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inated Copolymers as Flow Improvers for Super-viscous Crude Oils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Hong Shen Benxia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07年第3期43-49,共7页
The new flow improvers for super-viscous crude oils were developed via esterification of polybasic high carbon alcohol with methacrylate and copolymerizafion of monomers followed by amination of copolymers. The struct... The new flow improvers for super-viscous crude oils were developed via esterification of polybasic high carbon alcohol with methacrylate and copolymerizafion of monomers followed by amination of copolymers. The structure of the synthesized polymer flow improver additive was confirmed by IR spectroscopy an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flow improver additives were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 tion analysis. The structure of wax crystals was also stud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x crystal structure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flow improver, which could change the pour point depression and viscosity reduction behavior of the crude oil. When the wax crystal structure matched well with that of the additive, the wax crystals were dispersed satisfactorily, resulting in favorable effects in terms of pour point depression and viscosity reduction. The new synthe- sized aminated polymer flow improver additive was most efficient for treating super-viscous crude oils. The super-viscous crude oil had a high content of resins and asphaltenes, which might aggregate onto the surface of wax crystals to form blocks to limit the crude oil fluidity. However, amination of copolymers having similar structure with the resins and asphaltenes contained in crude oil could dissolve the huge polar groups to make the deposit formation diffic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nated copolymers flow improver super-viscous crude oil
下载PDF
New Technology of Optimizing Heavy Oil Reservoir Management by Geochemical Means: A Case Study in Block Leng 43, Liaohe Oilfield, China
2
作者 赵红静 张春明 +2 位作者 梅博文 S.R.Larter 吴铁生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2年第4期340-347,共8页
Geochemical methods can be used to optimize heavy oil reservoir management. The distribution of some biomarkers in oils is different with the degree of biodegradation. Geochemical parameter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oil... Geochemical methods can be used to optimize heavy oil reservoir management. The distribution of some biomarkers in oils is different with the degree of biodegradation. Geochemical parameter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oil viscosity and thus to preliminarily evaluate the difficulties involved in oil production. The results of viscosity prediction for oils from reservoir S\+2\-3 in block Leng 43 and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oil production difficulty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geologic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原油组成 生物标志化合物 重油 地质构造 辽河油田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对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春明 赵红静 +3 位作者 梅博文 陈梅 肖乾华 吴铁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1-343,348,共4页
不同微生物降解级别原油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轻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中含氯化合物没有明显的影响;中等降解的原油,随降解程度的增加,唑、甲基唑和C2-唑的浓度呈规律性的减小;严重降解原油,其含氯化合物浓度则显著降低。唑... 不同微生物降解级别原油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轻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中含氯化合物没有明显的影响;中等降解的原油,随降解程度的增加,唑、甲基唑和C2-唑的浓度呈规律性的减小;严重降解原油,其含氯化合物浓度则显著降低。唑、甲基唑、C2-唑的相对百分含量在非严重降解原油中,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在严重降解原油中,唑和甲基唑明显降低,C2-唑则升高。二甲基唑类,全屏蔽型、半屏蔽型、全裸露型三类异构体的相对百分含量,在非严重降解原油中无明显变化;在严重降解原油中,全屏蔽型和全裸露型增加,而半屏蔽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生物降解 咔唑 苯并咔唑 微生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生物降解原油中生物标志物组成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包建平 朱翠山 +2 位作者 马安来 朱俊章 张俊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26,共5页
借助于生物标志物定量色谱质谱分析技术 ,对辽河油田冷东断裂带遭受不同程度生物降解的原油进行了链烷烃和各类生物标志物分析研究。研究表明 ,链烷烃对生物降解作用最为敏感 ,而且链烷烃含量的变化与降解原油粘度间存在良好的负相关性... 借助于生物标志物定量色谱质谱分析技术 ,对辽河油田冷东断裂带遭受不同程度生物降解的原油进行了链烷烃和各类生物标志物分析研究。研究表明 ,链烷烃对生物降解作用最为敏感 ,而且链烷烃含量的变化与降解原油粘度间存在良好的负相关性。补身烷系列含量与粘度负相关 ,而三环萜烷、四环萜烷、伽马蜡烷和藿烷系列含量与粘度正相关 ,甾烷系列含量呈先增后降的两段式。在生物降解过程中 ,Pr/nC17与Ph/nC18比值呈先增后降的特征 ,但二者是不同步的 ,姥鲛烷抗生物降解能力弱于植烷。C2 4 Te/C2 6TT ,C2 9Ts/C2 9H ,伽马蜡烷指数和伽马蜡烷 /C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原油 生物标志物 组成 定量分析 辽河油田
下载PDF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稳产技术对策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徐家年 冯国庆 +2 位作者 任晓 黄显德 刘虹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93,共4页
以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油藏为例,利用蒸汽吞吐温度场、饱和度场拟合结果及高温吸汽剖面、产液剖面、井温剖面等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了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高周期递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油层动用程度低、油井... 以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油藏为例,利用蒸汽吞吐温度场、饱和度场拟合结果及高温吸汽剖面、产液剖面、井温剖面等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了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高周期递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油层动用程度低、油井供液能力下降是高周期递减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强化机理研究,加大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力度,提出了多井同步蒸汽吞吐、间歇蒸汽吞吐、高温调剖、一注多采等稳产技术对策。在现场应用后,有效地缓解了超稠油高周期蒸汽吞吐产量递减,周期递减由8.31%下降到3.25%,相同周期产油量高于单井常规蒸汽吞吐200t左右,油汽比提高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蒸汽吞吐 剩余油 递减 辽河油田
下载PDF
高选择性乳化稠油堵水技术 被引量:31
6
作者 高玉军 马春宝 +2 位作者 傅奎仕 白宝君 韩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4-229,共6页
加有复配型破乳剂JC942的稠油注入油层后与地层水或注入水相遇而形成稠油乳状液,其粘度可超过稠油粘度的20倍以上,因而产生选择性堵水作用。本文报道稠油乳化剂的筛选、堵剂稠油的选择、不同含水率稠油乳状液的粘度性能、乳... 加有复配型破乳剂JC942的稠油注入油层后与地层水或注入水相遇而形成稠油乳状液,其粘度可超过稠油粘度的20倍以上,因而产生选择性堵水作用。本文报道稠油乳化剂的筛选、堵剂稠油的选择、不同含水率稠油乳状液的粘度性能、乳化稠油岩芯封堵性能、处理半径计算、现场堵水、1991年以来在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大量稀油井、稠油井堵水中应用的效果。乳化稠油堵水已成为该采油厂的主要堵水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乳状液 稠油乳化剂 油井堵水 辽河油田
下载PDF
确定地层原油粘度的经验方法 被引量:23
7
作者 苏继红 易斌 史继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55,共3页
辽河油区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新增储量和新建产能区块,需要进行储量评价和开发前期方案的编制,进行油藏工程计算和油藏研究。但辽河油区的断块油气田具有含油层系多、断块多、油品多和油藏类型复杂、规模小的特点,使得获取各油藏地层... 辽河油区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新增储量和新建产能区块,需要进行储量评价和开发前期方案的编制,进行油藏工程计算和油藏研究。但辽河油区的断块油气田具有含油层系多、断块多、油品多和油藏类型复杂、规模小的特点,使得获取各油藏地层条件下的高压物性资料难度很大,有些单元往往缺少实测的地层条件下的高压物性资料。因而在确定地层原油粘度时没有足够的实测地层条件下高压物性资料,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依据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结合地层原油粘度与地面原油物性之间的联系,对辽河油区稀油、稠油两种油品54 个已开发单元的原油物性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地层原油粘度与地面原油物性间的相关经验公式。新增储量单元只要获得易取的地面原油物性分析资料,就可利用本区( 油田) 公式很方便地求出地层原油粘度值。文章还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误差分析,指出了实际应用过程中以不同油田为单元建立相关经验公式效果会更好,相对误差基本在0.6% ~20% 。图1 表1 参4( 苏继红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原油 粘度 经验方法
下载PDF
辽河断陷石油无机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景廉 朱炳泉 +3 位作者 陈义贤 涂湘林 王大锐 张成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用等离子质谱方法分析了辽河断陷6 个原油的微量元素含量。原油中微量元素含量较低,仅Ni,V,Li 等较高,原油的V/Ni 比值为0-02~0-04 ,低于世界原油的V/Ni 值,反映了源区为亏损型地幔。原油的稀土元素总量... 用等离子质谱方法分析了辽河断陷6 个原油的微量元素含量。原油中微量元素含量较低,仅Ni,V,Li 等较高,原油的V/Ni 比值为0-02~0-04 ,低于世界原油的V/Ni 值,反映了源区为亏损型地幔。原油的稀土元素总量也低,海13 39 原油的稀土配分曲线呈水平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成因 类型
下载PDF
东濮凹陷濮深8井油气与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4
9
作者 武晓玲 卢福长 +1 位作者 张云献 唐文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35,共4页
孟岗集洼陷是东濮凹陷内勘探程度最低的地区。1997年部署的濮深 8井不仅钻获商业油流 ,而且全面揭示了洼陷的地层层序。烃源岩的产烃潜力、原油特征及油气母源等研究表明 ,该区存在 3套烃源岩 :沙一段源岩为未成熟—低成熟烃源岩 ,沙三... 孟岗集洼陷是东濮凹陷内勘探程度最低的地区。1997年部署的濮深 8井不仅钻获商业油流 ,而且全面揭示了洼陷的地层层序。烃源岩的产烃潜力、原油特征及油气母源等研究表明 ,该区存在 3套烃源岩 :沙一段源岩为未成熟—低成熟烃源岩 ,沙三段源岩为成熟—高成熟烃源岩 ,二叠系源岩为高成熟烃源岩 ,生烃高峰期主要在沙三段沉积时期。濮深 8井原油是高成熟原油 ,原油母质为还原环境中形成的来自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的混源有机质。原油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钻探和研究表明 ,孟岗集洼陷沙三段具有较好的成烃条件 ,洼陷具有相当的资源背景 ,是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油气勘探 濮深8井 油气特征 烃源岩
下载PDF
GL系列特稠油乳化降粘剂及其O/W型乳状液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范维玉 刘兴玉 +2 位作者 南国枝 杨孟龙 胡德燕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2期48-50,共3页
开发出了适合辽河油田冷家堡特稠油和胜利油田孤岛特稠油的GL系列乳化降粘剂,对其O/W型乳状液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由这两种特稠油制备的乳状液的流变性具有较大差异。剪切速率在50~800s-1范围内,对于辽河特稠油乳状液,... 开发出了适合辽河油田冷家堡特稠油和胜利油田孤岛特稠油的GL系列乳化降粘剂,对其O/W型乳状液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由这两种特稠油制备的乳状液的流变性具有较大差异。剪切速率在50~800s-1范围内,对于辽河特稠油乳状液,当其内相浓度低于28%时呈牛顿型流体状态,高于30%时呈胀流型流体状态;对于孤岛特稠油乳状液,当其内相浓度低于28%时呈牛顿型流体状态,高于30%时呈假塑性流体状态。剪切速率增加到约800s-1后,两种乳状液(即使内相浓度高达71%时的辽河特稠油乳状液)呈现牛顿流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稠油 化学驱油 乳状液 流变性 乳化降粘剂
下载PDF
碳同位素类型曲线在辽河盆地油源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美俊 任平 +1 位作者 胡礼国 焦运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12,17,共3页
方法 利用原油及其组分中碳同位素值所构成的同位素类型曲线 ,对辽河盆地东、西部凹陷两个不同地区的原油进行油 油和油 源对比。目的 区分来自不同母岩的原油 ,并根据碳同位素类型曲线判断油源。结果 西部凹陷高升雷家地区未熟低熟... 方法 利用原油及其组分中碳同位素值所构成的同位素类型曲线 ,对辽河盆地东、西部凹陷两个不同地区的原油进行油 油和油 源对比。目的 区分来自不同母岩的原油 ,并根据碳同位素类型曲线判断油源。结果 西部凹陷高升雷家地区未熟低熟油与东部凹陷南部地区原油类型曲线分布特征差别明显。高升雷家地区未熟低熟油来自沙四段源岩 ,东部凹陷南部地区原油主要来自沙三段 ,部分来自沙一段 ,这与用其它地球化学指标得出的结论相吻合。结论 碳同位素类型曲线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油 油和油 源对比的地球化学指标 ,与其它地球化学方法相比更直接、更有效 ,在辽河盆地油源对比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原油 类型曲线 油源对比
下载PDF
生物降解作用对辽河盆地原油中三芴系列相对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詹兆文 包建平 +3 位作者 朱翠山 袁莉 徐文 施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4-200,共7页
借助于定量GC—MS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一组取自辽河油田生物降解程度不同的原油芳烃馏分中三芴系列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三芴系列化合物很容易遭受生物降解。母体三芴化合物在原油轻微降解阶段抗降解能力相似,其相对组... 借助于定量GC—MS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一组取自辽河油田生物降解程度不同的原油芳烃馏分中三芴系列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三芴系列化合物很容易遭受生物降解。母体三芴化合物在原油轻微降解阶段抗降解能力相似,其相对组成保持基本稳定,仍可指示沉积环境的性质;但进入中等及以上程度降解作用后,抗生物降解能力出现差异,相对组成发生变异,失去其环境意义。在甲基三芴系列中,甲基硫芴的抗降解能力强于甲基芴和甲基氧芴,降解速率不一致,组成特征不断变化,使甲基三芴系列相对组成不能指示沉积环境的性质。"三芴系列"被细菌消耗的速率不同,整个生物降解过程中其相对组成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对生物降解原油而言,无论其降解程度如何,"三芴系列"相对组成特征均不能有效的指示沉积环境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作用 三芴系列 原油 辽河盆地
下载PDF
特稠原油用新型降粘剂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本芳 吴慧敏 +2 位作者 浦伟光 吴冠红 白丹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16,共4页
合成了新型大分子油溶性降粘剂EP系列,加入2 g/L EP-12的辽河特稠(冷东3#)原油,50℃的降粘率可达87.0%.以收率为指标优化EP降粘剂,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是:脂肪酸碳链长度为12个碳原子,酸醇摩尔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5%,反应时间为16 h,... 合成了新型大分子油溶性降粘剂EP系列,加入2 g/L EP-12的辽河特稠(冷东3#)原油,50℃的降粘率可达87.0%.以收率为指标优化EP降粘剂,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是:脂肪酸碳链长度为12个碳原子,酸醇摩尔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5%,反应时间为16 h,收率为98.0%.初步探讨了降粘剂的组成结构及降粘剂的碳链长度对降粘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 收率 催化剂用量 大分子 摩尔比 反应时间 指标优化 降粘剂 原油 EP系列
下载PDF
高效稠油破乳剂LS938-2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吉佑 李艳辉 曲富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8-329,323,共3页
以由苯酚、多乙烯多胺、甲醛在二甲苯中制备的胺基化酚醛树脂作起始剂制备PO/EO/PO三嵌段聚醚,聚醚与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制备含硅聚醚,含硅聚醚与SP169(脂肪醇EO/PO双嵌段聚醚)在乙醇中混配,得到水溶性复配破乳剂LS938 2。详述了合... 以由苯酚、多乙烯多胺、甲醛在二甲苯中制备的胺基化酚醛树脂作起始剂制备PO/EO/PO三嵌段聚醚,聚醚与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制备含硅聚醚,含硅聚醚与SP169(脂肪醇EO/PO双嵌段聚醚)在乙醇中混配,得到水溶性复配破乳剂LS938 2。详述了合成过程。在70℃和80℃下,加药量60~120mg/L,用于含水24%和32%的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老站新鲜稠油室内脱水时,LS938 2的效果好于现场使用的AF8464,脱水率平均提高26 9%,脱水速度较快,界面整齐,污水含油较少,色泽较浅。在锦采老站现场对比试验中,加药量90mg/L,脱水温度70℃,使用LS938 2和AF8464时电脱前原油含水分别为4 5%和16 2%,电脱水后分别为0 15%和0 41%。LS938 2是一种高效稠油破乳剂。表2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高效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EO/PO 应用 研制 嵌段聚醚 多乙烯多胺 复配破乳剂 酚醛树脂 合成过程 辽河油田 现场使用 脱水速度 对比试验 脱水温度 加药量 制备 起始剂 胺基化 二甲苯 脂肪醇 水溶性 采油厂 脱水率 电脱水
下载PDF
辽河滩海地区原油物性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忱 海俊杰 +1 位作者 刘正军 葛明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2-284,共3页
在研究分析辽河滩海地区原油密度、粘度与深度的变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原油物性在该地区变化的数据模型和完整变化的地质剖面。通过对总体井位和不同层位原油物性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统计并绘制出图像,对比拟合曲线,得出结论:原油物性在... 在研究分析辽河滩海地区原油密度、粘度与深度的变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原油物性在该地区变化的数据模型和完整变化的地质剖面。通过对总体井位和不同层位原油物性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统计并绘制出图像,对比拟合曲线,得出结论:原油物性在剖面上随深度增加,密度和粘度均增大,不同层位的具体变化趋势有差异性;在平面上以生油源为中心,原油物性呈环凹分布,即自生油源向四周,原油粘度与密度呈环型有规律地减小,也符合平面上油气富集带围绕生烃洼陷呈环带状分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物性 原油分布 滩海地区 辽河盆地
下载PDF
微生物吞吐开采稠油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 牧 杨 红 +6 位作者 刘宏伟 边芳霞 刘思贤 黄兆海 刁虎欣 刘如林 梁凤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对包括辽河油田齐108 块在内的中质稠油油藏中分离出的多种微生物进行了驯化培养、生理活性研究、采油性能评价及采油机理分析,筛选出了适合齐108 块稠油油藏的菌种 L H5 ,在齐108 块3 口稠油井上进行了2 —3 轮次、... 对包括辽河油田齐108 块在内的中质稠油油藏中分离出的多种微生物进行了驯化培养、生理活性研究、采油性能评价及采油机理分析,筛选出了适合齐108 块稠油油藏的菌种 L H5 ,在齐108 块3 口稠油井上进行了2 —3 轮次、8 井次微生物吞吐试验,效果良好,投入产出比大于1∶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微生物吞吐 稠油油藏 石油开采
下载PDF
SL的合成及降粘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吴本芳 杨允明 +1 位作者 沈本贤 陆文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2,共5页
辽河冷东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23.65%,3.05%),含蜡量低(1.02%),粘度高(50℃时49Pa·s),为了改善其流动性,研制了长链醇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并实验考察了降粘性能。在性能考察中使用的共聚物样品有:一种具有双峰的... 辽河冷东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23.65%,3.05%),含蜡量低(1.02%),粘度高(50℃时49Pa·s),为了改善其流动性,研制了长链醇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并实验考察了降粘性能。在性能考察中使用的共聚物样品有:一种具有双峰的宽分子量分布共聚物SL;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共聚物SL 5;SL的3个分级产物,按分子量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SL(Ⅰ),SL(Ⅱ)和SL(Ⅲ)。确定实验条件时考虑到该特稠油中胶质的溶解温区为33~55℃,原油热处理、加剂在80℃下进行,降粘效果评价在50℃左右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2000mg/LSL的冷东1号油(SL溶解于甲苯中,甲苯量为原油的1%),50℃时粘度9.5Pa·s,降粘率39.9%,55℃时粘度6.1Pa·s,降粘率37.8%;加入SL,SL(Ⅰ),SL(Ⅱ),SL(Ⅲ)的冷东2号油,50℃时粘度分别为19.0,18.3,19.0,15.6Pa·s,降粘率分别为23.4%,26.2%,23.4%,37.1%,60℃时分别为6.8,6.1,5.4,5.1Pa·s和15.8%,24.5%,33.3%,36.9%;对冷东1号油,30~60℃时的降粘率按大小排列顺序为SL 5>SL(Ⅲ)>EVA。作出的结论是:对于辽河高胶质特稠油的降粘,分子量分布适当的优选共聚物SL可在50℃使用,配合一些热处理措施后可在管道输油中获得实际应用(要求粘度≤1.5Pa·s)。图3表7参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醇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 油溶性降粘剂 流动性改进剂 合成 特稠油 高胶质原油 降粘 结构 性能 辽河油田
下载PDF
辽河油区稠油储层砂岩特征及原油微观分布 被引量:7
18
作者 魏喜 李学万 崔向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7-49,56,共4页
通过对辽河油区稠油储层砂岩岩石学特征和含油薄片荧光特征的研究,总结出四种孔隙类型,三种孔隙充填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原油荧光性质和微观分布进行了分析,认为稠油砂岩中不同沥青组分的原油在微观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即沥青... 通过对辽河油区稠油储层砂岩岩石学特征和含油薄片荧光特征的研究,总结出四种孔隙类型,三种孔隙充填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原油荧光性质和微观分布进行了分析,认为稠油砂岩中不同沥青组分的原油在微观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即沥青质沥青分布于粒间孔隙中,油质沥青分布于微孔中,而胶质沥青分布于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辽河油区 原油 储层 砂岩 沥青质 油砂 岩石学特征 孔隙 荧光特征
下载PDF
辽河滩海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伟伟 柳广弟 +2 位作者 王延山 高岗 冯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2-650,共9页
辽河滩海地区为辽河油田油气生产的重要后备接替区,该区原油包括正常油、稠油和超稠油。稠油和超稠油主要分布于浅层,与生物降解、氧化作用有关。根据原油的沉积环境、母质类型和成熟度特征,将原油划分为4类:Ⅰ类为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 辽河滩海地区为辽河油田油气生产的重要后备接替区,该区原油包括正常油、稠油和超稠油。稠油和超稠油主要分布于浅层,与生物降解、氧化作用有关。根据原油的沉积环境、母质类型和成熟度特征,将原油划分为4类:Ⅰ类为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高、姥/植比相对较低和"V"字形规则甾炕分布的成熟原油,分布在笔架岭油田和月海油田中浅层;Ⅱ类成熟度偏高,低伽马蜡烷和"L"形规则甾烷分布,分布于月海油田相对深层的沙河街组三段;Ⅲ类具有高三环萜烷、高伽马蜡烷和"L"形规则甾烷分布的特征,为海南11和葵花16东营组三段原油,处于滩海东部生烃凹陷两侧;Ⅳ类以较低成熟度、低伽马蜡炕和高姥/植比区别于前3类原油,分布在葵花岛油田东营组。4种成因类型的原油指示辽河滩海地区存在多套有效烃源岩,月海油田深层和滩海东部葵花岛油田东营组仍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成因类型 生物标志物 成熟度 辽河滩海
下载PDF
超稠油掺稀释剂脱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宁甲清 郭鹏宇 宋迎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8年第3期60-63,共4页
方法根据辽河油区曙光油田曙一区超稠油密度大、粘度高、油水密度差小,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特点,采用超稠油掺不同比例稀释剂进行不同条件下热化学沉降脱水。目的选择适合于超稠油脱水的工艺条件,解决超稠油脱水的难题。结果超稠油... 方法根据辽河油区曙光油田曙一区超稠油密度大、粘度高、油水密度差小,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特点,采用超稠油掺不同比例稀释剂进行不同条件下热化学沉降脱水。目的选择适合于超稠油脱水的工艺条件,解决超稠油脱水的难题。结果超稠油掺入一定比例(8:2,7:3)的稀释剂,加入一定量的(200~300mg/L)破乳剂LH-2或RS-2,在沉降12h和8h时,超稠油脱水可达到油净水清。结论曙一区超稠油掺不同比例的稀释剂进行脱水,能够满足脱水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稀释剂 脱水 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