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尉缭子的“文武之道”
1
作者 张申 《孙子研究》 2024年第3期75-86,共12页
“文武之道”原是指尧、舜、禹、汤、周文、周武等古代圣王治国平天下之道。20世纪70年代初,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发现了大批兵书残简,其中有与今本《尉缭子》[1]大致相同的残简六篇。残简中多有尉缭对“文、武”的论述,他以治兵实际为... “文武之道”原是指尧、舜、禹、汤、周文、周武等古代圣王治国平天下之道。20世纪70年代初,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发现了大批兵书残简,其中有与今本《尉缭子》[1]大致相同的残简六篇。残简中多有尉缭对“文、武”的论述,他以治兵实际为出发点,紧密联系战国大变革的时代特点,适应战国大变革时代变化,结合兵家治军的实际经验,形成了带有兵家思想特色的“文武之道”,即以德为先、刑为后的教戒之道,赏于前、罚为后的兴功止奸之道,文攻武守的固国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雀山汉简 文武之道 《尉缭子》 兵家 刑德
下载PDF
老子归隐故乡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松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6-118,124,共4页
古今学界一致认为老子归隐后西去。这种说法出自神仙家言 ,不可信。根据先秦典籍记载和道家学派在老子家乡一带兴起的事实 ,我们认为老子辞官后回到了故乡 。
关键词 晚年老子 道家 归隐 生平 陈国 讲学活动
下载PDF
《尉缭子·兵令下》“杀”字解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3-37,共5页
关于《尉缭子·兵令下》篇杀士卒一句中"杀"字的寓意,古今学界有过多种训释,主要有"诛杀士卒"、"减省士卒"和"使士卒甘愿战死"等多种解释。这些说法表面上言之成理,但若结合本篇上下文句... 关于《尉缭子·兵令下》篇杀士卒一句中"杀"字的寓意,古今学界有过多种训释,主要有"诛杀士卒"、"减省士卒"和"使士卒甘愿战死"等多种解释。这些说法表面上言之成理,但若结合本篇上下文句、成书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战争情况来看,明显与尉子的本意相去甚远。通过考察尉缭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战争中人员战损情况与后勤保障等,认为此处"杀"字应理解为"对敌方士卒的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缭子·兵令下》 “杀” 诛杀士卒 敌方士卒
下载PDF
《尉缭子·兵令下》“杀”字释义争论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2-18,共7页
《尉缭子》自北宋被收入《武经七书》后,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同时,《尉缭子》也是《七书》中争议最多的一部,该书《兵令下》篇“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杀十一者,令行士卒”中“杀”字的含义,至今仍存较大争论。百余年... 《尉缭子》自北宋被收入《武经七书》后,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同时,《尉缭子》也是《七书》中争议最多的一部,该书《兵令下》篇“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杀十一者,令行士卒”中“杀”字的含义,至今仍存较大争论。百余年来,学界对“杀”字的释义与研究不断深入,但也存在牵强附会、脱离原文和偏离时代思想等问题。对《尉缭子·兵令下》杀士卒句中“杀”字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辨析,并提出“杀”字乃“诛杀、阵斩敌方士卒”的新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缭子·兵令下》 “杀” 释文 述评
下载PDF
中国传统食品“料子鸡”上色工艺的创新研究
5
作者 胡志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54-57,共4页
通过对料子鸡着色机理及加工过程中色泽的变化规律,对料子鸡加工过程中的上色工艺进行了改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烤制上色时,糖浆的配比为麦芽糖15%,红醋0.5%,烤制温度200℃,时间5 min,然后经二次上浆,并且在160℃下烤制15 min,即可达... 通过对料子鸡着色机理及加工过程中色泽的变化规律,对料子鸡加工过程中的上色工艺进行了改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烤制上色时,糖浆的配比为麦芽糖15%,红醋0.5%,烤制温度200℃,时间5 min,然后经二次上浆,并且在160℃下烤制15 min,即可达到最佳上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子鸡 上色 烤制
下载PDF
枣庄徐楼出土鄝子戈铭文补说
6
作者 杨蒙生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51-57,共7页
新近发表的《山东枣庄徐楼东周墓发掘简报》中披露了一件鄝子戈,戈铭与1979年淅川下寺春秋楚墓所出铜戈相同。但是,两件戈铭中的人名"■"字形体略有差异:枣庄徐楼戈铭此字作■,淅川下寺戈铭此字作■。分析可知,与后者相比,前者所从... 新近发表的《山东枣庄徐楼东周墓发掘简报》中披露了一件鄝子戈,戈铭与1979年淅川下寺春秋楚墓所出铜戈相同。但是,两件戈铭中的人名"■"字形体略有差异:枣庄徐楼戈铭此字作■,淅川下寺戈铭此字作■。分析可知,与后者相比,前者所从安旁之中包含了两个指事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庄徐楼 淅川下寺 指事符号 鄝子
下载PDF
断桥堤柳不胜悲——参寥子哭东坡诗论析
7
作者 韩焕忠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2-59,共8页
收到苏东坡病逝的讣闻,参寥子难抑悲痛,写下悼亡组诗15首,表达了自己的痛悼之意。参寥子在诗中高度赞扬苏东坡的才能和志向,对东坡的风义频致赞叹,表达了自己无尽的追思之情。参寥子追悼苏东坡的挽诗为我们深入了解苏东坡的交往世界打... 收到苏东坡病逝的讣闻,参寥子难抑悲痛,写下悼亡组诗15首,表达了自己的痛悼之意。参寥子在诗中高度赞扬苏东坡的才能和志向,对东坡的风义频致赞叹,表达了自己无尽的追思之情。参寥子追悼苏东坡的挽诗为我们深入了解苏东坡的交往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寥子 苏东坡 挽诗
下载PDF
析《老子》中的“无为”“无不为”
8
作者 蒋意春 《宜春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4-26,共3页
“无为”是老子学说中的主要内容。在老子的体系中,“无为”是一种手段,“无不为”是目的。“无为”是通向“无不为”的途径,“无不为”是“无为”的目的。
关键词 老子 无为 无不为
下载PDF
《尉缭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
9
作者 吴显庆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13,共5页
《尉缭子》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关于战争的胜负同得民与否的关系 ,以及战争 (军事 )与政治的相互关联的认识 ;与政治相关的文与武相统一的战争观念 ;重赏与必罚相统一 ,“爱与威”相结合的用民和带兵思想 ,以及对赏罚起作用... 《尉缭子》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关于战争的胜负同得民与否的关系 ,以及战争 (军事 )与政治的相互关联的认识 ;与政治相关的文与武相统一的战争观念 ;重赏与必罚相统一 ,“爱与威”相结合的用民和带兵思想 ,以及对赏罚起作用的条件性的认识 ;禁与舍、开与塞相统一的思想 ;敢于对敌人进行斗争的思想。其政治辩证法与其无神论倾向和军事辩证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并吸取和发展了兵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缭子》 政治辩证法 无神论 军事辩证法
下载PDF
简析拉尔夫·索耶《尉缭子》英译本的异化策略
10
作者 张韵菲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1期151-152,共2页
拉尔夫·D·索耶的《武经七书》—《古代中国的七部军事经典》(The Seven Military Classics Of Ancient China)是英语世界第一部囊括全七种兵书的合译本,第一次全面完整地将中国兵学译介给西方读者,不仅填补了东西方军事文化... 拉尔夫·D·索耶的《武经七书》—《古代中国的七部军事经典》(The Seven Military Classics Of Ancient China)是英语世界第一部囊括全七种兵书的合译本,第一次全面完整地将中国兵学译介给西方读者,不仅填补了东西方军事文化交流方面的空白,而且标志着"兵学西渐"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其学术意义令人瞩目。该文基于我国军事思想对外传播的视角,从文化负载词、隐含信息及比喻三个层面审视索耶《尉缭子》英译本中的异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经七书 尉缭子 军事文化传播 异化
下载PDF
尉缭子的军事思想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勇 《孙子研究》 2017年第3期86-99,共14页
尉缭子大致生活在梁惠王至秦王政时代,他就是著名兵书《尉缭子》的述作者,其军事思想丰富多彩,极有特点。
关键词 尉缭子 战国军事家 军事思想
下载PDF
道潜《参寥子诗集》版本考述
12
作者 黄贞子 《图书情报研究》 2020年第2期112-115,119,共5页
北宋诗僧道潜所著《参寥子诗集》,传世可见的均为十二卷本,主要可分为三个版本系统:一本为北宋释法颖编刊本,有两部清钞本从此本传写;一本为宋释宗譓重集本,有明正统本据此本重刊,清人黄丕烈也曾影钞此宋本;一本为明崇祯十五年汪汝谦刊... 北宋诗僧道潜所著《参寥子诗集》,传世可见的均为十二卷本,主要可分为三个版本系统:一本为北宋释法颖编刊本,有两部清钞本从此本传写;一本为宋释宗譓重集本,有明正统本据此本重刊,清人黄丕烈也曾影钞此宋本;一本为明崇祯十五年汪汝谦刊本,清光绪二十五年丁丙刊本乃据此本重刊。此外还有明清钞本数部,其版本源流待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潜 《参寥子诗集》 版本 宋代
下载PDF
“五四”前《晨报》上的戏曲评论与争鸣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新苗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五四"前《晨报》(《晨钟报》)设立"剧评"专栏,由著名剧评家张豂子任编辑和主笔,刊发了大量专业性强、态度严肃的戏曲评论和理论文章,与当时流行的捧角与娱乐的剧评迥然异趣,树立起"严肃"剧评的典范。同... "五四"前《晨报》(《晨钟报》)设立"剧评"专栏,由著名剧评家张豂子任编辑和主笔,刊发了大量专业性强、态度严肃的戏曲评论和理论文章,与当时流行的捧角与娱乐的剧评迥然异趣,树立起"严肃"剧评的典范。同时,"剧评"栏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旧剧论争"在《新青年》之外的第二战场,对人们全面认识《晨报》在戏剧史上的地位,以及考察民国戏曲理论与批评的发展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报》 剧评 “新旧剧论争” 张豂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