、成因和产状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同生期生屑型、早期基底式胶结型和晚期交代富铁型3类碳酸盐胶结物;储层中方解石发生了同生期蒸发泵白云石化和晚期热液白云石化两期作用。同生期强烈的波浪淘洗导致粒间孔隙较为干净,利于胶结物发育;早期碳酸盐呈基底式胶结,保存了原生孔隙空间;有机酸溶蚀了早期碳酸盐矿物和长石颗粒,形成了大量次生孔隙。辽西凸起南段沙一二段富生屑碳酸盐混积型储层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渤海海域3 500 m以深的勘探潜力,为海上少井区寻找古近系深部优质储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凸起南段 沙一二段 成岩改造 中深层 碳酸盐胶结物
下载PDF
辽西地区大枣丰产栽培技术
17
作者 王振伟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1期63-66,共4页
枣树是辽西地区栽植比较广泛的经济树种,对于增加当地农户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大枣经济效益,从品种选择、园地选址规划、整地、栽植要点以及栽植后管理等方面总结辽西地区大枣的丰产栽培技术。为区域栽培大枣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丰产栽培技术 鱼鳞坑整地 栽植密度 坐果率 辽西地区
下载PDF
辽西东南部中生代花岗岩时代 被引量:122
18
作者 吴福元 杨进辉 +1 位作者 张艳斌 柳小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5-325,共11页
辽西东南部是华北地台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较为发育的地区,并产有著名的杨家杖子钼矿床。但关于该区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一直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细致的野外考察和系统采样,对该区不同类型的花岗质岩石进行了锆石U- Pb同位素测年。... 辽西东南部是华北地台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较为发育的地区,并产有著名的杨家杖子钼矿床。但关于该区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一直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细致的野外考察和系统采样,对该区不同类型的花岗质岩石进行了锆石U- 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该区的碱厂-杨家杖子岩体主体形成于180~190 Ma,部分岩石形成于150~160 Ma左右。东部海棠山-医巫闾山岩体主要形成于150~170 Ma左右。因此,该区的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主要发生在侏罗纪,而白垩纪花岗质岩浆作用相对较弱。同时。这些年代学资料还反映,区内的杨家杖子钼矿形成于中侏罗世,其东部的瓦子峪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对比整个燕辽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年代资料发现,该区中生代花岗岩且有自东向西逐渐年轻的趋势,且与火山作用的年代学格架有所不同。岩石中含有的捕获的古老锆石还表明,区内的早前寒武纪岩浆作用主要发生在25和18.5亿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花岗岩 中生代 辽西东南部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辽西低凸起潜山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50
19
作者 吕丁友 杨明慧 +4 位作者 周心怀 魏刚 刘乐 李春霞 郑晓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0-496,共7页
辽东湾坳陷辽西低凸起具有明确的南、中、北3段构造分段特征,潜山构造样式呈典型的翘倾断块状态,潜山地层结构由太古界变质岩、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火山岩构成3层复式结构。辽西低凸起潜山油气聚集主要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古近... 辽东湾坳陷辽西低凸起具有明确的南、中、北3段构造分段特征,潜山构造样式呈典型的翘倾断块状态,潜山地层结构由太古界变质岩、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火山岩构成3层复式结构。辽西低凸起潜山油气聚集主要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古近系是否发育储层,二是辽中凹陷油气资源是否充足。因此,大规模的潜山油气聚集多是在主断槽油气供应充分、且潜山上覆古近系缺乏优质储层的情况下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构造 油气聚集 辽西低凸起 辽东湾坳陷
下载PDF
辽西杨家杖子侵入岩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学纯 张行行 +3 位作者 郑常青 崔芳华 高源 高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4-819,共16页
辽西杨家杖子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燕山褶皱带东段。该区侵入岩主要有4种类型:中粗粒钾长花岗岩、斑状钾长花岗岩、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和细粒角闪二长岩。其中:主体岩石为中粗粒钾长花岗岩、斑状钾长花岗岩和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均呈较... 辽西杨家杖子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燕山褶皱带东段。该区侵入岩主要有4种类型:中粗粒钾长花岗岩、斑状钾长花岗岩、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和细粒角闪二长岩。其中:主体岩石为中粗粒钾长花岗岩、斑状钾长花岗岩和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均呈较大的岩基出露,沿北东向展布,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于早侏罗世(181~188 Ma);细粒角闪二长岩多呈岩墙或岩脉产出,近南北向展布,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于晚三叠世(227 Ma左右)。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斑状钾长花岗岩和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细粒角闪二长岩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斑状钾长花岗岩和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富集高场强元素Th、La、Nd、Hf和Gd,亏损高场强元素Ti、Ho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细粒角闪二长岩富集高场强元素Gd、Er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Hf、Ti、Pr、Y、Yb。稀土配分模式图均为右倾型,轻稀土元素分馏明显,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研究表明该区中生代岩浆作用主要发生在早侏罗世,且与著名的杨家杖子钼矿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而晚三叠世岩浆作用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杨家杖子 侵入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杨家杖子钼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